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入门课,更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与该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存在着严重的交叉重复现象。解决这种交叉重复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上衔接与延伸的架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与延伸的架构。
关键词:衔接;延伸;架构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入门概论性课程,也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几乎所有的旅游相关专业都开设这一课程,取用的名称也多不同,如有《旅游学概论》、《旅游概论》、《旅游学导论》、《旅游学基础》等。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然而,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正是由于其基础性地位,导致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频繁的与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或理论发生交叉、冲突,教师在教学中深感这一问题的困扰,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多未有体会,但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却逐渐显现出来,并且随着专业课程科目的增加,这种交叉和冲突现象会越来越突出。这种现象和问题,迫使笔者探究解决之道,并最终付诸于文字,以期与同行交流切磋。
一、衔接与延伸式教学架构思维的提出
《旅游学概论》使用的教材,目前多以李天元主编的第六版《旅游学概论》为主。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的相关特征及基本规律展开。该专业的后续课程,实际也多是围绕着以上内容展开,是以上内容的深化和细化。知识内容上的延续与递进,不仅仅是逻辑的需要,更为该专业学生学习扎实的知识所必需。但是,这种延续与递进,就为该课程与后续课程知识内容上的衔接与延伸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显然,如果处理不好这种衔接与延伸,势必然造成知识内容上的重复,造成学生重复性的学习。这种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仅是教学的失败。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理论框架就未真正建立,如此以来,该专业理论框架体系的建立则将更加举步维坚。知识内容的重复和理论框架体系的混乱,可能会导致某些學生甚至怀疑这个专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鉴于此,笔者认为做好该课程与其他后续课程知识内容上的衔接与延伸,并探索出与之相符的衔接与延伸式教学方法,已成为必须和当务之急。
二、衔接与延伸式教学内容的架构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与基础的《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上的衔接和延伸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或者说,该课程衔接与延伸教学内容的架构主要从两点入手。一是,从专业宏观角度,从专业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大背景角度而言,要做好内容上衔接与延伸的架构。这一种架构,我们称之为外部衔接与延伸,或称为外延上的衔接与延伸。
该课程涉及到的大的学科知识内容是极广泛的,大致涉及到:管理学、经营学、经济学、营销学、资源学、地理学、文化学、产业学、策划学、规划学、设计、服务学、法律法规、心理学、美学、统计学、财务学、会计学、公共关系学、商务谈判、环境学、历史学等等学科内容。与以上学科知识内容衔接延伸架构的原则,就是要把握好以下这些关系:总括与分支、宏观与微观、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就是说,旅游学概论中所涉及到的旅游历史、旅游资源、旅游规划、旅游交通、旅游管理、旅游经营、旅游文化、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环境等等方面的各个知识内容,隶属于相应的大背景知识,或者说只是所属领域的分支。如旅游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旅游资源是资源学的一个分支;旅游文化是文化学的一个分支;旅游规划是规划学的一个分支等等。
我们以旅游历史、旅游管理经营为例,再做进一步说明:学习旅游历史,首先应尽可能的掌握或通读中外历史,然后再将旅游历史放入历史长河中,进行专门性系统性学习。同样,学习旅游管理与经营,应首先将管理学经营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再去学习旅游管理与经营的专门知识体系。旅游历史与历史学、旅游管理经营与管理经营学,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课程科目,但在知识体系上是属于与被属于的关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种关系,就是一种天然的衔接和延伸,是任何人都无法将之割裂的一种衔接关系。历史学是旅游历史的基础,旅游历史必须在历史学浩瀚的材料中剪辑编撰。管理经营学不仅是旅游管理经营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市场管理、文化事业管理等等管理知识领域的基础。管理经营的原理、方法、原则、理论核心等等内容,是旅游管理经营知识的源头,它们支撑着旅游管理经营知识体系框架的建立,也规定和左右着旅游管理经营理论框架体系发展的方向。
