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史话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对夫妻一个孩儿”的时代,甲乙见了面往往会有这样的对话:“你淘登到二胎指标了吗?”对方回答有或没有。所谓“淘登”,是东北方言,意思是“弄到”。不过这事不太好弄,需要找找关系,走走后门,必要时户主还绞尽脑汁上查祖宗三代五代,然后把民族一栏里的汉族改成某一个少数民族,那样就允许你生二胎了,否则不经指标允许超生了,你会受到严厉惩处,搞不好公职都丢了。上边定政策一向灵活,前边往往缀个“原则上”,有了“原则上”就可以有“原则下”,所以你如果找对了人,摸对了路,这“指标”就不再是死的而是活的了。现在,二胎指标又“放开”了,可对于一些普通家庭而言,孩子生多了实在养不起,所以大家兴趣不大,更别提去主动“淘登”三胎指标了。
   “指标”一词要用学术方法去解读,繁琐又枯燥,含义多多,不是专业人士也不大好理解,有时候指标和目标还会意义重叠。比如第某个五年计划,既是目标又是指标。当年的“全民大炼钢铁”,“五年超英,十年赶美”都是有硬性指标的。但在生活里人们通常理解的“指标”这个词并不难,简单说就是规定的数量。谁规定的?当然是“上边”。计划经济时代,无处不“指标”,上了点年纪的人都印象深刻。吃饭有粗细粮定量指标,多一斤也没有;穿衣有布票定量指标,多一尺也不行;其他如酒肉菜蛋肥皂香皂洗衣粉之类,也都是少之又少的指标。总之,一切生活日用品无不用“指标”加以控制。为啥?缺货,物资不丰富也。
  如今市场经济时代,各类产品特别是人们日用生活产品,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挑肥拣瘦,不知选什么好了。那么还要不要指标控制了?这分怎么说。重要的指标如GDP增长速度,还是要宏观控制一下的,增长过快不行,太慢了也不行,当快则快,当缓则缓,不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其他大大小小的各类“指标”分配,是对还是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要分站在什么角度来看问题。
   各级地方政府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每年都要规划“民生工程”多少件实事,诸如改造多少危房,铺设多少巷路,修建多少公厕,解决多少就业岗位,都郑重写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指标细作分解,要求相关部门必须按时按量完成,否则一票否决。这样的指标分配是惠及百姓,让人们更多分享改革红利,没人会反对,大家都欢欢喜喜举双手赞成。
   而其他一些行业或部门自定的一些“指标”到底靠谱不靠谱,需要认真捋一捋才能弄清楚。比如某部门要召开“重要会议”,要求所属单位参会人数必须达到多少多少。可这单位连打更带保洁的人员都算上也达不到上级的“指标”要求,就只好临时雇几个人去“开会”了。某岗位“公考”就一个指标,但可能有几千人报考竞争,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笔试第一的没考上,面试第一的却上位了。“指标”本身没有问题,可人们搞不清过程中有无暗箱操作而使“指标”蒙羞。
   依稀记得大约十年前广东东莞厚街召开“打黑除恶”工作动员会,会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每個派出所年内要打掉一至二个涉黑恶势力团伙,每月要上报一至二条涉黑恶犯罪线索。当时的《南方都市报》就此事有过详细报道。这样定“指标”就很值得商榷。是不是每个派出所辖区内都存在黑恶势力?如果没有,怎么打掉,如何上报?这极容易造成下面脱离实际的弄虚作假。像20年前内蒙古呼格吉勒图那样的冤案,就不排除地方公安部门为急于完成上级规定时间内必须破案的硬性“指标”而造成无辜人被冤杀的因素。
   科学技术指标严密有序,一点都马虎不得。航天器的各零部件技术指标不能差毫厘,否则要出大事故。人文社科领域的各种指标,也不能脑袋一热就来个“规定”,弄不好也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情。
其他文献
挣脱疫情围困,后疫情时代即在眼前,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如何去面对可能与病毒长期共处的一个“新常态”?我想编一部“疫情社会反思辞典”,因为遭遇这世界大疫多少经验“果”、多少教训“叶”要适时撷取。先贤有言:“殷忧启圣。”对经磨历劫的我们而言,应作深入思考、反复揣摩,形成并保持一种忧患意识。如若不然,一个不懂反思、不汲取教训的民族,又怎么避免“重蹈覆辙”?   还未等疫情之魔挥手远去,我已想到了第
