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阿西莫夫曾说:“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素养进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具备创新素养以后,他们将学会认知,学会合作,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将更善于用创新思维解决更多问题。文章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数学;创新素养;培养
目前,对创新素养培养的关注度不够,不重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同时,受传统“灌输式”“传授—接受”教学理念的影响,阻碍了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加之,课堂教学活动相对单调,缺少趣味性,令学生渐渐表现出了思维狭隘的问题,且不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需针对他们创新素养进行培养。
一、 精心创造提问引导学生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要把握好“问题—解决”这个方式引导他们创新。提问,是一种较好的师生互动方式。课上,提出一些富有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针对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使他们于不知不觉中展开深层次思考,主动凭借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展开估计、推测思维活动,探索规律,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揭示问题本质。问题探索中,学生自然而然能产生创新意识,主动尝试从新的、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例如,在《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创造性问题,请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近似看作线段的东西?面对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到拉直的鞋带,有的学生说到课桌的边,有的学生说到拉直的毛线,还有的学生说到信封的边等,每一位学生都提出不同的想法。接着,可继续提问:“你们能帮老师测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吗?”基于问题导向下,引导学生注意创新,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尝试用尺子测量线段长度,有的学生尝试用长度已知的物品进行比较,估测线段长度。通过设计创造性提问,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受到启发,能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答案和不一样的问题解决方法,最终养成良好的创新素养。
二、 运用数形结合唤醒学生创新
日常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利用好数形结合数学方法,鼓励他们用数与形间相互转换解决问题。通过用数形结合思想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得到较好的熏陶,不再局限于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胆创新问题解决办法。但是,在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时,要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在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用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创新素养,唤醒他们创新意识。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点讲解中,为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点的掌握,锻炼他们创新意识。当学生初步理解了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以后,引导他们自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直线y1=kx b过点A(0,2),其与直线y2=mx交于点P(1,m),求不等式mx>kx b的解集。问题分析中,学生将发现用直接解不等式的方法解不出k、b、m的结果。这时,可引导学生转变问题解决思路,尝试用數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先根据题意画出对应图像,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图像交点和交点两侧,根据图像观察结果判断x在什么范围时y1>y2或y2>y1。由图像可知,x>1时,y2>y1,所以不等式解集是x>1。通过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学生从中了解到不能局限于一种问题解决方法,要发挥创新思维,从数形结合角度入手,简化问题解决过程,让问题迎刃而解。
三、 利用思维导图激励学生创新
基础知识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课上,可激励学生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表示相对零散的知识点,以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有层次地描述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的具体绘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还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思考如何表现知识点间逻辑关系,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往课堂上,局限于采取死记硬背的教法,阻碍了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面对这个问题,在《一元二次方程》章节复习课上,可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章节,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这时,有的学生说到“配方法”知识点,有的学生说到“因式分解法”知识点等。这时,可继续追问学生:“用什么方式能表示知识间的联系呢?”当学生提出用思维导图表示以后,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用思维导图梳理本章节知识点。期间,有的学生尝试以气泡图的方式直观展示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分解因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重要知识点;有的学生尝试用树状图的方式设计“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三条分支,再在“配方法”分支中详细说明概念定义、基本步骤、转化思想等重要内容。思维导图绘制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得到较好的发散,能从中养成良好的创新素养。
四、 设计一题多解调动学生创新
同一道数学问题,往往有几种解决方法。课上,要抓住一道问题有多种解法,对学生创新素养进行培养,调动他们发散自己的创新意识,尽可能找出多个解决方法。在一题多解问题求解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将更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不再受思维定式影响,有创新意识。但在一题多解题目具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保证取得较好的创新素养培养效果。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二次函数》知识点讲解中,可先为学生耐心讲解二次函数概念,教会他们如何建立相对简单的二次函数模型。当学生对二次函数知识点有了一定了解以后,为他们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已知一个对称轴是直线x=2的二次函数图像经过A、B两个点,A、B点坐标是A(1,0)、B(0,-3),求其解析式。在二次函数求解中,先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这时,有的学生提出先设解析式为y=ax2 bx c,再将A、B点和对称轴带入解析式的方式求解a、b、c的值,进而得出解析式是y=-x2 4x-3这个答案。随即,可询问其他学生:“你们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鼓励学生进行解题策略的创新。这时,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提出不同的解法。期间,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解析式设为y=a(x-2)2 k,再计算。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新问题解法,学生的创新素养将得到显著提高。 五、 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创新
