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業一旦上市後,很多作爲公司原始股東的高管們「身家陡增」。在通常承諾的12個月限售期一解禁之後,高管股東們中不少人立馬走上瘋狂减持套現之路。2012年第三季度,大陸滬深兩市共有138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董監高」的辭職公告,涉及199人,比2011年同期多了15人。
另據大陸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在市交易的355家創業板公司中,有120家公司高管進行了减持(不包括重要股東和控股公司),占比達33.80%。不僅如此,伴隨創業板公司解禁期的到來,首批28家上市公司股東及高管3年累計减持超過42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每家每年减持約5000萬元。
股權激勵原本是公司留住高階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現在却適得其反,逐漸演變成高管利益輸送的新通道。是什麽讓高管們不顧職業前景發展和道德評判而孤注一擲?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講,高管辭職套現,勢必對企業的後續經營管理造成影響,今後企業主該如何接招?
高管套現 誘惑太大
在很多人的眼裏,上市公司高管猶如捧著一個「金飯碗」,屬於「金領」一族,要地位有地位,要氣派有氣派。可他們爲何願意捨弃這一切,「回歸平靜」呢?只因後者的誘惑讓人難以抗拒,凡是持有原始股票的高管,在公司上市後,賬面收益驚人。
以蘇寧電器陳金鳳為例,作為蘇寧電器的元老,陳金鳳2001年5月從張近東等股東手中獲得蘇寧電器12%的股權的出資額爲600萬元。7年之後,2008年3月初陳金鳳所擁有的蘇寧電器剩餘股權爲5827.47萬股,按照市價計算達到近40億元,7年之間股權增值收益達到數百倍,財富增長速度令人咋舌。
2011年7月辭職的寶通帶業原董事、副總經理陶小明,其持有寶通帶業472.13萬股,其持股市值按照當時的收盤價計算超過7000萬元,這與其12.79萬元的年薪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在驚人的財富增值效應誘惑下,上市公司的高管股東難免會動心,持有上市公司大量股份的高管大都有强烈的减持套現衝動。一方面在於,這種現實利益比擔任高管所獲得的薪酬要大得多,另一方面這樣的財富暴增的機會與整個證券市場的牛市密切相關,誰也不能保證證券市場永遠處於牛市,因此落袋爲安的心理非常普遍。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何況上市公司高管套現並沒有違反相關的法律規定,因此也無可厚非。但是站在企業和市場機制健康運行的角度,高管出逃造成的惡劣影響,企業和社會都要反思。
制度缺陷 刺激出逃
高管瘋狂套現,與現行資本市場的制度缺陷密切相關。
首先,新股發行制度存在嚴重的缺陷,爲高管套現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和理由。這些缺陷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以「二高一超」(高價格、高市盈率、超額募資)爲突出標誌的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以來,新股發行市盈率大多在50多倍至80多倍,有些甚至高到了不可思議的100多倍。如此高市盈率發行,使得公司高管和股東一夜之間身家或千萬、或過億,連一些乳臭未乾的娃娃也陡然身家過億。另一方面,財務造假氾濫,包裝上市盛行,許多「蘿蔔」公司賣出了人參價,使了解公司內情的高管和股東們未免惴惴不安,産生「早走爲上」的思想。
要遏制突擊套現行為,除了需要完善新股發行制度、降低市盈率、杜絕造假外,還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追究高管套現引起的相關責任,尤其通過《公司法》對高管套現(包括董事、監事的套現)的一些條款進行修改,使得套現成本增加,套現之後的用途透明。
比如,對於管理層持股的限售期應該進一步延長,特別是在上市前以極低價格入股的高管,不管其是否還在職,其股票的限售期自上市起不應低於3年;對於業績大幅下滑的公司,進一步降低其高管第2年可减持的比例。
以蘋果公司爲例,人們在關注現任CEO蒂姆·庫克得到近4億美元年薪的同時,其實也可以看到其收入構成中絕大部分都是股票,現金只占很少的比例;微軟CEO鮑爾默的收入構成同樣如此——現金幾十萬美元,而股票則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股票的行權有時會長達10年之久。
公開信息顯示,庫克實際的管理年薪大約是90萬美元,在擔任CEO之前的年薪是80萬美元,其收入主要是由接任CEO時,獲得蘋果董事會贈與的100萬股蘋果股票組成。這些股票一半需要到2016年8月24日才可解禁交易,而另一半則要等到2021年8月24日方可兌現;在此期間,庫克如果離職,這些股票期權就將被取消。反觀大陸,鮮少有企業能做出如此長效的制度安排,高管套現出逃成風也就不足爲奇了。
另據大陸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在市交易的355家創業板公司中,有120家公司高管進行了减持(不包括重要股東和控股公司),占比達33.80%。不僅如此,伴隨創業板公司解禁期的到來,首批28家上市公司股東及高管3年累計减持超過42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每家每年减持約5000萬元。
股權激勵原本是公司留住高階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現在却適得其反,逐漸演變成高管利益輸送的新通道。是什麽讓高管們不顧職業前景發展和道德評判而孤注一擲?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講,高管辭職套現,勢必對企業的後續經營管理造成影響,今後企業主該如何接招?