期刊
“變脸高手”
期刊
说到“堵”与“疏”自然让人联想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远古中国,黄河泛滥成灾。繇受命于尧,负责治水。用的就是“堵”的办法,治水9年均以失败告终,被尧处死。后来,繇的儿子禹受命于舜,继续负责治水。禹吸取其父的教训,采用“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方针,将河水围堵在事先疏通好了的河道里,让其顺着河道流入大海,奋战13年,终于治水成功。可以说禹就是正确处理“堵”与“疏”的辩证关系的典范。   正确处理“堵
期刊
是三十几年前了吧,冰心老人有篇文章叫《无士则如何》,发在《人民日报》上。我因为喜欢杂文,又奇怪冰心先生一向温和,且以诗和散文名世,怎么会突然写起杂文了呢?所以当时读得很认真,至今还留有深刻印象。这些天常常想起这篇文章,原因是,我总感觉现如今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士”们的地位有些说不清楚了。你说不重视吧,各级领导可是常挂在嘴边上的;你说重视吧,在一些地方真正的“士”们的意见和建议要表达出来又非常之难,
期刊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骂鸭》的故事:   有个人偷了邻居老人的鸭子,煮着吃了。到了晚上,感觉皮肤奇痒。早晨一看,浑身长满了鸭毛,触之则痛。他非常害怕,一天也没敢出门。   夜里梦到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于是这个偷鸭人找到邻居老人,说有人偷了你的鸭子,你应该骂他一顿。老人笑着说:“一只鸭子,丢了就丢了,谁有闲工夫骂人。”偷鸭人着急,只得如实相告:“鸭子是我
期刊
你认得幾个字?倘若有人这么冷不丁地问你,你会有怎么样的反应?我想,很多人首先会一愣,然后一种愠怒会从心中升起;有的人甚至会以为这是一种羞辱,会跟你脸红脖子粗。的确,从识字层面上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60岁以下的人中很少有完全意义上的文盲了,看书、读报、写信等当不成问题,如果真有人正儿八经地问人家“认得几个字”,人家不跟你急才怪!   想起这个话题是记忆深处的一幕一直萦绕不去。当年上大学时,教我
期刊
火候,火者火力,候者时候,烹饪时火力强弱时间长短之谓也,也是获取美味的重要手段和厨师把握的一种境界。正可谓:餐馆好坏在厨师,厨师优劣论工资,工资多少凭技艺,掌握火候见高低。   火候在不同学科领域有其不同称谓,大体说,它是哲学上的度,物理化学的临界点,社会学的分寸,儒学的中庸;是论争中有理有利有节的“节”,也是日常的正好、恰好;是农时上的“秋分种麦正当时”,也是时机上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而非
期刊
一个人的成长不完全是好事情,往往伴随着自寻烦恼,所谓“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一种。假如是儿童,老师和家长指定了读物,他们只需要摇头晃脑地背诵就可以了,懂和不懂是另一码事,就像从前的私塾启蒙,刚脱掉开裆裤子的孩子,哪里懂得《论语》的要义呢。我的中学时代是文革后期,学校整体的学习气氛不算浓,要恢復高考了,大家才有一点时不我待的样子。   那时人教社中学统编语文教材所选当然都是名家的作品,其中又以鲁迅先生
期刊
爱斯基摩犬以温顺出名,但温顺,并不是这狗的天性,而是人类的杰作,是经过人类严酷驯化的结果。   很久以前,一些聪明的俄罗斯人,看中了爱斯基摩狗孔武健壮的体魄和抵抗寒冷的能力,便训练它们拉雪橇。但这些性格中不无桀骜的狗,对试图驾驭它们的俄罗斯人并不怎么买账。它们或消极怠工,或直接拒不执行指令,甚至使出一些怪招,把乘坐者摔倒在地。狗们对驯化的抵制,使它们厄运降临。呵斥、鞭打、禁闭,不给狗食;许多表现特
期刊
看过一幅题为《关键的评委说了不算》的漫画,感触很深。漫画里一个官员正在做廉政工作述职,发言完毕,合作单位、同事、镇领导、邻居、老百姓分别给出了高低不等的分数,前面四个评委给得很高,最高的是10分(满分),只有“老百姓”评委给得很低,仅仅2分。不料,主持人当场宣布:“去掉一个最低分!”漫画的寓意非常清楚:在某些手握权力的人眼中,“关键评委”老百姓恰恰最无足轻重。   艺术是现实的折射,漫画里的事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