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绚丽辉煌、光彩夺目的诗词佳作,更是我国灿烂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国中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诗歌的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关键字】初中语文 诗歌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舞学生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是要讲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
一、 了解诗人及其背景
俗语常说“诗如其人”,要了解诗人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理解诗歌要先从诗人入手,因为了解诗人是学生体会诗人创作情感和学习诗歌内容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可以使学生对于施恩的诗有初步了解。
第一、 介绍诗人的风格。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诗人,风格当然就不一样。每一个诗人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以及气质情感等等各不相同,所以伴随着创作出来的诗歌就会表现出各自的格调、趣味和气派,形成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等等。通过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 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于诗歌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杜牧生活在已呈衰落迹象的晚唐时代,当时唐朝风雨飘摇,而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很悲愤,从而写出很多批判腐朽的诗篇。再如: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的时代。他的诗有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有反映官吏的贪横强暴,有揭露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再如陱渊明一生坎坷不得志,最后归隐田园。他的诗作或描写田园风光,表达闲适的情怀,或反映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或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
二、 从绘画、音乐、改写角度学习诗歌
诗歌,造就了由简炼而产生的美的语言和无穷的诗意,作为中华古老文化的代表,其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学生引以为豪,陶冶情操,完善知识,,逐步强化诗歌教育,适当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们的诗才。 第一、 从绘画角度感受诗歌图画美。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给我们展示出无限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如何去感受诗的图画美?教师可以将课文里的实物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它描绘成一副完美的图画,让学生从欣赏画的角度去领会诗意美。在学习马致远《秋思》: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刻,诗人牵着一匹瘦马,来到了一个有老树枯藤、有乌鸦、有桥、有小溪缓缓流动的小山村,看着渐渐西落的夕阳,诗人感受到自己孤独一人,此刻最思乡。这样的一首诗就勾勒成一幅秋思图,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诗人那份孤独又思乡之情。
第二、 从音乐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
第三、 从改写角度拓展诗歌内涵。诗歌因为字数有限,很难准确形象地传达出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中学生社会阅力不丰富,知识水平有限,难把握其深远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扩充句子入手,从读诗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多角度进行思维,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语言优美的散文诗等等。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对诗歌的巧妙改写,教会学生真正的学会学诗、品诗、用诗。
三、 意象品赏
诗歌更具含蓄美,是诗人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华并创造意境、终以语言将具体而真切的意象表达出来的文学形式。
第一、 通过筛选意象感知诗歌。所谓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就是诗中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诗歌往往是借助于意象来表情达意的。所谓“一切景语即情语”,在我国的诗歌中,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意义象征着高洁、不畏严寒,牡丹是富贵吉祥的象征等等。从一些意象中可以初步感知诗歌。
第二、 由意象上升到意境。所谓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意与境谐、虚实相生、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以及联想。由意象构成意境,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思想上受到感染。例如:王维《使至塞上》这首诗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第三、 由意象和意境知晓主旨。主旨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诗歌也是通过议论、记叙、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来揭示主旨。借助于意象意境来表达适中的少有叙、议成份。通过这些意象意境构成的分文,从而推知诗的主旨是抒发相思之苦、离别之恨;或是表达了亡国之恨;或是寄托作者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
第四、 由主旨知晓表现方法在诗歌的鉴赏过程中,辨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是不可或缺的。明确了诗歌抒发的情感和表现的主旨,再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用典、虚实结合、烘托、想象、联想、起兴、动静结合、正侧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关键字】初中语文 诗歌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舞学生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是要讲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
一、 了解诗人及其背景
俗语常说“诗如其人”,要了解诗人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理解诗歌要先从诗人入手,因为了解诗人是学生体会诗人创作情感和学习诗歌内容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可以使学生对于施恩的诗有初步了解。
第一、 介绍诗人的风格。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诗人,风格当然就不一样。每一个诗人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以及气质情感等等各不相同,所以伴随着创作出来的诗歌就会表现出各自的格调、趣味和气派,形成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等等。通过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 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于诗歌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杜牧生活在已呈衰落迹象的晚唐时代,当时唐朝风雨飘摇,而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很悲愤,从而写出很多批判腐朽的诗篇。再如: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的时代。他的诗有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有反映官吏的贪横强暴,有揭露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再如陱渊明一生坎坷不得志,最后归隐田园。他的诗作或描写田园风光,表达闲适的情怀,或反映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或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
二、 从绘画、音乐、改写角度学习诗歌
诗歌,造就了由简炼而产生的美的语言和无穷的诗意,作为中华古老文化的代表,其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学生引以为豪,陶冶情操,完善知识,,逐步强化诗歌教育,适当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们的诗才。 第一、 从绘画角度感受诗歌图画美。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给我们展示出无限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如何去感受诗的图画美?教师可以将课文里的实物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它描绘成一副完美的图画,让学生从欣赏画的角度去领会诗意美。在学习马致远《秋思》: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刻,诗人牵着一匹瘦马,来到了一个有老树枯藤、有乌鸦、有桥、有小溪缓缓流动的小山村,看着渐渐西落的夕阳,诗人感受到自己孤独一人,此刻最思乡。这样的一首诗就勾勒成一幅秋思图,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诗人那份孤独又思乡之情。
第二、 从音乐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
第三、 从改写角度拓展诗歌内涵。诗歌因为字数有限,很难准确形象地传达出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中学生社会阅力不丰富,知识水平有限,难把握其深远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扩充句子入手,从读诗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多角度进行思维,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语言优美的散文诗等等。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对诗歌的巧妙改写,教会学生真正的学会学诗、品诗、用诗。
三、 意象品赏
诗歌更具含蓄美,是诗人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华并创造意境、终以语言将具体而真切的意象表达出来的文学形式。
第一、 通过筛选意象感知诗歌。所谓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就是诗中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诗歌往往是借助于意象来表情达意的。所谓“一切景语即情语”,在我国的诗歌中,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意义象征着高洁、不畏严寒,牡丹是富贵吉祥的象征等等。从一些意象中可以初步感知诗歌。
第二、 由意象上升到意境。所谓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意与境谐、虚实相生、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以及联想。由意象构成意境,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思想上受到感染。例如:王维《使至塞上》这首诗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第三、 由意象和意境知晓主旨。主旨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诗歌也是通过议论、记叙、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来揭示主旨。借助于意象意境来表达适中的少有叙、议成份。通过这些意象意境构成的分文,从而推知诗的主旨是抒发相思之苦、离别之恨;或是表达了亡国之恨;或是寄托作者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
第四、 由主旨知晓表现方法在诗歌的鉴赏过程中,辨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是不可或缺的。明确了诗歌抒发的情感和表现的主旨,再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用典、虚实结合、烘托、想象、联想、起兴、动静结合、正侧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