课上,要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精心为他们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于合作学习中激发他们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全身心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组间竞争意识,进而在“竞争”氛围下衍生出强烈的创新意向,努力为本组赢得荣誉。小组合作学习中,可形成一种合力,激励学生创新素养得到发展。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法》一课教学时,可根据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乘法法则,先为学生出示3×2=6和(-3)×2=-6这样两个算式,并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合作探索发现了什么。组内讨论中,有的学生谈到上述两个算式是一个因数和它的相反数相乘,有的学生谈到两个算式所得积是相反数。接着,可增加(-3)×(-2)=6和(-3)×2=-6这样两个算式,请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合作探索四个算式相乘结果有什么规律,由此导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合作学习中,学生将进行思维创新,尝试从不同角度入手互相讨论算式规律,总结法则。
六、 开展课堂实践锻炼学生创新
课堂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创新发明的源泉。在对学生创新素养进行培养时,要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实践环节,基于手脑并用基础,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性操作,用所学知识创作富有创意的学习作品。但是,在课堂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综合利用他们的经验设计实践操作内容,以保证他们对实践活动充满兴趣,最终在实践操作中养成良好创新素养。例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教学时,为了锻炼学生学会创新,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新素养,课上,可先为学生展示一个现代化城市建筑群画面,让他们深入感知生活中丰富的图形世界。接着,引导学生识别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等几何体。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体以后,为他们提供橡皮泥、几何体压模器学习材料,要求他们自主动手制作几何体模型。几何体模型实践制作中,有的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尝试用橡皮泥制作出一个黄色圆柱模型;有的学生尝试制作有红色、黄色、绿色几种颜色的球模型;有的学生尝试制作一个黑白正方体模型……当学生进行完创新性的制作以后,可请他们自主观察自己制作的模型,用语言描述模型的基本特征。这时,有的学生这样描述道:“我做的是圆柱模型,这个模型的上下一样粗细,两个底面是两个相同的圆……”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素养将得到较好的锻炼。
七、 结语
洛克菲勒曾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知识学习中,要想取得优异成绩,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素养。课上,在对学生创新素养进行培养时,要注意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课堂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要利用好数形结合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尝试从新的角度解决问题。另外,要精心设计一题多解,于习题训练中巩固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郭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分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5).
[2]高晓英.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教师版,2019(6):221.
[3]余毅.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47.
作者简介:
仇海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市第十三中学。
关键词:数学;创新素养;培养
目前,对创新素养培养的关注度不够,不重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同时,受传统“灌输式”“传授—接受”教学理念的影响,阻碍了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加之,课堂教学活动相对单调,缺少趣味性,令学生渐渐表现出了思维狭隘的问题,且不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需针对他们创新素养进行培养。
一、 精心创造提问引导学生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要把握好“问题—解决”这个方式引导他们创新。提问,是一种较好的师生互动方式。课上,提出一些富有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针对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使他们于不知不觉中展开深层次思考,主动凭借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展开估计、推测思维活动,探索规律,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揭示问题本质。问题探索中,学生自然而然能产生创新意识,主动尝试从新的、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例如,在《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创造性问题,请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近似看作线段的东西?面对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到拉直的鞋带,有的学生说到课桌的边,有的学生说到拉直的毛线,还有的学生说到信封的边等,每一位学生都提出不同的想法。接着,可继续提问:“你们能帮老师测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吗?”基于问题导向下,引导学生注意创新,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尝试用尺子测量线段长度,有的学生尝试用长度已知的物品进行比较,估测线段长度。通过设计创造性提问,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受到启发,能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答案和不一样的问题解决方法,最终养成良好的创新素养。
二、 运用数形结合唤醒学生创新
日常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利用好数形结合数学方法,鼓励他们用数与形间相互转换解决问题。通过用数形结合思想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得到较好的熏陶,不再局限于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胆创新问题解决办法。但是,在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时,要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在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用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创新素养,唤醒他们创新意识。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点讲解中,为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点的掌握,锻炼他们创新意识。当学生初步理解了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以后,引导他们自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直线y1=kx b过点A(0,2),其与直线y2=mx交于点P(1,m),求不等式mx>kx b的解集。问题分析中,学生将发现用直接解不等式的方法解不出k、b、m的结果。这时,可引导学生转变问题解决思路,尝试用數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先根据题意画出对应图像,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图像交点和交点两侧,根据图像观察结果判断x在什么范围时y1>y2或y2>y1。由图像可知,x>1时,y2>y1,所以不等式解集是x>1。通过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学生从中了解到不能局限于一种问题解决方法,要发挥创新思维,从数形结合角度入手,简化问题解决过程,让问题迎刃而解。
