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nihao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不爱读课外书,不会读课外书,写不好作文等等是摆在许多家长和老师面前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课内教师的训练与指导是一方面,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必需的另一方面。通过指导课外阅读,可更有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个性的,有独立思维的阅读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除了应注意课外阅读的内容外,还要考虑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落实。
  
  一、课外阅读的内容——“趣”“泛”“适”
  
  1.“趣”即有趣,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但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趣”不是学生爱读什么就读什么,而是要激发学生对阅读有益书籍的兴趣。
  (1)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孩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
  (2)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泛”即广泛,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
  3.“适”即合适。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在如今这个社会,各类书籍充斥市场,学生的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如成人,特别是在网络上,经常有不文明的东西,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他们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读物,诸如《童话大王》《十万个为什么》《少年文艺》《小学生周报》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诸如《上下五千年》《强国之路二十年》《中国澳门》《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需的“精神食粮”。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读”“疑”“写”
  
  1.“读”即阅读,读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因文而异。“w精读”“略读”应按需使用。
  “精读法”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内教学中经常使用,但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就往往不会主动加以使用。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些指导:对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的文章,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日积月累,学生定会受益匪浅。
  “略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小学阶段多用“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一般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除此之外,也应向学生介绍“筛选式读书法”,这种方法基本上可用于有目的地查找某些资料,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不可单纯地只采用其中的一种,应视情况而定。
  2.“疑”即鼓励学生勇于在读书中质疑,古人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点,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要把看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多疑多问,才能掌握得更好。
  3.“写”就是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一一抄写下来,以便今后查阅。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记忆力等各方面没有完全成熟,单纯地走马观花地看书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指导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课外阅读的落实——“讲”“评”“比”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由此可见,虽然知道了怎么去读课外书,但是不养成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是没有效果的,因此,一定要定期检查,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
  1.“讲”即讲述,请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经过整理之后,以各种形式表述出来,可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不但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巩固下来,加强概括理解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2.“评”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学生们在互动活动中,既展现自己的成果,又可以学习别人好的地方,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比”即比赛,可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辩论赛等形式,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鼓励优胜的学生,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讲”“评”“比”的测评方式,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知识竞赛或总结表彰、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真是形式多样、活泼有序。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巩固了阅读效果。
  语文学习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日常课外阅读的长期积累,哪有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教师更应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形成,使学生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江滨小学)
其他文献
提到写作文,不少学生就会眉头紧锁,咬着笔杆儿,迟迟下不了笔。究其原因,不是没内容可写,就是不知该如何下笔。即便下了笔,也不能一气呵成,断断续续。出现这种种状况,其中有一大原因就在于低年级处于刚刚起步阶断,教师要求过高,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训练,致使学生产生一种惧怕心理。  低中年级学生所积累的语言不多,已掌握的句式、段式也较少,而这阶段正是写作刚刚起步、打基础的阶段,非常需要教
期刊
作文写百篇不如改好一篇。怎样写好“这一篇”,重点就得多改,但往往学生做出“这一篇”就已经搜肠刮肚、精疲力竭了,再让他们一次次地改,学生厌烦,老师着急。你不妨将作文分割开来练。我们可以以“亲情”为话题来谈一下。    一、修饰题目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就这次训练来看,我的学生的作文题目出现了这样几种情况:1.“母爱”或“父爱”。2.“默默无闻的爱”“隐藏着的
期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名言,广为人们所知,也为当前教育理念作注脚。新一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育完全从属于应试能力培养而变得苍白无力,功利化倾向使学生成为应试机器。而语文教育应以提高人文素质、丰富学
期刊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初唐诗人王勃写的一首抒写送别的五言律诗,诗中融入了诗人很深的离别之情,但所倾吐的又都是慰藉之言。不落一般送别诗的巢臼。反映了作者在描写情感方面的独到之处。  起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景。京城长安有三秦护卫,在风烟弥漫之中,却已望见了蜀地
期刊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写了他养花的过程,表达了他从中得到了养花的乐趣。在集体备课中给这一课拟出了教案,我教学时根据教案并结合实际,是这样让学生体会乐趣的。    一、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养花有哪些乐趣?学生纷纷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养花的乐趣。教师愣了一下,问:“养花的乐趣是哪一段写的?”生齐声说最后一段。然后让学生找到最后一段,读一读。让他
期刊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无米下炊”是小学生写作中最感苦恼的难题,情景作文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景作文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根据具体场合,在有意或无意中创设和利用好相关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一方面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在让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的体验中激起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因此,情景作文的作用不仅在于解决了“无米之炊”的苦恼,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而且解决了如何说话
期刊
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木桶”理论常被引用到企业管理,特别是团队精神的作用。如果用“木桶”理论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我倒觉得语文
期刊
所谓“本色作文”,是指习作者凭着对生命和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内心的真实体验,用自己的语言,不拘形式、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写作活动。“本色作文”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从感情和内容层面上看,应该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从语言风格上说,应采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抒写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内心的真实体验,并力求朴实与自然;从表达形式而言,则不拘泥于固有形式,而是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提倡自由运用各
期刊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引发了许多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努力构建一种与过去不同的有效课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许多语文老师都在冥思苦想、精心设计,透过一堂堂精美的语文课,我看到了有情、有趣、有味的有效语文课堂,学生在那里充分展开了求知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一、有效的课堂包含着“有情”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情”的课堂不是有效的课堂。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情意
期刊
怎样让我们的语文学习走进孩子的生活,使他们更好地习得言语?这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在实践做了以下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从生活出发,寻找学习的乐趣    1、借助周围环境  李吉林老师认为:“在优化的情境中,借助图画、音乐、表演艺术的直观,让学生获得鲜明的直接的印象,这种直接的印象笼罩着艺术的美,进入儿童的意识,为儿童展开想象作了十分有效的心理上、情感上的准备,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