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体验。淡化终结性评价与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评价功能转变将成为许多学生成长的一个转折点,崭新的评价观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评价,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使学生不断受到激励、推动,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树立向上的自信心,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1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
2 自评是对学生发展的一种自我内在性评价。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
3 学生互评能建立一种伙伴激励的机制。学生间相互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与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生之间互评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对“作品”的描述与体察,强调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的反思,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4 家长参与评价能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他们对孩子寄予极大的希望。让家长参与评价,在看了自己孩子所写的详尽观察记录和精辟感想后,为孩子写评语,这样不仅使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信息。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评价要依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概念与实施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
1 科学知识。主要评价各单元各课时最基本的、对学生今后发展有较大意义的知识,即课程中要求了解、知道、掌握、运用、探究的知识。
2 科学探究。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评价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态度。
4 行为习惯。主要评价学生在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外显的信息为主。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不是否定已有的评价方法。各种评价方法都是为一定的评价目标与评价内容服务的,必须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应避免在评价方法改革中出现赶时髦与形式化的现象。
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中有着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成长记录袋里装有成长评价手册、荣誉证书、观察记录、小制作和小发明作品等,代表着学生成功与收获的材料。通过回顾,学生学会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过去比,感到自己的进步。
四、评价时机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新的评价强调对教学全过程参与,即对学生在学习开始的时候,要进行前置性评价,学习之中要开展形成性评价,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要进行终结性评价,实现评价时机全程化。
评价的重点不在于评价学生记忆的准确性,也不在于评价学生掌握知识、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或实地观察中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与行为表现,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等。
五、激励性展示评价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通过成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欣赏,进而确信自我价值,激发自我潜能。《科学课程标准》特别注重通过让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和足够的成功,让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品味科学家发现的喜悦,让学生用情感、智慧和理性去体味成功的滋味与价值。
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地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与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不因为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而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总之,评价是为了让今天的希望成为明天的现实,我们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评价,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使学生不断受到激励、推动,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树立向上的自信心,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1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
2 自评是对学生发展的一种自我内在性评价。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
3 学生互评能建立一种伙伴激励的机制。学生间相互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与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生之间互评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对“作品”的描述与体察,强调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的反思,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4 家长参与评价能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他们对孩子寄予极大的希望。让家长参与评价,在看了自己孩子所写的详尽观察记录和精辟感想后,为孩子写评语,这样不仅使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信息。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评价要依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概念与实施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
1 科学知识。主要评价各单元各课时最基本的、对学生今后发展有较大意义的知识,即课程中要求了解、知道、掌握、运用、探究的知识。
2 科学探究。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评价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态度。
4 行为习惯。主要评价学生在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外显的信息为主。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不是否定已有的评价方法。各种评价方法都是为一定的评价目标与评价内容服务的,必须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应避免在评价方法改革中出现赶时髦与形式化的现象。
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中有着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成长记录袋里装有成长评价手册、荣誉证书、观察记录、小制作和小发明作品等,代表着学生成功与收获的材料。通过回顾,学生学会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过去比,感到自己的进步。
四、评价时机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新的评价强调对教学全过程参与,即对学生在学习开始的时候,要进行前置性评价,学习之中要开展形成性评价,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要进行终结性评价,实现评价时机全程化。
评价的重点不在于评价学生记忆的准确性,也不在于评价学生掌握知识、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或实地观察中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与行为表现,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等。
五、激励性展示评价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通过成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欣赏,进而确信自我价值,激发自我潜能。《科学课程标准》特别注重通过让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和足够的成功,让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品味科学家发现的喜悦,让学生用情感、智慧和理性去体味成功的滋味与价值。
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地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与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不因为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而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总之,评价是为了让今天的希望成为明天的现实,我们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