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理念是大学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谐大学包括环境、文化、制度和人本等诸多因素,其中契约精神既是和谐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大学的制度基础,更是彰显大学治理效率的保障。
关键词:和谐大学;契约精神;治理效率。
和谐思想源自古代先哲,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的理念后,无数学者对和谐思想做出了充分的阐释,并殷实了和谐大学的建设性意见。大学和谐主要包括:良性互动的环境、奋进向上的文化、协调的人际关系、健全的制度安排、科学的管理体系、大学治理的效率,诸多因素协同共生,形成自然、社会、文化、人本协调发展的网络系统,推动着大学的整体式跃升。
一、匡正缺失:重塑和谐理念
和谐是大学发展的推进剂,和谐大学建设任重道远,诸多方面值得研究和探索。㈠需要调整劳动关系。大学的劳动关系指大学与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环节中形成的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包括,制度层面的安排形成的法定关系,利益层面的勾稽形成的经济关系,社会价值的定位形成的人际关系,文化因素的脉动形成的大学理想。现行大学的劳动关系存在诸多需要调整的因素,1、双方关系不对等,也是现代资本社会的普适性矛盾,资方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强弱态势无法得到根本扭转。2、意志力不太契合,大学强调学校的整体发展,个人强调利益分配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宏观战略和学科建设思想,总是与个人的微观利益存在冲突。3、权利责任不对等,大学处于强权地位弱责、少责、无责,出现劳动者弱权、强责、多责,职工之家的工会代表性欠缺,职能履 行不到位。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相对充裕,人力资本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买方市场,劳动关系调整的潜在压力长期存在。㈡需要完备劳动契约。劳动契约是将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力义务法制化的表达形式,是和谐的稳定剂。1、先天不足,政府与大学的委托代理关系,缺乏正式的契约。由此导致大学与院系及个人同样存在含糊的委托代理关系,大学科层组织趁机通过行政权力、契约权力向学术权力的渗透与合谋。2、由于受社会环境不确定、信息披露不完全、契约双方要求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契约的风险先天存在。3、契约形式多样、责任含混不清。以诚信为基础口头形式合同,一旦发生矛盾,双方取证发生困难,由于举证倒置,大学往往成为法律认定的过错方。书面合同格式化,内容只是反映基本要求,大学和劳动者双方的意志均未得到充分的表达,随意撕毁合同经常可见。4、劳动合同签订面窄、管理粗放。大部分学校合同签订仅限于事业编制的合同制工人和非事业编制性质的用工,其他所谓的聘任制并不足以替代劳动合同。基本没有劳动合同台账,缺乏合同管理制度、配套的劳动规章、劳动保护措施,日常管理流于形式。㈢需要健全法律精神。公民的法律精神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政府的法律精神是维护民权的根本,大学的和谐离不开法律精神的支撑。大学法律精神的缺乏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契约权力、学术权力对教职工私人利益的侵犯,甚至形成共犯结构。校长负责制显示出某些弊端,决策权过分集中,教职工的话语权、监督权、参与权没有得到充分表达,教职工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自由量裁。过分强调管理与秩序,学术自由被行政权力挤出"圣殿";缺乏法律精神灵魂的单向性契约,总让教职工成为弱者;学术权力总是以权威的面目出现,学术新秀的话语显得绵软无力。㈣需要培养诚信品格。诚信是"人和"的保障,建设和谐大学需要学校和员工的共同诚信。由于市场经济冲击、社会开放的淋刷、西方文化的涤荡,大学的圣洁受到了考验和挑战。学术剽窃、学术侵权、成果伪造、论文造假、著作灌水、虚假代理、教学浮夸、科研骗款、项目洗钱、师德失范、合同欺诈等日益成为大学的不和谐音符,校方的诚信能产生凝聚的合力,行政管理的诚信能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科研的诚信能生成学校和学术的品牌力量,后勤部门的诚信能提振学校的综合服务素质,共同推进学校的和谐共生。㈤需要梳理公平准则。和谐离不开公平,大学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契约权力、保障权力的平衡机制是有待研究的课题,公共权力、个人权力的共生关系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准则。和谐大学必须以公平为基础,做到机会均等、权责对等、规则公信、分配公平,国家必须在制度上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在体制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在宏观管理上消弥东西、南北的差异,树立大学行政民主、学术争鸣、服务规范、准则公允、人人平等的理念,保证起点一致、过程公平,人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权、竞争权。只有在公平的状态下个人的人格才有尊严,个性才会张扬,民主才有保障,学术才得自由,和谐才会永生。
