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一种目的,一种现实社会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质。自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合作学习以来,课堂教学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常常不如人意。如,当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成员你推我让,讨论结束时,没人发表意见;有的小组虽在讨论,可却没有围绕论题展开,而说一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小组能围绕论题讨论,可只是个别人在说,其余的成员无动于衷。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对学习收效不大,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正成为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合作学习是以合作互动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评价为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而要完成这个目标,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进行有效独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现主人公意识,减轻心理压力,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语文教学活动更加有声有色。
一、明确分工,各负其职
首先要组织好合作小组。好的合作小组应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参与的可能,实现知识上互补,形成合作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应采取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形成不同组合的小组,按学习差异搭配,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可形成帮带机制,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践中,我在编排座位时就作了充分考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方面;小组人数一般是3~4人,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长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权力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学生发言的要点,发言人负责提出讨论的问题,汇报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结果汇报,这样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低效还是无效,是主动还是被动,不仅和小组内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有序无序密切相关,还和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整体设计有重要关系。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针对学生情况、教材特点,对课堂上何时何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判断。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第一环节:预习合作。课前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小组合作学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如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组内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第二环节:课堂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常会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思维过在充分讨论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结合小组其它成员思路,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程。第三环节:课外拓展合作。课外学习情况的互检互助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合作学习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间能长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这也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合作注重实效
在合作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讨论是学生相互合作和众人之臂,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甚至是创新地发现解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时,针对“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致匣子,后来又为什么到了”这一难题,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我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时,有个小组竟创造性地将数学中的线段图引进语文課堂来分析、解决语难题。此时,学生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就不言而喻了。在这方面我也作了不少尝试,实践告诉我在独立思考后,让学生针对一些重难点问题或心得体会等内容开展小组合作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群体合作的作用,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训练。
四、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及时反馈、激励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恰当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淡化竞争、增强合作,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五、时间要充足
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学生就会急于求成,不能把问题思考的透彻,所以,时间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保障。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不要过多的参与,以免学生的思维被打断。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老师要舍的花时间,手把手的指导,让小组学习落到实处,引领孩子们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正成为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合作学习是以合作互动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评价为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而要完成这个目标,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进行有效独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现主人公意识,减轻心理压力,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语文教学活动更加有声有色。
一、明确分工,各负其职
首先要组织好合作小组。好的合作小组应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参与的可能,实现知识上互补,形成合作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应采取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形成不同组合的小组,按学习差异搭配,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可形成帮带机制,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践中,我在编排座位时就作了充分考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方面;小组人数一般是3~4人,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长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权力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学生发言的要点,发言人负责提出讨论的问题,汇报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结果汇报,这样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低效还是无效,是主动还是被动,不仅和小组内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有序无序密切相关,还和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整体设计有重要关系。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针对学生情况、教材特点,对课堂上何时何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判断。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第一环节:预习合作。课前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小组合作学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如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组内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第二环节:课堂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常会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思维过在充分讨论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结合小组其它成员思路,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程。第三环节:课外拓展合作。课外学习情况的互检互助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合作学习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间能长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这也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合作注重实效
在合作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讨论是学生相互合作和众人之臂,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甚至是创新地发现解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时,针对“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致匣子,后来又为什么到了”这一难题,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我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时,有个小组竟创造性地将数学中的线段图引进语文課堂来分析、解决语难题。此时,学生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就不言而喻了。在这方面我也作了不少尝试,实践告诉我在独立思考后,让学生针对一些重难点问题或心得体会等内容开展小组合作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群体合作的作用,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训练。
四、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及时反馈、激励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恰当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淡化竞争、增强合作,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五、时间要充足
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学生就会急于求成,不能把问题思考的透彻,所以,时间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保障。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不要过多的参与,以免学生的思维被打断。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老师要舍的花时间,手把手的指导,让小组学习落到实处,引领孩子们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