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者必须包裹坚强的外壳
哲理的故事:
1990年,曼德拉出狱重获自由,在狱中他镇定坚毅的事迹令全人类感动。美国《时代周刊》的总裁史坦格决定为他写一本传记,因此追随出狱之后的曼德拉到访各地。
一次,他们同乘一架六人座的小飞机在南非上空飞行。曼德拉看到桌子上有一份报纸,就拿起来浏览,看了一会儿令史坦格有点儿吃惊的是,曼德拉开始朗读起来。原来,在狱中的许多年,他都被单独囚禁,为了磨练和充实自己,尽管只有少量的书报送进来,他都一遍遍朗读,因此形成了这个习惯。
这天,阳光普照,曼德拉念报纸念到一半,忽然停下来,问坐在身边的史坦格:“你看看窗外,那副螺旋桨引擎是不是坏了?”史坦格站起来一看,引擎果然只有一边在动,他马上冲进驾驶舱。原来机师早已发现,正在紧急滑翔,准备降落。机师也很紧张,他告诉史坦格,自己已经通知最近能迫降的机场,并让他们准备好救护车和消防车。
史坦格赶紧回到座位,告诉曼德拉,再次令他吃惊的是,曼德拉一脸平静,说:“很好。”然后继续朗读报纸。还好有惊无险,飞机终于安全着陆,曼德拉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走下飞机,然而当他俩刚刚坐上汽车之后,曼德拉说:“刚才在飞机上,我心里其实很害怕,吓死了。”“是吗?但看起来,您特别镇静啊!我还以为您根本不怕呢!那么您是如何能够保持这么从容的态度呢?”史坦格对于曼德拉的反应和内心都非常好奇,连忙询问。曼德拉沉思一会儿说:“不,其实我很怕,但要感召千万人,站在他们的前头,枪炮和监狱、拳头和刑具,你心里无论有多恐惧,也要摆出一副冷静无惧的样子,不然民众就不会追随你。”(陶杰)
故事的哲理:
最直接的反应,往往最真实,但也常常意味着平庸。既然作为领导者,在关键时刻的所作所为就注定有着旗帜作用。对自身角色与责任进行不断认知,对自身意志与品格不断塑造和锤炼,是优秀领导者必须做好的功课。反之,做不到,“民众就不会追随你”。管理
唯有柏拉图没举手
盲从比错误更可怕
哲理的故事:
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名学生很快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是否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经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他的学生都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微笑着走到这个异见者那里,问他:“你为什么没有举手呢?你没看见大家都见证了有苹果的香味吗?”那个学生有点儿诧异,但依然坚持说道:“我没有闻到什么苹果味道,说实话,老师,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这回轮到其他的同学震惊了,苏格拉底高高举起苹果说:“只有一个人答对了,你们看,这个苹果是假的,怎么会有香味呢?”而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张前)
故事的哲理:
什么才是最好的组织?就是能包容异见者的组织。这使得领导者总有思辨和发现自己错误的机会。仅仅盲从的员工往往都是不负责任的,他们在乎的是管理者对于自己的评价,而并非事实真相与组织利益。作为组织文化,可以接受出错,但不接受盲从。管理
把行李穿上身
创新力,是想像力更是实践力
哲理的故事:
约翰·鲍尔是爱尔兰一家公司的工程师,妻子和女儿还居住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他每周都要搭乘飞机回家两次。每次回家,他都会带很多礼物和玩具。
鲍尔会选择搭乘一些比较经济的航班,但是每年乘坐飞机的费用累加起来,依然让他觉得难以承受,因为航空公司往往会针对乘客的行李,收取额外的托运费用。鲍尔开始琢磨,如何才能节省行李的托运费用。经过细心观察,鲍尔发现一些经常搭乘飞机的“空中飞人”,会想方设法把物品装在衣服口袋里。鲍尔灵机一动,如果设计出一款能装下更多东西的行李服,把行李携带在衣服里面,不就可以省下行李托运费了吗?
