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的赏析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美的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继承丰富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对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是对于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让学生从古诗词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言艺术中汲取营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成为了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抓住“诗眼”,理解大意
  诗有“诗眼”之说。读诗要注意“诗眼”,即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词或句子,正确理解它所蕴含的情思。一要巧解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如李白《独坐敬亭山》和《月下独酌》,诗题中都点出了地点、事件和人物情感,特别是“独”字,把孤独的感觉、特点、意境显得很足。巧解诗歌题目,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愫。二要妙悟关键词。诗词中的关键词往往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如陶渊明《饮酒》中,只有从“心远”二字切入,才能明白陶翁结庐“人境”却能达到悠然、飘然、超然的心灵境界,体会诗中自由、潇洒的纯真韵味,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适之趣。三要推敲句意。读诗要通过语言中介,去领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生活和情思,咀嚼其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后四句从字面意思看,似乎在说诗人想拥有船桨渡过洞庭湖,实际上诗人委婉表达了自己希望张丞相举荐,效命国家的心愿。
  二、教学生用联系法赏析诗词
  “联系”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作者诗歌的一般风格,理解作者在诗词中抒发的情感和寄托的情志。
  1.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等。常言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人。”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再现,而这个再现,离不开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如: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牧的怀才不遇;王安石的立志改革等。
  2.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所谓“时势造英雄”,了解一个朝代大的背景,对理解一个时代诗歌创作特色、某些作家的创作倾向及某一首诗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唐代的“安史之乱”;晚唐的迷信佛教;宋代的改革风波等历史背景。
  3.联系作者诗歌的一般风格。要知道,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惯用的手法,而这正是从他的无数篇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只要我们抓住风格手法这个“纲”,那么作品这个“目”就会清晰可见。如:陶渊明、孟浩然的田园气息;李白的浪漫与夸张;杜甫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苏辛”的豪放、豁达;杜牧的讽喻;后主的感伤等。因此,在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几十个诗人、词人,特别是对一些名家了如指掌,熟悉他们的风格和常用的手法,这是非常必要的。
  三、了解常见的古诗词表现手法
  1.托物寓意。比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虽是叙事,却全以写景出之,把抒情的主人公形象放在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画面中。“客”、“行”二字,已将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淡淡漂泊情愁,暗暗流露在字里行间。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景物说话,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凄清、寂寞、孤苦的心境和无法排遣、难以言状的故国离愁。
  2.用典。典故一般为大家所熟知,可以大大拓展诗的容量,深化诗意。例如刘禹锡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反似烂柯人”,运用向秀《思旧赋》和王质《述异记》典故。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易水悲歌”的典故。用典本是一种优点,但对于不熟悉典故的读者来说,可能成了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加提示,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典故,至少不要从字面上去误解。
  3.对偶。对偶是古诗词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对偶主要能使诗歌的句式整齐,音律和谐,它也是做诗的一种基本功,古人小时从对对子开始学作诗。它常常是诗的中心所在,成为诗眼或警句、名言,要让学生特别关注。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按照题材分类,揣摩诗歌主旨
  按所表现的题材,古诗可分写景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羁旅诗等。题材不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不同。赏析写景抒情诗时首先要品味意象,分析意象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文化含义),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让静态诗意转化为动态图景;其次要概括意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情境氛围,准确体味意境的特点及情调。再次要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特点,分析诗人或主人公思想感情。如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通过黑云、白雨、卷地风、水等景物,描绘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睛之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雨中美景的喜爱之情。又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李白《望天门山》、杜牧《江南春绝句》同样描绘田园山水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山如画的赞美。
  赏析送别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直言“不及”,通过比较对照,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意。②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深厚的友情。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作者问天问月,由月亮形状之圆引发亲人之团圆,再由物的圆迁移人的不团圆,情感由恼月到望月共享,最后归结到意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③打破常规,着意写离别祝福。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殷殷劝酒,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蕴涵着巨大的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并积极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在教学中,既要传承传统的“诵读”法,又要不断探索实践各种有效的途径,使中学生通过优美的古诗词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同时“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真善美的古诗词的浸润下,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成为有“底气”的人,随着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指日可待了。
其他文献
一、行为规范方面  开学初,幼儿对新的陌生环境会产生胆怯心理,来园情绪不稳、哭闹现象较严重。为了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和集体生活,对集体生活产生安全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进而喜欢“上幼儿园”,我们为幼儿创立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所以我一直坚持以下两点:  1、在教学上,针对幼儿心理情况,我开展了以稳定幼儿情绪为主教学活动,提前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制作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通过课堂引导、阅读氛围营造等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课外阅读的大舞台,进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再辅以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这样自然而然地提高阅读的品位,提升写作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语文学习活动与其他课程
摘要:幾乎每个班级里面总有位数不少的孩子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家庭不敢回答父母对学习成绩的提问,原因在哪?就在于孩子缺少自信心。因此教育孩子,培养其自信心尤为重要,如果老师不断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提出批评,必然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失去信心。反之,鼓励孩子敢说、敢做、敢创往往能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对未来充满憧憬。  关键词: 鼓励 教育 自信心 引导    鼓励
摘要: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英语整体素质。 要实现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必须通过素质教育来实现,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加强德育渗透和加强课外活动几个方面就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粗略的阐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摘要: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这一交流达到最为理想的状态。课堂语言艺术无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这一双边活动的效果。鉴于音乐课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特点,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也有其特色。  关键词:音乐教师 课堂语言 艺术美    音乐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语言要准确、简练;语言要富有节奏和韵律美;语言要做到声音语言和态势语言的和谐运用; 语言要亲切自然,富有激情;音乐速度有
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这是个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各行各业风起云涌,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等铺天盖地。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深入农村、海岛,乃至最偏僻的角落,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他更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教育。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模式突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损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面对滚滚而来的知识经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文化意识对于跨文化交际的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以期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抛开文化学语言很难学到一门语言的精髓,也很难提高自己与对象国人的实际交际能力;反之在认识文化基础上去学习语言,很多时候可以收到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十分重视自己本土文化的保护,并且都努力在学校的教育中引入地方文化教育,我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同样十分重视文化育人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安排了大量的具有浓郁地方文化气息的文学作品。文章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地方文化对学生進行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简单谈了其所达到的几个功用。  关键词:地方文化 创新 实践 情感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是其延绵不尽的
多看书能拓展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所以课外阅读对课堂学习可以起到烘托和渲染,补充和延伸的作用。个人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课内外,孩子们的学习才能更精彩。下面结合我低年级教学的几则实际案例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自然常识的积累与语文教学互动  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这种
我总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那到底怎样的作业最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后来,我慢慢的摸索,布置作业时,注意丰富他们的生活,展示他们的个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从而也总结出来一点点经验:  一、作业中融入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