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在社区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资源建设与应用问题。通过对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共享,充分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可协调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社区教育 资源开发利用
长株潭城市群在成为“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经在经济、交通、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关系民生的社区教育仍面临一系列改革需求,尤其是资源建设工作严重滞后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整体需求,成为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社区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标志。社区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应努力探索如何使社区居民在参加学习时能真正共享各类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便利,使各类资源得以充分盘活、开放、共享,真正做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境地,建立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共同愿景。
一、社区教育资源的界定及组成
社区教育资源是指为了保证社区教育正常进行而需要并可能应用于整个社区教育活动中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总和,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管理等资源。
从社区资源被发掘的使用程度来划分,教育资源可分为显性资源和潜在资源。显性资源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类教育资源,如有规定设置标准的学校,包括公办、民办的大、中、小、托、幼学校;社会力量举办的成人学校;社区举办的社区学院、学校、分校、培训中心等,这类资源是目前社区教育中最主要的形式。另一类是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如展览馆、科技城、体育场馆、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革命遗迹、历史古迹。隐性的教育资源如气象站、医院、地震局、现代农业中心、会议中心及企业等,经过挖掘和运用,这些资源也能发挥教育功能。从社区教学资源的性质来分,教育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组织等;无形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精神、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互助的伦理性规范等。
二、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类可见,社区教育资源,不能仅仅理解为学校的教育资源,或认为教育资源只有学校能占有;也不能仅仅理解为有形的教育资源,而对无形的教育资源缺少认识。
尽管前几年社区教育的建设加大投入,建设社区教育实体机构;社区与中小学沟通结合,教育资源共享取得了突破进展。然而,这相对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要求来讲,还有较大的距离。反映在:(1)社区显性教育资源中的高等学校教育资源还未充分利用和共享,资源的开放性远不够充分,如高校拥有众多教学仪器设备,但真正用于社区教育中却少得可怜,社会利用率很低,高校开设的课程即便属于非正规教育,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学习者的多样性学习要求;(2)社区隐性教育资源——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诸如社区医院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看病的场所,还可以成为市民医疗保健知识教育的资源,后者功能在实践中很少体现;(3)社区居民中的教育资源还未很好掌握和利用;(4)社区的无形教育资源——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文化、社区人的精神等,还未总结提炼并加以运用。文明社区所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成为提高社区成员素质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上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还有社区浓厚的文化底蕴等都没有得到挖掘,发挥出应有潜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既开发有形的社区教育资源,又开发无形的社区教育资源;既注重显性的资源开发,更重视潜在的资源开发,将“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社区教育各类资源的潜力。
三、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思路
1.盘活社区内学校教育资源
在诸多教育资源中,学校教育资源最充分也最集中,如何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更多学习者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服务值得研究。
社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学校。社区教育更趋向于一种课堂教学与活动组织相结合的灵活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社区教育要面向社区成员,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知识技能培训型教育,另一方面,要面向社区居民举办各种休闲兴趣型活动,培育学习型或活动型团队,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社区学校应进一步整合社区的文教资源,管理好各个社区团队,以满足不同层次社区成员的需求。如建立教育资源库,以便掌握社区课程资源的数量、种类、质量、结构、功能等基本情况,挖掘和盘活社区的课程资源,使其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所用。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以老年活动题材的课件和职后教育的课件相结合的原则,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为教学改革提供最有效的辅助手段。社区学院和各社区学校本身的专业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外力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如通过社区卫星网,可以获得大量远程教育集团开发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和其他高校和其他地区的社区学校联合开发课件资源。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多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实现多媒体信息检索和课件运用;通过电子邮件和目前实时的网络工具,进行教学双方课后信息交流,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同样,我们可以开辟网上社区学术交流渠道,推进社区学术和社区教学研究,利用BBS、NETNEWS等设立社区文化讨论栏目,专业人员可在相应栏目中发表学术观点,报告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学术交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广阔的教育、医疗、卫生、保健、金融等各方面的服务。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人口数为1357.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19.59%上升到20.78%。长株潭城市群在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人口总量增加了118.07万人,增长9.53%,年均增长率为0.91%。在短时期内通过大量开办新的学校满足如此庞大人口群的教育需求是不现实的。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同时,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和利用不足也是惊人的。目前学校普遍实行每周五日教学制,加上寒暑假,共有假期100天以上。在这期间,包括校舍、设施、师资在内的教育资源大量闲置,如以目前长株潭城市群近六十所高校,数百所中小学计算,未被有效利用的设施设备保守估计也相当于新设学校近百所。