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不但要有耐心和爱心,还要有细心。教师要细心阅读教材,细心批改作业,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细心捕捉教育的契机。
【关键词】教师;细心;阅读;契机;捕捉
教师们时常要求学生细心阅读,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细心观察。那么,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否需要细心呢?结合我近几年的教学感受,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细心解读。
教学的关键是分析教材,吃透教材,这是共识。要把握教材,必须认真阅读、仔细研究教材的一字一句,包括教材的每道习题和每幅插图;必须努力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指导书和参考书的分析和建议。有些老师上课时才发现教材中有个别字自己还不会读,有的讲评练习不到位,甚至有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明确教学目标,抓不准教学重难点,教学效果不理想,事倍功半。这都是由于教师们备课不够精,没有细心阅读教材造成的。有一次,我听了一位老师的课,感觉这节课上得很糟。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的第一个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第二个内容才是“认识几分之几”而这位老师第一课时不但要学生认识1/2、1/4、3/4、5/8、3/8等分数,还要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不但比较不出分数的大小,也不了解“几分之一”的真正意义。课后我跟他说教学内容太多时,他才发现“几分之几”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内容。显然,这位老师并没有认真阅读教材,没有了解教材的编排,没有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要求。
二、教育的契机,细心地捕捉。
作为一位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感觉到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要靠平时细心地捕捉。教师的眼睛就像一架架摄像机,细心地捕捉着每一个教育的契机,我感到这比专门花一节课来规定内容的思想教育效果要好些。下面两个案例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捕捉到的。案例一:2008年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工作。学生大多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劳动不够积极。开学初,有部分学生经常迟到很少打扫包干区,同学们对他们有很大的意见。一天早晨,我和往常一样来到包干区指导他们打扫,发现有两个同学是其他组的。当时我没说什么,到上课才在班上问:“今天轮到第几组打扫包干区?”同学们整齐地说:“第三组。”我接着说:“今天早上老师看见第一组的黄译娴和颜倩同学也去打扫包干区,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都摇了摇头,这时我用恳求的语气说:“老师也很想知道原因,黄译娴和颜倩同学能向大家解释一下吗。”黄译娴和颜倩同学说看见第三组有几个同学迟迟还没来到学校,扫地的同学很少,怕他们扫得太慢了挨扣分,所以一起去帮打扫。我接着说:“这两位同学是不是很傻?”几分钟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两位同学不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助人为乐,值得大家学习。从那以后轮到各组打扫包干区时再也没有人缺席了,并且还经常多出了几个人。案例二:有一天,上课预备铃响我走到教室看见黄斌和韦桂华打得正欢,一个手中拿着扫帚在空中飞舞,一个毫不示弱,用自己的腿朝对方踢去,这时他们发现了我只能暂且停下。当时我没有责怪他两,用平和的语气说:“你们打得那么厉害,一定有什么严重的事,要不怎么非要通过棒打脚踢来解决呢?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帮想办法好吗?”我这么一说倒把他们搞糊涂了,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什么事?”原来韦桂华看到教室里有些脏想打扫,看到黄斌的直尺掉在地上就用扫帚敲敲黄斌,示意他把直尺捡起来,黄斌误以为韦桂华要打他,也不问青红皂白就打韦桂华,韦桂华想:我好心告诉你东西掉地上了,你居然还打我,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这时,我就顺水推舟,向全班同学说:“看来韦桂华同学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主动打扫教室;一件是提醒同学把直尺捡起来,但为什么好心没好报呢?关键是少了语言表达这个环节。如果韦桂华能用语言把要说的说出来,那么今天的事就不会发生了。”同学们都肯定的点点头。黄斌也对韦桂华同学笑了笑表示歉意。由此可见,教师们细心地去捕捉教育契机十分重要,它是对學生对症下药的教育的一个前提条件。
三、学生,细心呵护。
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都是不同的,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我用我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呵护他们,采取不同的办法教育,帮助他们。对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我总是细心观察他们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好的学生大力表扬,让大家向他学习。每节课我都会仔细观察,注意学生是否有异常(包括身体不舒服、有心事或其他不良现象)。通过学生的神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有进步,学会一点知识时,我就奖励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发现他们退步时,帮他们找出原因,耐心辅导,细心帮他们找出闪光点,给他们信心,促进他们的进步。一节数学课,我发现平时上课很爱捣蛋的黄波同学坐得很静。我感觉不对劲,便走到他跟前关切地问他哪里不舒服,并用手摸他的额头发现很烫,用体温计一量,哇!39°,我马上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带去看医生。这件事后,黄波同学变得跟另外一个人似的,他上课不再捣蛋不再与老师作对了,成为班里进步最快的学生。
四、作业,细心批改。
在一些教师当中存在着批改作业不用心的情况。有的只用传统的单一的“√”“×”或用“甲”“乙”等来评判正误和划分等级,有的一“阅”了之,吝啬赞赏,有的为了省事,甚至把作业推给课代表或学生互相批改。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不尊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是学生巩固知识,启迪思维,参加实践和培养兴趣不可或缺的步骤。教师应把学生的作业吃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写篇幅短小,针对性强的批语。教师批改作业的认真程度决定了孩子写作业的质量。如果教师不认真批改作业,学生就会学着敷衍,而作业过程中的知识点、解题思路也容易被忽略。这样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认真的学习习惯也难以得到培养。因此,我们教师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细心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
总之,我们教师不仅要有耐心和爱心,还要有细心。只有把耐心、爱心和细心结合在一起,才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细心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因此,我要做一位细心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欧阳芬、吴快华等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2]张永林 腾立玲 《捕捉教育的契机》《学周刊.B》2013