三、 利用思维导图激励学生创新
基础知识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课上,可激励学生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表示相对零散的知识点,以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有层次地描述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的具体绘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还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思考如何表现知识点间逻辑关系,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往课堂上,局限于采取死记硬背的教法,阻碍了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面对这个问题,在《一元二次方程》章节复习课上,可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章节,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这时,有的学生说到“配方法”知识点,有的学生说到“因式分解法”知识点等。这时,可继续追问学生:“用什么方式能表示知识间的联系呢?”当学生提出用思维导图表示以后,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用思维导图梳理本章节知识点。期间,有的学生尝试以气泡图的方式直观展示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分解因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重要知识点;有的学生尝试用树状图的方式设计“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三条分支,再在“配方法”分支中详细说明概念定义、基本步骤、转化思想等重要内容。思维导图绘制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得到较好的发散,能从中养成良好的创新素养。
四、 设计一题多解调动学生创新
同一道数学问题,往往有几种解决方法。课上,要抓住一道问题有多种解法,对学生创新素养进行培养,调动他们发散自己的创新意识,尽可能找出多个解决方法。在一题多解问题求解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将更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不再受思维定式影响,有创新意识。但在一题多解题目具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保证取得较好的创新素养培养效果。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二次函数》知识点讲解中,可先为学生耐心讲解二次函数概念,教会他们如何建立相对简单的二次函数模型。当学生对二次函数知识点有了一定了解以后,为他们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已知一个对称轴是直线x=2的二次函数图像经过A、B两个点,A、B点坐标是A(1,0)、B(0,-3),求其解析式。在二次函数求解中,先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这时,有的学生提出先设解析式为y=ax2 bx c,再将A、B点和对称轴带入解析式的方式求解a、b、c的值,进而得出解析式是y=-x2 4x-3这个答案。随即,可询问其他学生:“你们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鼓励学生进行解题策略的创新。这时,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提出不同的解法。期间,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解析式设为y=a(x-2)2 k,再计算。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新问题解法,学生的创新素养将得到显著提高。 五、 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创新
课上,要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精心为他们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于合作学习中激发他们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全身心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组间竞争意识,进而在“竞争”氛围下衍生出强烈的创新意向,努力为本组赢得荣誉。小组合作学习中,可形成一种合力,激励学生创新素养得到发展。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法》一课教学时,可根据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乘法法则,先为学生出示3×2=6和(-3)×2=-6这样两个算式,并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合作探索发现了什么。组内讨论中,有的学生谈到上述两个算式是一个因数和它的相反数相乘,有的学生谈到两个算式所得积是相反数。接着,可增加(-3)×(-2)=6和(-3)×2=-6这样两个算式,请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合作探索四个算式相乘结果有什么规律,由此导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合作学习中,学生将进行思维创新,尝试从不同角度入手互相讨论算式规律,总结法则。
六、 开展课堂实践锻炼学生创新
课堂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创新发明的源泉。在对学生创新素养进行培养时,要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实践环节,基于手脑并用基础,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性操作,用所学知识创作富有创意的学习作品。但是,在课堂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综合利用他们的经验设计实践操作内容,以保证他们对实践活动充满兴趣,最终在实践操作中养成良好创新素养。例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教学时,为了锻炼学生学会创新,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新素养,课上,可先为学生展示一个现代化城市建筑群画面,让他们深入感知生活中丰富的图形世界。接着,引导学生识别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等几何体。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体以后,为他们提供橡皮泥、几何体压模器学习材料,要求他们自主动手制作几何体模型。几何体模型实践制作中,有的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尝试用橡皮泥制作出一个黄色圆柱模型;有的学生尝试制作有红色、黄色、绿色几种颜色的球模型;有的学生尝试制作一个黑白正方体模型……当学生进行完创新性的制作以后,可请他们自主观察自己制作的模型,用语言描述模型的基本特征。这时,有的学生这样描述道:“我做的是圆柱模型,这个模型的上下一样粗细,两个底面是两个相同的圆……”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素养将得到较好的锻炼。
七、 结语
洛克菲勒曾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知识学习中,要想取得优异成绩,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素养。课上,在对学生创新素养进行培养时,要注意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课堂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要利用好数形结合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尝试从新的角度解决问题。另外,要精心设计一题多解,于习题训练中巩固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郭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分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5).
[2]高晓英.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教师版,2019(6):221.
[3]余毅.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47.
作者简介:
仇海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