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到底“教什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b356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等不同的文本类型,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指小说和散文)是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一种,其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和思维品质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江苏省语文高考中,文学类文本常常是命题者的“心之所属”、“分数大户”。既然文学类文本在教学、考试中的地位如此之高,师生是否在平时学习中对之投以相当的热忱呢?回答是否定的。笔者发现,学生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兴趣有所减弱,往往停留于爱读故事而厌精学、品读。教师易被高考绑架,不管是哪个年级都像做高考题一样套路化地解读分析,要么没有语文味,要么“泛语文化”,以致教学有效度降低。造成现状的原因是缺乏“怎么教”的思考,而不知道该“怎么教”,归根究底是对“教什么”模糊。
  从语文课程实际教学过程来看,“教什么”的选择确定涉及这样几方面因素:一是文学类文本的内容。针对独特的“这一篇”,老师应该选取什么内容?二是班级学生的情况。针对独特的“这一群”学生的阅读现状及能力,老师应教什么?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这一群”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老师应教什么?三是课时安排。针对课程安排时间,老师在“这一节”课上教什么?笔者以孙犁《鞋的故事》为例谈谈实践摸索。
  一、文学欣赏课:“加减乘除”
  《鞋的故事》是孙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篇名作,被选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难以忘怀的故事”专题。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根据教参的说法,本专题旨在“唤醒学生积淀于内心的美好往事,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以及“了解故事的意义及触动心灵之弦的原因”,这是从宏观的角度给予教学目标定位。从微观的角度,应该从什么地方切入,选择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则需要运用智慧。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曾在《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中指出:“怎样才能使一节课的教学更有效?答案是教师要学会加减乘除,即添加、删减、整合、分解。”[1]
  1.增加教师的阅读思考
  笔者在反复品读《鞋的故事》及翻看孙犁晚年的不少散文及相关文学评论后,关注到他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中国的优秀散文,其取胜之处,从不在于诗,而在于理;散文的生命在于理而不在于诗。”“中国的散文,都是有所为而写的,作家在阅世之余,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一个道理,从一篇文章中把这个道理揭示出来。这个道理,常常是通过一件事,或一个人物表现出来。这个道理并不是高不可攀,更不是玄之又玄,凡夫俗子所不能理解的。恰恰相反,这个道理常常是一个浅而易见的道理,人人体会过的,充满人世之间的,但还没有人这样通俗地、明确地提出过。”[2]
  《鞋的故事》是一篇叙事型散文,只选取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片段,选用了一个再朴素不过的物象“鞋”,平平淡淡,好像没有深意。笔者认为文本中有“理”,是“一种饱含着丰富的人生感、历史感的哲理意蕴”[3]:在物质丰富充沛的今天,还有谁会亲自动手做一双家做鞋呢?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机器,依赖于金钱。当传统淳朴的事物慢慢淡出人们视野,作家笔下的忧虑、感伤、眷恋自然流淌。当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人的身心不再平衡,人的异化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推进而愈发严重时,该如何避免,该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美好,这将是一个值得全人类共同深思的哲学命题。
  2.删减次要的教学内容
  在阅读《鞋的故事》及思考的过程中,笔者参看了不少同仁的教学设计或教案。大都如此安排:首先,检查布置的预习字词的内容,由对孙犁的作者介绍引入文本;其次,将全文37个小节进行情节的梳理分层,得出情节内容的轮廓;再次,讨论小书绫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人物刻画的方法,以及孙犁艺术风格的总结、文本写作特点的探讨、主题的探究。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的,面面俱到即毫无重点,没有重点即没有亮点,没有重点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如字词、孙犁的艺术风格、写作特点等内容可以完全舍弃。字词相对简单,应在预习中通过学生自我完成,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孙犁的艺术风格、写作特点本身就是一个较大的论题,一节课的时间全部用来介绍完全不够,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自己研究。减去赘余的内容,使得教学主线更加明晰。
  3.整合分解难点重点
  在确定《鞋的故事》的教学目标时,发现有的内容删之可惜,不减有些多余;对于文本意蕴的把握较难,学生一步到位地理解显然有难度,笔者将重难点进行整合分解,主要步骤如下:
  (1)根据标题“鞋的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本的主要情节。(我送钱给小书绫作为结婚的礼物,小书绫为了答谢我先后给我做了两双鞋,作者由此生发感慨)在这里,将三部分的具体情节整合成一句话情节,相对集中,无需啰唆。
  (2)请学生找出这两双鞋的不同。(一双“活儿做得精致极了”,一双“这活儿做得太粗了”)并说说为何不同?(一是“感激之情”、“情面之情”;二是第二双鞋“还是她站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孩子,一针一线给你做的”;三是“眼前就是农村,也没有人再做家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了”)此处设置两个问题,作为主旨的过渡性问题,较易为学生所解,也为接下来“理”的把握做好準备。
