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克莱因说过:“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应是一种文化的传播、精神的培养。数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重视和加强德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就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让德育内容有效地渗入,就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由理想变为现实。
一、 认识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富国强国的学习热情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日常生活中,从买卖收支、社交活动,到生产实践,数学关系处处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在不断发展,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它不仅是自然科学,也成为社会科学的有力工具;它不仅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数学问题,还可以为学习生物、理化等其他学科和进一步学习高深的数学理论及其他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也是参加现代化建设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自古以来,数学就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起到很了大的推动作用,也为人类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培养他们树立为振兴中华、富国强国而学习的决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与坚定信心。
二、 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著名的文明古国,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翻开数学史册,以《九章算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名著,记载着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成为我国传统数学的宝贵财富;记数法、开方术、位值制、方程论、组合论等一系列杰出的成就,奠定了我国数学在世界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徽的《九章算术注》、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成就,商高的勾股定理、早法国“帕斯卡三角”六百年的著名的“杨辉三角形”等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遥遥领先,表现了我国古代数学高度发展的水平。
二十一世纪四十年代起,数学界人才辈出,相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如华罗庚、苏步青、吴文俊、陈建功、陈景润等在数学各个分支领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有人预测,今后的年代,将是我国数学研究取得进展的黄金时代。
追溯数学发展的历史,渗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望,使课堂上洋溢着励精图治、奋发进取的爱国主义激情,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学好数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发现数学中的辩证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是一种人类活动,它凝集了人类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蕴含了极为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
对立同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这在数学中比比皆是:数与形、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直线与曲线、相等与不等、有限与无限、连续与离散等对立统一概念的教学,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数学方法的应用,集合与映射、方程与函数、分解与组合、转化与变换等数学思想的形成,一次又一次地证实了事物普遍联系、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数学教育的德育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教育因素,将授业与传道水乳交融地贴合进行,以真情地启迪学生。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更能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不仅能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更能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四、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希腊数学家普拉修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美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好似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包罗诸多的美学特征,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美的创造、美的表现,正是这些美构成了完整的数学美: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曲线美、奇异美、相似美等。这些美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数学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并艺术地表现出教学美的特点,同时启发学生留意观察自然界中相关的美的事物,充分阐述数学概念的联系,把握突出基本结构,使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实现数学思维过程与审美过程的统一。这样,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提高对问题的辨别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与教材的内容有机地结合,科学而艺术地“输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教育渗透在知识的传授之中,这不仅是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让数学的德育功能更好地发挥,才能使素质教育的实施由理想变为现实。
(河北省东光县职教中心)
一、 认识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富国强国的学习热情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日常生活中,从买卖收支、社交活动,到生产实践,数学关系处处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在不断发展,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它不仅是自然科学,也成为社会科学的有力工具;它不仅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数学问题,还可以为学习生物、理化等其他学科和进一步学习高深的数学理论及其他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也是参加现代化建设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自古以来,数学就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起到很了大的推动作用,也为人类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培养他们树立为振兴中华、富国强国而学习的决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与坚定信心。
二、 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著名的文明古国,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翻开数学史册,以《九章算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名著,记载着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成为我国传统数学的宝贵财富;记数法、开方术、位值制、方程论、组合论等一系列杰出的成就,奠定了我国数学在世界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徽的《九章算术注》、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成就,商高的勾股定理、早法国“帕斯卡三角”六百年的著名的“杨辉三角形”等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遥遥领先,表现了我国古代数学高度发展的水平。
二十一世纪四十年代起,数学界人才辈出,相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如华罗庚、苏步青、吴文俊、陈建功、陈景润等在数学各个分支领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有人预测,今后的年代,将是我国数学研究取得进展的黄金时代。
追溯数学发展的历史,渗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望,使课堂上洋溢着励精图治、奋发进取的爱国主义激情,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学好数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发现数学中的辩证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是一种人类活动,它凝集了人类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蕴含了极为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
对立同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这在数学中比比皆是:数与形、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直线与曲线、相等与不等、有限与无限、连续与离散等对立统一概念的教学,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数学方法的应用,集合与映射、方程与函数、分解与组合、转化与变换等数学思想的形成,一次又一次地证实了事物普遍联系、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数学教育的德育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教育因素,将授业与传道水乳交融地贴合进行,以真情地启迪学生。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更能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不仅能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更能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四、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希腊数学家普拉修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美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好似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包罗诸多的美学特征,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美的创造、美的表现,正是这些美构成了完整的数学美: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曲线美、奇异美、相似美等。这些美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数学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并艺术地表现出教学美的特点,同时启发学生留意观察自然界中相关的美的事物,充分阐述数学概念的联系,把握突出基本结构,使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实现数学思维过程与审美过程的统一。这样,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提高对问题的辨别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与教材的内容有机地结合,科学而艺术地“输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教育渗透在知识的传授之中,这不仅是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让数学的德育功能更好地发挥,才能使素质教育的实施由理想变为现实。
(河北省东光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