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少数学教师由于未能真正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意图,出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状况,于是在新教材中很多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内容,被老师删去,这不但影响了新课程的有效落实,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可见,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对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本文特就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论题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视,这不仅包括同一领域内容的相互连接,也包括选择若干具体内容,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性;同时新教材还特别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题材应尽重视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应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时,教师既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寻找素材,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将统计与概率和其他领域的内容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时自然地使用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识的运用能力。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地,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
例如,求函数y=x +1/x 的值域,对于这种常规题型,可采用发散讲授法,即变换角度,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考虑,学生通过对几种方法的讲授比较,对这一问题以及牵涉到的几个方面的知识了解透彻,课堂吸收好。
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图形,用谈话式“依形探数” 或“用数定形”,以使问题直观易懂,学生吸收自然好。对于一些综合题,可结合分析,采用点拨讲授法,要挖尽条件,点其窍门,减缓坡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也便于学生吸收。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讲授法为主,应让同学有一定的思考或练习时间,也可提高问题,使讲授内容步步深入,切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也有助于课堂调节。对于一些较难例题,切忌蜻蜒点水,不深不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取练习法为主,以练代讲,应在必要时启发思路,以免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还要注意课堂上避免过于冗长繁琐的运算,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练习功效。
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功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注重题组教学
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除了解决单个的数学问题外,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学习有关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时,教师可利用这样的题组,已知二次函数y=2x2+4x-6。(1)作出其图象。(2)求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以及对称轴方程。(3)求出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4)判断方程2x2+4x-6=0有无实数根。(5)分解因式:2x2+4x-6(6)解不等式:2x2+4x-6>0(或<0)。
此例从各小题本身来说,可以复习与巩固二次函数图象、顶点、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知识,使学生在二次函数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以及分解因式、图象与x轴的交点等知识之间形成一张知识网络,深刻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各小题本身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四、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我个人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 1)培养和捉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3)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4)刺激学生提高数学智力;(5)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为了所有的学生。
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标提出改进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的学习,它的外显形式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该教学形式在新课标推广之前,已经比较多地运用在教学的实践中了,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探索活动实施的本质等问题。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于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信心。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数学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总能找到适合高中数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视,这不仅包括同一领域内容的相互连接,也包括选择若干具体内容,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性;同时新教材还特别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题材应尽重视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应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时,教师既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寻找素材,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将统计与概率和其他领域的内容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时自然地使用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识的运用能力。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地,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
例如,求函数y=x +1/x 的值域,对于这种常规题型,可采用发散讲授法,即变换角度,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考虑,学生通过对几种方法的讲授比较,对这一问题以及牵涉到的几个方面的知识了解透彻,课堂吸收好。
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图形,用谈话式“依形探数” 或“用数定形”,以使问题直观易懂,学生吸收自然好。对于一些综合题,可结合分析,采用点拨讲授法,要挖尽条件,点其窍门,减缓坡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也便于学生吸收。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讲授法为主,应让同学有一定的思考或练习时间,也可提高问题,使讲授内容步步深入,切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也有助于课堂调节。对于一些较难例题,切忌蜻蜒点水,不深不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取练习法为主,以练代讲,应在必要时启发思路,以免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还要注意课堂上避免过于冗长繁琐的运算,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练习功效。
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功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注重题组教学
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除了解决单个的数学问题外,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学习有关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时,教师可利用这样的题组,已知二次函数y=2x2+4x-6。(1)作出其图象。(2)求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以及对称轴方程。(3)求出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4)判断方程2x2+4x-6=0有无实数根。(5)分解因式:2x2+4x-6(6)解不等式:2x2+4x-6>0(或<0)。
此例从各小题本身来说,可以复习与巩固二次函数图象、顶点、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知识,使学生在二次函数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以及分解因式、图象与x轴的交点等知识之间形成一张知识网络,深刻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各小题本身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四、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我个人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 1)培养和捉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3)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4)刺激学生提高数学智力;(5)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为了所有的学生。
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标提出改进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的学习,它的外显形式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该教学形式在新课标推广之前,已经比较多地运用在教学的实践中了,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探索活动实施的本质等问题。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于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信心。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数学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总能找到适合高中数学实际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