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评价是课程与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育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我们应该由此出发,正确认识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意义与功能,完善评价的方式与方法,通过评价观念的更新和评价方法的改进,获得更全面的评价信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分析和认识数学课程评价的现状,理解新课程提出的评价理念,研究适应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评价方法,是数学课程改革面临的新任务,也是中小学教师应当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习评价 个性差异 学习与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下面我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做法。
一、分层评价,促进发展
教学中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应考虑个体差异,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不会给评价者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从而不断投入新的创造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点评是至关重要的。表扬如同阳光,没有它,学生就难以成长。学生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注重那些学习好、听话的孩子,忽略能力小、水平低的孩子。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亮点,不妨试试分层激励法。把孩子隐性分为三层(隐性是不让孩子知道,唯恐挫伤自尊心),如:学困生稍有进步就鼓励他:“今天你又进步了,谁说你不行,我看你就很棒,只是一点点不会,只要你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多想一想,一定能行。”在鼓励的同时,教师要帮助他找出不会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巧设障碍,让他们感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对学生有奇思妙想、精彩的发言,教师要细心呵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在复习10以内的数时,请学生给1~10这些数分类,教师估计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按位数分;另一种是按单数、双数分。但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位学生把4、5分为一类,其余为一类。问他分类的标准,原来他是按书写笔画来分的(非常有创意)。这时教师要“狠狠”地表扬:“你真善于创新”、“你真是一个学习能手”、“你真令老师佩服”等,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评价,但对学生来说无疑是给他们注入催化剂。
二、分组评价,促进合作
课堂既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然而,课堂中的评价却能促使课堂中学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將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我在课堂上常采用分组评价的方式促进合作,也就是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各个方面(如:纪律、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作业完成等)进行评价,评价时采用分值形式,先给各组一个基础分,在每节课上对于各组的评价项目进行不定时的量化。教师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游戏、比赛,通过“猜谜语”、“送信”、“夺红旗”、“接力赛”、“对口令”等形式,促进小组合作、协作完成。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只要由本组同学帮助后能完成也给加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而且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三、互助评价,促进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评不可轻视。我在讲五年级数学时,讲到最大公约数这一课时,我先让陈成同学对照黑板上所求的8和12的约数,概括最大公约数的意义,他结结巴巴地说:“8的约数有1、2、4、8,12的约数有1、2、3、4、6、12,它们的公约数有:1、2、4,这几个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所以4是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我让其他学生评评,杨雨菲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陈成同学总结得正确,但语言不够精练,表达不够顺畅。”我说:“那么你来表达。”她流利地回答:“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顿时,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还有学生说:“我认为最大公约数是以约数为基础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互评能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四、自我评价,促进完善
在班内开展自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运用自我反思,既会自我表扬,增强自信心,又学会自我批评,从而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理智地对待他人,强化自我教育的效果。课堂上要使学生学中生疑,疑而有思,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亢奋、活跃的状态。在一题多解的题目中,可以鼓励学生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并评一评自己的方法比起别人的有什么优势或不足,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以客观的眼光对待自己。
总之,评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乐于合作,勤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正如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提出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习评价 个性差异 学习与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下面我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做法。
一、分层评价,促进发展
教学中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应考虑个体差异,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不会给评价者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从而不断投入新的创造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点评是至关重要的。表扬如同阳光,没有它,学生就难以成长。学生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注重那些学习好、听话的孩子,忽略能力小、水平低的孩子。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亮点,不妨试试分层激励法。把孩子隐性分为三层(隐性是不让孩子知道,唯恐挫伤自尊心),如:学困生稍有进步就鼓励他:“今天你又进步了,谁说你不行,我看你就很棒,只是一点点不会,只要你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多想一想,一定能行。”在鼓励的同时,教师要帮助他找出不会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巧设障碍,让他们感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对学生有奇思妙想、精彩的发言,教师要细心呵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在复习10以内的数时,请学生给1~10这些数分类,教师估计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按位数分;另一种是按单数、双数分。但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位学生把4、5分为一类,其余为一类。问他分类的标准,原来他是按书写笔画来分的(非常有创意)。这时教师要“狠狠”地表扬:“你真善于创新”、“你真是一个学习能手”、“你真令老师佩服”等,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评价,但对学生来说无疑是给他们注入催化剂。
二、分组评价,促进合作
课堂既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然而,课堂中的评价却能促使课堂中学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將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我在课堂上常采用分组评价的方式促进合作,也就是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各个方面(如:纪律、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作业完成等)进行评价,评价时采用分值形式,先给各组一个基础分,在每节课上对于各组的评价项目进行不定时的量化。教师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游戏、比赛,通过“猜谜语”、“送信”、“夺红旗”、“接力赛”、“对口令”等形式,促进小组合作、协作完成。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只要由本组同学帮助后能完成也给加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而且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三、互助评价,促进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评不可轻视。我在讲五年级数学时,讲到最大公约数这一课时,我先让陈成同学对照黑板上所求的8和12的约数,概括最大公约数的意义,他结结巴巴地说:“8的约数有1、2、4、8,12的约数有1、2、3、4、6、12,它们的公约数有:1、2、4,这几个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所以4是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我让其他学生评评,杨雨菲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陈成同学总结得正确,但语言不够精练,表达不够顺畅。”我说:“那么你来表达。”她流利地回答:“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顿时,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还有学生说:“我认为最大公约数是以约数为基础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互评能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四、自我评价,促进完善
在班内开展自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运用自我反思,既会自我表扬,增强自信心,又学会自我批评,从而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理智地对待他人,强化自我教育的效果。课堂上要使学生学中生疑,疑而有思,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亢奋、活跃的状态。在一题多解的题目中,可以鼓励学生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并评一评自己的方法比起别人的有什么优势或不足,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以客观的眼光对待自己。
总之,评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乐于合作,勤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正如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提出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