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科学素养方面的能力提升。科学区角活动是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这里以幼儿的自主探究为主,和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不同。如何有效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幼儿有序地一步步展开探究活动,是教师进行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科学有效的投放策略展开分析探讨,希望能发挥借鉴价值。
关键词:幼儿;科学区;材料投放;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科学探索活动得到重视和普及。科学区角活动的创设,在幼儿与环境和材料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也就为兴趣激发、自主探索、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个性发展等提供了条件。环境创设的合理性,材料投放的科学性,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关于科学区角材料投放问题也一直是教研探究的重点内容。以下将对有效的投放策略展开分析论述。
一、围绕主题活动目标,进行材料投放
科学区角活动的创设,都是围绕着固定的主题目标而展开的。因此,材料的投放也需要具有明顯的针对性。如果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教师的材料选择就会充满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幼儿在面对散乱无序的材料时,也会陷入茫然无措的状态,根本难以展开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更无从谈及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基于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活动主题,来进行投放材料的选择。
比如,在“物体的上抛和下落”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影响物体上抛和下落的因素。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通过提供难易不同的操作材料,塑料袋和沙包,纸张和小夹子等,尽可能给幼儿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同时材料的投放也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基础,这也是激发兴趣,促进幼儿参与的重要保障。这样,幼儿才能在动手动脑的全面参与中,获得某一科学现象的有效学习,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结合幼儿认知规律,进行材料投放
由于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都不够成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认知能力也比较基础,需要借助具体生动的事物,慢慢从感性思维发展到理性思维,很难实现跨越性或者跳跃性的思维发展。而且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同样的环境熏陶和实践操作中,在认知的速度和能力上也会表现出时间快慢的区别。材料主要是和幼儿产生互动交流的,也是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媒介。以幼儿为中心的材料投放原则,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保证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是促进幼儿有效探究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用成人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来进行材料投放。无形中背离了幼儿的认知规律,进而影响他们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效果。基于此,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保证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渐进性。
比如,在“水的循坏”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借助具体的画面,从大海里的小水滴被太阳蒸发变成水蒸气,然后聚集在一起变成云,又通过雨雪的形式回到大海的循环过程,引导幼儿获得初步的理解和感知。这些画面的展示必须按照从因到果的顺序依次展开。这样,幼儿才能获得有效的启发和指导,按照个人实际情况展开慢慢探索理解活动。另外,在幼儿进行实践操作的活动中,教师也要依次展现小电锅(大海里的水)、玻璃(天空)等物品。这样幼儿才能理解电锅开关就代表太阳,从而按照顺序依次展开探究验证过程,顺利完成探究活动。
三、促进创造能力培养,进行材料投放
科学区域活动并不仅仅是丰富幼儿的科学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实现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效锻炼和培养。材料的探究性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幼儿的思维发散提供物质基础。基于此,教师要在前面提到的材料投放原则基础上,尽可能地给幼儿想象创造提供机会。
比如,在测量工具的材料投放中,直尺和卷尺各有所长,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测量需求。教师可以全部提供,让幼儿在分析对比中深化理解二者的异同之处,从而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创新。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材料投放避免太过刻意化,而是在自然情境中实现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四、坚持安全第一理念,进行材料投放
幼儿的安全问题始终是不可懈怠的重要内容。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比较弱,在和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件。科学材料的来源比较丰富,可能是购买的商品,也可能是废旧物品的回收,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教师的材料投放一定要考虑安全性。
比如,在“轱辘井”的探究活动中,运用到的材料基本上是购买来的塑料制品。教师要提前进行进行检查消毒,并观察是否有刺角问题的存在,可以借助胶带进行粘贴,避免幼儿的无意识划伤行为。
总而言之,科学区域的材料投放活动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不断丰富相关的理论认知,并在实践活动中认真观察探究,才能不断提高材料投放的科学性,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探究体验,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志刚. 基于主题核心经验的幼儿园科学区活动设计的思考[J]. 幼儿教育研究. 2017(04).
