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语文之“美”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语言、意境,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都是美的结晶。就课文内容而言,有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那一张张美的画面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好教材;有的刻画了人物的心灵美,借助课文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儿童稚嫩的心灵会感到一种震撼,对心灵美的认识就从这里开始;还有那富有哲理的散文、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可以帮助儿童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让他们逐步认识世界,体会人生。从教材的语言来看,虽然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朴素,犹如淡淡的水墨画;有的华丽,好似色彩斑斓的五彩画;有的明快,使人感到清新;有的含蓄,使人感到深沉;有的生动有趣,让人觉得幽默而富有哲理。不同的艺术风格,会给学生以强烈艺术美的享受。这提醒语文教师应从审美的角度设计教学、处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在深切的美感体验中激起相应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营造美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审美教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审美教育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规定和束缚,它只是自然而然让人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审美教育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去感受体会,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营造美的教学氛围,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一)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信任,发展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情谊,构成融洽的情感关系,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感,让学生有亲切的归属感,在课堂上大家都能十分自由、愉快地学习。教师的教学情感必须是愉快、欢乐、期待、饱满,教学评价必须以赞扬、赞同、激励为主,从而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二)表现美的教态。
  富有审美感染力的教态美,来自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的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目光,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对流”,变成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的“控制中枢”;要善于使用面部表情,做到自然、适度、温和;还要注意体态姿势的运用,教师的姿态要端正稳健,庄重高雅。
  (三)设计美的板书。
  板书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概括。教师的板书不仅要通盘考虑,重点突出,使学生一目了然,还要注意美观性、形象性,内容上要用字遣词准确无误,用语精练,重点突出,形式上要布局合理,排列有序,条理清楚,具有造型美,字体上要字迹工整,合乎规范,美观大方,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二、引导入境入情,让学生感受美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审美能力,审美心理结构开始形成,他们对美有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和趋向性。但小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有限,往往难于直接感受教材中的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时,审美情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
  (一)用语言诱导入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类教育最微妙的工具——言语去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教师的言语成为强大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形象、生动,饱含情感,富于教育性和启发性,富有美感,直接作用于审美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追求美,启发学生领悟美、感受美。
  (二)用图画、实物等直观手段诱导入境。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或放大有关图片,或借助电教手段以图像展现课文意境,使教材内容的美以有声、有色、有形的具体途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把文字美和内容美联系起来,能一下子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和创造能力,起着陶情益智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夕阳真美》一课,其中二、三、四自然段细致描写了日落时的美丽景象。但小学生却难以理解和体会日落的美景,如果组织学生观察一次日落的情景或者配上一段动态的教学录相,学生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美,在情感上受到美的感染。
  (三)表演入境。
  通过表演再现课文里的情节、情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准确真切地体验文中的感情。如教学《九色鹿》一课时,学生朗读课文数遍后,进入角色,按课文情节表演。表演以后再回到课文,思考文中的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省略了什么,它们可能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然后加上想象的那些情节再组织演练,让表演更上一层楼。学生在表演中动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四)对比入境。
  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本手段。《蚂蚁和蝈蝈》这类内容中含有比较因素的课文,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使学生识别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真、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三、启发想象,培养审美创造力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桥梁,读者才会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在这里他所强调的是读诗学文中的想象,没有想象,就难以把握作品。在让学生品味课文的同时,课文所描述的事物会唤起他们对生活的联想,诱发审美创造,让学生在头脑中“看见”或“听见”所描述的一切,进而创造新的艺术境界。
  (一)启发想象,合理延伸。
  不少课文的结尾,文虽尽,意未穷,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后,可及时顺着作者的思路让学生进行想象,合理延伸。如《狼和小羊》的结尾:“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小羊的命运如何,课文没有交代,根据这篇课文的结尾,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故事。
  (二)启发想象,填补人物描写的空白。
  作者在描写人物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常常为增强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悬念,而在描写人物的行为、心理、语言、形象时留下空白,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人物描写的空白处,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一路花香》中完好的水罐和破裂的水罐,他们的对话,他们各自的心理,他们今后的表现等等,就可以让学生去想象。
  (三)启发想象,完成意境的再创造。
  意境诞生于作者笔下,其生命又应当在读者的想象中得到延续。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意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让他们以自己的灵秀之气去完成意境的再创造。教学《桂花雨》一课,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当成文中童年时期的“我”,来到院子里帮父母摇桂花,入情入境,那么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呢?
  创造一个美的语文教育体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语文教学一旦升华了学生对真善美的情感和追求,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因而,我们要努力守护语文之“美”。
其他文献
摘 要: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整洁、优美的班级环境文化和高雅的班级精神文化,不仅能够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通过创设优雅美观、整洁文明的班级环境,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积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可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教师在作文评价方面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但总是收效甚微。笔者以为改变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评价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着眼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评改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开放的评改。    一、重交流,多谈
期刊
摘 要:为了减轻孩子们心中的烦恼,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为了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必须主动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愿意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姐姐。为此,教师就必须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必须关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同时还要经常赞赏学生,让孩子们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良好修养 关爱 尊重 理解 赞赏    社会给予教育很高的评价,把教育称为塑造人类
期刊
摘 要:理解古典小说离不开古文化知识,荣禧堂陈设的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大紫檀雕螭案、高青绿古铜鼎、玻璃盒、十六张楠木交椅以及乌木联牌都包含着深厚的古文化知识,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深刻理解文本。  关键词:荣禧堂 古文化知识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课本中的名篇,学生初读此文对贾府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模模糊糊的豪华奢侈上。至于其中的细节,由于时代的差异,古文化知识的缺乏,学生一般不知晓,这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摘 要:我校外来流动儿童占90%以上,在对我校三年级孩子作文教学中,老师们普遍感觉到,语句不通顺,错别字滥用等现象严重,孩子们的作文能力特别弱。针对我校三年级孩子语言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认为,小练笔是提高我校三年级孩子习作能力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练笔 习作教学 阅读教学    我校现有外来流动儿童一千多人,来自二十多个省份,有十余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在我校长期任教语文学科的老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适当的评价语言,有助于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的体验,有助于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有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能动愿望和创造精神,从而让他们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课堂 评价语言    一、
期刊
摘 要:数学课改的新理念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来设计导学案,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数学课教学中应正视差异,合理设置、使用导学案,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差异,处理好课堂细节,形成精彩的魅力课堂,开发学生潜能,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焕发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广告也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随时随地都会遭遇广告。广告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分利用广告语言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广告 品味 背诵 大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性。”生活中的语文材料很多,但如果从应用语文的广泛和灵活方面去考虑,没有比广告更典型的了
期刊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有时候,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更重要。”爱迪生的前半句名言曾经让中国的传统教育为之痴迷,多少学子在此理念驱动下,吃尽了苦中苦,成为人们羡慕的“人上人”。但从此以后,他们便视如脱离“苦海”,不再继续学习,后续的创造、创新能力被淹没,最后没有真正成为创新型的人才。其实这些都是所谓“苦学”惹的祸,它让每一个过来人对学习都敬而远之,更谈不上会养成“
期刊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千千万万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定准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抓准读写结合,是笔者多年来探索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定准重难点——“咬定青山不放松”    确定好重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首先,要吃透新课标。教师要能准确把握小学语文学科、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