  (3)“默默”一词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字面上看,是作家默不作声;实质上是作家内心的一丝遗憾,一声叹息,一份感喟)能具体说说对什么遗憾、叹息吗?(对家做鞋这样一类传统淳朴的事物慢慢消逝的遗憾、感伤)文本中还有哪个地方也有这样一个副词能体现作者的情理?(“女孩子们的淳朴美丽的素质,也许是永存的吧”里“永存”)情感一致吗?(不完全一致,还有忧虑、期待)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仅仅是这些吗?(还有“有些事物逝去的不可避免,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如何避免为外物所役,更多地保持生活中的美好诗意”)此处,根据教学现场的情况,将文本的意蕴理解的难点分解为两个副词,确实较好地引领学生慢慢贴近文本,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立意的解读,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高考复习课:“教与不教”
  将《鞋的故事》一文作为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范本,笔者做了不同于高二阅读课的尝试,收效颇丰。
  1.建立复习的知识网络
  《鞋的故事》虽然是一篇叙事散文,但从把文章纳入到高考复习的文本类型来看,与近几年江苏省高考的小说阅读《侯银匠》、《溜索》、《邮差先生》类似。从高考命题的角度看,叙事散文与小说之间界限模糊,笔者便把《鞋的故事》列为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的复习文本。
  小说阅读能力的建立来源于对小说文体的全面认识。在高一高二学习中,学生曾陆续零碎地学习过一些关于小说的知识。因时间久远,或知识零碎分散,一些学生在高三复习初对小说的掌握程度很薄弱。笔者首先系统回顾讲解了小说的主要知识:定义、三要素、叙述人称、描写技巧、表达技巧等;其次提供给学生四篇高考模考的阅读文本(《侯银匠》、《溜索》、《这是你的战争》、《采浆果的人》),请学生为每一篇小说写一句话的主旨理解;再次,围绕六个方面: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注意环境描写、理解探究主旨(标题)、品味语言特色、分析写作技巧谈谈“如何读懂小说”。在这几个环节里,笔者希望学生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能结合实例,对小说文本建立基本全面的认识。
  2.熟悉高考的题型规律
  在完成了對小说的基本认识后,笔者将前面提供给学生的四篇高考模考阅读文本再次拿出来讨论,这次讨论的内容和之前不同,是将文本与题目结合,熟悉考试命题的思路。如《侯银匠》的阅读题:(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此题涉及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此题涉及情节与人物之间的关系。(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此题涉及事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此探究题从三方面回答,涉及人物与人物间的关系、人物与表现手法及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的内容。以此篇为例,另外三篇文本请学生先完成题目,再按照同样的方法在课上交流,共同把握命题的指向性,大致归纳出相似的题型或思路。
  通过几节课的讨论学习,学生基本对小说阅读的命题思路有了认识,了解到了所有题目的核心都逃脱不了“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在此基础上,笔者适时补充了人物形象分析、主要次要人物的作用、特殊情节安排的作用、自然、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3.把命题权还给学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地灌输书本知识。笔者认为如果说之前的小说复习讲解都是教师在教学生的话,那么这一切都是为了“不教”,不再需要教。“是否可以不教”需要一次尝试测试。笔者让学生参与“我也来命题”的活动,以《鞋的故事》为命题文本。(“这一群”学生未在高二时学习过此文)。
  这个教学活动由两节课完成。第一节课由学生自读、自我命题、自我解题三个环节构成,第二节课进行交流,再由教师点评指导。交流讨论课的主要步骤如下:
  (1)初读文本,画关键句:此举的目的是让学生看看阅读题做完后,用到了哪些画过的句子,提醒学生重视关键句的作用。总结出关键句的特点:出现位置通常为开头、结尾、层次的过渡中;表达方式呈现为议论或抒情句;内容一般为概括性;还可通过出现的频率、与题目的关系判断。
  (2)把握重点、发现问题:让学生把自己命的题目相互交流,看看发现的问题与出题者是否处于相同的思维频率、同样的认识高度。在这一环节,不少同学的部分命题、答案是类似的,也说明了学生对重点及思路的有效把握。出现频率最高的题目如:
  根据标题“鞋的故事”,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小书绫给我做了两双鞋。
  根据主要情节,设置两个问题:一是请简要分析小书绫的人物形象。(外在美:清秀、匀称;内在美:勤劳肯吃苦、质朴和善、手巧出众、坚韧有主见)二是两双鞋:一双精致、一双太粗,为何不同?(感激之情和情面之情;生活境遇改变;社会大环境改变)
  根据这两个问题,直接引出第三个问题:探究本文的丰富意蕴。在探究题的答案设置中,很多学生都注意到了结尾关键句的副词“默默”“也许”,但遗漏了人、鞋这两个要素,教师在交流中予以指导。(人鞋共同点:质朴、本真、不加雕饰,从人物形象角度:对农村女孩勤劳质朴的人性美的讴歌;期待美好风光、美好品质永存,担忧其逝去;传统事物、习俗逝去的不可避免,由此而生的遗憾、惋惜、伤感)
  以上题目及答案均出自学生之手,的确大大超出了预期效果。课上学生比以往要活跃认真得多,交流时积极发言,相互补充,全班还选出了“命题王”。通过“我也来命题”,学生走进了《鞋的故事》,也走进了高考小说阅读。
  同一个文本,面对不同阶段的“这一群”学生,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应该说收益多多。初为人师时,老教师常常告诫我“一课一得”。那么,“这一得”究竟是什么?文学欣赏课《鞋的故事》关注的是文本的“情理”、哲理意蕴;高考复习课《鞋的故事》则更多聚焦于复习命题的知识掌握、思路整理。有差别地对待同一篇文章,凸显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重点。我们从“这一群”学生出发,立足“这一篇”文本,在“这一课”中选择完成“教什么”。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来华强.论孙犁大师的散文艺术[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03).
  [3]来华强.淳朴与美丽永存——读孙犁的散文《鞋的故事》[J].语文建设,2005(03).
