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应关注“习作知识”的发掘和运用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作知识的缺失是造成习作内容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习作教学要关注习作知识的发掘和运用。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针对共性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在范文对比中渗透习作方法,同时提供适切有效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紧紧围绕知识点展开学习和互动。
  【关键词】习作;知识点;标准;方法
  在习作教学上,教师一方面想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另一方面又困惑于学生习作水平的低劣。一个六年级毕业生,不能文通字顺清楚地表达一个主要意思,不能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个物体、一个事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在习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习作知识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习作教学的现状
  请看下面几句从学生习作中摘录出来的句子。它们都是被教师画上红圈,当成是描写生动、形象的好句子在学生面前大力推崇的。
  听,秋的声音。“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丰收的稻田里,青蛙和昆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演奏着秋的小夜曲。
  听听,秋的声音。青蛙大声地鸣叫着,呱呱,呱呱,是和稻田告别的秋韵。
  秋天的果园,葡萄、香蕉、苹果、猕猴桃、菠萝……各种水果乱挤乱撞,争先恐后地给果农们带来欢乐。
  试想:秋天还能听到青蛙的声音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的是秋天吗?苹果和菠萝会长在一起吗?
  我有个可爱的妹妹,红红的脸蛋,像个红苹果,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像两颗星星。一张樱桃小嘴,可逗人了。
  这样的描写是不是让我们想起“芭比娃娃”?
  这就是今天学生的习作现状:要么照抄所谓的好词好句,习作就是词汇的堆砌;要么就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从学生的习作反思教师的教学现状又如何呢?针对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习作要求,教师只是跟学生强调了习作内容,对习作要求的解读也只是停留在教参的理解范围之内。对习作的指导停留在概念上,比如想象要生动具体,但是怎么写才能做到生动具体,教师就缺少具体的可行性操作策略。写人要写好“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但是怎么才能写好呢?每个年段的具体要求又是什么呢?教师都没有细细教给学生这类操作型的“知识”,所以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仅仅依赖于他自己阅读量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发挥的真正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所谓的习作指导课,无非就是读读习作提示中的要求,告诉学生习作中要注意的问题,再者就是让学生相互启发,交流一下写作内容,保证每个人“有米下锅”。所谓的习作点评课,也就是请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上台读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们欣赏评价一番。至于本次习作要达到的具体的要求,由于课堂上没有过程的展开、方法的指导、评改的点拨、同伴的互助,因此更是无从说起。总之,课前与课后学生的习作增量可以忽略不计。
  二、习作知识的教学
  针对以上现状,我们大胆探索、实践,提出“习作教学要关注习作知识的发掘和运用”这一观点,也就是要对习作内容本身加以关注。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的读后感点评课为例加以说明。
  (一)发掘知识点教学
  写作是学生个体的言语实践,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习作起点”,才能顺学而导。四年级学生在写完《自然之道》读后感后,教师先进行阅读,发现学生在读后感写作上存在的比较共性的问题有:不会拟正标题;整篇读后感读多感少,大多数学生的感想都停留在假大空的层面,缺少真情实感。针对学生习作的这一现状,教师确定了本堂课的习作教学“知识点”:第一,通过举例子的形式概括正标题的拟题方式,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文中的关键语句,可以是古诗词……第二,还是以举例子的形式概括感想的描写方法,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引用相关资料、发表议论等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运用知识点写作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在对比教学中让学生感知习作知识准确运用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适时出示一些范文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习作和范文存在差别,从而习得正确的知识。
  [案例一]
  对于《自然之道》读后感标题的拟定方法,教师通过两个小环节帮助学生掌握。
  师:请看这三篇读后感的题目,你们有什么发现?“《×××》读后感”是副标题,前面那句话就是主标题,主标题浓缩了作者对这篇文章的感受。这三个主标题你们熟悉吗?(出示标题)
  夢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梦想的力量》读后感 (马云的话)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读后感 (原文中的话)
  自古英雄出少年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电视名、
  小说里的句子)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出拟写主标题的方法:名人名言、古诗词、谚语、文中的关键语句、歌词、电影名、书名……拟写主标题的方法有很多,但无论拟什么题目都不能背离文章的主题。
  师:老师也拟了几个主标题,你们觉得哪几个比较适合当作《自然之道》读后感的主标题?(出示标题)
  A.好心未必办好事
  B.保护自然,人人有责
  C.不要让海龟的悲剧重演
  D.只有顺应自然,才能驾驭自然
  E.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学生把前面学到的方法,在这里进行了尝试运用,并能正确选择“好心未必办好事”“不要让海龟的悲剧重演”“只有顺应自然,才能驾驭自然”作为《自然之道》读后感的主标题。
  [案例二]
  在学习把感想描写具体的方法时,教师运用“举例—概括—练习”等一系列训练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的习作知识。   师:有请陈雨彤小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
  生:如果向导没有把海龟送回大海,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幼龟被叼走,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盘中餐。可是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残酷的现实就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切都不可挽回了!
  师:陈雨彤同学很有办法,她只用了一个关联词就把自己的感想给表达出来了,你能找出来吗?
