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教师一味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足以高效的完成一节课了。要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学习,除了常规授课,教师还要做适当的引导,陪学生成长,和学生进行心神交流,让学生对教师有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这样教师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即教师不用花更多时间找学生谈心,聊天,了解不学习的原因等等。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外,还要付出一定的情绪劳动。
关键词:情绪劳动 积极情绪 课堂 教师 学生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可以说,教育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离开了人际互动,言传身教根本无从谈起。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对学习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同时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况,在关键时刻给予相应的情绪回应,并且教师也需要保持耐心,保持内心的平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教师要付出情绪劳动。
那么何为情緒劳动?
首先,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情绪劳动是指为了完成工作,个体努力维持脸上的笑容和恰当的肢体语言,给别人制造出安全、愉悦或者其他的心情。教师的情绪劳动则是在课堂上用声音、肢体语言、语调去吸引学生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眼神、给予学生相应的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或者保持习状态;课后,通过教师情绪的表达和分享,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这样便于教师更好的教导学生,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路。
教师高效的情绪劳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课堂上,一个风趣幽默、讲课抑扬顿挫、肢体语言丰富的教师远比一个语音语调平缓、声音低沉无力、站在讲台上不动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课堂的效率也会更高。上课时学生只是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不动笔也不动脑,课堂对于他来说就是枯燥乏味的,开小差也变成了常事。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眼神、步态,语音语调具有一定启发性和目的性,学生便能捕捉到信息,积极开动脑筋,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课堂也变得丰富有趣了。
所以,授课时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情绪去影响学生,引导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较多的支持、交流和肯定,让学生有“因为被肯定,所以我愿意”的想法,改“要我学”成“我要学”的观念,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高效的情绪劳动能够帮助教师走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善意,从而愿意和老师接触交流,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学生接触,一定要是有温度的接触,和学生交流,也要是心与心的交流。帮学生整理整理歪了的衣角,看到学生情绪低落时轻轻的拍拍学生的肩膀,当他做对题目或回答问题正确时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或竖个大拇指等,一些简单适当的肢体接触和神情交流能够给予学生肯定感和安全感,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该教师,从而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开心与不愉快。
师生间的人际互动能够加深双方的情绪理解,使双方建立起密切的情感纽带。所以教师的情绪劳动也有着特定的功能,无论是正面的激励还是负面的批评,目的都是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教学的投入,维持学生积极地情绪状态,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实事上,课堂上投入的情绪劳动越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学习效果也会更好,课后也不会因为各种的问题找学生,去督促学生学习,从而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课堂教学。所以积极地情绪劳动对于教育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教师有积极情绪,也会消极情绪。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适当的可以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其实也是一个人,也会有不开心。记得有一次,我和班上的同学说自己今天心情不好,请大家都乖乖做好自己。课后便有学生主动跑过来问我,关心我,有做错事的同学也提前过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学生的种种表现证明了他们对我的一种信任。所以我在与不在,班上的学生都能遵守纪律,我说与不说,学生能能够主动学习。教师积极地情绪劳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热情,向学生适当的分享消极的情绪,学生也可以像个大人一样换位思考,这也是一种成长。如果老师将不好情绪表现为对学生随意的乱发脾气,大声的训斥、摆脸色等等,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也只是暂时的,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和教师疏远,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成了难事。
教师高效的情绪劳动能够助力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助力学生成长,对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知识可能不用再记忆,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用有温度的交流持续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洞察力,才是培养学生成才最好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1)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 珍
关键词:情绪劳动 积极情绪 课堂 教师 学生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可以说,教育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离开了人际互动,言传身教根本无从谈起。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对学习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同时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况,在关键时刻给予相应的情绪回应,并且教师也需要保持耐心,保持内心的平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教师要付出情绪劳动。
那么何为情緒劳动?
首先,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情绪劳动是指为了完成工作,个体努力维持脸上的笑容和恰当的肢体语言,给别人制造出安全、愉悦或者其他的心情。教师的情绪劳动则是在课堂上用声音、肢体语言、语调去吸引学生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眼神、给予学生相应的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或者保持习状态;课后,通过教师情绪的表达和分享,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这样便于教师更好的教导学生,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路。
教师高效的情绪劳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课堂上,一个风趣幽默、讲课抑扬顿挫、肢体语言丰富的教师远比一个语音语调平缓、声音低沉无力、站在讲台上不动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课堂的效率也会更高。上课时学生只是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不动笔也不动脑,课堂对于他来说就是枯燥乏味的,开小差也变成了常事。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眼神、步态,语音语调具有一定启发性和目的性,学生便能捕捉到信息,积极开动脑筋,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课堂也变得丰富有趣了。
所以,授课时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情绪去影响学生,引导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较多的支持、交流和肯定,让学生有“因为被肯定,所以我愿意”的想法,改“要我学”成“我要学”的观念,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高效的情绪劳动能够帮助教师走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善意,从而愿意和老师接触交流,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学生接触,一定要是有温度的接触,和学生交流,也要是心与心的交流。帮学生整理整理歪了的衣角,看到学生情绪低落时轻轻的拍拍学生的肩膀,当他做对题目或回答问题正确时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或竖个大拇指等,一些简单适当的肢体接触和神情交流能够给予学生肯定感和安全感,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该教师,从而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开心与不愉快。
师生间的人际互动能够加深双方的情绪理解,使双方建立起密切的情感纽带。所以教师的情绪劳动也有着特定的功能,无论是正面的激励还是负面的批评,目的都是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教学的投入,维持学生积极地情绪状态,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实事上,课堂上投入的情绪劳动越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学习效果也会更好,课后也不会因为各种的问题找学生,去督促学生学习,从而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课堂教学。所以积极地情绪劳动对于教育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教师有积极情绪,也会消极情绪。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适当的可以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其实也是一个人,也会有不开心。记得有一次,我和班上的同学说自己今天心情不好,请大家都乖乖做好自己。课后便有学生主动跑过来问我,关心我,有做错事的同学也提前过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学生的种种表现证明了他们对我的一种信任。所以我在与不在,班上的学生都能遵守纪律,我说与不说,学生能能够主动学习。教师积极地情绪劳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热情,向学生适当的分享消极的情绪,学生也可以像个大人一样换位思考,这也是一种成长。如果老师将不好情绪表现为对学生随意的乱发脾气,大声的训斥、摆脸色等等,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也只是暂时的,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和教师疏远,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成了难事。
教师高效的情绪劳动能够助力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助力学生成长,对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知识可能不用再记忆,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用有温度的交流持续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洞察力,才是培养学生成才最好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1)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