匡正和谐的杂音,重塑和谐理念,产生人际和谐、校园和谐、家国和谐,通向和谐之门的钥匙是:契约精神
的维系与传播。
二、和谐锁钥:倡导契约精神
契约关系是现代法制社会的普遍信用形态,契约精神是社会公认的诚信品格,是契约关系的灵魂,契约精神是法制化承诺,它包含:自由契约的规则、诚信契约的理念和互利契约的原则。契约精神对于中西方社会现代法制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元利益结构共生的现代大学中,契约精神既能保证大学治理结构的平稳运行,又能给利益各方以法理确证,是各方和谐关系的纽带,倡导契约精神可以破解建立和谐大学的密码。㈠树立依法治校观念。大学攸关利益方有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利益的共同指向是和谐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诉求,共同诉求的基础是公共意识的矫正、公平正义的力量、诚信友爱的环境、民主有序的法治,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成了共同的追求。和谐大学的生命力源于其制度设计,科学的制度安排必然孵化出责、权、利行为规范,为大学的各项活动提供规则:行政管理以教师为本、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学术自由以"双百"方针为指南、后勤服务以人性化为特色,一切活动、价值的评判,均以制度为圭臬、以法律为准绳,保障大学理念和组织行为始终行驶在公共价值利益的轨道上。㈡健全现代契约制度。充满现代意识的大学,基本信条必然是权利和责任,承载这一基本信条的平台是现代契约制度。毫不夸张地说现代大学与社会、组织、群体、个人关系的维系依靠的就是现代契约制度,因此它是大学与外界矛盾的"隔离板"。现代契约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合法理性、公平自愿、程序正当原则。从国家对大学的委托代理开始,建立正式的契约授权制度,赋于大学校长法定权益,大学内部的制度安排,以契约为规范手段,调整各方利益和关系,开辟法律自由量裁的绿色通道:合同鉴证、利益磋商、人事仲裁、劳动仲裁的协调体系,使契约精神深入到学产研活动的各个领域。㈢建立校内信用制度。信用是体现契约精神的基本元素,信用制度在现代市场法则中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尝试建立大学内部的信用等级制度,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考试信用管理:出卷阅卷、学生考试、考试监督;2、经济信用记录:个人的财务借贷记录、国有资产租售记录、图书资料借还记录、出入境守约记录、培训履约记录、科研洗钱记录;3、学术信用记载:剽窃他人成果记录、数据成果论文造假记录、著作灌水侵权记录、教学浮夸师德失范记录;4、信用培训与修正:加强信用危机教育、信用成本教育、岗前师德培训、提供信用修复机会;5、信用等级与奖惩:依据各项记录形成校内信用等级分类、建立信用核正数据、依法处理信用违纪人员、对信用等级长期优良的予以奖励。建立校内信用制度,形成学术求真、人格求信、处事求实的和谐校园环境。㈣培育学术自由氛围。契约精神的内核之一是赋于人们法律框架内的自由行为权力,学术自由是学人自由表达学术观点、探索科学真理、崇尚自由价值的权力,用契约精神构建学术自由的社会秩序,消解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范学术化带给学术自由的负面效应。西文学术模式对东方学术自由已经渗透了有形无形的钳制,学术权力被矮化,学术活动范式化,学术资源转移,学术成果评审程式化:写作有定式、刊物有级别、评价有指数、鉴定有专家,这些都成为学术界必须直面的问题。营造学术自由的环境包括:观念前卫,自由表达学术价值观;创新体制,逐步实行大学自治;给予充分的话语空间,人人享有表达权、教授治学、专家治校。学术环境是学术自由的重要条件,学术风气提升学术自由的品味,学术自由增强大学的整体实力。
契约精神是和谐大学的保障,社会的和谐是构建学术自由的空间环境,大学的和谐是学术自由精神的内核。和谐缺位、契约精神的缺失导致大学治理效率的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尚有较大的挖潜空间。
三、和谐动因:彰显治理效率
