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20
多多是一个活泼有主见的小男孩,平时喜欢和老师“唱反调”,总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让老师们哭笑不得。
午餐时间,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吃着碗里的饭菜,多多却把自己碗里不喜欢吃的菜夹到同伴碗里,孩子们纷纷向老师告状。老师教育他时,他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沾沾自喜。
区域游戏时,他也是经常“特立独行”,游戏开始时,他总是将所有的玩具一股脑儿地倒在自己面前不与他人分享,引得孩子们追着他跑。游戏结束后,孩子们按照约定有条不紊地开始收拾,多多则是把所有的玩具扔到地上,踢得到处都是,扬长而去。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个性,孩子们都不太愿意和他一起,与他邻座的孩子换了好多个也无济于事,因此,多多显得越来越形单影只起来。
多多与众不同的性格常常让老师头疼不已,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他的意愿,对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情景一:门铃游戏
午餐时间,多多慢吞吞地走进盥洗室,洗干净手后就一直站在盥洗室门口,笑嘻嘻地看着其他小朋友。这时,小宇走过来,多多突然猛地张开手臂,分开双脚,抵住两侧的门框,像地铁防护栏似的,堵在门口,拦住了小宇的去路,小宇就急忙用身体往多多身上撞,很生硬地说:“让开!”多多就当做没有听见,小宇气呼呼地说:“你再不让开我就告诉老师了!”这话也没有吓到多多,他依然笑嘻嘻的模样挡在门口。
这时,悦悦走过来,她伸出右手,在多多的手上按了一下,嘴里喊着:“叮咚,叮咚,”多多立马放下手,让悦悦过去了,小宇也想跟着进去,但被多多硬生生拦了下来,悦悦立马提醒小宇:“你要按门铃才能进来。”于是小宇学着悦悦的样子,伸出手指,在多多的手背上按了两下,多多嘴里欢快地说着:“叮咚!叮咚!”终于放行了。
情景二:午睡风波
午睡时间是多多最兴奋的时候,他喜欢在床上蹦蹦跳跳,小嘴巴总是嘀嘀咕咕说个不停,或者在地上跑来跑去,钻到床底下拍着床板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
这一天睡觉前,我悄悄地问多多:“多多,今天中午你睡觉吗?”
“我不想睡觉,我睡不着!”
“那你想做什么呢?”
“我想和老师你一样,你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那我请你当小老师吧!你要给其他孩子做出榜样,用行动告诉他们午睡的时候应该要怎么做”,多多想了想,欣然答应,随即,他躺到床上快速地盖好被子。
“那你可要好好表現,你今天可是小老师,如果你都不好好睡觉,其他小朋友就会学你的哦!”我好心地提醒多多,突然,多多伸出手指,做了一个拉拉链的动作,原来他是在示意我不要说话了,不一会儿他就进入了梦乡。
情景三:修车记
区域游戏时,小虎把小超市的推车推到我面前:“老师,这个推车坏了,不是我搞坏的!”我一看,原来是小推车的车轮掉了,“那你想想有没有办法能修好呢?”我鼓励道。小虎蹙了蹙眉,显然没有想到合适的方法,旁边有小朋友提醒他:“你可以用胶带粘起来。”小虎转身去拿胶布想把车轮粘起来,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却看见多多已经把小推车修好了。
“呀!你是怎么做到的呀!”我激动地问道。
多多不紧不慢地回答我:“这里的卡子松了,所以车轮才会掉,只要把卡子捏紧了就好啦!”小虎看到小推车修好了很高兴,他连忙推着小推车告诉小伙伴们,是多多帮他修好的,多多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游戏总结时,我请多多分享了自己的修车经验,夸他爱动脑筋,有一双巧手,帮助了遇到困难的小朋友,放学时,小虎看到多多的奶奶,迫不及待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她,奶奶也很高兴地夸奖了多多,让他多帮助小朋友,多多红着脸,笑得有些不好意思。
分析与反思:
“唱反调”是孩子所谓的第一叛逆期,也是孩子独立的一种表现,很多时候,孩子看似“捣乱”的行为,其实是孩子最为真实的游戏行为,我们不妨耐心的等一等,看一下,奇妙的事情可能就会发生。
多多表面上不合群,实则是想要吸引其他孩子和老师的关注,他渴望融入,教师积极正面的引导,用积极的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使孩子感受到平等相待。
实施措施:
1.观其行,察其质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需要,给予适时地帮助支持儿童的学习发展。只有通过不断地,多角度的观察,我们才得以看到儿童正在做的,尝试做的,想要做的,可以做的事情......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过于活泼的孩子,我们不能一味地压制,可以尝试多观察,多关注,少干预,少批评,多用无声的语言去影响孩子的。
2.童心童眼看儿童
在孩子的心中,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作为老师是否可以尝试与孩子之间达成了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平等关系呢?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被接纳被认同的需要,当你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孩子,会发现孩子并非在所有的活动中都一成不变的,或许他们对某个领域非常感兴趣,特别专注,这就是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学习用儿童看待老师的眼光去反观儿童,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化整为零
幼儿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采用得当的方法就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孩子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去等待,过程中也许会有反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允许孩子的反复。我们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对孩子的要求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然后一段时间内提一个目标要求,便于幼儿更有针对性的约约束自己的行为,等这个目标达成后,再进行下一个新的目标,同时并巩固上一个目标。教师与孩子打成共识,缩小孩子的缺点范围,即有利于增强孩子改变的动力,又方便教师的检测。
如果老师只看事情的结果,而不去关注事情发展的原因和过程,不去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许会适得其反。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我们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只要老师多一点爱心和耐心,用心感化,那些最难解的,一旦攻克了,往往就是最拥护的。
