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三是学生进入高考复习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即对高三历史复习课的课前预习进行浅析。预习实则是学生的自主认知活动,因此,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并让学生了解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三历史复习课;课前预习;策略
引言:
預习是学生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这是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解、思考的过程。在传统的高三历史复习课中,其复习方法大多较为沉闷呆板,学生只是一味的跟着老师的脚步进行复习,而缺少自主思考、质疑的过程。因此合理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前坚持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听课效率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课前预习现状
“回家把明天要复习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但是学生回家预习的效率并不理想。首先高三的压力非常大,学生往往更倾向于把时间用于刷题、笔记等切实到位方面。其次,教师提出预习的要求并不明确,并且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也不到位。这便导致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很多学生甚至认为预习跟不预习的差别不大,所以也就忽略了预习这一过程。实际上,高效的预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的掌握了解知识点。
二、课前预习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在课下教师应先告诉学生下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回家进行预习并掌握重点内容、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历史教材可以分为:现代世界/中国,近代世界/中国等复习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文化、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复习体系,找到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复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知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开辟新航路,到世界市场的扩展与殖民扩张到工业革命中找到线索之间的联系,比如工业革命和生产力的提高会影响世界市场等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概括,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对即将复习的内容形成整体印象,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合理运用历史辅助资料,提高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在预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重要知识外,也要阅读历史资料。阅读历史资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感。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历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报刊加深对抗日战争中的历史特点、背景及经历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提问,质疑
现在普遍的现象是高三的学生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忽略了思考的价值,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思考,打破之前对历史知识进行的割裂学习。只有将课本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才能做到活学活用。
(四)小组合作式预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例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在进行历史预习过程中,教师应给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教师既是组织者,也应该是参与者,在学生遇到疑惑时应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同时,教师让小组进行探讨问题时,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而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合作欲望。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也能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构建出线上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在小组合作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起预习的收获和疑问,并在课堂上进行解决,小组之间共同学习也能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的关系,进而促使课前预习活动的优势完全发挥。
三、课前预习的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为学生验证课前预习的实效性,让学生明白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其次,教师可以强制性的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的预习以学案的形式来呈现,通过下节课的复习内容,教师可以制定预习模式,让学生依据这种模式进行有效预习。例如: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时间、人物、事件、影响几个步骤来整理学生的预习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最后,教师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要真正落实持之以恒,教师就必须要增加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检测环节。在高三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学生的自觉性、约束力都有一定限度,如果不及时检测,学生会逐渐缺乏预习热情。久而久之预习则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必须要定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测。
四、课前预习的意义
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课堂学习的大部分知识障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课堂复习的重点知识,并进行查漏补,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其次,充分的预习也能大大拓宽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变得更加从容。最后,因为学生有了充足的预习基础,教师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便会迅提升。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高三历史复习时,教师也越来越注重课前预习的作用,课前预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将预习这一环节合理铺垫,学生才能在复习过程中增强自信,进而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梦涵.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三历史复习[J].林区教学,2019(10):96-98.
[2]吴亚妮.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4):63-64.
[3]马继平.新课改下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8):56-58.
[4]刘云洪.高三历史复习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22):25-26.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三历史复习课;课前预习;策略
引言:
預习是学生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这是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解、思考的过程。在传统的高三历史复习课中,其复习方法大多较为沉闷呆板,学生只是一味的跟着老师的脚步进行复习,而缺少自主思考、质疑的过程。因此合理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前坚持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听课效率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课前预习现状
“回家把明天要复习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但是学生回家预习的效率并不理想。首先高三的压力非常大,学生往往更倾向于把时间用于刷题、笔记等切实到位方面。其次,教师提出预习的要求并不明确,并且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也不到位。这便导致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很多学生甚至认为预习跟不预习的差别不大,所以也就忽略了预习这一过程。实际上,高效的预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的掌握了解知识点。
二、课前预习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在课下教师应先告诉学生下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回家进行预习并掌握重点内容、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历史教材可以分为:现代世界/中国,近代世界/中国等复习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文化、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复习体系,找到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复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知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开辟新航路,到世界市场的扩展与殖民扩张到工业革命中找到线索之间的联系,比如工业革命和生产力的提高会影响世界市场等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概括,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对即将复习的内容形成整体印象,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合理运用历史辅助资料,提高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在预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重要知识外,也要阅读历史资料。阅读历史资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感。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历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报刊加深对抗日战争中的历史特点、背景及经历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提问,质疑
现在普遍的现象是高三的学生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忽略了思考的价值,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思考,打破之前对历史知识进行的割裂学习。只有将课本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才能做到活学活用。
(四)小组合作式预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例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在进行历史预习过程中,教师应给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教师既是组织者,也应该是参与者,在学生遇到疑惑时应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同时,教师让小组进行探讨问题时,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而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合作欲望。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也能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构建出线上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在小组合作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起预习的收获和疑问,并在课堂上进行解决,小组之间共同学习也能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的关系,进而促使课前预习活动的优势完全发挥。
三、课前预习的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为学生验证课前预习的实效性,让学生明白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其次,教师可以强制性的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的预习以学案的形式来呈现,通过下节课的复习内容,教师可以制定预习模式,让学生依据这种模式进行有效预习。例如: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时间、人物、事件、影响几个步骤来整理学生的预习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最后,教师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要真正落实持之以恒,教师就必须要增加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检测环节。在高三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学生的自觉性、约束力都有一定限度,如果不及时检测,学生会逐渐缺乏预习热情。久而久之预习则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必须要定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测。
四、课前预习的意义
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课堂学习的大部分知识障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课堂复习的重点知识,并进行查漏补,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其次,充分的预习也能大大拓宽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变得更加从容。最后,因为学生有了充足的预习基础,教师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便会迅提升。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高三历史复习时,教师也越来越注重课前预习的作用,课前预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将预习这一环节合理铺垫,学生才能在复习过程中增强自信,进而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梦涵.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三历史复习[J].林区教学,2019(10):96-98.
[2]吴亚妮.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4):63-64.
[3]马继平.新课改下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8):56-58.
[4]刘云洪.高三历史复习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2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