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反思了深圳市罗湖区初中英语实践“习本课堂”,运用互联网 教育,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思维活动中的批判能力,创新课堂,培养学科特色的探究,形成初中英语教学创新课堂。
关键词 学科特色;互联网 教育;习本课堂;评判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024-01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由英语学科的教学理念和主要特点来决定的,它强调:知识用于行动,着重于语言应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习策略。
一、创新课堂,探究历程
(一)核心团队
我们组建了以冯晓林老师为主持人和组长,以李晓岚为副组长的研究团队共46人,核心小组15人。
(二)探究研讨
第一阶段:拟定课题,理论先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亲自现场指导和远程指导“习本”课堂的探究。
第二阶段: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在实验班级中,召开家长会和班会,指导家长在互联网 教育的环境下,对学生开展课前习,课中习和课后习进行相应的支持。
第三阶段:做好互联网平台的收集: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收集适合英语学科教学特色的软件和网站,够好的进行数据统计,以“习”为本,让学生更好的习得。
第四阶段:集体备课:解决课题研究的重点问题,以“习得”为本,找到“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评判性阅读思维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第五阶段:培养团队精神,集体磨课研讨。老师们共同设定课前习的内容,共同研究网络技术下统计出来的数据结果,制定课中习的内容。
二、互聯网 教育课堂,特色内涵
(1)刘荣青副局长于2008年提出课堂结构“教、学、习”三要素论,分析三要素关系得出只有“习”才能“得”的特征,首创课堂应以“习”为本的理念----“习本课堂”。
(2)互联网 教育,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网络教育 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三、典型课例
阅读材料,上教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Computer
(一)设计的“习”案,Designed activites for students
1.课前习,阅读文本Unit 3 Computer.
通过文本阅读,使用平板或者电脑,利用互联网搜索找寻、了解与文本有关的帮助更容易理解阅读文本的背景知识,包括通过互联网找到的课文背景知识图片和视频。
2.课中习,Activities Tasks
任务1,观看电脑发展历史的视频,完成活动任务。运用相关图片,各成员介绍电脑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且通过习得解决课前习的问题。
任务2,通过观看电脑普遍应用的视屏,完成下面句子,我们可以使用电脑做什么?并且利用网络平台,找到更多的信息。
3.课后习,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二)“习”案设计的目的
(1)通过课前习,激活背景,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通过使用互联网,查询相关材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
(2)课后习的成效。在课中习达到的习得,在课后习,利用互联网,展示每个学生的成就,并且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再次发现问题,为下一次课堂做课前习准备。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调研、云空间收集的信息,QQ和微信群的讨论
本堂课主旨英语阅读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只选取了相关问题进行研讨。数据分析:该实验班共分为8个小组,收集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uter
(1)Who invented the first computer?(Groups 1,2,5)
(2)Why did people invent the computer?(Groups 3,5)
2.General questions
(1)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paragraph?(Groups1, 6,8)
(2)What will happen to us if computer can do all the jobs? (Groups1,4,5,7)
依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问题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背景,标题理解,作者的目的,每个小组都非常积极活跃。
四、教学反思和总结
1.课前习的反思:让学生在上课前有指导性的学习,发现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阅读文本,思考并且提出问题。课前习则让每个学生有了充分的存在感,并且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有了获得感和荣誉感。
2.课中习的反思:在课前习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让老师有更加深度和广度的启发,丰富教学内容,对于阅读的兴趣更加有帮助。
五、对未来的展望
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范畴,习本课堂拓展为课前习,课中习和课后习的创新课堂。相信在“习本课堂”的研讨过程中,互联网 教育的环境下,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标准.2003.
关键词 学科特色;互联网 教育;习本课堂;评判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024-01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由英语学科的教学理念和主要特点来决定的,它强调:知识用于行动,着重于语言应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习策略。
一、创新课堂,探究历程
(一)核心团队
我们组建了以冯晓林老师为主持人和组长,以李晓岚为副组长的研究团队共46人,核心小组15人。
(二)探究研讨
第一阶段:拟定课题,理论先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亲自现场指导和远程指导“习本”课堂的探究。
第二阶段: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在实验班级中,召开家长会和班会,指导家长在互联网 教育的环境下,对学生开展课前习,课中习和课后习进行相应的支持。
第三阶段:做好互联网平台的收集: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收集适合英语学科教学特色的软件和网站,够好的进行数据统计,以“习”为本,让学生更好的习得。
第四阶段:集体备课:解决课题研究的重点问题,以“习得”为本,找到“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评判性阅读思维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第五阶段:培养团队精神,集体磨课研讨。老师们共同设定课前习的内容,共同研究网络技术下统计出来的数据结果,制定课中习的内容。
二、互聯网 教育课堂,特色内涵
(1)刘荣青副局长于2008年提出课堂结构“教、学、习”三要素论,分析三要素关系得出只有“习”才能“得”的特征,首创课堂应以“习”为本的理念----“习本课堂”。
(2)互联网 教育,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网络教育 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三、典型课例
阅读材料,上教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Computer
(一)设计的“习”案,Designed activites for students
1.课前习,阅读文本Unit 3 Computer.
通过文本阅读,使用平板或者电脑,利用互联网搜索找寻、了解与文本有关的帮助更容易理解阅读文本的背景知识,包括通过互联网找到的课文背景知识图片和视频。
2.课中习,Activities Tasks
任务1,观看电脑发展历史的视频,完成活动任务。运用相关图片,各成员介绍电脑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且通过习得解决课前习的问题。
任务2,通过观看电脑普遍应用的视屏,完成下面句子,我们可以使用电脑做什么?并且利用网络平台,找到更多的信息。
3.课后习,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二)“习”案设计的目的
(1)通过课前习,激活背景,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通过使用互联网,查询相关材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
(2)课后习的成效。在课中习达到的习得,在课后习,利用互联网,展示每个学生的成就,并且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再次发现问题,为下一次课堂做课前习准备。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调研、云空间收集的信息,QQ和微信群的讨论
本堂课主旨英语阅读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只选取了相关问题进行研讨。数据分析:该实验班共分为8个小组,收集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uter
(1)Who invented the first computer?(Groups 1,2,5)
(2)Why did people invent the computer?(Groups 3,5)
2.General questions
(1)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paragraph?(Groups1, 6,8)
(2)What will happen to us if computer can do all the jobs? (Groups1,4,5,7)
依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问题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背景,标题理解,作者的目的,每个小组都非常积极活跃。
四、教学反思和总结
1.课前习的反思:让学生在上课前有指导性的学习,发现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阅读文本,思考并且提出问题。课前习则让每个学生有了充分的存在感,并且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有了获得感和荣誉感。
2.课中习的反思:在课前习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让老师有更加深度和广度的启发,丰富教学内容,对于阅读的兴趣更加有帮助。
五、对未来的展望
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范畴,习本课堂拓展为课前习,课中习和课后习的创新课堂。相信在“习本课堂”的研讨过程中,互联网 教育的环境下,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标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