高管套現 誘惑太大
在很多人的眼裏,上市公司高管猶如捧著一個「金飯碗」,屬於「金領」一族,要地位有地位,要氣派有氣派。可他們爲何願意捨弃這一切,「回歸平靜」呢?只因後者的誘惑讓人難以抗拒,凡是持有原始股票的高管,在公司上市後,賬面收益驚人。
以蘇寧電器陳金鳳為例,作為蘇寧電器的元老,陳金鳳2001年5月從張近東等股東手中獲得蘇寧電器12%的股權的出資額爲600萬元。7年之後,2008年3月初陳金鳳所擁有的蘇寧電器剩餘股權爲5827.47萬股,按照市價計算達到近40億元,7年之間股權增值收益達到數百倍,財富增長速度令人咋舌。
2011年7月辭職的寶通帶業原董事、副總經理陶小明,其持有寶通帶業472.13萬股,其持股市值按照當時的收盤價計算超過7000萬元,這與其12.79萬元的年薪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在驚人的財富增值效應誘惑下,上市公司的高管股東難免會動心,持有上市公司大量股份的高管大都有强烈的减持套現衝動。一方面在於,這種現實利益比擔任高管所獲得的薪酬要大得多,另一方面這樣的財富暴增的機會與整個證券市場的牛市密切相關,誰也不能保證證券市場永遠處於牛市,因此落袋爲安的心理非常普遍。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何況上市公司高管套現並沒有違反相關的法律規定,因此也無可厚非。但是站在企業和市場機制健康運行的角度,高管出逃造成的惡劣影響,企業和社會都要反思。
制度缺陷 刺激出逃
高管瘋狂套現,與現行資本市場的制度缺陷密切相關。
首先,新股發行制度存在嚴重的缺陷,爲高管套現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和理由。這些缺陷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以「二高一超」(高價格、高市盈率、超額募資)爲突出標誌的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以來,新股發行市盈率大多在50多倍至80多倍,有些甚至高到了不可思議的100多倍。如此高市盈率發行,使得公司高管和股東一夜之間身家或千萬、或過億,連一些乳臭未乾的娃娃也陡然身家過億。另一方面,財務造假氾濫,包裝上市盛行,許多「蘿蔔」公司賣出了人參價,使了解公司內情的高管和股東們未免惴惴不安,産生「早走爲上」的思想。
要遏制突擊套現行為,除了需要完善新股發行制度、降低市盈率、杜絕造假外,還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追究高管套現引起的相關責任,尤其通過《公司法》對高管套現(包括董事、監事的套現)的一些條款進行修改,使得套現成本增加,套現之後的用途透明。
比如,對於管理層持股的限售期應該進一步延長,特別是在上市前以極低價格入股的高管,不管其是否還在職,其股票的限售期自上市起不應低於3年;對於業績大幅下滑的公司,進一步降低其高管第2年可减持的比例。
以蘋果公司爲例,人們在關注現任CEO蒂姆·庫克得到近4億美元年薪的同時,其實也可以看到其收入構成中絕大部分都是股票,現金只占很少的比例;微軟CEO鮑爾默的收入構成同樣如此——現金幾十萬美元,而股票則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股票的行權有時會長達10年之久。
公開信息顯示,庫克實際的管理年薪大約是90萬美元,在擔任CEO之前的年薪是80萬美元,其收入主要是由接任CEO時,獲得蘋果董事會贈與的100萬股蘋果股票組成。這些股票一半需要到2016年8月24日才可解禁交易,而另一半則要等到2021年8月24日方可兌現;在此期間,庫克如果離職,這些股票期權就將被取消。反觀大陸,鮮少有企業能做出如此長效的制度安排,高管套現出逃成風也就不足爲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