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么样,不能只从教的方面去做出评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质量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素质教育呼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中心任务。课堂教学只要抓住情感、思维、方法、手段等关键因素,就能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论述如下: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形成了稳定的兴趣和追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自己剪出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自己拼平行四边形,自己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且领悟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又如,在上《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让学生在有4个苹果、6只熊猫、8颗星星的图中动手“创造”分数,使学生在画与分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中“一个单位”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凡是能让孩子动手操作的都要让孩子动手”,使他们全神贯注地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开展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比一比、想一想,选用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等形式参与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二、教师要从学情入手,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学生因为崇拜、喜爱某一位教师而发奋学习其所教学科的事例在现实中屡见不鲜。为此,教师要从情感入手,增强自己的吸引力,让学生喜爱自己,进而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他们可接受的水平,精心设计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课堂上,教师要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自然端庄的体态和简浩明了的板书,去影响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不断进取的激情。教师要善于创设催人向上的情境,激励、鞭策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尊重学生,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去。要致力于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要关爱差生,并适时地向学生流露自己的爱,因为爱是教育得以成功的保证。教师应经常以活泼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感染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关心着他们、激励着他们,从而让孩子们“迷恋”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使他们不会因成绩的一时滞后而气馁。
三、优化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能力。为了想方设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起来——动脑、动手、动眼、动耳和动口,我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引导自学、合作讨论和独立作业。
1.引导自学。
自学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是人的终生学习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由于小学生的能力限制,我采用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引导的形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导情——激发学习热情,创设悬念,形成问题意识,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导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掌握教材内容的方法;导路——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逻辑思路;导疑——指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疑难;导思——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2.合作讨论。
学习的独立性与交换性都是教学的本质特征。在现代教学中,信息由单向交流扩展到双向交流以至多向交流。为了让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能够在多层面、多方向上展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合作讨论的机制。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去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内化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怎样学”,要着力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组织兴趣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层面、加强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促使优秀学生迅速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体验、自我矫正的方法,复习过程中学会整理知识、使知识形成网络的方法等,从而使学法指导落到实处,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
五、优化教学手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神奇的舞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友好的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和强大的表现力赢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表现在课堂现场中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和情景,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参与学习以后的成功与进步。要给学生以尊重和信任,特别是对待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无疑是一剂彻底治“差”的良药。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参与创造一个更宽更广更好的教学空间吧!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论述如下: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形成了稳定的兴趣和追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自己剪出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自己拼平行四边形,自己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且领悟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又如,在上《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让学生在有4个苹果、6只熊猫、8颗星星的图中动手“创造”分数,使学生在画与分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中“一个单位”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凡是能让孩子动手操作的都要让孩子动手”,使他们全神贯注地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开展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比一比、想一想,选用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等形式参与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二、教师要从学情入手,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学生因为崇拜、喜爱某一位教师而发奋学习其所教学科的事例在现实中屡见不鲜。为此,教师要从情感入手,增强自己的吸引力,让学生喜爱自己,进而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他们可接受的水平,精心设计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课堂上,教师要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自然端庄的体态和简浩明了的板书,去影响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不断进取的激情。教师要善于创设催人向上的情境,激励、鞭策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尊重学生,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去。要致力于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要关爱差生,并适时地向学生流露自己的爱,因为爱是教育得以成功的保证。教师应经常以活泼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感染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关心着他们、激励着他们,从而让孩子们“迷恋”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使他们不会因成绩的一时滞后而气馁。
三、优化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能力。为了想方设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起来——动脑、动手、动眼、动耳和动口,我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引导自学、合作讨论和独立作业。
1.引导自学。
自学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是人的终生学习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由于小学生的能力限制,我采用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引导的形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导情——激发学习热情,创设悬念,形成问题意识,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导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掌握教材内容的方法;导路——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逻辑思路;导疑——指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疑难;导思——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2.合作讨论。
学习的独立性与交换性都是教学的本质特征。在现代教学中,信息由单向交流扩展到双向交流以至多向交流。为了让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能够在多层面、多方向上展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合作讨论的机制。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去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内化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怎样学”,要着力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组织兴趣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层面、加强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促使优秀学生迅速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体验、自我矫正的方法,复习过程中学会整理知识、使知识形成网络的方法等,从而使学法指导落到实处,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
五、优化教学手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神奇的舞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友好的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和强大的表现力赢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表现在课堂现场中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和情景,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参与学习以后的成功与进步。要给学生以尊重和信任,特别是对待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无疑是一剂彻底治“差”的良药。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参与创造一个更宽更广更好的教学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