因此,首先应盘活这些资源,将学校教育资源诸如操场、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均向社区开放,争取让学校“清晨闹起来,晚上亮起来,假日忙起来”,充分运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可借鉴上海市浦东新区、杭州市上城区等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经验,建立“朝夕学校”、“双休日学校”。此外,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内学校教育资源的最佳效用,可对原有的学校教育资源重组、整合和优化配置,通过打通各类教育资源使用和配置的界限后,使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和共享,为社区成员提供高质量、均衡化的基础教育,以及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丰富多彩大容量的成人教育。 2.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是一种面向整个社区的全方位的教育,需要动员社区内各级组织机构和单位共同参与。国外社区教育发达,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社区内各类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如实现目前各园区管委会、行政村、居委和专业公司教育资源的内部整合,以往这类资源由于条线管理上的分离,尽管身处“同一屋檐下”,同属一个政府管,却相互独立,资源独享。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还往往带来工作上的重叠与交叉。为此,为充分整合这些资源,可建立联席、汇报制度,逐步建立“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一体化管理和发展模式,更好地做到合作加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
为促使全社会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学校在开放自身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共享社会的教育资源。鉴于学校教学或多或少存在脱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状况,为此,要把学生走出校门定期参与社会实践或实习,作为一项常规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制度固定下来。各社会生产部门应热情主动地向学生敞开学习之门,使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均能得到有效利用。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譬如中小学有的课堂教学挪到少年之家和社会的文化教育机构进行;高等院校的一些业余课程、晚间课程利用社会的教育机构和设备授课;中小学聘请学有专长的社会人士担任临时教师;高校聘请企业科研人员、工程师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等。
随着社区教育的深化,不仅社区内的学校教育资源将被进一步开发,而且非学校的教育资源会被充分开掘。构成社区的各个单位均将提供各具特色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将同学校教育资源一起得到开掘,并被充分共享,为社区教育服务。如街道社区医院不仅是市民看病的场所,而且成为市民医疗保健知识教育的资源;公园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基地,而且是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的资源。为积极开拓社区内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可借鉴一些实验区的经验建立一批面向学校的系列化校外教育基地,如杭州市下城区各街道建立的各具特色的校外教育基地:模拟法庭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尊来敬老基地、公民道德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以及少年农校、少年环保学校和少年军校等。
注重对社区教育隐性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共享,广泛深入地挖掘长株潭城市群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或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能彰显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优势与特色。关注和充分利用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等隐性资源,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会缩小邻里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提高居民的道德品质和涵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3.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在开发教育资源方面具有无限广阔的拓展空间,随着教育网站的不断涌现和家庭使用电脑的日益增加,通过网络开发的各类教育资源已变得越来越丰富。如可采用多种方式与CERNET、中国教育资源信息网和因特网等广域网连通,方便用户访问;通过因特网强大的信息资源,搜索到更多的为居民服务的免费信息,这样大量节省了开发资源所需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社区学院的组织下,发挥各社区学校的专业特长,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在开发内部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筹划对外服务的数据库建设。此外,由于社区教育机构的复杂性,我们可以建立社区教育网、终身教育网等网站,无论是居民、社会团队还是政府部门,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信息、收集数据。如各单位及时发布各街道镇社区学校,各类场馆、课程培训班的开放信息,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活动场地的信息,各团队也可以据此调整活动计划,确保设施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线查找资料,提高社区教育管理理念和理论水平,网站提供的各街道镇社区教育动态,也可以很好地促进各单位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相互学习和借鉴。
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会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革命的浪潮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推进,随着学习创新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各种新的学习方式及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包括虚拟校园、网上学校、虚拟实验室和企业中的虚拟大学等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将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趋优化,同时将在一个新的水平上推进学习的革命。在资源建设方面,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如云计算、网格计算等,促进资源的进一步整合。
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努力使社区有形、显性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盘活、整合和共享;隐性的社区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无形的教育资源得以总结提炼。
参考文献:
[1]胡协和,杨小珍,著.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区——为终生教育体系打造构件、搭建平台[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4.
[2]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6.
[3]沈金荣,等.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展望[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6.
[4]小林文人,末本,吴遵民.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
[5]金德琅.终身教育体系中社区学校实体化建设的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2.
[6]叶忠海.21世纪初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1.
