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个万花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句话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应充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今天就我的亲身经历,谈一谈初浅的认识。
一、要让数学走进生活,选择生动有趣的材料
素材是否有趣,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要尽量将我们手中拥有的材料引进生活或使之贴近生活、符合生活,或者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教学,这既是新课程标准的第一步,也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1、从生活中激发数学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但有时又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材中的知识是相当单纯的,条件与结论的信息都是相匹配的,为了符合数学训练的需要,问题的情境都比较单调,所求问题要求明确、答案唯一而且解决实际总是需要排除事实情节的干扰,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答案。所以,教师应重组教学材料,使教材中的应用题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做到贴近生活。如教学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时,问学生:你们喜欢苹果吗?都说喜欢。于是我将一道应用题改编为学生只有联系生活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小英家买回14个苹果,要分装在盘里,每盘装4个,问要几个盘?还有几个没有装下?怎样列式解答?学生纷纷举手列式:14÷4=3(盘)……2(个)。根据实际情况找出了正确答案,学生就齐声回答:应该用4个盘。
2、贴近生活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一书中强调指出:“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提供有趣的、具体的、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如游戏),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从学生身边看见的、摸着的、感觉到的事物入手,从学生的身边提取学习材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会从身边找数学、发现数学问题。一个有趣又贴近生活的问题,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材中,应用题中出现最多的是修路问题,这很直观,学生也容易理解。我把它改为每小时走多少路、写多少字,然后要求算出自己的速度,按照这样的速度走2小时、3小时能走多少路、写多少字?或者要走100米、写100个字需要多少时间?用这些生活中的学习材料不但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大大增强了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要创设一种简单化的既真实又符合实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
1、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引入课堂,以便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在学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唐僧和他的徒弟去西天取经路上口很渴,突然发现路边有一个大西瓜,大家高兴极了。猪八戒特别喜欢吃,他抢着说:“孙悟空个子小,他少吃一点,就吃二分之一,沙僧吃三分之一,我身体过大,需要的多,我吃四分之一,师父一路辛苦了,吃五分之一。”孙悟空听后高兴得跳了起来。讲到这里我就问:为什么孙悟空会这么高兴呢?这样便引出了课题:分子相同,该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
2、动手操作,展现数学生活。
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和探索图形的形状。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口述见到的“角”,以此来导入新课,并告诉学生:其实在你们身边就有许多的“角”。此时学生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听,并四处寻找:佩戴的红领巾,双手伸直向上后形成的角、展开手指后形成的角等等。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动脑,再归纳总结,从而推断出自己的结论,展开了数学思维活动,从而抽象出了课本中的“角”。
3、展开讨论,寻找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应多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让数学真正走进生活。如我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提出了关于小朋友过生日的数学问题:“青青今年8岁,过了8个生日,青青的爸爸今年32岁,也过了8个生日,但是青青的爸爸从未漏掉过任何一个生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话音刚落,学生们已经轻声讨论起来,他们说什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此时,“问则疑,疑则思”的效果表现了出来,我马上在学生浓得化不开的兴趣中带着学生学习了有关闰年的知识,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的数学是这么有趣。
4、开设“生活数学”课,创造应用机会。
开设生活数学系列学科知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已成为各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如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测量、生活中的面积计算、开办小商店、计划购物等等,无一不体现着数学的实用性。
三、在课堂后体验数学的实践妙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到生活。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如教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要给一个长15米、宽10米、高2米的长方体游泳池粉刷,要刷多少平方米?再如,学习了“年、月、日”以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张本年度的年历表。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生活数学”走进课堂,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喜欢数学,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要让数学走进生活,选择生动有趣的材料
素材是否有趣,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要尽量将我们手中拥有的材料引进生活或使之贴近生活、符合生活,或者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教学,这既是新课程标准的第一步,也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1、从生活中激发数学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但有时又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材中的知识是相当单纯的,条件与结论的信息都是相匹配的,为了符合数学训练的需要,问题的情境都比较单调,所求问题要求明确、答案唯一而且解决实际总是需要排除事实情节的干扰,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答案。所以,教师应重组教学材料,使教材中的应用题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做到贴近生活。如教学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时,问学生:你们喜欢苹果吗?都说喜欢。于是我将一道应用题改编为学生只有联系生活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小英家买回14个苹果,要分装在盘里,每盘装4个,问要几个盘?还有几个没有装下?怎样列式解答?学生纷纷举手列式:14÷4=3(盘)……2(个)。根据实际情况找出了正确答案,学生就齐声回答:应该用4个盘。
2、贴近生活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一书中强调指出:“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提供有趣的、具体的、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如游戏),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从学生身边看见的、摸着的、感觉到的事物入手,从学生的身边提取学习材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会从身边找数学、发现数学问题。一个有趣又贴近生活的问题,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材中,应用题中出现最多的是修路问题,这很直观,学生也容易理解。我把它改为每小时走多少路、写多少字,然后要求算出自己的速度,按照这样的速度走2小时、3小时能走多少路、写多少字?或者要走100米、写100个字需要多少时间?用这些生活中的学习材料不但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大大增强了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要创设一种简单化的既真实又符合实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
1、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引入课堂,以便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在学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唐僧和他的徒弟去西天取经路上口很渴,突然发现路边有一个大西瓜,大家高兴极了。猪八戒特别喜欢吃,他抢着说:“孙悟空个子小,他少吃一点,就吃二分之一,沙僧吃三分之一,我身体过大,需要的多,我吃四分之一,师父一路辛苦了,吃五分之一。”孙悟空听后高兴得跳了起来。讲到这里我就问:为什么孙悟空会这么高兴呢?这样便引出了课题:分子相同,该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
2、动手操作,展现数学生活。
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和探索图形的形状。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口述见到的“角”,以此来导入新课,并告诉学生:其实在你们身边就有许多的“角”。此时学生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听,并四处寻找:佩戴的红领巾,双手伸直向上后形成的角、展开手指后形成的角等等。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动脑,再归纳总结,从而推断出自己的结论,展开了数学思维活动,从而抽象出了课本中的“角”。
3、展开讨论,寻找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应多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让数学真正走进生活。如我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提出了关于小朋友过生日的数学问题:“青青今年8岁,过了8个生日,青青的爸爸今年32岁,也过了8个生日,但是青青的爸爸从未漏掉过任何一个生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话音刚落,学生们已经轻声讨论起来,他们说什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此时,“问则疑,疑则思”的效果表现了出来,我马上在学生浓得化不开的兴趣中带着学生学习了有关闰年的知识,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的数学是这么有趣。
4、开设“生活数学”课,创造应用机会。
开设生活数学系列学科知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已成为各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如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测量、生活中的面积计算、开办小商店、计划购物等等,无一不体现着数学的实用性。
三、在课堂后体验数学的实践妙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到生活。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如教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要给一个长15米、宽10米、高2米的长方体游泳池粉刷,要刷多少平方米?再如,学习了“年、月、日”以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张本年度的年历表。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生活数学”走进课堂,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喜欢数学,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