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破“关”之我见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学生作文时,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写的作文要么言之无物像一锅清水,要么言之无序似一桶浆糊,要么言之无文味同嚼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文有不少关卡,需要经过苦战才能攻破三道难关。
  一、解放思想攻“神秘”关
  有的同学作文不肯下工夫,常常是提起笔一挥而就,一篇作文只写几行字,敷衍了事。这样的态度是写不好作文的。而有的同学写作文肯下工夫,但却觉得作文很神秘,他们认为,作文总得“文”点,不能写大白话,普普通通的谁都明白,人家看了也小瞧。于是,一写作文就苦思冥想,总想多用几个形容词,绕绕弯子总想把话写的深奥一些,李明同学就是这样。有一次,他写《我的战友邱少云》读后感,为了“文”,光开头就想了老半天。他是这样写的,“我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真不愧是一篇好文章,对我和同学们来说教育意义很大…...”大家读读,多别扭啊!其实,作文就是写话,怎么想就怎么写,不必堆砌过多的形容词,老教育家叶圣陶说的好: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一个用嘴直接说出来,一个用笔间接说出来,是紧密联系的。当然写比说更要要求简练周密,但和堆砌形容词是两回事。李明后来改成这样:《我的战友邱少云》真是一篇好文章,我读了受到很大的教育…….”大家再来读读,多么通顺明白。
  二、观察生活攻“材料”关
  写作文时,常听同学们愁眉苦脸地唠叨:“写啥呢?没写的……”没写的,就是没有写作文的材料.作文材料从哪里来,向爸妈要不行,抄书抄报不行,自己坐那里凭空编造也不行。作文材料只能到生活中去找。充分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体验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认真观察,细心研究周围的人和事物,把那些有意义的人和事物记下来,写作文才有材料。我们写作文一定要写自己看到、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真人真事,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有一次,王洪写《记一次大扫除》,只写了几句话:“星期五天下午,我班大扫除。同学们干得真起劲,谁也不怕脏,不怕累。一会儿,就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怎么起劲地干?怎么不怕脏、累?他没有写出来,因为他没有仔细观察大家的劳动表现,写得空洞。怎样才能把文章写的具体、生动呢?鲁迅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我让他多参加几次大扫除,边劳动,边观察,他果真写出了一篇具体、生动的作文来,其中一段是:刘莲负责擦玻璃,可认真哩。上午下了一场雷阵雨,弄的玻璃上尽是尘土和水印子,斑斑点点的,就像爱玩土的弟弟的小花脸,难看极了。刘莲打来一盆清水,笑嘻嘻地对玻璃说:“哎吆,看你多脏呀,来,给你洗洗吧!”说着就用抹布蘸上水给玻璃洗起脸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她擦一遍,看了看,玻璃雾蒙蒙的,不明亮,又自言自语地说:“还是不漂亮,来,再擦擦。”说着又掏出自己的印花新手绢来……”我把他的作文给同学们读了一遍,大家都拍手叫好。
  三、多读多练,攻“表达”关
  妈妈做饭,有米面,又会做,做的饭就喷喷香;姐姐缝衣,有布料,手艺高,做的衣服美观合体;我们作文也一样,有了材料,又懂得文字表达方法,才会把文章写好。怎么才能把握文字的表达方法呢?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
  多读,就是多读书,读得精。要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还要读一些课外读物,要仔细读,要做读书笔记,把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优美词语记下来,在作文中练习运用。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向他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
  多练,就是多动笔写。光认乐曲,不开口唱,学不会唱歌;光知道游泳要领,不下水游,学不会游泳;光死记一些写作知识,不动笔写,也学不会作文。实践出真知,勤奋长才干,写作能力只有在写作中提高。坚持写日记,经常写心得,墙报稿,学期开始写计划,学期结束写小结。此外,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如开会记录,帮家里写信,为集体写日常应用文等等。
  “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三关即破,写作能力就能很快得到提高,笔下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其他文献
法国80年代就强调,教育若不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必须具备的某种重要因素。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创造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造思维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或有创新地解决遇到的问题。现浅谈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
期刊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在大力倡导“时时都育人,处处都育人,人人都育人”这一理念的背景下,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开展的活动可以说是轰轰烈烈,表现在场面气势大、参与人数多、活动组织频繁、社会影响广,但实际效果低。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一、德育重小事,润物细无声错  一个人的任何言行都表现着自己的思想、精神、品质,任何思想、精神、品质
期刊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前德育教育总是不容乐观。德育课,形同虚设,都是形式上的应付,走走过场,始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看不到丝毫的功效和进展,乱麻一团。针对这种情况,开展德育工作应该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目标定在脚下,行动落在眼前  在我国的教育中,教师总是为学生制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学生毫无目的地去努力。努力一生,也可能达不到。因为有些目标是空洞的,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而新课程、新教材能否有效地展开,则取决于教师能否主动参与。理解一门新课程、一部新教材、一种新教法,就意味着要建构新的教学生活。  一、确立和落实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一般都会遇到两个共同的问题:一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与以前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课有哪些不同?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到底该怎么进行?  我想,品德与社会课与以前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课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我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形式,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笔者结合本人语文教学实践,尝试对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阅读的前提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的兴趣高、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放手,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去做的,让学生去做;凡是学生能自己去说的,让学生去说。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主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精心设疑,诱发兴趣,师生共同探究   “学启于思,思起于疑”,有疑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错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  那么,音乐教师应如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新课程改革的最直接受
期刊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属于作文的启蒙阶段,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太少,即使阅读了也不会学习好的写作方法,找不到作文的仿写点,如果我们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重视渗透写话训练,那么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将不再是难事。在课堂教学中我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作文的。  一、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上进行仿写  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结构很乱,东一鎯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感悟深浅与否,课程内容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而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
期刊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根据课本中安排的听说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均分布一些听说知识的训练点,如教材中的课堂听讲、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件、说朗事物、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主要“抓手”。为了保证听说训练能有系统地进行,教师应当根据语文课本中有关听说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