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入手,通过设置悬念、利用电教、时政热点、漫画、对比等开发教学资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将在这个方面作一个探讨。
【关键词】初中 政治课 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犹如戏剧序幕,导入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成败,教师利用恰当的引子或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住学生,使尽快进入学习意境。笔者根据近年来教学体会就如何导入新课谈谈自己肤浅的几点看法。
一、设置疑点制造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设疑能吸引学生注意,诱发其求知欲。如学习“感受共和国巨变”时,设置以下问题:近几年你家庭经济方面有哪些变化?你家乡有哪些新变化?你知道国家取得了哪些新成就?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学生兴趣马上被激发。
二、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观察和欣赏中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可用以下手段:音乐欣赏。如学习“独具特色民族区域自治”时,播放《爱我中华》。画面导入。如学习“一年一度人代会”时,将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画面调出,导入新课。利用有关电视栏目。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节目中涉及的有关事件导入。
三、运用实例引起共鸣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生命力所在,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事实学生印象特别深刻,这些材料自然、可信度高,在情感上容易接受,很有教育意义,如学“学会承担责任”时,引入洪战辉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该怎样承担责任。
四、引用成语典故导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苏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其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采用成语典故设计新课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造成思维悬念,引发学生深思。例如,讲“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通常的方法是让学生回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然后教师归纳小结,导入新课。这样做平淡无奇,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打破常规,首先讲了“按图索骥”的故事。我国古代有名“相马经”,书中说:“良马额部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曰角,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拿着经书,按照书中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马,额头同书上说的差不多,只是四个蹄子不像垒起的酒药饼。”伯乐见了,苦笑不得,对儿子说:“你的这匹马太会跳了,大概驾驭不了啊!”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不禁捧腹大笑,带着愉悦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并主动探求知识。而后,我接着说到:“伯乐的儿子所以闹出把“癞蛤蟆”当“良马”的笑话,就在于他生吞活剥书本知识,唯书不唯实,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向对新知识的学习。
五、时政导入法
时事政治是中学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时政热点导入既可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又可通过对热点剖析提高对知识理解。如结合十七大报告内容,“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等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将最新动态告知学生,让学生感受时代脉搏,又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
六、提问导入法
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前后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提问导入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知识,能把被分割的知识再次整合,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科学。
七、漫画导入
记得在讲《公民的社会责任》一课时,刚上课我便出示一张“大小伙子就不让座”的漫画:一辆挤满人的公共汽车上,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满头大汗,看样子孩子是生病了;边上一位坐在座位上的年轻人望着车窗外,心中在想:“没看着,不关我事。”旁边有一位女士看不下去了说,“能不能给让个座,孩子像是病了。”可那位年轻人一点儿反应也没有。看了这幅画,学生马上议论纷纷。这种导入的方法称为漫画导入法。
八、对比导入
对比导入法一般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事例等进行形象化的对比来激发学生情感、加强感受、发挥想象力、深化体验,通过对图片、数据、事例等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冷静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责任和责任心》时,利用多媒体先后播放“神舟五号”发射的动画和“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爆炸的画面。成功和失败的强烈对比,特别是“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爆炸、机毀人亡的惨剧强烈冲击着学生的视觉,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趁学生还停留在强烈的对比中时,教师因势利导:“刚才我们看到的一幅画面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另一幅画面是美国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返回过程中爆炸的场面。实际上,为了保证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万无一失,我国科技工作者作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不让一个有问题的螺丝过关,才使得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而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失事的原因,经调查证实只是因为在检查时的麻痹和小小的疏忽,致使在发射过程中,一块塑料簿膜击中了机翼,最终造成了返回时机毁人亡的悲剧。这就引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两件事都是和人的责任心有关。所以接下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探讨关于责任心的问题。”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在深刻领会责任心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导入政治课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这样才能有较好效果。广大教师不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法,以期达到事半功倍、引人入胜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 政治课 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犹如戏剧序幕,导入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成败,教师利用恰当的引子或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住学生,使尽快进入学习意境。笔者根据近年来教学体会就如何导入新课谈谈自己肤浅的几点看法。
一、设置疑点制造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设疑能吸引学生注意,诱发其求知欲。如学习“感受共和国巨变”时,设置以下问题:近几年你家庭经济方面有哪些变化?你家乡有哪些新变化?你知道国家取得了哪些新成就?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学生兴趣马上被激发。
二、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观察和欣赏中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可用以下手段:音乐欣赏。如学习“独具特色民族区域自治”时,播放《爱我中华》。画面导入。如学习“一年一度人代会”时,将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画面调出,导入新课。利用有关电视栏目。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节目中涉及的有关事件导入。
三、运用实例引起共鸣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生命力所在,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事实学生印象特别深刻,这些材料自然、可信度高,在情感上容易接受,很有教育意义,如学“学会承担责任”时,引入洪战辉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该怎样承担责任。
四、引用成语典故导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苏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其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采用成语典故设计新课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造成思维悬念,引发学生深思。例如,讲“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通常的方法是让学生回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然后教师归纳小结,导入新课。这样做平淡无奇,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打破常规,首先讲了“按图索骥”的故事。我国古代有名“相马经”,书中说:“良马额部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曰角,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拿着经书,按照书中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马,额头同书上说的差不多,只是四个蹄子不像垒起的酒药饼。”伯乐见了,苦笑不得,对儿子说:“你的这匹马太会跳了,大概驾驭不了啊!”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不禁捧腹大笑,带着愉悦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并主动探求知识。而后,我接着说到:“伯乐的儿子所以闹出把“癞蛤蟆”当“良马”的笑话,就在于他生吞活剥书本知识,唯书不唯实,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向对新知识的学习。
五、时政导入法
时事政治是中学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时政热点导入既可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又可通过对热点剖析提高对知识理解。如结合十七大报告内容,“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等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将最新动态告知学生,让学生感受时代脉搏,又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
六、提问导入法
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前后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提问导入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知识,能把被分割的知识再次整合,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科学。
七、漫画导入
记得在讲《公民的社会责任》一课时,刚上课我便出示一张“大小伙子就不让座”的漫画:一辆挤满人的公共汽车上,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满头大汗,看样子孩子是生病了;边上一位坐在座位上的年轻人望着车窗外,心中在想:“没看着,不关我事。”旁边有一位女士看不下去了说,“能不能给让个座,孩子像是病了。”可那位年轻人一点儿反应也没有。看了这幅画,学生马上议论纷纷。这种导入的方法称为漫画导入法。
八、对比导入
对比导入法一般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事例等进行形象化的对比来激发学生情感、加强感受、发挥想象力、深化体验,通过对图片、数据、事例等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冷静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责任和责任心》时,利用多媒体先后播放“神舟五号”发射的动画和“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爆炸的画面。成功和失败的强烈对比,特别是“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爆炸、机毀人亡的惨剧强烈冲击着学生的视觉,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趁学生还停留在强烈的对比中时,教师因势利导:“刚才我们看到的一幅画面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另一幅画面是美国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返回过程中爆炸的场面。实际上,为了保证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万无一失,我国科技工作者作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不让一个有问题的螺丝过关,才使得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而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失事的原因,经调查证实只是因为在检查时的麻痹和小小的疏忽,致使在发射过程中,一块塑料簿膜击中了机翼,最终造成了返回时机毁人亡的悲剧。这就引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两件事都是和人的责任心有关。所以接下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探讨关于责任心的问题。”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在深刻领会责任心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导入政治课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这样才能有较好效果。广大教师不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法,以期达到事半功倍、引人入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