  [4]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加强大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江南大学理学院信计专业《数学分析》课程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 信计专业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实施措施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迫切需要,对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便成为目前教育
摘 要: 诺曼·梅勒是美国当代最重要作家之一,他的非虚构小说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压力促使他创作转型,美国社会的动荡为他提供了契机。非虚构小说在梅勒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夜幕下的大军》为文本分析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点,阐释了梅勒运用小说技巧处理反越战游行的事件。  关键词: 诺曼·梅勒 《夜幕下的大军》 非虚构小说 创作特点  诺曼·梅勒(1923—2007)是美国当代颇受争议
摘 要: 文章主要阐述了Photoshop这门课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模块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创作教学为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采用新的考核办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作能力。  关键词: Photoshop 教学方法 教学思考  近年来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职业教育的春天真正到来了。有从整体教学方案思考的,也有从单门课程思考的。其中Pho
摘 要: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一门“隐性课程”。本文试图立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充分感知,自主参与布置,共同创造优美的班级环境。通过丰富的教育策略促使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身心自然受到熏陶,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成长、塑造个性,实现环境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环境创建 幼儿园教学 创建策略  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
摘 要: 探究性学习对于中职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及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意识会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得以唤醒,课堂气氛会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以活跃。本文针对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对探究性学习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职数学课堂 探究性学习 实践方法  引言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不断改革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其学科发展的必然方向。加强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
摘 要: 标识语英文翻译在中外交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然而,南通市4A景区标识语的英译现状并不容乐观。本文以中国珠算博物馆景区的标识语为例,分析、研究其英文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成因和提出对策,为规范景区标语的英语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珠算博物馆 标识语 现状分析  引言  南通市现有5A级景区一家,为:南通濠河风景区,4A级景区四家,分别为:狼山风景区、
摘 要: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但目前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诸多困惑与问题,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了见解与主张。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反思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摘 要: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在最后一部作品《维莱特》中运用了一系列古希腊修身哲学塑造了一个流落他乡仍能保持淡定情怀的孤女形象,背离了十九世纪作品的宗教风格,关注现实生活,显示出强烈的主体哲学色彩。  关键词: 修身哲学 斯多葛主义 操作性技术 主体哲学  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被誉为“第一个把小说当做披露个人心怀的工具的英国作家”,被视做“普鲁斯特和詹姆斯·乔伊斯及所有其他个人意识史
摘 要: 课间活动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一直以来,课间操就是学生课间活动的主要形式,虽然课间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但因其形式单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效果不佳。“大课间活动”应形式多样,符合高中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课外运动兴趣,保证运动时间,提高运动效率,促进高中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高中教育 大课间活动 意义  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涵义,并对实现地理教学故事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举例探讨了实施地理教学故事化的有效方法,以此提高地理教学水平,保障地理教学质量。据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地理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故事化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近些年,我国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