建设和谐大学的根本动力,在于用契约精神的制度设计体现大学治理的效率,一个良好的大学治理结构旨在提高学术水准和行政效率,保持政府、社会和大学的均衡,促使大学尽可能地提社会需要的人才。㈠增强大学精神的渗透能力。大学精神是大学薪火相传的灵魂,它蕴含了大学自身发展的力量,承载着民族家国的命运希冀,散布着社会文化价值的气息,大学精神的内涵包括:文化传承、科学创新、人文关怀、自由理想、真理哲思等臻善臻美的求是精神、求实品质、求新力量、求精智慧。现代大学精神的输送载体为大学培养的高品质人才,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大学精神,传播大学文化,延续大学理想,并进一步反刍给大学,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大学精神内涵的提升与跨越,对外扩张外显力量,对内增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谐大学的进程、科学的进步、国家的崛起、人类文明的演进,与生生不息的大学精神的传递渗透密切相关。㈡打造区域服务的辐射功效。城市及周边区域是大学发展的母体,大学是城市发展的发动机,互为依托,现代大学与城市区域呈现高密度的互动关系。大学积极拓展对城市及周边区域的辐射功能,为区域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拉动城市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升级,推进城市高科技产业的结构调整换代,协同城市规模扩张的进程,增进文化辐射的功能。大学应积极争取从城市区域发展中获益,得到其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环境便益、服务改善。㈢提升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大学自身筹资能力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加之教育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人才培养成本逐年攀升,经济直接制约着大学治理效率的实现。大学自身也存在结构性浪费、重复投资性浪费、习惯与观念性浪费现象,管理效率不高,成本控制不力,进一步加剧了大学发展的困境。加大教育筹资力度,吸引社会投资、捐赠、赞助,做好对外服务,以社会贡献:科研、专利、发明、人才培养换取经济效益,制订成本控制体系,提高生均成本产出效益,推行经济责任制,加强过程控制与结果考核,严格预算编制,建立奖惩体系,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摒弃寅吃卯粮的发展方式。㈣培育高端品质的人力资源。大学人力资源现代管理模式是:吸引人力资源的加盟、培训人力资源的专项素质、科学运营人力资本、向社会输送人力资源。高端品质的人力资源包括:社会需要的各类合格毕业生的培养、优秀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优良管理服务团队的打造、科研学术创新团队的培育。大学治理的效率首先体现在人力资源的整合上,经过整合的各类人力资源整体效益大于个体力量之和。当下我国大学应积极脉动全球经济波谷,抓住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国内大学受金融海啸影响小的战略机遇期,加大海外宣传力度,吸引尖端人才的加入,注重学术团队的成组引进和造血式平移,江苏省2008年启动的"万名海外人才计划"正是具备了独特的战略眼光。㈤强化制度设计的整体效率。建立学术自由取向的现代大学制度,必然在大学自治和政府委托并管理之间寻求黄金分割点,那就是具备和谐特征并体现治理效率的大学制度设计。大学一方面要通过与政府签订协约、引入市场机制、寻求校外群体的支持等形式,来弱化政府的管制色彩;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治理机构的协调作用,为大学自治提供一系列的缓冲与保护。制度设计的整体效率包括:明晰的教育产权关系、契约的公平与效能、规范的组织机制建设、学术自由环境的保护、和而不同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体系整体推进等方面。
和谐理念引领着和谐大学建设的目标,契约精神谋定着和谐大学建设的范式,大学治理效率脉动着和谐大学的内蕴,三者联袂互动的关系推进着和谐大学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及资料:
①《和谐文化:大学文化建设的使命》 梁金霞 《高校教育管理》2008.1。
②《契约精神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法理建构》 周裕坤 《湖北社会科学》 2008.1。
③《"契约不完全"代理:我国公立大学制度低效问题探析》 曲绍卫 《教育与经济》 2006.3。
④《提高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制度分析与建议》 滕明兰,张继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1。
⑤《透析高校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 唐敬廷,林特,陈家麟 《中国科技产业》 2006.1。
⑥《学术自由与我国大学科层体制的改革》 万文涛《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2。
⑦《高校用人机制的差异化战略》 王桂林 《经济师》2008.8。
