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应借助语文的文学性给予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教育。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中注入德育教育,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味,注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要寓于一字一词、一句一段、一篇之单元的教育之中,要寓于听、说、读、写的每一项训练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文学艺术的精品娱学生耳目,以课文佳作中的真挚情感和学生心弦,以文章之精要启学生心智,以教材的榜样力量激学生奋进,从而把高尚情感的浸润和深刻理念的渗透融为一体,使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并且形式生动、具体、形象。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为培养和谐社会的一代新人打下基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适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小学语文教材所蕴涵的思想道德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直白的,它把丰富的思想蕴藏于生动活泼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中,溶化于一篇篇优美形象的文章里。丰富的思想结合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又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特点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3、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有利于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教师抓住文本的关键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是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那么,如果教师树立了教育观,则会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引发读者感悟的因素。而教材的感悟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关键处,它是文本与师生生活最密切的触及点。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触及点切入教学,辐射到与之相关的文学领域,学生的感悟便会更加深刻。
(二)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德育观,构建更具广泛空间的教学流程
我们主张教师在拓展课堂,开放教学上下功夫,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积累认知经验,为课堂参与缩短认知差距;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蕴藏在心底的美好情感等等都挖掘出来。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领略到语言文学的无穷魅力,迈向更为广阔的感悟空间。这样,就为课堂教学构建了更具广泛空间的教学流程,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提高语感教学的效率。
(三)有助于教师营造感悟的空间,学生形成浑厚的积淀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如果教师基于教育观的出发点,敢于尝试将语文课内外的文学作品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那么学生首先在认知层面上所接受的信息要丰富得多,自然而然,感悟的空间也就要大得多。由于教师树立了教育观,课堂上传递语言文字信息的渠道多了,体验语文学习的天地广阔了,语言文学功底浑厚了,学生更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树立小学生们正确的学习观。
三、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1、以教材为主体,贯穿德育教育
小學语文课文大多数是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2、在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渗透。
3、在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 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视作德育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锻炼了写作能力,也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4、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 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 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可以经常在班级树立榜样,或搞作业展览,让好的同学谈做法想法,让学困生谈启发。这样不但规范了作业,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在教学日常活动中渗透德育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思想单纯、内心充满幻想、社会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这些都给了那些不良思想道德观念可趁之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把道德人格的完善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红旗.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2]石益兴.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中小学电教,2011.8.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要寓于一字一词、一句一段、一篇之单元的教育之中,要寓于听、说、读、写的每一项训练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文学艺术的精品娱学生耳目,以课文佳作中的真挚情感和学生心弦,以文章之精要启学生心智,以教材的榜样力量激学生奋进,从而把高尚情感的浸润和深刻理念的渗透融为一体,使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并且形式生动、具体、形象。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为培养和谐社会的一代新人打下基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适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小学语文教材所蕴涵的思想道德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直白的,它把丰富的思想蕴藏于生动活泼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中,溶化于一篇篇优美形象的文章里。丰富的思想结合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又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特点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3、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有利于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教师抓住文本的关键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是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那么,如果教师树立了教育观,则会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引发读者感悟的因素。而教材的感悟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关键处,它是文本与师生生活最密切的触及点。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触及点切入教学,辐射到与之相关的文学领域,学生的感悟便会更加深刻。
(二)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德育观,构建更具广泛空间的教学流程
我们主张教师在拓展课堂,开放教学上下功夫,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积累认知经验,为课堂参与缩短认知差距;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蕴藏在心底的美好情感等等都挖掘出来。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领略到语言文学的无穷魅力,迈向更为广阔的感悟空间。这样,就为课堂教学构建了更具广泛空间的教学流程,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提高语感教学的效率。
(三)有助于教师营造感悟的空间,学生形成浑厚的积淀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如果教师基于教育观的出发点,敢于尝试将语文课内外的文学作品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那么学生首先在认知层面上所接受的信息要丰富得多,自然而然,感悟的空间也就要大得多。由于教师树立了教育观,课堂上传递语言文字信息的渠道多了,体验语文学习的天地广阔了,语言文学功底浑厚了,学生更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树立小学生们正确的学习观。
三、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1、以教材为主体,贯穿德育教育
小學语文课文大多数是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2、在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渗透。
3、在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 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视作德育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锻炼了写作能力,也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4、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 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 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可以经常在班级树立榜样,或搞作业展览,让好的同学谈做法想法,让学困生谈启发。这样不但规范了作业,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在教学日常活动中渗透德育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思想单纯、内心充满幻想、社会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这些都给了那些不良思想道德观念可趁之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把道德人格的完善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红旗.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2]石益兴.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中小学电教,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