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斯基摩犬被驯化说起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斯基摩犬以温顺出名,但温顺,并不是这狗的天性,而是人类的杰作,是经过人类严酷驯化的结果。
   很久以前,一些聪明的俄罗斯人,看中了爱斯基摩狗孔武健壮的体魄和抵抗寒冷的能力,便训练它们拉雪橇。但这些性格中不无桀骜的狗,对试图驾驭它们的俄罗斯人并不怎么买账。它们或消极怠工,或直接拒不执行指令,甚至使出一些怪招,把乘坐者摔倒在地。狗们对驯化的抵制,使它们厄运降临。呵斥、鞭打、禁闭,不给狗食;许多表现特差的狗坏蛋,成了用来吓唬猴子的鸡,在被杀掉之后,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久而久之,狗性渐趋乖巧听话。倘有野性未泯、驯而不化的,继续格杀勿论。久而久之,这狗,终于有了人类需要的秉性,成了最环保、最安全、最廉价的拉雪橇的“机器”。
   爱斯基摩狗被驯化,于人类,这是一件极具功利的事情,然而对于狗类,一定是莫大的悲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俄罗斯人未必知道老子的这句话,不少人在理解时,把自己从“万物”中撇开后,便是人类统率四方,万物皆备于我;人类“理所当然”地拥有对天地万物处置和支配的权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中,爱斯基摩犬只是其中之一。所有的家畜,被人类作为工具的,如马、牛、驴;被用来大饱口福的,如猪、羊、鸡、鸭;被当作宠物的如狗与猫,等等;它们之所以“臣服”于人类,都是被长期驯化的结果。毫无疑问,驯化的过程中,每一种动物,都有过爱斯基摩狗一样的充满血腥的遭遇。
   如果说,人类出于功利目对动物驯化,和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低下的生产力有关,那么在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部落和邦国出现之后,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一些人,把驯化的目光转向处于社会底层的同类,其目的则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由他们自己所设计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外历史上都长期存在过的宦官制度,通过直接的阉割,驯化出远比爱斯基摩狗更唯命是从的奴才。封建君主需要这种俯首帖耳的“内侍”,更需要上到臣子,下到平民百姓的恭顺和服从。于是,在历史上,我们就看到了秦代焚书坑儒等以驯化为宗旨、以暴力相胁迫的一次次思想禁锢。先秦曾有过的流派紛呈、百家争鸣的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秦之后,便成为历史的记忆。之后虽然有过相对宽松的时期,但至清代终结,大多数国人的命运,并没有逃出历史的宿命。
   几十年前,农民种地,多靠自己收留种子。每年庄稼成熟,农民们都要选几块长势旺盛的地,作为种子基地。在收割之前,农民会将这些地里变异的株型翦除。这种简单的原始选种方法,通过促进种子的纯化,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这种对退化同类的剔除,是一种正向选择,而封建专制制度对思想的扼杀,则是一种逆淘汰。被权力利斧砍伐掉的,都是向着天空生长的思想的新枝嫩芽;新枝嫩芽砍去,再长出的,只能是旁逸斜出,枝蔓横生。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铁床匪”的强盗,此人叫普洛克路斯忒斯。他拦截过往行人后,强迫被拦截者躺到他特意设置的一种奇特的床上,没床长的,将其躯体拉长,比床长的,将其伸出的腿脚截短。这种变态的、极其残忍的将人“标准化”的恶行,不说遭遇者了,闻之亦让人毛骨悚然。但让始作俑者未曾想到的是,普罗克路斯特斯在拦截英雄忒修斯时,被其打败。忒修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强令普罗克路斯特斯躺到他自己设计的床上,截掉了超出铁床的多余的部分,除掉了这个恶棍。
   谁能肯定,让别人就范的那张床,自己就一定不会也躺到上面?
