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本”遭遇“人本”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教学片段1】
  教学第二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屏幕上出示“道德难题”:“同学们,父亲遇到的是怎样的道德难题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父亲中彩得到了一辆奔驰汽车,但中彩的那张彩票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回来的,父亲在想要不要把奔驰汽车还给库伯先生。
  生:父亲遇到的道德难题是要不要把崭新的汽车还给库伯。
  生:父亲想把汽车还给库伯,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是父亲梦寐以求的,他舍不得。
  师:说得多好啊!父亲遇到的道德难题是,将汽车据为己有呢,还是将汽车完璧归赵?(板书:据为己有 完璧归赵)
  师:这位父亲有没有理由将这辆汽车据为己有?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依据吗?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经属于我们家,所以这辆车就是父亲的。
  生: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所以父亲完全可以把车开回家。
  生:我补充,库伯先生的这一张是父亲买彩票时帮他捎的。钱还是父亲给的,彩票也是父亲买的,车本来就该属于父亲。
  生:再说,库伯家里很富裕,而我们家很穷,父亲把车据为己有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再说别人也不知道啊!
  生:买彩票这件事并没有别人知道,连库伯自己都忘记了,所以我觉得父亲可以把车开走。
  ……
  师:看来,父亲完全有理由将这辆汽车据为己有。那为什么父亲要把车还给库伯呢?他是不是太傻了?
  (学生集体沉默了,也许他们真的认为这位父亲实在太古板,太傻了)
  于是我接着问:“如果你就是这位父亲,你会怎么做?”
  沉默了一会以后,终于有一个学生举手。我立刻请他,结果他语出惊人:
  “我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把中彩得来的汽车先卖掉,然后买辆便宜点的车,再把剩下的钱还给库伯。”
  这个孩子的想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我还不知道该作出怎样的评价时,学生们的手已经像雨后春笋般举了起来,纷纷要求发言。我大致能够猜出他们发言的内容,肯定是受到刚才这位同学“启发”,也想出了更好的办法。而我对第一位学生的发言没有作出及时的反馈,更是助长了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其实设计这样的环节,我预设学生的想法会有两种情况——“据为己有”“完璧归赵”。想通过这样的矛盾冲突,让学生从中明白诚实守信的可贵和高尚。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我想这个问题已经无法回避了,那就痛快地让学生说出来吧!
  生: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车还给库伯,让库伯给“我们家”一点钱买辆便宜的车,反正库伯也是有钱人!
  生:我认为库伯反正不知道这件事,“我们”把车卖了,等到库伯生日的时候,再买辆便宜一点的车送给库伯作为生日礼物。这样不会引起库伯的怀疑,“我们”心里也不会感到不安。
  ……
  课上到这个时候似乎已经陷入了尴尬,从学生的讨论和沉默中,我得到了清楚明白的回答,那就是如果“我”是文中的父亲,“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汽车白白还给库伯的。从孩子们较真的眼神和率真的回答中,我感觉到他们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他们在真实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果真的有一天,他们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一定会这么做的。孩子的情感是很真实的,在他们看来家境贫寒的“我们家”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汽车,理应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孩子们最纯朴、最美好的愿望。这其实也是人的本性啊!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有这样的真情流露!
  这个时候如果继续让学生讨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我也很难再把他们引导到诚实守信上。即使我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感悟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上,那也必定是空谈,是形式,毫无意义。课堂陷入僵局,我该如何让学生明白更重要的是诚实和守信?我该如何在这样的状况下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呢?
  课堂上遭遇了这样的“人本”挑战,让我始料不及。我该如何还原“文本”呢?我想真正能说服孩子们的还是他们自己。
  【教学片段2】
  课堂沉默一阵后,我把话锋一转:“父亲把汽车还给了库伯,最想不通的人是谁?”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是‘我’。”
  师:那既然车已经还给库伯了,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你怎么来劝劝“我”呢?
  这时候,学生的角色很快就从“当事者”转变成了“旁观者”。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举手要劝劝“我”。
  生:孩子,你要知道,这辆车本来就不属于你,它是属于库伯的。做人应该讲诚信啊!