[2]陶慧. 浅议科学区角中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J]. 考试周刊,2014,000(017):196-196.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龚店镇中心校)
关键词:幼儿;科学区;材料投放;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科学探索活动得到重视和普及。科学区角活动的创设,在幼儿与环境和材料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也就为兴趣激发、自主探索、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个性发展等提供了条件。环境创设的合理性,材料投放的科学性,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关于科学区角材料投放问题也一直是教研探究的重点内容。以下将对有效的投放策略展开分析论述。
一、围绕主题活动目标,进行材料投放
科学区角活动的创设,都是围绕着固定的主题目标而展开的。因此,材料的投放也需要具有明顯的针对性。如果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教师的材料选择就会充满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幼儿在面对散乱无序的材料时,也会陷入茫然无措的状态,根本难以展开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更无从谈及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基于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活动主题,来进行投放材料的选择。
比如,在“物体的上抛和下落”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影响物体上抛和下落的因素。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通过提供难易不同的操作材料,塑料袋和沙包,纸张和小夹子等,尽可能给幼儿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同时材料的投放也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基础,这也是激发兴趣,促进幼儿参与的重要保障。这样,幼儿才能在动手动脑的全面参与中,获得某一科学现象的有效学习,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结合幼儿认知规律,进行材料投放
由于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都不够成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认知能力也比较基础,需要借助具体生动的事物,慢慢从感性思维发展到理性思维,很难实现跨越性或者跳跃性的思维发展。而且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同样的环境熏陶和实践操作中,在认知的速度和能力上也会表现出时间快慢的区别。材料主要是和幼儿产生互动交流的,也是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媒介。以幼儿为中心的材料投放原则,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保证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是促进幼儿有效探究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用成人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来进行材料投放。无形中背离了幼儿的认知规律,进而影响他们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效果。基于此,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保证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渐进性。
比如,在“水的循坏”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借助具体的画面,从大海里的小水滴被太阳蒸发变成水蒸气,然后聚集在一起变成云,又通过雨雪的形式回到大海的循环过程,引导幼儿获得初步的理解和感知。这些画面的展示必须按照从因到果的顺序依次展开。这样,幼儿才能获得有效的启发和指导,按照个人实际情况展开慢慢探索理解活动。另外,在幼儿进行实践操作的活动中,教师也要依次展现小电锅(大海里的水)、玻璃(天空)等物品。这样幼儿才能理解电锅开关就代表太阳,从而按照顺序依次展开探究验证过程,顺利完成探究活动。
三、促进创造能力培养,进行材料投放
科学区域活动并不仅仅是丰富幼儿的科学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实现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效锻炼和培养。材料的探究性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幼儿的思维发散提供物质基础。基于此,教师要在前面提到的材料投放原则基础上,尽可能地给幼儿想象创造提供机会。
比如,在测量工具的材料投放中,直尺和卷尺各有所长,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测量需求。教师可以全部提供,让幼儿在分析对比中深化理解二者的异同之处,从而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创新。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材料投放避免太过刻意化,而是在自然情境中实现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四、坚持安全第一理念,进行材料投放
幼儿的安全问题始终是不可懈怠的重要内容。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比较弱,在和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件。科学材料的来源比较丰富,可能是购买的商品,也可能是废旧物品的回收,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教师的材料投放一定要考虑安全性。
比如,在“轱辘井”的探究活动中,运用到的材料基本上是购买来的塑料制品。教师要提前进行进行检查消毒,并观察是否有刺角问题的存在,可以借助胶带进行粘贴,避免幼儿的无意识划伤行为。
总而言之,科学区域的材料投放活动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不断丰富相关的理论认知,并在实践活动中认真观察探究,才能不断提高材料投放的科学性,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探究体验,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志刚. 基于主题核心经验的幼儿园科学区活动设计的思考[J]. 幼儿教育研究. 2017(04).
[2]陶慧. 浅议科学区角中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J]. 考试周刊,2014,000(017):196-196.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龚店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