其他文献
污染治理,尽管今天已进入“出重拳、严管重罚”时期,却仍有人继续弄虚作假。这假做得就跟“真”的一样,甚至比“真治理”还卖力气。近日,重庆市侦破一起长江流域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特大污染环境案,犯罪嫌疑人涉嫌向长江一级支流非法倾倒三十余吨危险废物,造成三四公里污染带,引发社会关注。对此,《瞭望》新闻周刊刊发文章《污染治理岂能沦为污染转移》,提出了严厉批评。   文章梳理出三种污染转移手法。一是掩耳盗铃式转
期刊
写作品是件挺不易的事,阅读他人的作品甚至更难。阅读是与写者主观意志的对话,直接晾晒读者的涵养。   我读高中时,学校安排我们口诛笔伐,批判王愿坚的小说《粮食》。大家拿到蜡纸印出的作品,没怎么读,就义愤填膺了,“山上的日子一天难似一天”,仅凭此话,无疑是反动作品,在革命者面前有难事吗?真实的岁月艰难与想当然的浪漫革命相碰击着。既不明历史,又读不懂作品,凭着“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说法,便诠释了
期刊
挣脱疫情围困,后疫情时代即在眼前,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如何去面对可能与病毒长期共处的一个“新常态”?我想编一部“疫情社会反思辞典”,因为遭遇这世界大疫多少经验“果”、多少教训“叶”要适时撷取。先贤有言:“殷忧启圣。”对经磨历劫的我们而言,应作深入思考、反复揣摩,形成并保持一种忧患意识。如若不然,一个不懂反思、不汲取教训的民族,又怎么避免“重蹈覆辙”?   还未等疫情之魔挥手远去,我已想到了第
期刊
“變脸高手”
期刊
说到“堵”与“疏”自然让人联想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远古中国,黄河泛滥成灾。繇受命于尧,负责治水。用的就是“堵”的办法,治水9年均以失败告终,被尧处死。后来,繇的儿子禹受命于舜,继续负责治水。禹吸取其父的教训,采用“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方针,将河水围堵在事先疏通好了的河道里,让其顺着河道流入大海,奋战13年,终于治水成功。可以说禹就是正确处理“堵”与“疏”的辩证关系的典范。   正确处理“堵
期刊
是三十几年前了吧,冰心老人有篇文章叫《无士则如何》,发在《人民日报》上。我因为喜欢杂文,又奇怪冰心先生一向温和,且以诗和散文名世,怎么会突然写起杂文了呢?所以当时读得很认真,至今还留有深刻印象。这些天常常想起这篇文章,原因是,我总感觉现如今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士”们的地位有些说不清楚了。你说不重视吧,各级领导可是常挂在嘴边上的;你说重视吧,在一些地方真正的“士”们的意见和建议要表达出来又非常之难,
期刊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骂鸭》的故事:   有个人偷了邻居老人的鸭子,煮着吃了。到了晚上,感觉皮肤奇痒。早晨一看,浑身长满了鸭毛,触之则痛。他非常害怕,一天也没敢出门。   夜里梦到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于是这个偷鸭人找到邻居老人,说有人偷了你的鸭子,你应该骂他一顿。老人笑着说:“一只鸭子,丢了就丢了,谁有闲工夫骂人。”偷鸭人着急,只得如实相告:“鸭子是我
期刊
你认得幾个字?倘若有人这么冷不丁地问你,你会有怎么样的反应?我想,很多人首先会一愣,然后一种愠怒会从心中升起;有的人甚至会以为这是一种羞辱,会跟你脸红脖子粗。的确,从识字层面上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60岁以下的人中很少有完全意义上的文盲了,看书、读报、写信等当不成问题,如果真有人正儿八经地问人家“认得几个字”,人家不跟你急才怪!   想起这个话题是记忆深处的一幕一直萦绕不去。当年上大学时,教我
期刊
火候,火者火力,候者时候,烹饪时火力强弱时间长短之谓也,也是获取美味的重要手段和厨师把握的一种境界。正可谓:餐馆好坏在厨师,厨师优劣论工资,工资多少凭技艺,掌握火候见高低。   火候在不同学科领域有其不同称谓,大体说,它是哲学上的度,物理化学的临界点,社会学的分寸,儒学的中庸;是论争中有理有利有节的“节”,也是日常的正好、恰好;是农时上的“秋分种麦正当时”,也是时机上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而非
期刊
一个人的成长不完全是好事情,往往伴随着自寻烦恼,所谓“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一种。假如是儿童,老师和家长指定了读物,他们只需要摇头晃脑地背诵就可以了,懂和不懂是另一码事,就像从前的私塾启蒙,刚脱掉开裆裤子的孩子,哪里懂得《论语》的要义呢。我的中学时代是文革后期,学校整体的学习气氛不算浓,要恢復高考了,大家才有一点时不我待的样子。   那时人教社中学统编语文教材所选当然都是名家的作品,其中又以鲁迅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