他买来轻质结实的聚酯纤维布料和裁剪工具,很快,一款名为Jaktogo的行李服问世,这款衣服里面有14个大小不同的口袋,能把15公斤的行李“穿”在身上。更妙的是,脱下来一折叠就能变成一个挎包。从此以后,鲍尔就穿着自己设计的多功能服乘坐飞机,由于物品都被隐藏在衣服里,让他省了很多托运费用。很快就有乘客询问这件衣服从那里买的,鲍尔觉得这是一个大好商机,马上注册了国家专利。然后买来一套制作衣服的设备,让赋闲在家中的妻子按照他的设计图纸缝制,然后建立了网店专门售卖,很快这件56英镑的特殊外套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销售狂潮。(佟才录)
故事的哲理:
创新绝不是空想,更不能停留在最初创意阶段,根本还在于果断再造产品和流程,用全新的视角看待固有的业务,夯实每一个细节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管理
把茶杯放低一点
学习来自欣赏,而非比较
理的故事: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一座寺院,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
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
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
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杨喜文)
故事的哲理:
只有把自己放低到尘埃中,才能收获浩瀚星空。真正的学习,绝非来自比较,而是欣赏。
哲理的故事:
1990年,曼德拉出狱重获自由,在狱中他镇定坚毅的事迹令全人类感动。美国《时代周刊》的总裁史坦格决定为他写一本传记,因此追随出狱之后的曼德拉到访各地。
一次,他们同乘一架六人座的小飞机在南非上空飞行。曼德拉看到桌子上有一份报纸,就拿起来浏览,看了一会儿令史坦格有点儿吃惊的是,曼德拉开始朗读起来。原来,在狱中的许多年,他都被单独囚禁,为了磨练和充实自己,尽管只有少量的书报送进来,他都一遍遍朗读,因此形成了这个习惯。
这天,阳光普照,曼德拉念报纸念到一半,忽然停下来,问坐在身边的史坦格:“你看看窗外,那副螺旋桨引擎是不是坏了?”史坦格站起来一看,引擎果然只有一边在动,他马上冲进驾驶舱。原来机师早已发现,正在紧急滑翔,准备降落。机师也很紧张,他告诉史坦格,自己已经通知最近能迫降的机场,并让他们准备好救护车和消防车。
史坦格赶紧回到座位,告诉曼德拉,再次令他吃惊的是,曼德拉一脸平静,说:“很好。”然后继续朗读报纸。还好有惊无险,飞机终于安全着陆,曼德拉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走下飞机,然而当他俩刚刚坐上汽车之后,曼德拉说:“刚才在飞机上,我心里其实很害怕,吓死了。”“是吗?但看起来,您特别镇静啊!我还以为您根本不怕呢!那么您是如何能够保持这么从容的态度呢?”史坦格对于曼德拉的反应和内心都非常好奇,连忙询问。曼德拉沉思一会儿说:“不,其实我很怕,但要感召千万人,站在他们的前头,枪炮和监狱、拳头和刑具,你心里无论有多恐惧,也要摆出一副冷静无惧的样子,不然民众就不会追随你。”(陶杰)
故事的哲理:
最直接的反应,往往最真实,但也常常意味着平庸。既然作为领导者,在关键时刻的所作所为就注定有着旗帜作用。对自身角色与责任进行不断认知,对自身意志与品格不断塑造和锤炼,是优秀领导者必须做好的功课。反之,做不到,“民众就不会追随你”。管理
唯有柏拉图没举手
盲从比错误更可怕
哲理的故事:
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名学生很快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是否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经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他的学生都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微笑着走到这个异见者那里,问他:“你为什么没有举手呢?你没看见大家都见证了有苹果的香味吗?”那个学生有点儿诧异,但依然坚持说道:“我没有闻到什么苹果味道,说实话,老师,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这回轮到其他的同学震惊了,苏格拉底高高举起苹果说:“只有一个人答对了,你们看,这个苹果是假的,怎么会有香味呢?”而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张前)
故事的哲理:
什么才是最好的组织?就是能包容异见者的组织。这使得领导者总有思辨和发现自己错误的机会。仅仅盲从的员工往往都是不负责任的,他们在乎的是管理者对于自己的评价,而并非事实真相与组织利益。作为组织文化,可以接受出错,但不接受盲从。管理
把行李穿上身
创新力,是想像力更是实践力
哲理的故事:
约翰·鲍尔是爱尔兰一家公司的工程师,妻子和女儿还居住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他每周都要搭乘飞机回家两次。每次回家,他都会带很多礼物和玩具。
鲍尔会选择搭乘一些比较经济的航班,但是每年乘坐飞机的费用累加起来,依然让他觉得难以承受,因为航空公司往往会针对乘客的行李,收取额外的托运费用。鲍尔开始琢磨,如何才能节省行李的托运费用。经过细心观察,鲍尔发现一些经常搭乘飞机的“空中飞人”,会想方设法把物品装在衣服口袋里。鲍尔灵机一动,如果设计出一款能装下更多东西的行李服,把行李携带在衣服里面,不就可以省下行李托运费了吗?
他买来轻质结实的聚酯纤维布料和裁剪工具,很快,一款名为Jaktogo的行李服问世,这款衣服里面有14个大小不同的口袋,能把15公斤的行李“穿”在身上。更妙的是,脱下来一折叠就能变成一个挎包。从此以后,鲍尔就穿着自己设计的多功能服乘坐飞机,由于物品都被隐藏在衣服里,让他省了很多托运费用。很快就有乘客询问这件衣服从那里买的,鲍尔觉得这是一个大好商机,马上注册了国家专利。然后买来一套制作衣服的设备,让赋闲在家中的妻子按照他的设计图纸缝制,然后建立了网店专门售卖,很快这件56英镑的特殊外套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销售狂潮。(佟才录)
故事的哲理:
创新绝不是空想,更不能停留在最初创意阶段,根本还在于果断再造产品和流程,用全新的视角看待固有的业务,夯实每一个细节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管理
把茶杯放低一点
学习来自欣赏,而非比较
理的故事: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一座寺院,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
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
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
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杨喜文)
故事的哲理:
只有把自己放低到尘埃中,才能收获浩瀚星空。真正的学习,绝非来自比较,而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