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xi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学习指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特殊教学方法,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以被动接受为主,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机会很少,也就不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来发展自己。我们知道,学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东西,才会更加难忘。这就导致现实中的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作为一名老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是一项长久而又艰巨的任务。下面,我想给大家谈谈本人对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实践和体会.
  探究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探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新。该模式就是通过“设疑—质疑—辩疑—释疑—生疑”的过程,激其趣、引其疑、导其思、育其能,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勤于探究、敢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强烈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顺利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因此,新课的导入可以运用实验、故事、音像多媒体等手段和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创设情境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一节中,创设观3幅图形,让学生去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说出来与同学交流。这样的话就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从而能够认真听讲,达到教学目的。
  二、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并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在感兴趣的促进下,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讨,边动手操作边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勇于发表意见,敢于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化其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节,设计动手操作的内容动:将一张纸片先滴上一滴墨水,然后对折压平,再重新打开,观察两滴墨水之间的关系。观察、思考:议一议:观察图片揭示轴对称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从而得到轴对称的概念。
  三、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进行探究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其根本的任务是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思考问题,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探究性教学能抓住数学概念的属性及其内部联系,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探讨,将概念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能有效地突破难点,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而且学习了科学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在教学一个新的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很重要,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思考和探究,才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为透彻。比如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教学,如果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给出的定义,学生是很难理解轴对称图形概念的本质的。但是如果让学生去慢慢体会到图形的实质,到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我想这样得出定义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四、在例题、习题引申拓展中进行探究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灌输达到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教师在例、习题教学时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究的时空,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活”起来,有效的办法是:变“先讲后练”为“不讲先试”,如在思考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区别与联系的时候,要让学生动起来,思考交流,积极发言,相互提问,对疑惑处共同探讨,力求借助小组智慧合作解决,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学生各种信息,如思维的阻塞点、遗漏点等,作适当的点拨,从而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五、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师备课的要求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形成迁移能力,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但是,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出较好的加工和组织,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并且,也不是任何内容都能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有些知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些也没必要做探究。
  对于适合探究式教学的内容,我们教师备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教学三维目标和自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导学案,教学目标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问题,对定理的掌握应用,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的理解。二是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探究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2、设计练习要有典型性、针对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梯度的练习,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升华,要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考虑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并预测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注意在设计思考题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归纳有关步骤,理解有关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总之,教学中以“探究性”为主线的教学,要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要体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交流,交流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高”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措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探究性教学的研究,正如“探究”一词本意一样,是一个开放的课题,它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其他文献
小学的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规范化、多样化训练,让学生的识字与阅读能力同步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表明,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如果以语文实践为重点,不但可以顺利完成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1.探索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形式  1.1. 运用对比,领会感情。对一些相对或相关的场面、人物进行对比,可使事物更加清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近年本人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经了解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觉得无内容可写,大多胡编滥造;语言单调枯燥,难以具体化;对周围事物观察力度不够;缺乏想象力;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实习教学,阐述了如何上好实验课程及注重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主体意识合作创新  实验教学作为高职学校教学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技能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学习和工作的质量及发展,所以上好实验
【摘要】让阅读较好地服务于写作,同时让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期待的佳境,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结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阅读与写作的脱节。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阅读,作文教学就是作文,好象阅读和作文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怕烦,作文怕难的尴尬处境。而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观下,
写作,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文章写得是否生动,和平时词语的积累密不可分。有的同学一看到写作就头痛,写出的文章也是干巴巴的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完成作业。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们不再因为写作范愁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 学好基本功,写作不再
目的:本课题采用S180荷瘤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造成骨髓抑制模型,观察第2天、4天、6天CTX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细胞DNA修复蛋白MGMT、POL-
本文对《金匮要略》妇人篇的当归芍药散进行系统地回顾性研究,根据“方证对应”理论,采用数据处理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古今文献中当归芍药散用于临床疾病治疗的338例医案的性
【摘要】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学习需要,二是行为的目标。实践表明,学生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主动快乐  目前,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仍是教学质量,也可以说是考试成绩;在家长心目中,我的孩子学习好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多数教师都想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鼓励性评价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但是,部分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用心”去营造,而是当作一种模式去运用。不仅没能让课堂快乐起来,反而带给学生更多的不快。笔者认为,快乐的课堂的营造不是教师嘴上说说就能达到的,需要教师用爱心去体会,用童心去交流,用真诚去鼓励,点燃学生心中快乐之火,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