  (生跃跃欲试,异口同声地回答“如果”)
  师:对!这种把感想写具体的方法就叫“假设”。我们也学学她的方法,来说说自己的感想。(出示句子:如果我们 ,向导就 。如果人们没有违反自然之道,幼龟们 。可是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一切都不可挽回了!)
  师:再请张妍小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
  生:听完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另一个故事。有个林务官,他不喜欢林中的杂草、枯树、灌木丛,就下令全部清除,结果那里成了一片名副其实的“害虫森林”。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林中的杂草、灌木丛和枯枝败叶都是益虫的家园。这些地方被破坏,鸟儿、变色龙、蜥蜴和食虫蛛没有了家,只能四处流浪,只能拖儿带女四处奔逃。这下害虫可得逞啦!它们把贪婪的目光投向森林,吃树叶、咬树皮、鉆树根,闹得整个森林惶惶不安。树木抵挡不住害虫的疯狂攻击,森林就这样被毁灭了。这不都是好心办坏事吗?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张妍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把感想写具体的吗?她想到的另一个故事你们听说过吗?
  (生相互启发交流,得出这是通过“引用资料”的方法把感想写具体,而资料必须是我们熟悉的,这样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师:是的,当生活中的事例与我们的文章有相同的主题时,这个事例就可以写进我们的读后感里,这种方法就叫“引用资料”。我们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例写进了读后感,使感想更加丰富深刻。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揠苗助长,帝王蛾破茧,蛇与庄稼……事例很多,我们只要引用一两个就可以了。
  (三)紧扣知识点评改
  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知识修改自己的习作。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它们是两套语言系统。所以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保证学生当堂练笔的时间。学生需要消化、吸收、运用前面习得的知识。
  在评价环节,教师需提供评价标准,即习作知识的运用情况:主标题的拟定用了什么方法,是否跟课文主题相关;是否把感想写具体了,采用了哪些方法,是否有真情实感等。自评、互评、班评,全都围绕这个标准展开。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对知识的认识与操作趋于深入,将其逐渐纳入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堂课从习作知识的提炼到运用是一气呵成的,教学增量显著!
  针对学生而言,“我手写我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懂得切实可行、可以举一反三的习作知识。这就是学生在习作学习中最稀缺的部分。
  (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32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大语文观背景下,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心。要达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可尝试 “多向对话”这一教学手段,以破解传统习作教学的无奈。借助对话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兴味,实现语言增长,从而优化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向对话;习作教学  一、缘起:思绪万千,囊中羞涩  纵观传统作文教学,“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教”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三大难题,久攻
【设计意图】  “正确处理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所在。”当下,强化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这一本体性教学内容,适当融合非本体性内容,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没有参与,就没有课堂;没有语用实践,就没有能力提升。本课试图借助Hiteach平台和小班形式,以“扎实趣练”为核心手段,让每个学生经历“认知、实践、迁移”的学习过程,使其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教学目
人教版五下《梦想的力量》一文内容虽浅显,含义却深刻,可以引发人们许许多多的思考,小主人公瑞恩的梦想以及他实现梦想的执著,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本文就文本解读、目标把握和行为导引等方面,谈谈本课例体现的价值导向。  一、文本解读从例子走向现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不错,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解读好文本,千方百计地用好每一篇课文,让学生在每一个例子上学有收获,能有增量。
【摘 要】阅读题是测试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因素。编制测验题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阅读材料,关注选文的长度,其内容应具有生活性、人文性和工具性,承载足够多的可供测试用的信息点。命题应针对检索、理解、运用、评鉴、质疑创新等能力进行,题量适宜,且分值比重根据题目的思维含量合理分配。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考教一致。  【关键词】中段;质量检测;阅读能力;测试工具;命题  阅读能力是四年级
【摘 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
一、案例概述    领雁工程的实践活动阶段,笔者给三上的小朋友上了一节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因为在自己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听过这节课,觉得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还是有一定基础的,那节课上得都比较顺,学生也学得比较到位。所以,以拿来主义的心态,采用了很多类似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特别是重点教学片段的流程。具体过程是:先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通过让学生播报商品的价格,总结出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
引起我对“脊梁”注意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的一句话:“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脊梁”的轻声读法,一时间觉得别扭,不习惯。都说汉字有意合性的特点,所以凭直觉,“脊梁”应该是一个血气浓郁、阳刚味十足的词性,如“我们要挺起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千年脊梁”。你一定会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怎么会读成像“小女人”似的轻柔曼妙呢?  朱光潜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专门行业的交际用语,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教学中,教师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的。高超的教学语言必将深深地吸引学生,使学生愿听、爱听,积极主动地接受各种技能,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给语文教师的口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语要艺术化,以达到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高水平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
浙江省教研室在课程实施中多次提出语文教学要加强作业与练习,课堂上要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并倡导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来设计教学过程,以此成为课堂教学结构改变的助推器。宁波市教研室几次组织以“有效的作业与练习”为主题的疑难问题解决培训活动,在课例的研讨和学习中,让我们对语文课堂凸显作业与练习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我们尝试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来构建教学过程,围绕明确的练习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渐进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教学片段1】  教学第二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屏幕上出示“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