按照上述思路推导下去,我们容易得到这样一个共识:我们仅学习总括性的宏观知识就已够用,再学习与其衔接的分支知识似乎成为多余。这种“共识”显然是片面的,在此,我们仍旧以旅游历史、旅游管理经营为例,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应当看到,旅游历史、旅游管理经营,虽然与历史学、管理经营学有天然的衔接,但也是历史学、管理经营学的延伸。衔接与延伸是齐头并进的,旅游历史是历史学的延伸,但与历史学又不相同或大不相同。旅游历史是研究旅游、总结旅游的专门化的历史。旅游管理与经营与之类似,是研究旅游管理、旅游经营的专门性知识,是适合旅游管理、旅游经营的专门性知识的集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只学习历史学、管理经营学,不学习旅游历史、旅游管理经营方面的知识,或者说用历史学与管理经营学课程分别替代旅游历史与旅游管理经营课程,后果是严重的。倘若将这种观点推导下去,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或者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不用再学习旅游历史、旅游管理方面的专门知识就可以精通了。反过来也一样,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要学习了旅游历史、旅游管理,就可以达到历史学、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了。
从专业微观角度,做好《旅游学概论》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与延伸,是做好该课程衔接与延伸教学内容上架构的另一个切入点,这一种架构,我们称之为内部衔接与延伸,或称为内涵上的衔接与延伸。
《旅游学概论》内涵上的衔接与延伸,主要指该课程知识内容与后续课程知识内容上的衔接程度。以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旅游规划为例,这些知识内容在《旅游学概论》课程讲解中都会涉及到,在后续课程《旅游资源学》《旅游文化学》《旅游规划学》等相关课程中,同样还会作专门讲解。在《旅游学概论》课程中,对这些知识内容作哪些讲解、哪些重点讲、哪些略讲、哪些不讲等等,必须要与相关的后续课程做好衔接和延伸。否则,在《旅游学概论》中多讲了,就必然造成其他相关后续课程讲解中的重复。若是少讲了,其他相关后续课程讲解中就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无法正确理解的可能。
三、衔接与延伸式教学方法的架构
对于《旅游学概论》课程外部或外延上衔接与延伸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如下教学架构方法寻求解决。一是,局部调整法,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旅游管理专业也不例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通常将《旅游学概论》课程放在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讲授。这虽然凸显了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但从衔接与延伸的角度来看,实际上这种安排并不十分完美。从该课程外延上的衔接与延伸角度来看,实际上,管理学、美学、文化学、资源学、经营学等等相关课程,应作为该专业的先行课程,或作为该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是极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将这些课程放在《旅游学概论》课程讲授之前进行讲解十分必要。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专业培养方案也不尽相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也是随着学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专业名称虽然相同,但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却有一定差异或差异较大。有些学校可能会设置管理学、美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的学校可能将文化学或文化资源学作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一点毫无疑问,限于学生学习时间,无论哪种学校,都不可能将管理学、经营学、文化学、资源学、美学、规划学等等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全部列入学生培养方案中,只能将其一种或几种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纳入到培养方案中。对于纳入到该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如众多学校通常都将管理学纳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应放在第一学期讲授,应放在《旅游学概论》讲授之前先行讲授。
对于无法或没有纳入到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旅游学概论》课程具有天然衔接性的课程,就需要教师采取简介讲授法去衔接与延伸,这就是《旅游学概论》课程外部或外延上衔接与延伸教学架构的第二个方法。以历史学和《旅游学概论》中的旅游历史为例,可以较充分說明这种方法。旅游历史的学习,必须要结合旅游发生发展的大背景来讲解,如结合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人口、地理位置等等进行讲解。而这些知识内容,是历史学的内容体系。如果让学生通读历史,或者教师通讲历史,这都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除了布置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外,最有效的办法应是教师首先对中外历史作最简化的简要介绍,只要做到让学生掌握了历史大背景、串联起历史大线索、回忆起历史大事件,这就基本达到再讲解旅游历史的要求了。
