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潜能,激发情感,唤起灵性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g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与学生犹如演员与观众,观众的掌声是对演员精湛表演的肯定。作为教师,都不愿看到自己的课堂上有趴桌子睡觉、开小差的情况发生,但这种现象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我们不要一味地责备学生不认真听讲,而要审视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今天的所谓关注学生,也正是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才能唤起学生的灵性,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活力呢?
  
  一、兴趣
  
  要使学生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方法激趣。如: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艺术语言、课前讲道理、演讲辩论、联系时事、联系热点等。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万千景象、鬼斧神工的自然界,巧夺天工的人类艺术,等等,都是课堂教学的丰富资源,这要看教师是否有能力把握,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
  
  二、捕获亮点,激发学生的灵性之光
  
  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瞬间的思维火花,充分引导,使其潜在的灵性被淋漓尽致地挖掘出来。抓住生成并与课堂预设的有机融合,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获得全方位的满足和发展,那么我们的劳动就会闪现出创造的灵光。在课堂教学中,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例如:“如何把南极洲丰富的水资源运到撒哈拉沙漠,使其变为绿洲良田?”、“如何开采月球上的矿产资源?”、“人类怎样向外星球移民?”、“如何减轻巴拿马运河太繁忙的交通?”等问题。
  课堂上抓住情感这条线,让每一位学生都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真正在课堂上实现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用爱的感染、体验去撞出灵性之花。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创造这样一种氛围,使之发挥出他们的功效,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功,自己很了不起。当然,有所尝试,也就会有失败,不是所有的“探究”和“创造”都能取得成功,“要善于抚慰受伤的心灵,不要给受教育者增添新的痛苦,不要去触动他心灵的创伤。”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对于学生尤其重要。
  
  三、主动性
  
  主动性是产生灵性的温床,是产生灵性的基础。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只有把课讲到学生的心里,学生才可以真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才可以展现自我的神思飞扬,释放本真,实话实说。新课程引导下的新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因学生而存在的,为学生服务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的“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例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和结果后,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吗?”在分析了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之后,留给学生这样的课后思考题:“为什么洪水日益频繁?你认为防治洪水灾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以,我们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学生,应多给他们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使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时常让教师也为之惊叹不已。教师在学生身上哪怕只发现一星思维之火,也要设法去照亮学生的一生,这是教育的价值所在。这也是人与人的对话,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高明教育者以师爱为本,用丰富的教育情感、清醒的教育智慧所孕育的一种心灵人格的撞击和交融。“纯粹的功利性教育最终将与人类背道而驰。”贝塔朗菲的这句话,令我们忧虑,催我们深思。
  
  四、自尊和自信
  
  自尊、自信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高中阶段,学生便进入了成熟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生理及心理已经成熟,智力发展上已接近成人水平。因此教师的责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激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艺术的诀窍和魅力,就在于教师用鼓励的话语,哪怕只是一句,用期待的眼神,哪怕只是一瞥,从内心深处去调动学生自身的潜力,有时教师一个不经意的激励,可能会成为某些学生一生的记忆。学生的自尊、自信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出积极行为的内驱力。学生的激情一旦被激发,生命的能量就会爆发、释放,惊喜和奇迹就会孕育和诞生。有人说:“唤醒不是教训,不是呵斥,不是强制,不是硬性的灌输,而是循序渐进的鼓励和诱导,是比惩罚更令人震撼的宽容。唤醒一种情绪,会产生生命的互动,唤醒一种能力,会发现一个奇异的世界,唤醒一种精神,会让学生受用终生。”我深有同感。
  只有真的做到了上面几点,才能真正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成长来思考问题,来提供帮助。教育家叶澜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给学生一点时间,给学生一点空间,他们一定会呈现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更为精彩纷呈的新天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由字得言、由言得意、由意得情、由情得味,使他们心驰神往、激情满怀。要尽可能地顺应学生的特性,尽可能唤起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积极而富有创意地投入到活动的空间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学习、灵气十足、活力四射的课堂,成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理解古典小说离不开古文化知识,荣禧堂陈设的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大紫檀雕螭案、高青绿古铜鼎、玻璃盒、十六张楠木交椅以及乌木联牌都包含着深厚的古文化知识,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深刻理解文本。  关键词:荣禧堂 古文化知识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课本中的名篇,学生初读此文对贾府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模模糊糊的豪华奢侈上。至于其中的细节,由于时代的差异,古文化知识的缺乏,学生一般不知晓,这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摘 要:我校外来流动儿童占90%以上,在对我校三年级孩子作文教学中,老师们普遍感觉到,语句不通顺,错别字滥用等现象严重,孩子们的作文能力特别弱。针对我校三年级孩子语言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认为,小练笔是提高我校三年级孩子习作能力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练笔 习作教学 阅读教学    我校现有外来流动儿童一千多人,来自二十多个省份,有十余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在我校长期任教语文学科的老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适当的评价语言,有助于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的体验,有助于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有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能动愿望和创造精神,从而让他们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课堂 评价语言    一、
期刊
摘 要:数学课改的新理念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来设计导学案,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数学课教学中应正视差异,合理设置、使用导学案,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差异,处理好课堂细节,形成精彩的魅力课堂,开发学生潜能,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焕发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广告也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随时随地都会遭遇广告。广告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分利用广告语言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广告 品味 背诵 大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性。”生活中的语文材料很多,但如果从应用语文的广泛和灵活方面去考虑,没有比广告更典型的了
期刊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有时候,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更重要。”爱迪生的前半句名言曾经让中国的传统教育为之痴迷,多少学子在此理念驱动下,吃尽了苦中苦,成为人们羡慕的“人上人”。但从此以后,他们便视如脱离“苦海”,不再继续学习,后续的创造、创新能力被淹没,最后没有真正成为创新型的人才。其实这些都是所谓“苦学”惹的祸,它让每一个过来人对学习都敬而远之,更谈不上会养成“
期刊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千千万万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定准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抓准读写结合,是笔者多年来探索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定准重难点——“咬定青山不放松”    确定好重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首先,要吃透新课标。教师要能准确把握小学语文学科、教
期刊
小学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语言、意境,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都是美的结晶。就课文内容而言,有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那一张张美的画面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好教材;有的刻画了人物的心灵美,借助课文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儿童稚嫩的心灵会感到一种震撼,对心灵美的认识就从这里开始;还有那富有哲理的散文、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可以帮助儿童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让他们逐步认识世界,体会人
期刊
随着教育不断深入与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学生思疑、质疑、解疑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必须从反复阅读课文入手    学生要想、要疑、要问必须首先占有一定的材料,必须熟悉文章的内容。如: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段落结构以及文章的写
期刊
一、预设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一位严厉的父亲对孩子的爱。如何让12岁的学生去读懂那伟大的母爱和深沉的父爱,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我觉得,寻找一些细节,剖析一些字眼,然后去细细品味,真的很耐人寻味。  自己在读文章的时候,注意到了母亲的两次“嚷”:一次是儿子写了第一首诗交给母亲看时。(原文)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