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应重视习作教学体系研究,为学生搭建渐进的“阶梯”。第一学段 :铺“感觉” 之基石,培养兴趣,打好基础;第二学段:搭“思维”阶梯,激发欲望,掌握技能;第三学段:建“情感”之平台,保持热情, 形成能力。以此规范习作教学,使习作教学有序、有趣和有效。
【关键词】感觉 基础 思维 技能 情感 能力
第三学段:建“情感”之平台,保持热情,形成能力 情感是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是: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习作和想象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习作时,如果作者的情感投入越深,感受就越深,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生动感人,反之,读者就会索然无味。因此, 第三学段应搭建“情感”平台,使学生始终以满腔热情投入学习,从而形成习作能力。
一、多开展“综合性习作”
“综合性习作”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或确立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习作能力的一种习作教学形式。“综合性习作”活动的典型形式就是根据学生兴趣,自由组成一个习作学习活动小组,组织并参与到多种学习活动中,再互相交流构思、讨论习作方法,然后小组之间互读习作、共同评价、一起修改,最后评选出若干个“优秀习作小组”,颁发证书,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保持习作热情。
在实践操作中,习作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以高昂的情绪进行习作。命题的形式有时采用直接命题,有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规定每周一篇习作。具体安排为:前两天,让小组成员查阅资料,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积累多方面的材料等。在此基础上,谈谈自己的体会、收获以及思考。后两天,各人起草草稿,相互交流,补充。最后一天由教师选择一篇习作作为例文来示范评价,然后由师生共同评价习作的亮点和不足, 提出修改意见,并编辑修改。最后评选出“优秀习作小组”。
现列举以下几例:
案例一:《病毒,我们讨厌你》
在这个综合性习作活动中,我先让学生看病毒来源图片, 然后填写病毒变化记录表,接着让学生采访受感冒病毒感染而生病的人,回来后扮做医生分析这些病人生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最后写一篇《病毒,我们讨厌你》的说明文, 要求运用举例和因果方式说明。
这一综合性习作教学设计的好处是:使学生在习作时能运用曾学过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对陌生题材觉得无话可写的情况,解决了学生缺乏习作材料的问题。
案例二:《说西瓜》
许多同学都爱吃西瓜。可是没有几个学生了解西瓜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几个学生能说出中国栽种西瓜的悠久历史? 于是在习作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查找有关西瓜的资料,走上街头采访买西瓜的果农,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带来西瓜,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议一议来全面了解西瓜。最后让学生结合资料,自由命题,自选形式, 写一写西瓜。结果,有的小组写成了记叙文,有的小组写成了童话,有的小组写成了说明文,有的写成了议论文,有的还写成诗歌。交流时,各组代表都以饱满的情绪,绘声绘色地朗读习作,听的同学专心致志,生怕听漏一个好词或一个好句或一个细节。
这一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生动的、有创意的表达。一篇篇充满情感、富有个性的习作“诞生”了。
透过一篇篇的习作,我已经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1) 学生习作积极性大大提高。每次活动中,总会出现许多立意新而深,语言生动感人的习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2)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能仔细观察周围事物、随身携带记录本和卡片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从中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并经常自发组织读书活动,开展各种内容的讨论,能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3)学生学会了运用多种多样综合的方式来更好地学习,把习作当作乐事,常常出现这次习作活动已经结束,有的同学仍旧意犹未尽,也有的同学在与别人的讨论中能取长补短,在课后积极主动搜寻资料、來进一步充实习作内容,力求精益求精。
二、常练写应用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为此,.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学写新闻、调查报告、编者按等,鼓励学生以各种角色组织并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习作的动机,让他们始终充满热情去习作。
㈠写新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常能以《宁波晚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学校的老师或同学,或采访学校发生的新鲜事,然后写出“新闻”或“调查报告”,在校园网上发表。
(校园网上专门开辟“小记者”专栏。)
㈡写导游词。组织学生到当地名胜古迹参观旅游。事先不但要做好物质准备和思想教育,而且要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所要去的地方有较多的了解。到旅游点之后,让“知情者” 当导游,使“旅游者”能感受到更多的内容,然后再写成游记。
㈢写编者按。通过出手抄报、汇编班级优秀习作、出黑板报等途径,引导学生学写编者按。
以上做法,能让学生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拓宽习作的视野,丰富习作的题材,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规范习作教学,为学生的习作搭建渐进的“阶梯”,才能有效完成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胡富强 《习作教学期待加强》 小学语文教学2008(1)