多多是一个活泼有主见的小男孩,平时喜欢和老师“唱反调”,总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让老师们哭笑不得。
午餐时间,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吃着碗里的饭菜,多多却把自己碗里不喜欢吃的菜夹到同伴碗里,孩子们纷纷向老师告状。老师教育他时,他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沾沾自喜。
区域游戏时,他也是经常“特立独行”,游戏开始时,他总是将所有的玩具一股脑儿地倒在自己面前不与他人分享,引得孩子们追着他跑。游戏结束后,孩子们按照约定有条不紊地开始收拾,多多则是把所有的玩具扔到地上,踢得到处都是,扬长而去。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个性,孩子们都不太愿意和他一起,与他邻座的孩子换了好多个也无济于事,因此,多多显得越来越形单影只起来。
多多与众不同的性格常常让老师头疼不已,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他的意愿,对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情景一:门铃游戏
午餐时间,多多慢吞吞地走进盥洗室,洗干净手后就一直站在盥洗室门口,笑嘻嘻地看着其他小朋友。这时,小宇走过来,多多突然猛地张开手臂,分开双脚,抵住两侧的门框,像地铁防护栏似的,堵在门口,拦住了小宇的去路,小宇就急忙用身体往多多身上撞,很生硬地说:“让开!”多多就当做没有听见,小宇气呼呼地说:“你再不让开我就告诉老师了!”这话也没有吓到多多,他依然笑嘻嘻的模样挡在门口。
这时,悦悦走过来,她伸出右手,在多多的手上按了一下,嘴里喊着:“叮咚,叮咚,”多多立马放下手,让悦悦过去了,小宇也想跟着进去,但被多多硬生生拦了下来,悦悦立马提醒小宇:“你要按门铃才能进来。”于是小宇学着悦悦的样子,伸出手指,在多多的手背上按了两下,多多嘴里欢快地说着:“叮咚!叮咚!”终于放行了。
情景二:午睡风波
午睡时间是多多最兴奋的时候,他喜欢在床上蹦蹦跳跳,小嘴巴总是嘀嘀咕咕说个不停,或者在地上跑来跑去,钻到床底下拍着床板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
这一天睡觉前,我悄悄地问多多:“多多,今天中午你睡觉吗?”
“我不想睡觉,我睡不着!”
“那你想做什么呢?”
“我想和老师你一样,你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那我请你当小老师吧!你要给其他孩子做出榜样,用行动告诉他们午睡的时候应该要怎么做”,多多想了想,欣然答应,随即,他躺到床上快速地盖好被子。
“那你可要好好表現,你今天可是小老师,如果你都不好好睡觉,其他小朋友就会学你的哦!”我好心地提醒多多,突然,多多伸出手指,做了一个拉拉链的动作,原来他是在示意我不要说话了,不一会儿他就进入了梦乡。
情景三:修车记
区域游戏时,小虎把小超市的推车推到我面前:“老师,这个推车坏了,不是我搞坏的!”我一看,原来是小推车的车轮掉了,“那你想想有没有办法能修好呢?”我鼓励道。小虎蹙了蹙眉,显然没有想到合适的方法,旁边有小朋友提醒他:“你可以用胶带粘起来。”小虎转身去拿胶布想把车轮粘起来,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却看见多多已经把小推车修好了。
“呀!你是怎么做到的呀!”我激动地问道。
多多不紧不慢地回答我:“这里的卡子松了,所以车轮才会掉,只要把卡子捏紧了就好啦!”小虎看到小推车修好了很高兴,他连忙推着小推车告诉小伙伴们,是多多帮他修好的,多多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游戏总结时,我请多多分享了自己的修车经验,夸他爱动脑筋,有一双巧手,帮助了遇到困难的小朋友,放学时,小虎看到多多的奶奶,迫不及待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她,奶奶也很高兴地夸奖了多多,让他多帮助小朋友,多多红着脸,笑得有些不好意思。
分析与反思:
“唱反调”是孩子所谓的第一叛逆期,也是孩子独立的一种表现,很多时候,孩子看似“捣乱”的行为,其实是孩子最为真实的游戏行为,我们不妨耐心的等一等,看一下,奇妙的事情可能就会发生。
多多表面上不合群,实则是想要吸引其他孩子和老师的关注,他渴望融入,教师积极正面的引导,用积极的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使孩子感受到平等相待。
实施措施:
1.观其行,察其质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需要,给予适时地帮助支持儿童的学习发展。只有通过不断地,多角度的观察,我们才得以看到儿童正在做的,尝试做的,想要做的,可以做的事情......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过于活泼的孩子,我们不能一味地压制,可以尝试多观察,多关注,少干预,少批评,多用无声的语言去影响孩子的。
2.童心童眼看儿童
在孩子的心中,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作为老师是否可以尝试与孩子之间达成了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平等关系呢?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被接纳被认同的需要,当你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孩子,会发现孩子并非在所有的活动中都一成不变的,或许他们对某个领域非常感兴趣,特别专注,这就是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学习用儿童看待老师的眼光去反观儿童,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化整为零
幼儿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采用得当的方法就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孩子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去等待,过程中也许会有反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允许孩子的反复。我们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对孩子的要求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然后一段时间内提一个目标要求,便于幼儿更有针对性的约约束自己的行为,等这个目标达成后,再进行下一个新的目标,同时并巩固上一个目标。教师与孩子打成共识,缩小孩子的缺点范围,即有利于增强孩子改变的动力,又方便教师的检测。
如果老师只看事情的结果,而不去关注事情发展的原因和过程,不去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许会适得其反。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我们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只要老师多一点爱心和耐心,用心感化,那些最难解的,一旦攻克了,往往就是最拥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