教学是双向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以学生能动的掌握和实践利用为最终目的。因此,让学生自主进行衔接与延伸的锻炼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旅游学概论》课程外部或外延上衔接与延伸教学架构的第三个方法:自主式衔接法。以交通学和旅游交通为例,教师可只讲授旅游交通方法的知识内容,对于交通法规、交通线路、交通布局、交通管理、交通工具、交通文化等等知识内容,教师既不作专门讲授,也不进行提纲式简要介绍,可作为作业或作为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理解、自主总结,并最终与旅游交通进行知识上的衔接与延伸,厘清交通与旅游交通知识上衔接与延伸的关系。为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可选取合适时间,对学生进行测试、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自主衔接延伸的效果,当然这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锻炼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于《旅游学概论》课程内部或内涵上衔接与延伸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重基础、理论式、精案例的架构方法寻求解决。所谓重基础、理论式,也就是在讲授该课程时,为避免与后续相关知识内容的课程有所冲突和重复,我们在讲授时,尽量多突出理论、原则、种类进行讲解。以旅游资源这一章节为例,在讲授这一知识内容时,我们主要讲授了旅游资源的定义、定义的关键词、特点、种类,对于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旅游资源种类的具体介绍、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的调查等等相关内容,我们有的仅是简单一提,有的仅仅作一至两页课件进行展示不作讲解,有的甚至既不展示也不讲解。这样,就避免了与后续课程《旅游资源学》、《旅游文化学》、《旅游规划学》、《旅游策划学》等等相关知识内容上的重复性。而且,在对旅游资源讲解时,我们除了重点围绕着旅游资源定义、特点讲解外,还重点的对旅游资源知识体系及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和内容,做了提纲挈领的展示性讲解,这样就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概貌建立起来,至于这一总括之下的具体内容,由后续课程和后续教师完成就顺理成章。
采取重基础、理论式处理《旅游学概论》课程内部衔接与延伸问题的核心,就是教师在讲解该课程时,通篇讲授的重点放在定义、特点、原理、原则方面,放在知识体系和知识概貌的架构方面。显然,这种方法和这些知识的讲解,理性思维是主体,理性内容是核心。为避免课堂教学的生硬,为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案例教学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这种重基础、重理论的讲授方法,是不适合用大量案例做支撑的。因此,案例的选取和讲解的原则就是要少而精。只要让学生达到定义、理论、特点的理解就足以了。
关键词:衔接;延伸;架构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入门概论性课程,也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几乎所有的旅游相关专业都开设这一课程,取用的名称也多不同,如有《旅游学概论》、《旅游概论》、《旅游学导论》、《旅游学基础》等。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然而,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正是由于其基础性地位,导致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频繁的与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或理论发生交叉、冲突,教师在教学中深感这一问题的困扰,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多未有体会,但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却逐渐显现出来,并且随着专业课程科目的增加,这种交叉和冲突现象会越来越突出。这种现象和问题,迫使笔者探究解决之道,并最终付诸于文字,以期与同行交流切磋。
一、衔接与延伸式教学架构思维的提出
《旅游学概论》使用的教材,目前多以李天元主编的第六版《旅游学概论》为主。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的相关特征及基本规律展开。该专业的后续课程,实际也多是围绕着以上内容展开,是以上内容的深化和细化。知识内容上的延续与递进,不仅仅是逻辑的需要,更为该专业学生学习扎实的知识所必需。但是,这种延续与递进,就为该课程与后续课程知识内容上的衔接与延伸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显然,如果处理不好这种衔接与延伸,势必然造成知识内容上的重复,造成学生重复性的学习。这种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仅是教学的失败。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理论框架就未真正建立,如此以来,该专业理论框架体系的建立则将更加举步维坚。知识内容的重复和理论框架体系的混乱,可能会导致某些學生甚至怀疑这个专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鉴于此,笔者认为做好该课程与其他后续课程知识内容上的衔接与延伸,并探索出与之相符的衔接与延伸式教学方法,已成为必须和当务之急。