[7]郝美英.论社区教育中学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职业时空,2009.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社区教育 资源开发利用
长株潭城市群在成为“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经在经济、交通、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关系民生的社区教育仍面临一系列改革需求,尤其是资源建设工作严重滞后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整体需求,成为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社区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标志。社区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应努力探索如何使社区居民在参加学习时能真正共享各类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便利,使各类资源得以充分盘活、开放、共享,真正做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境地,建立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共同愿景。
一、社区教育资源的界定及组成
社区教育资源是指为了保证社区教育正常进行而需要并可能应用于整个社区教育活动中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总和,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管理等资源。
从社区资源被发掘的使用程度来划分,教育资源可分为显性资源和潜在资源。显性资源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类教育资源,如有规定设置标准的学校,包括公办、民办的大、中、小、托、幼学校;社会力量举办的成人学校;社区举办的社区学院、学校、分校、培训中心等,这类资源是目前社区教育中最主要的形式。另一类是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如展览馆、科技城、体育场馆、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革命遗迹、历史古迹。隐性的教育资源如气象站、医院、地震局、现代农业中心、会议中心及企业等,经过挖掘和运用,这些资源也能发挥教育功能。从社区教学资源的性质来分,教育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组织等;无形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精神、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互助的伦理性规范等。
二、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类可见,社区教育资源,不能仅仅理解为学校的教育资源,或认为教育资源只有学校能占有;也不能仅仅理解为有形的教育资源,而对无形的教育资源缺少认识。
尽管前几年社区教育的建设加大投入,建设社区教育实体机构;社区与中小学沟通结合,教育资源共享取得了突破进展。然而,这相对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要求来讲,还有较大的距离。反映在:(1)社区显性教育资源中的高等学校教育资源还未充分利用和共享,资源的开放性远不够充分,如高校拥有众多教学仪器设备,但真正用于社区教育中却少得可怜,社会利用率很低,高校开设的课程即便属于非正规教育,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学习者的多样性学习要求;(2)社区隐性教育资源——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诸如社区医院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看病的场所,还可以成为市民医疗保健知识教育的资源,后者功能在实践中很少体现;(3)社区居民中的教育资源还未很好掌握和利用;(4)社区的无形教育资源——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文化、社区人的精神等,还未总结提炼并加以运用。文明社区所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成为提高社区成员素质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上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还有社区浓厚的文化底蕴等都没有得到挖掘,发挥出应有潜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既开发有形的社区教育资源,又开发无形的社区教育资源;既注重显性的资源开发,更重视潜在的资源开发,将“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社区教育各类资源的潜力。
三、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思路
1.盘活社区内学校教育资源
在诸多教育资源中,学校教育资源最充分也最集中,如何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更多学习者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服务值得研究。
社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学校。社区教育更趋向于一种课堂教学与活动组织相结合的灵活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社区教育要面向社区成员,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知识技能培训型教育,另一方面,要面向社区居民举办各种休闲兴趣型活动,培育学习型或活动型团队,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社区学校应进一步整合社区的文教资源,管理好各个社区团队,以满足不同层次社区成员的需求。如建立教育资源库,以便掌握社区课程资源的数量、种类、质量、结构、功能等基本情况,挖掘和盘活社区的课程资源,使其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所用。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以老年活动题材的课件和职后教育的课件相结合的原则,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为教学改革提供最有效的辅助手段。社区学院和各社区学校本身的专业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外力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如通过社区卫星网,可以获得大量远程教育集团开发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和其他高校和其他地区的社区学校联合开发课件资源。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多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实现多媒体信息检索和课件运用;通过电子邮件和目前实时的网络工具,进行教学双方课后信息交流,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同样,我们可以开辟网上社区学术交流渠道,推进社区学术和社区教学研究,利用BBS、NETNEWS等设立社区文化讨论栏目,专业人员可在相应栏目中发表学术观点,报告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学术交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广阔的教育、医疗、卫生、保健、金融等各方面的服务。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人口数为1357.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19.59%上升到20.78%。长株潭城市群在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人口总量增加了118.07万人,增长9.53%,年均增长率为0.91%。在短时期内通过大量开办新的学校满足如此庞大人口群的教育需求是不现实的。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同时,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和利用不足也是惊人的。目前学校普遍实行每周五日教学制,加上寒暑假,共有假期100天以上。在这期间,包括校舍、设施、师资在内的教育资源大量闲置,如以目前长株潭城市群近六十所高校,数百所中小学计算,未被有效利用的设施设备保守估计也相当于新设学校近百所。因此,首先应盘活这些资源,将学校教育资源诸如操场、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均向社区开放,争取让学校“清晨闹起来,晚上亮起来,假日忙起来”,充分运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可借鉴上海市浦东新区、杭州市上城区等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经验,建立“朝夕学校”、“双休日学校”。