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课堂研究性学习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to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把常态的语文课堂学习强化为研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形成课堂问题中心,养成问题辨析的习惯,培养分析问题的本领。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贯穿于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之中的,课堂学习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也必须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离开了课堂这一阵地,研究性学习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立足点,就是一句空话。怎样把常态的课堂学习强化为研究性学习呢?
  一、形成课堂问题中心
  以前的课堂教学是师讲生听,这自然没有什么研究可言。目前,课堂教学比较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但基本上还停留在问题设计与解答阶段,即教师备课精心设计几个与课文理解相关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逐一解答。弊病是问题过多过杂,一堂课下来十几个问题,铺天盖地,实际上,很多学生还是处在问题轰炸的变动之境。如:有一次,我教《曹刿论战》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对照注释已经预习了《曹刿论战》,我认为,曹刿是一个杰出的富有远谋的军事家,在齐鲁长勺之战中他充分调动、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战争致胜因素,并极力肯定了“人和”这一因素。请大家研读课文,证明我的看法。检索目标集中单一,牵涉内容却是全文。学生循此问题,查看注释,圈点勾画,摘抄词句,互相讨论,终于找到了克敌制胜的三大要素的具体表现:人和——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地利——战场选在鲁国境内长勺,利于攻守;天时——善于把握战机,反攻选在“彼竭我盈”之时,追击选在敌军“辙乱旗靡”之时。大家体会到了曹刿是一个富有政治远见和指挥才能的军事家。短文精致,切实而深刻,并力求当堂背诵部分段落,省时而高效。到此,我以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还没有发挥到位,它还对学生产生了隐性影响和暗示作用,在此后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养成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此,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
  二、养成问题辨析的习惯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缺少“问题辨析”一环,很值得纠正。经常见到的情况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请某位学生回答;回答错了,再请一位,直至回答正确为止。这样教,目的是为了求取答案;有的老师上公开课,怕时间不够,恨不得学生立即做出正确回答,甚至事先准备,让学生知道答案。显然,这不是着眼于学生“学”,而是为了教师的“教”。如果我们重视“问题辨析”这一重要环节,效果就有质的不同。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讲错了,是很正常的,问题是要让这个学生和其他同学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错,如何纠正。要解决这个问题要花时间的,但我感到,宁可放弃一些“问题”也要强化“辨析”。例如:我教《范进中举》一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一个问题:“我们自己眼中的范进是什么样的人呢?”大多数学生认为范进只是一个被科举制度毒害了的考试机器,“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时,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范进“有用”,他见了张举人能应对自如,而他那位“正经有脸面”的丈人吓得“躲进女儿房里”,可见范进书没“白读”。又有一位学生补充说范进还很会“来事”,最后在拿钱感谢岳父时不说还剩四十多两而说还有“几两”就很能说明范进的“智商”和心机。如果按常规教法,此时到了教师表态的时候了,讲讲自己的看法就可以收场。仔细推敲,这里隐藏了一个十分难得的理解与辨析的契机。我对学生说:“范进没用,对不对?”对的,因为他们能从课文中找出事实根据,范进作为一家之主,竟然常让家里人挨饿,自己穷得连上京赶考的路费都没有,周围的人都瞧不起他。而接下来两位同学的说法也很有道理,这两位学生能紧贴人物,分析出了复杂的人、立体的人,我表扬了他们的细心和善动脑筋。这样辨析的好处是什么呢?(1)促进学生对文章作更深层的理解,寻找事实根据的视野更开阔一些;(2)学会分析众多观点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所在,吸取别人思考的长处;(3)不简单肯定也不简单否定,尽可能想办法完善别人的观点或者沿着别人思考的路再往前走几步。这三条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应有素质。课堂上抓住例子作出示范,学生在课下自己研究时,就能慎重对待所收集的材料,就能知道补充什么,纠正什么,发展什么。中学生进行专题研究,不可能有填补空白式的成果,大多是综合多种意见,选定一种并阐述理由。而要学会辨析,就必须在课堂上经受磨练。
  三、培养分析问题的本领
  中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笼统居多,在陈述理由时很少有同时摆出一二三四条的情况。原因有二:一是对问题的认识还不深透,理解还不全面;二是不知道把一个中心话题分成若干方面来说,缺少分析的本领。怎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本领呢?我认为要抓单项问题的分解训练。单项问题不同于一个课题,它是十分具体的,切口又是很小的,回答起来很可能用一二句话表述即可。这样的问题有分解的可能吗?当然有。只要抓住“回答语言”中的几个不同要素就可以展开。比如:朱自清《春》中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问学生,这句话写得好,好在哪里?恰当的分析应从四方面入手:(1)写雨丝形态—像牛毛,像花针;(2)写眼前一片雨丝的状态——密密地斜织着;(3)写微风—斜;(4)写雨的动态—织。引导学生这样分析,也许有些琐屑,但对于养成分析的习惯,知道分析的套路是很有效果的。有人说,这是读书读得细,其实不然,不是读得细,而是思考得细。没有精细思考的习惯,是读不细的。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多一些主动探究的机会,少一些喋喋不休的讲解,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1998
  [2]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3]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一、小学生的语文作业为何需要革命  应试教育导致的时下小学语文作业数量过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往往是抄写生字词,解词造句写作文,反复写写要求背诵课文的篇章或段落,甚至连课后一些供理解课文内容之用的思考题也让学生抄写解答。这种陈旧的作业设计和练习,虽然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弊是远远大于利的。其后果是严重的:  1.儿童的天性被摧残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玩,可大量的作业充斥
期刊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在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 作文教学 创新意识    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作文水平很差的学生语文成绩是优秀的;相反,我们也很少看到作文得心应手而语文成绩却不令人满意的学生。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适应21世纪终身学
期刊
通过几年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我越来越感到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只有重视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的做到语言训练、思想教育和思维发展的统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尝试到要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发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儿童思维的因素  教材是发展儿童思维的主要材料,它包含着许多思维因素,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拓展思维、逻辑思维等,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探索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式,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文论述了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提出初中数学教学要开展探究式教学、数学实验教学、互动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教学 实验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分组办法、流程设计以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 实施 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
期刊
较长时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语文教育都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和批评,然而关于语文教育的内涵,教育界、新闻界曾有过一些模糊的认识。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语言教育”的关系,或许能使语文教育的内涵得到一些更真实的体现。  一、“语文教育”不完全等同于“文学教育”  当前,在教育界,尤其是语文界往往存在以下现象: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文”内涵的一半,或更多一点的比例与“文学”等同
期刊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作文指导的延续,也是作文讲评的依据,同时也是令许多农村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工作之一,教师投入巨大的精力而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收获甚微。因而,对农村教师的作文批改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寻找作文批改的有效对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针对这些作文批改中存在的问题,李元昌教授在中学实行了作文“点改法”,我从2007年尝试用“点改法”批改小学生作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收到很好的教学效
期刊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无论学习成绩多么差的学生均能“升”上初中,这给初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初中教师面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却要达到统一目的的教育,硬性地施以同样程度、不分层次的教学内容,进行单一的“一刀切”的教育教学,其结果是顾了少数,丢了多数;真正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不可能的。针对“普九”之后的办学实际和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我在认真学习教学理论,认
期刊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更有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
期刊
虽然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高中生都比初中生成熟,但是自制力仍较弱,学习虽相对主动些,但学法仍不成熟。因此,要教好高中数学,仍需突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应认真地思考。下面,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