⑧[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⑨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⑩H.L.A. Hart, The Concept of Law[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关键词:和谐大学;契约精神;治理效率。
和谐思想源自古代先哲,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的理念后,无数学者对和谐思想做出了充分的阐释,并殷实了和谐大学的建设性意见。大学和谐主要包括:良性互动的环境、奋进向上的文化、协调的人际关系、健全的制度安排、科学的管理体系、大学治理的效率,诸多因素协同共生,形成自然、社会、文化、人本协调发展的网络系统,推动着大学的整体式跃升。
一、匡正缺失:重塑和谐理念
和谐是大学发展的推进剂,和谐大学建设任重道远,诸多方面值得研究和探索。㈠需要调整劳动关系。大学的劳动关系指大学与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环节中形成的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包括,制度层面的安排形成的法定关系,利益层面的勾稽形成的经济关系,社会价值的定位形成的人际关系,文化因素的脉动形成的大学理想。现行大学的劳动关系存在诸多需要调整的因素,1、双方关系不对等,也是现代资本社会的普适性矛盾,资方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强弱态势无法得到根本扭转。2、意志力不太契合,大学强调学校的整体发展,个人强调利益分配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宏观战略和学科建设思想,总是与个人的微观利益存在冲突。3、权利责任不对等,大学处于强权地位弱责、少责、无责,出现劳动者弱权、强责、多责,职工之家的工会代表性欠缺,职能履 行不到位。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相对充裕,人力资本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买方市场,劳动关系调整的潜在压力长期存在。㈡需要完备劳动契约。劳动契约是将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力义务法制化的表达形式,是和谐的稳定剂。1、先天不足,政府与大学的委托代理关系,缺乏正式的契约。由此导致大学与院系及个人同样存在含糊的委托代理关系,大学科层组织趁机通过行政权力、契约权力向学术权力的渗透与合谋。2、由于受社会环境不确定、信息披露不完全、契约双方要求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契约的风险先天存在。3、契约形式多样、责任含混不清。以诚信为基础口头形式合同,一旦发生矛盾,双方取证发生困难,由于举证倒置,大学往往成为法律认定的过错方。书面合同格式化,内容只是反映基本要求,大学和劳动者双方的意志均未得到充分的表达,随意撕毁合同经常可见。4、劳动合同签订面窄、管理粗放。大部分学校合同签订仅限于事业编制的合同制工人和非事业编制性质的用工,其他所谓的聘任制并不足以替代劳动合同。基本没有劳动合同台账,缺乏合同管理制度、配套的劳动规章、劳动保护措施,日常管理流于形式。㈢需要健全法律精神。公民的法律精神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政府的法律精神是维护民权的根本,大学的和谐离不开法律精神的支撑。大学法律精神的缺乏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契约权力、学术权力对教职工私人利益的侵犯,甚至形成共犯结构。校长负责制显示出某些弊端,决策权过分集中,教职工的话语权、监督权、参与权没有得到充分表达,教职工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自由量裁。过分强调管理与秩序,学术自由被行政权力挤出"圣殿";缺乏法律精神灵魂的单向性契约,总让教职工成为弱者;学术权力总是以权威的面目出现,学术新秀的话语显得绵软无力。㈣需要培养诚信品格。诚信是"人和"的保障,建设和谐大学需要学校和员工的共同诚信。由于市场经济冲击、社会开放的淋刷、西方文化的涤荡,大学的圣洁受到了考验和挑战。学术剽窃、学术侵权、成果伪造、论文造假、著作灌水、虚假代理、教学浮夸、科研骗款、项目洗钱、师德失范、合同欺诈等日益成为大学的不和谐音符,校方的诚信能产生凝聚的合力,行政管理的诚信能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科研的诚信能生成学校和学术的品牌力量,后勤部门的诚信能提振学校的综合服务素质,共同推进学校的和谐共生。㈤需要梳理公平准则。和谐离不开公平,大学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契约权力、保障权力的平衡机制是有待研究的课题,公共权力、个人权力的共生关系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准则。和谐大学必须以公平为基础,做到机会均等、权责对等、规则公信、分配公平,国家必须在制度上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在体制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在宏观管理上消弥东西、南北的差异,树立大学行政民主、学术争鸣、服务规范、准则公允、人人平等的理念,保证起点一致、过程公平,人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权、竞争权。只有在公平的状态下个人的人格才有尊严,个性才会张扬,民主才有保障,学术才得自由,和谐才会永生。