二、衔接与延伸式教学内容的架构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与基础的《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上的衔接和延伸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或者说,该课程衔接与延伸教学内容的架构主要从两点入手。一是,从专业宏观角度,从专业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大背景角度而言,要做好内容上衔接与延伸的架构。这一种架构,我们称之为外部衔接与延伸,或称为外延上的衔接与延伸。
该课程涉及到的大的学科知识内容是极广泛的,大致涉及到:管理学、经营学、经济学、营销学、资源学、地理学、文化学、产业学、策划学、规划学、设计、服务学、法律法规、心理学、美学、统计学、财务学、会计学、公共关系学、商务谈判、环境学、历史学等等学科内容。与以上学科知识内容衔接延伸架构的原则,就是要把握好以下这些关系:总括与分支、宏观与微观、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就是说,旅游学概论中所涉及到的旅游历史、旅游资源、旅游规划、旅游交通、旅游管理、旅游经营、旅游文化、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环境等等方面的各个知识内容,隶属于相应的大背景知识,或者说只是所属领域的分支。如旅游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旅游资源是资源学的一个分支;旅游文化是文化学的一个分支;旅游规划是规划学的一个分支等等。
我们以旅游历史、旅游管理经营为例,再做进一步说明:学习旅游历史,首先应尽可能的掌握或通读中外历史,然后再将旅游历史放入历史长河中,进行专门性系统性学习。同样,学习旅游管理与经营,应首先将管理学经营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再去学习旅游管理与经营的专门知识体系。旅游历史与历史学、旅游管理经营与管理经营学,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课程科目,但在知识体系上是属于与被属于的关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种关系,就是一种天然的衔接和延伸,是任何人都无法将之割裂的一种衔接关系。历史学是旅游历史的基础,旅游历史必须在历史学浩瀚的材料中剪辑编撰。管理经营学不仅是旅游管理经营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市场管理、文化事业管理等等管理知识领域的基础。管理经营的原理、方法、原则、理论核心等等内容,是旅游管理经营知识的源头,它们支撑着旅游管理经营知识体系框架的建立,也规定和左右着旅游管理经营理论框架体系发展的方向。
按照上述思路推导下去,我们容易得到这样一个共识:我们仅学习总括性的宏观知识就已够用,再学习与其衔接的分支知识似乎成为多余。这种“共识”显然是片面的,在此,我们仍旧以旅游历史、旅游管理经营为例,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应当看到,旅游历史、旅游管理经营,虽然与历史学、管理经营学有天然的衔接,但也是历史学、管理经营学的延伸。衔接与延伸是齐头并进的,旅游历史是历史学的延伸,但与历史学又不相同或大不相同。旅游历史是研究旅游、总结旅游的专门化的历史。旅游管理与经营与之类似,是研究旅游管理、旅游经营的专门性知识,是适合旅游管理、旅游经营的专门性知识的集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只学习历史学、管理经营学,不学习旅游历史、旅游管理经营方面的知识,或者说用历史学与管理经营学课程分别替代旅游历史与旅游管理经营课程,后果是严重的。倘若将这种观点推导下去,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或者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不用再学习旅游历史、旅游管理方面的专门知识就可以精通了。反过来也一样,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要学习了旅游历史、旅游管理,就可以达到历史学、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了。
从专业微观角度,做好《旅游学概论》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与延伸,是做好该课程衔接与延伸教学内容上架构的另一个切入点,这一种架构,我们称之为内部衔接与延伸,或称为内涵上的衔接与延伸。
《旅游学概论》内涵上的衔接与延伸,主要指该课程知识内容与后续课程知识内容上的衔接程度。以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旅游规划为例,这些知识内容在《旅游学概论》课程讲解中都会涉及到,在后续课程《旅游资源学》《旅游文化学》《旅游规划学》等相关课程中,同样还会作专门讲解。在《旅游学概论》课程中,对这些知识内容作哪些讲解、哪些重点讲、哪些略讲、哪些不讲等等,必须要与相关的后续课程做好衔接和延伸。否则,在《旅游学概论》中多讲了,就必然造成其他相关后续课程讲解中的重复。若是少讲了,其他相关后续课程讲解中就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无法正确理解的可能。
三、衔接与延伸式教学方法的架构
对于《旅游学概论》课程外部或外延上衔接与延伸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如下教学架构方法寻求解决。一是,局部调整法,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旅游管理专业也不例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通常将《旅游学概论》课程放在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讲授。这虽然凸显了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但从衔接与延伸的角度来看,实际上这种安排并不十分完美。从该课程外延上的衔接与延伸角度来看,实际上,管理学、美学、文化学、资源学、经营学等等相关课程,应作为该专业的先行课程,或作为该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是极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将这些课程放在《旅游学概论》课程讲授之前进行讲解十分必要。