2、祝新华 《从学生习作心理角度开展习作教学改革》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城关第四小学
【关键词】感觉 基础 思维 技能 情感 能力
第三学段:建“情感”之平台,保持热情,形成能力 情感是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是: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习作和想象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习作时,如果作者的情感投入越深,感受就越深,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生动感人,反之,读者就会索然无味。因此, 第三学段应搭建“情感”平台,使学生始终以满腔热情投入学习,从而形成习作能力。
一、多开展“综合性习作”
“综合性习作”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或确立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习作能力的一种习作教学形式。“综合性习作”活动的典型形式就是根据学生兴趣,自由组成一个习作学习活动小组,组织并参与到多种学习活动中,再互相交流构思、讨论习作方法,然后小组之间互读习作、共同评价、一起修改,最后评选出若干个“优秀习作小组”,颁发证书,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保持习作热情。
在实践操作中,习作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以高昂的情绪进行习作。命题的形式有时采用直接命题,有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规定每周一篇习作。具体安排为:前两天,让小组成员查阅资料,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积累多方面的材料等。在此基础上,谈谈自己的体会、收获以及思考。后两天,各人起草草稿,相互交流,补充。最后一天由教师选择一篇习作作为例文来示范评价,然后由师生共同评价习作的亮点和不足, 提出修改意见,并编辑修改。最后评选出“优秀习作小组”。
现列举以下几例:
案例一:《病毒,我们讨厌你》
在这个综合性习作活动中,我先让学生看病毒来源图片, 然后填写病毒变化记录表,接着让学生采访受感冒病毒感染而生病的人,回来后扮做医生分析这些病人生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最后写一篇《病毒,我们讨厌你》的说明文, 要求运用举例和因果方式说明。
这一综合性习作教学设计的好处是:使学生在习作时能运用曾学过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对陌生题材觉得无话可写的情况,解决了学生缺乏习作材料的问题。
案例二:《说西瓜》
许多同学都爱吃西瓜。可是没有几个学生了解西瓜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几个学生能说出中国栽种西瓜的悠久历史? 于是在习作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查找有关西瓜的资料,走上街头采访买西瓜的果农,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带来西瓜,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议一议来全面了解西瓜。最后让学生结合资料,自由命题,自选形式, 写一写西瓜。结果,有的小组写成了记叙文,有的小组写成了童话,有的小组写成了说明文,有的写成了议论文,有的还写成诗歌。交流时,各组代表都以饱满的情绪,绘声绘色地朗读习作,听的同学专心致志,生怕听漏一个好词或一个好句或一个细节。
这一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生动的、有创意的表达。一篇篇充满情感、富有个性的习作“诞生”了。
透过一篇篇的习作,我已经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1) 学生习作积极性大大提高。每次活动中,总会出现许多立意新而深,语言生动感人的习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2)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能仔细观察周围事物、随身携带记录本和卡片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从中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并经常自发组织读书活动,开展各种内容的讨论,能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3)学生学会了运用多种多样综合的方式来更好地学习,把习作当作乐事,常常出现这次习作活动已经结束,有的同学仍旧意犹未尽,也有的同学在与别人的讨论中能取长补短,在课后积极主动搜寻资料、來进一步充实习作内容,力求精益求精。
二、常练写应用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为此,.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学写新闻、调查报告、编者按等,鼓励学生以各种角色组织并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习作的动机,让他们始终充满热情去习作。
㈠写新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常能以《宁波晚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学校的老师或同学,或采访学校发生的新鲜事,然后写出“新闻”或“调查报告”,在校园网上发表。
(校园网上专门开辟“小记者”专栏。)
㈡写导游词。组织学生到当地名胜古迹参观旅游。事先不但要做好物质准备和思想教育,而且要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所要去的地方有较多的了解。到旅游点之后,让“知情者” 当导游,使“旅游者”能感受到更多的内容,然后再写成游记。
㈢写编者按。通过出手抄报、汇编班级优秀习作、出黑板报等途径,引导学生学写编者按。
以上做法,能让学生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拓宽习作的视野,丰富习作的题材,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规范习作教学,为学生的习作搭建渐进的“阶梯”,才能有效完成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胡富强 《习作教学期待加强》 小学语文教学2008(1)
2、祝新华 《从学生习作心理角度开展习作教学改革》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城关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