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做好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时期基本上就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对其学习效果持续发挥影响。为此,广大教师采取了很多措施,希望能让物理知识在学生眼中更有趣、更有用。笔者认为,在各种措施中,科技小制作是较为有效的,丰富有趣、变化万千,课堂和课后都可以应用。本文即从保持小制作活动的开放性、小制作应简单易行且有趣和对学生成果给予积极评价三个方面,对初中物理教学与科技小制作的结合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科技小制作
物理学科的进步源于理论与实验两个层面的良性互动。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通过巧妙的实验验证了一个个足以颠覆前人认知的物理理论,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科技小制作蕴含着物理知识,通过观察制作成果,学生得以建立起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因此科技小制作也应被视为一种物理实验方式。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的实验不同,学生是能从这些小制作中获得“成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胜利果实”,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作用更大,教育效果更好。所以,灵活有效地运用科技小制作能够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强大助推器。
一、保持小制作活动的开放性
一般情况下,科技小制作不是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内容,这是其主要优势所在,因为学生不会感受到那么多的束缚。如果教师反而对科技小制作施加了太多的限制,比如必须用哪些东西、通过什么样的步骤来制作一个特定的成品,那就失去了应用科技小制作的本意了。当然,彻底放开限制、让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是不合适的,有的学生可能预设难度太高而完成不了,还有的学生则会敷衍了事,教育意义缺失。所以,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小制作的主题和基本框架,其他的则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兼顾教育性与趣味性。
例如,初中物理中有很多与电学有关的知识。在学习过电路部分后,教师可以留下一个主题: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完成一个小制作,然后可以给出几个参考方向和推荐使用的零部件,如小电动机、小电风扇;干电池、类似玩具四驱车上的小马达,等等。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思维不会受限,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同时小制作又能与学习主题有紧密的联系,难度适中,学生不会觉得迷茫。
二、小制作应简单易行且有趣
不能否认有些学生可能会通过科技小制作而激发出强大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发明家,但这并不是科技小制作的核心目的。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活动应该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科技小制作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自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所以,小制作的主题、操作应该尽可能地简单易行而且有趣,最好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应用之间就准备好一些“制作套装”,能够快速对学生的兴趣意愿做出反应,而且教学效果也比较可控。
例如,初中物理知识中有变阻器的内容。在针对这一课安排科技小制作时,教师就可以先设计一个“制作套装”:在用学校常规实验用具完成滑动变阻器的实验后,学生要分为小组,思考如何制作一个更加方便的便攜式滑动变阻器。每组会得到一个相同的材料包,灵活利用材料包中的物品把这个便携式滑动变阻器做出来。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用具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激发他们的动手欲望,然后就将这个“制作套装”给到学生手里。学生已经有了“思想准备”,思路也已经萌芽,再加上教师提供的条件,进行制作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三、对学生成果给予积极评价
科技小制作最后肯定要得到一些成品的。因为学生在动脑和动手能力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不论是个人制作还是小组制作,这些成果不会完全相同。比如有的“质量”更好,使用很多次也不会损坏;还有的会更加美观,学生从自己的审美出发对小制作进行了一定的美化。但不论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如何,只要是学生认真思考、制作出来的,都是难得的劳动果实,都代表着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应给予充分的积极正面评价,激励学生今后在科技小制作中更加努力。
以上文提到过的科技小制作为例。有学生用小马达、干电池制作了一个小“电风扇”。但是因为扇叶制作安装的不合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小“风车”,并不能真的吹出来什么风。因为与预想的不同,学生会感到很沮丧。这时教师就要介入,明确指出他的思路和制作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扇叶如何其实只属于细节。然后帮学生分析思考时究竟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然后与学生一起动手对小“电风扇”进行改造。学生由此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客观看待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继续参与到科技小制作中去。
总而言之,科技小制作是很多学校已经开展的一种课外活动,但以往与初中物理学科的联系还没有那么紧密,相关研究实践还不够充分。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对该领域投以更多的重视,综合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开创出丰富多彩的制作活动,全面改善初中物理的教学面貌。
参考文献:
[1]蒋志宏. 刍议初中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益处[J]. 考试周刊(43):186.