此外,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内学校教育资源的最佳效用,可对原有的学校教育资源重组、整合和优化配置,通过打通各类教育资源使用和配置的界限后,使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和共享,为社区成员提供高质量、均衡化的基础教育,以及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丰富多彩大容量的成人教育。 2.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是一种面向整个社区的全方位的教育,需要动员社区内各级组织机构和单位共同参与。国外社区教育发达,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社区内各类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如实现目前各园区管委会、行政村、居委和专业公司教育资源的内部整合,以往这类资源由于条线管理上的分离,尽管身处“同一屋檐下”,同属一个政府管,却相互独立,资源独享。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还往往带来工作上的重叠与交叉。为此,为充分整合这些资源,可建立联席、汇报制度,逐步建立“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一体化管理和发展模式,更好地做到合作加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
为促使全社会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学校在开放自身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共享社会的教育资源。鉴于学校教学或多或少存在脱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状况,为此,要把学生走出校门定期参与社会实践或实习,作为一项常规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制度固定下来。各社会生产部门应热情主动地向学生敞开学习之门,使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均能得到有效利用。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譬如中小学有的课堂教学挪到少年之家和社会的文化教育机构进行;高等院校的一些业余课程、晚间课程利用社会的教育机构和设备授课;中小学聘请学有专长的社会人士担任临时教师;高校聘请企业科研人员、工程师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等。
随着社区教育的深化,不仅社区内的学校教育资源将被进一步开发,而且非学校的教育资源会被充分开掘。构成社区的各个单位均将提供各具特色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将同学校教育资源一起得到开掘,并被充分共享,为社区教育服务。如街道社区医院不仅是市民看病的场所,而且成为市民医疗保健知识教育的资源;公园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基地,而且是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的资源。为积极开拓社区内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可借鉴一些实验区的经验建立一批面向学校的系列化校外教育基地,如杭州市下城区各街道建立的各具特色的校外教育基地:模拟法庭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尊来敬老基地、公民道德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以及少年农校、少年环保学校和少年军校等。
注重对社区教育隐性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共享,广泛深入地挖掘长株潭城市群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或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能彰显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优势与特色。关注和充分利用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等隐性资源,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会缩小邻里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提高居民的道德品质和涵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3.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在开发教育资源方面具有无限广阔的拓展空间,随着教育网站的不断涌现和家庭使用电脑的日益增加,通过网络开发的各类教育资源已变得越来越丰富。如可采用多种方式与CERNET、中国教育资源信息网和因特网等广域网连通,方便用户访问;通过因特网强大的信息资源,搜索到更多的为居民服务的免费信息,这样大量节省了开发资源所需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社区学院的组织下,发挥各社区学校的专业特长,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在开发内部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筹划对外服务的数据库建设。此外,由于社区教育机构的复杂性,我们可以建立社区教育网、终身教育网等网站,无论是居民、社会团队还是政府部门,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信息、收集数据。如各单位及时发布各街道镇社区学校,各类场馆、课程培训班的开放信息,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活动场地的信息,各团队也可以据此调整活动计划,确保设施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线查找资料,提高社区教育管理理念和理论水平,网站提供的各街道镇社区教育动态,也可以很好地促进各单位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相互学习和借鉴。
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会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革命的浪潮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推进,随着学习创新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各种新的学习方式及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包括虚拟校园、网上学校、虚拟实验室和企业中的虚拟大学等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将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趋优化,同时将在一个新的水平上推进学习的革命。在资源建设方面,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如云计算、网格计算等,促进资源的进一步整合。
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努力使社区有形、显性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盘活、整合和共享;隐性的社区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无形的教育资源得以总结提炼。
参考文献:
[1]胡协和,杨小珍,著.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区——为终生教育体系打造构件、搭建平台[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4.
[2]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6.
[3]沈金荣,等.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展望[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6.
[4]小林文人,末本,吴遵民.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
[5]金德琅.终身教育体系中社区学校实体化建设的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2.
[6]叶忠海.21世纪初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1.
[7]郝美英.论社区教育中学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职业时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