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专业培养方案也不尽相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也是随着学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专业名称虽然相同,但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却有一定差异或差异较大。有些学校可能会设置管理学、美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的学校可能将文化学或文化资源学作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一点毫无疑问,限于学生学习时间,无论哪种学校,都不可能将管理学、经营学、文化学、资源学、美学、规划学等等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全部列入学生培养方案中,只能将其一种或几种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纳入到培养方案中。对于纳入到该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如众多学校通常都将管理学纳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应放在第一学期讲授,应放在《旅游学概论》讲授之前先行讲授。
对于无法或没有纳入到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旅游学概论》课程具有天然衔接性的课程,就需要教师采取简介讲授法去衔接与延伸,这就是《旅游学概论》课程外部或外延上衔接与延伸教学架构的第二个方法。以历史学和《旅游学概论》中的旅游历史为例,可以较充分說明这种方法。旅游历史的学习,必须要结合旅游发生发展的大背景来讲解,如结合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人口、地理位置等等进行讲解。而这些知识内容,是历史学的内容体系。如果让学生通读历史,或者教师通讲历史,这都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除了布置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外,最有效的办法应是教师首先对中外历史作最简化的简要介绍,只要做到让学生掌握了历史大背景、串联起历史大线索、回忆起历史大事件,这就基本达到再讲解旅游历史的要求了。
教学是双向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以学生能动的掌握和实践利用为最终目的。因此,让学生自主进行衔接与延伸的锻炼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旅游学概论》课程外部或外延上衔接与延伸教学架构的第三个方法:自主式衔接法。以交通学和旅游交通为例,教师可只讲授旅游交通方法的知识内容,对于交通法规、交通线路、交通布局、交通管理、交通工具、交通文化等等知识内容,教师既不作专门讲授,也不进行提纲式简要介绍,可作为作业或作为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理解、自主总结,并最终与旅游交通进行知识上的衔接与延伸,厘清交通与旅游交通知识上衔接与延伸的关系。为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可选取合适时间,对学生进行测试、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自主衔接延伸的效果,当然这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锻炼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于《旅游学概论》课程内部或内涵上衔接与延伸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重基础、理论式、精案例的架构方法寻求解决。所谓重基础、理论式,也就是在讲授该课程时,为避免与后续相关知识内容的课程有所冲突和重复,我们在讲授时,尽量多突出理论、原则、种类进行讲解。以旅游资源这一章节为例,在讲授这一知识内容时,我们主要讲授了旅游资源的定义、定义的关键词、特点、种类,对于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旅游资源种类的具体介绍、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的调查等等相关内容,我们有的仅是简单一提,有的仅仅作一至两页课件进行展示不作讲解,有的甚至既不展示也不讲解。这样,就避免了与后续课程《旅游资源学》、《旅游文化学》、《旅游规划学》、《旅游策划学》等等相关知识内容上的重复性。而且,在对旅游资源讲解时,我们除了重点围绕着旅游资源定义、特点讲解外,还重点的对旅游资源知识体系及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和内容,做了提纲挈领的展示性讲解,这样就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概貌建立起来,至于这一总括之下的具体内容,由后续课程和后续教师完成就顺理成章。
采取重基础、理论式处理《旅游学概论》课程内部衔接与延伸问题的核心,就是教师在讲解该课程时,通篇讲授的重点放在定义、特点、原理、原则方面,放在知识体系和知识概貌的架构方面。显然,这种方法和这些知识的讲解,理性思维是主体,理性内容是核心。为避免课堂教学的生硬,为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案例教学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这种重基础、重理论的讲授方法,是不适合用大量案例做支撑的。因此,案例的选取和讲解的原则就是要少而精。只要让学生达到定义、理论、特点的理解就足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