匡正和谐的杂音,重塑和谐理念,产生人际和谐、校园和谐、家国和谐,通向和谐之门的钥匙是:契约精神
的维系与传播。
二、和谐锁钥:倡导契约精神
契约关系是现代法制社会的普遍信用形态,契约精神是社会公认的诚信品格,是契约关系的灵魂,契约精神是法制化承诺,它包含:自由契约的规则、诚信契约的理念和互利契约的原则。契约精神对于中西方社会现代法制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元利益结构共生的现代大学中,契约精神既能保证大学治理结构的平稳运行,又能给利益各方以法理确证,是各方和谐关系的纽带,倡导契约精神可以破解建立和谐大学的密码。㈠树立依法治校观念。大学攸关利益方有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利益的共同指向是和谐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诉求,共同诉求的基础是公共意识的矫正、公平正义的力量、诚信友爱的环境、民主有序的法治,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成了共同的追求。和谐大学的生命力源于其制度设计,科学的制度安排必然孵化出责、权、利行为规范,为大学的各项活动提供规则:行政管理以教师为本、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学术自由以"双百"方针为指南、后勤服务以人性化为特色,一切活动、价值的评判,均以制度为圭臬、以法律为准绳,保障大学理念和组织行为始终行驶在公共价值利益的轨道上。㈡健全现代契约制度。充满现代意识的大学,基本信条必然是权利和责任,承载这一基本信条的平台是现代契约制度。毫不夸张地说现代大学与社会、组织、群体、个人关系的维系依靠的就是现代契约制度,因此它是大学与外界矛盾的"隔离板"。现代契约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合法理性、公平自愿、程序正当原则。从国家对大学的委托代理开始,建立正式的契约授权制度,赋于大学校长法定权益,大学内部的制度安排,以契约为规范手段,调整各方利益和关系,开辟法律自由量裁的绿色通道:合同鉴证、利益磋商、人事仲裁、劳动仲裁的协调体系,使契约精神深入到学产研活动的各个领域。㈢建立校内信用制度。信用是体现契约精神的基本元素,信用制度在现代市场法则中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尝试建立大学内部的信用等级制度,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考试信用管理:出卷阅卷、学生考试、考试监督;2、经济信用记录:个人的财务借贷记录、国有资产租售记录、图书资料借还记录、出入境守约记录、培训履约记录、科研洗钱记录;3、学术信用记载:剽窃他人成果记录、数据成果论文造假记录、著作灌水侵权记录、教学浮夸师德失范记录;4、信用培训与修正:加强信用危机教育、信用成本教育、岗前师德培训、提供信用修复机会;5、信用等级与奖惩:依据各项记录形成校内信用等级分类、建立信用核正数据、依法处理信用违纪人员、对信用等级长期优良的予以奖励。建立校内信用制度,形成学术求真、人格求信、处事求实的和谐校园环境。㈣培育学术自由氛围。契约精神的内核之一是赋于人们法律框架内的自由行为权力,学术自由是学人自由表达学术观点、探索科学真理、崇尚自由价值的权力,用契约精神构建学术自由的社会秩序,消解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范学术化带给学术自由的负面效应。西文学术模式对东方学术自由已经渗透了有形无形的钳制,学术权力被矮化,学术活动范式化,学术资源转移,学术成果评审程式化:写作有定式、刊物有级别、评价有指数、鉴定有专家,这些都成为学术界必须直面的问题。营造学术自由的环境包括:观念前卫,自由表达学术价值观;创新体制,逐步实行大学自治;给予充分的话语空间,人人享有表达权、教授治学、专家治校。学术环境是学术自由的重要条件,学术风气提升学术自由的品味,学术自由增强大学的整体实力。
契约精神是和谐大学的保障,社会的和谐是构建学术自由的空间环境,大学的和谐是学术自由精神的内核。和谐缺位、契约精神的缺失导致大学治理效率的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尚有较大的挖潜空间。
三、和谐动因:彰显治理效率