  生:不是自己的东西强求不来的,如果是你的,一定还会再回来的。这次没有中彩,以后还有机会。
  生:在金钱和诚信面前,你的父亲选择了诚信,你应该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
  生:汽车没有了,以后还可以赚钱买,可要是诚信丢失了,就再也没人相信你了,什么钱也赚不来。
  生:你应该向父亲学习,那样你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诚实守信的人。
  生:还是把汽车还给库伯吧!这样父亲的心里才会好受一些,否则父亲也许一辈子都会感到愧疚。
  生:还是还给库伯吧!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许库伯会被你的诚信所感动,以后会多照顾你们家的。
  ……
  【教学反思】
  当“文本”遭遇“人本”,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时,我们该如何来寻找“文本”与“人本”的平衡点呢?
  如果面对学生的质疑,面对学生对父亲行为的不理解,我们仍然进行大道理的说教,即使学生最后能勉强接受,也是很牵强的,只是为了学习文本而学习,无视人本的存在。我很庆幸,在课堂中因为我及时改变了学生的角色,人性化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他们找到了“文本”与“人本”的平衡点,明白了人生的价值所在。我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里的孩子们也是真实的,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在真实的课堂中能够收获真实的生活体验。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小学 310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是小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这两种方法,难免心生畏惧。借鉴问题转化、以形助数、归纳推理、着眼整体等数学思维,把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密切结合起来,可为小古文释义教学探寻更多路径,从而引导学生叩开文言文学习的大门,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小古文;释义教学;路径  近些年,小古文悄悄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小古文,通常是指篇幅比较短小的文
【摘 要】大语文观背景下,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心。要达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可尝试 “多向对话”这一教学手段,以破解传统习作教学的无奈。借助对话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兴味,实现语言增长,从而优化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向对话;习作教学  一、缘起:思绪万千,囊中羞涩  纵观传统作文教学,“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教”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三大难题,久攻
【设计意图】  “正确处理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所在。”当下,强化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这一本体性教学内容,适当融合非本体性内容,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没有参与,就没有课堂;没有语用实践,就没有能力提升。本课试图借助Hiteach平台和小班形式,以“扎实趣练”为核心手段,让每个学生经历“认知、实践、迁移”的学习过程,使其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教学目
人教版五下《梦想的力量》一文内容虽浅显,含义却深刻,可以引发人们许许多多的思考,小主人公瑞恩的梦想以及他实现梦想的执著,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本文就文本解读、目标把握和行为导引等方面,谈谈本课例体现的价值导向。  一、文本解读从例子走向现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不错,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解读好文本,千方百计地用好每一篇课文,让学生在每一个例子上学有收获,能有增量。
【摘 要】阅读题是测试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因素。编制测验题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阅读材料,关注选文的长度,其内容应具有生活性、人文性和工具性,承载足够多的可供测试用的信息点。命题应针对检索、理解、运用、评鉴、质疑创新等能力进行,题量适宜,且分值比重根据题目的思维含量合理分配。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考教一致。  【关键词】中段;质量检测;阅读能力;测试工具;命题  阅读能力是四年级
【摘 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
一、案例概述    领雁工程的实践活动阶段,笔者给三上的小朋友上了一节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因为在自己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听过这节课,觉得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还是有一定基础的,那节课上得都比较顺,学生也学得比较到位。所以,以拿来主义的心态,采用了很多类似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特别是重点教学片段的流程。具体过程是:先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通过让学生播报商品的价格,总结出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
引起我对“脊梁”注意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的一句话:“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脊梁”的轻声读法,一时间觉得别扭,不习惯。都说汉字有意合性的特点,所以凭直觉,“脊梁”应该是一个血气浓郁、阳刚味十足的词性,如“我们要挺起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千年脊梁”。你一定会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怎么会读成像“小女人”似的轻柔曼妙呢?  朱光潜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专门行业的交际用语,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教学中,教师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的。高超的教学语言必将深深地吸引学生,使学生愿听、爱听,积极主动地接受各种技能,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给语文教师的口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语要艺术化,以达到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高水平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
浙江省教研室在课程实施中多次提出语文教学要加强作业与练习,课堂上要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并倡导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来设计教学过程,以此成为课堂教学结构改变的助推器。宁波市教研室几次组织以“有效的作业与练习”为主题的疑难问题解决培训活动,在课例的研讨和学习中,让我们对语文课堂凸显作业与练习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我们尝试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来构建教学过程,围绕明确的练习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