[3]关承华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教师;细心;阅读;契机;捕捉
教师们时常要求学生细心阅读,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细心观察。那么,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否需要细心呢?结合我近几年的教学感受,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细心解读。
教学的关键是分析教材,吃透教材,这是共识。要把握教材,必须认真阅读、仔细研究教材的一字一句,包括教材的每道习题和每幅插图;必须努力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指导书和参考书的分析和建议。有些老师上课时才发现教材中有个别字自己还不会读,有的讲评练习不到位,甚至有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明确教学目标,抓不准教学重难点,教学效果不理想,事倍功半。这都是由于教师们备课不够精,没有细心阅读教材造成的。有一次,我听了一位老师的课,感觉这节课上得很糟。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的第一个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第二个内容才是“认识几分之几”而这位老师第一课时不但要学生认识1/2、1/4、3/4、5/8、3/8等分数,还要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不但比较不出分数的大小,也不了解“几分之一”的真正意义。课后我跟他说教学内容太多时,他才发现“几分之几”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内容。显然,这位老师并没有认真阅读教材,没有了解教材的编排,没有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要求。
二、教育的契机,细心地捕捉。
作为一位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感觉到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要靠平时细心地捕捉。教师的眼睛就像一架架摄像机,细心地捕捉着每一个教育的契机,我感到这比专门花一节课来规定内容的思想教育效果要好些。下面两个案例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捕捉到的。案例一:2008年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工作。学生大多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劳动不够积极。开学初,有部分学生经常迟到很少打扫包干区,同学们对他们有很大的意见。一天早晨,我和往常一样来到包干区指导他们打扫,发现有两个同学是其他组的。当时我没说什么,到上课才在班上问:“今天轮到第几组打扫包干区?”同学们整齐地说:“第三组。”我接着说:“今天早上老师看见第一组的黄译娴和颜倩同学也去打扫包干区,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都摇了摇头,这时我用恳求的语气说:“老师也很想知道原因,黄译娴和颜倩同学能向大家解释一下吗。”黄译娴和颜倩同学说看见第三组有几个同学迟迟还没来到学校,扫地的同学很少,怕他们扫得太慢了挨扣分,所以一起去帮打扫。我接着说:“这两位同学是不是很傻?”几分钟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两位同学不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助人为乐,值得大家学习。从那以后轮到各组打扫包干区时再也没有人缺席了,并且还经常多出了几个人。案例二:有一天,上课预备铃响我走到教室看见黄斌和韦桂华打得正欢,一个手中拿着扫帚在空中飞舞,一个毫不示弱,用自己的腿朝对方踢去,这时他们发现了我只能暂且停下。当时我没有责怪他两,用平和的语气说:“你们打得那么厉害,一定有什么严重的事,要不怎么非要通过棒打脚踢来解决呢?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帮想办法好吗?”我这么一说倒把他们搞糊涂了,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什么事?”原来韦桂华看到教室里有些脏想打扫,看到黄斌的直尺掉在地上就用扫帚敲敲黄斌,示意他把直尺捡起来,黄斌误以为韦桂华要打他,也不问青红皂白就打韦桂华,韦桂华想:我好心告诉你东西掉地上了,你居然还打我,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这时,我就顺水推舟,向全班同学说:“看来韦桂华同学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主动打扫教室;一件是提醒同学把直尺捡起来,但为什么好心没好报呢?关键是少了语言表达这个环节。如果韦桂华能用语言把要说的说出来,那么今天的事就不会发生了。”同学们都肯定的点点头。黄斌也对韦桂华同学笑了笑表示歉意。由此可见,教师们细心地去捕捉教育契机十分重要,它是对學生对症下药的教育的一个前提条件。
三、学生,细心呵护。
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都是不同的,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我用我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呵护他们,采取不同的办法教育,帮助他们。对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我总是细心观察他们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好的学生大力表扬,让大家向他学习。每节课我都会仔细观察,注意学生是否有异常(包括身体不舒服、有心事或其他不良现象)。通过学生的神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有进步,学会一点知识时,我就奖励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发现他们退步时,帮他们找出原因,耐心辅导,细心帮他们找出闪光点,给他们信心,促进他们的进步。一节数学课,我发现平时上课很爱捣蛋的黄波同学坐得很静。我感觉不对劲,便走到他跟前关切地问他哪里不舒服,并用手摸他的额头发现很烫,用体温计一量,哇!39°,我马上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带去看医生。这件事后,黄波同学变得跟另外一个人似的,他上课不再捣蛋不再与老师作对了,成为班里进步最快的学生。
四、作业,细心批改。
在一些教师当中存在着批改作业不用心的情况。有的只用传统的单一的“√”“×”或用“甲”“乙”等来评判正误和划分等级,有的一“阅”了之,吝啬赞赏,有的为了省事,甚至把作业推给课代表或学生互相批改。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不尊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是学生巩固知识,启迪思维,参加实践和培养兴趣不可或缺的步骤。教师应把学生的作业吃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写篇幅短小,针对性强的批语。教师批改作业的认真程度决定了孩子写作业的质量。如果教师不认真批改作业,学生就会学着敷衍,而作业过程中的知识点、解题思路也容易被忽略。这样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认真的学习习惯也难以得到培养。因此,我们教师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细心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
总之,我们教师不仅要有耐心和爱心,还要有细心。只有把耐心、爱心和细心结合在一起,才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细心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因此,我要做一位细心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欧阳芬、吴快华等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2]张永林 腾立玲 《捕捉教育的契机》《学周刊.B》2013
[3]关承华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