建设和谐大学的根本动力,在于用契约精神的制度设计体现大学治理的效率,一个良好的大学治理结构旨在提高学术水准和行政效率,保持政府、社会和大学的均衡,促使大学尽可能地提社会需要的人才。㈠增强大学精神的渗透能力。大学精神是大学薪火相传的灵魂,它蕴含了大学自身发展的力量,承载着民族家国的命运希冀,散布着社会文化价值的气息,大学精神的内涵包括:文化传承、科学创新、人文关怀、自由理想、真理哲思等臻善臻美的求是精神、求实品质、求新力量、求精智慧。现代大学精神的输送载体为大学培养的高品质人才,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大学精神,传播大学文化,延续大学理想,并进一步反刍给大学,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大学精神内涵的提升与跨越,对外扩张外显力量,对内增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谐大学的进程、科学的进步、国家的崛起、人类文明的演进,与生生不息的大学精神的传递渗透密切相关。㈡打造区域服务的辐射功效。城市及周边区域是大学发展的母体,大学是城市发展的发动机,互为依托,现代大学与城市区域呈现高密度的互动关系。大学积极拓展对城市及周边区域的辐射功能,为区域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拉动城市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升级,推进城市高科技产业的结构调整换代,协同城市规模扩张的进程,增进文化辐射的功能。大学应积极争取从城市区域发展中获益,得到其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环境便益、服务改善。㈢提升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大学自身筹资能力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加之教育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人才培养成本逐年攀升,经济直接制约着大学治理效率的实现。大学自身也存在结构性浪费、重复投资性浪费、习惯与观念性浪费现象,管理效率不高,成本控制不力,进一步加剧了大学发展的困境。加大教育筹资力度,吸引社会投资、捐赠、赞助,做好对外服务,以社会贡献:科研、专利、发明、人才培养换取经济效益,制订成本控制体系,提高生均成本产出效益,推行经济责任制,加强过程控制与结果考核,严格预算编制,建立奖惩体系,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摒弃寅吃卯粮的发展方式。㈣培育高端品质的人力资源。大学人力资源现代管理模式是:吸引人力资源的加盟、培训人力资源的专项素质、科学运营人力资本、向社会输送人力资源。高端品质的人力资源包括:社会需要的各类合格毕业生的培养、优秀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优良管理服务团队的打造、科研学术创新团队的培育。大学治理的效率首先体现在人力资源的整合上,经过整合的各类人力资源整体效益大于个体力量之和。当下我国大学应积极脉动全球经济波谷,抓住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国内大学受金融海啸影响小的战略机遇期,加大海外宣传力度,吸引尖端人才的加入,注重学术团队的成组引进和造血式平移,江苏省2008年启动的"万名海外人才计划"正是具备了独特的战略眼光。㈤强化制度设计的整体效率。建立学术自由取向的现代大学制度,必然在大学自治和政府委托并管理之间寻求黄金分割点,那就是具备和谐特征并体现治理效率的大学制度设计。大学一方面要通过与政府签订协约、引入市场机制、寻求校外群体的支持等形式,来弱化政府的管制色彩;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治理机构的协调作用,为大学自治提供一系列的缓冲与保护。制度设计的整体效率包括:明晰的教育产权关系、契约的公平与效能、规范的组织机制建设、学术自由环境的保护、和而不同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体系整体推进等方面。
和谐理念引领着和谐大学建设的目标,契约精神谋定着和谐大学建设的范式,大学治理效率脉动着和谐大学的内蕴,三者联袂互动的关系推进着和谐大学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及资料:
①《和谐文化:大学文化建设的使命》 梁金霞 《高校教育管理》2008.1。
②《契约精神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法理建构》 周裕坤 《湖北社会科学》 2008.1。
③《"契约不完全"代理:我国公立大学制度低效问题探析》 曲绍卫 《教育与经济》 2006.3。
④《提高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制度分析与建议》 滕明兰,张继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1。
⑤《透析高校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 唐敬廷,林特,陈家麟 《中国科技产业》 2006.1。
⑥《学术自由与我国大学科层体制的改革》 万文涛《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2。
⑦《高校用人机制的差异化战略》 王桂林 《经济师》2008.8。
⑧[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⑨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⑩H.L.A. Hart, The Concept of Law[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