[2]普琼. 初中物理科技小制作活动的实践探索[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10):334-334.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科技小制作
物理学科的进步源于理论与实验两个层面的良性互动。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通过巧妙的实验验证了一个个足以颠覆前人认知的物理理论,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科技小制作蕴含着物理知识,通过观察制作成果,学生得以建立起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因此科技小制作也应被视为一种物理实验方式。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的实验不同,学生是能从这些小制作中获得“成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胜利果实”,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作用更大,教育效果更好。所以,灵活有效地运用科技小制作能够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强大助推器。
一、保持小制作活动的开放性
一般情况下,科技小制作不是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内容,这是其主要优势所在,因为学生不会感受到那么多的束缚。如果教师反而对科技小制作施加了太多的限制,比如必须用哪些东西、通过什么样的步骤来制作一个特定的成品,那就失去了应用科技小制作的本意了。当然,彻底放开限制、让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是不合适的,有的学生可能预设难度太高而完成不了,还有的学生则会敷衍了事,教育意义缺失。所以,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小制作的主题和基本框架,其他的则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兼顾教育性与趣味性。
例如,初中物理中有很多与电学有关的知识。在学习过电路部分后,教师可以留下一个主题: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完成一个小制作,然后可以给出几个参考方向和推荐使用的零部件,如小电动机、小电风扇;干电池、类似玩具四驱车上的小马达,等等。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思维不会受限,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同时小制作又能与学习主题有紧密的联系,难度适中,学生不会觉得迷茫。
二、小制作应简单易行且有趣
不能否认有些学生可能会通过科技小制作而激发出强大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发明家,但这并不是科技小制作的核心目的。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活动应该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科技小制作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自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所以,小制作的主题、操作应该尽可能地简单易行而且有趣,最好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应用之间就准备好一些“制作套装”,能够快速对学生的兴趣意愿做出反应,而且教学效果也比较可控。
例如,初中物理知识中有变阻器的内容。在针对这一课安排科技小制作时,教师就可以先设计一个“制作套装”:在用学校常规实验用具完成滑动变阻器的实验后,学生要分为小组,思考如何制作一个更加方便的便攜式滑动变阻器。每组会得到一个相同的材料包,灵活利用材料包中的物品把这个便携式滑动变阻器做出来。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用具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激发他们的动手欲望,然后就将这个“制作套装”给到学生手里。学生已经有了“思想准备”,思路也已经萌芽,再加上教师提供的条件,进行制作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三、对学生成果给予积极评价
科技小制作最后肯定要得到一些成品的。因为学生在动脑和动手能力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不论是个人制作还是小组制作,这些成果不会完全相同。比如有的“质量”更好,使用很多次也不会损坏;还有的会更加美观,学生从自己的审美出发对小制作进行了一定的美化。但不论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如何,只要是学生认真思考、制作出来的,都是难得的劳动果实,都代表着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应给予充分的积极正面评价,激励学生今后在科技小制作中更加努力。
以上文提到过的科技小制作为例。有学生用小马达、干电池制作了一个小“电风扇”。但是因为扇叶制作安装的不合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小“风车”,并不能真的吹出来什么风。因为与预想的不同,学生会感到很沮丧。这时教师就要介入,明确指出他的思路和制作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扇叶如何其实只属于细节。然后帮学生分析思考时究竟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然后与学生一起动手对小“电风扇”进行改造。学生由此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客观看待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继续参与到科技小制作中去。
总而言之,科技小制作是很多学校已经开展的一种课外活动,但以往与初中物理学科的联系还没有那么紧密,相关研究实践还不够充分。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对该领域投以更多的重视,综合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开创出丰富多彩的制作活动,全面改善初中物理的教学面貌。
参考文献:
[1]蒋志宏. 刍议初中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益处[J]. 考试周刊(43):186.
[2]普琼. 初中物理科技小制作活动的实践探索[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10):33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