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药理学原因。
方法:从2008年1月-2013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行的40种医药期刊报道中相关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是导致血尿的追要原因之一;病理学研究表明,大剂量的药物以及较多不溶性微粒是造成肾脏不良反应的原因。
结论:注射用头孢拉定应用时剂量过大是导致血尿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低剂量时不溶性微粒是该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拉定 血尿 不良反应 药理学原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32-02
头孢拉定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疾病中,抗菌效果较显著[1]。但近年来出现了大量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报道,为了解其致血尿不良反应的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查阅2008年1月-2013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行的40种医药期刊报道中相关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病例相关资料,共统计有病例240例,其中男154例,女86例,年龄5个月-63岁,其中14岁以下患者195例,占81.3%;对患用药剂量及血尿出现时间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原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183例,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18例,急性支气管肺炎12例,急性支气管炎10例,肠道感染性疾病8例,皮肤感染5例,中耳炎2例,胆囊炎1例、川崎病1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肾脏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等引起血尿不良反应的病史,均无出血性倾向。
2.2 给药剂量。173例注射用头孢拉定使用日剂量50-100g/kg,占72.1%,其中有90例(37.5%)使用日剂量为药物手册规定的常用量最高限制,即小儿100g/kg,成人4g/d;67例日剂量大于100g/kg,占27.9%,其中4例应用最大剂量大于150g/kg;每日剂量分4次给药10例,占4.2%,2次给药12例,占5.0%,1次连续给药218例,占90.8%。其中1日剂量连续1次给药方法导致血尿发生率较高。
2.3 血尿发生时间分布情况。在用药中发生血尿不良反应的37例,占15.4%,其中小于半小时6例,小于2h的31例;在用药后发生血尿不良反应203例,占84.6%,其中小于2h的52例,小于24h的90例,小于42h的41例,小于72h的15例,大于72h的5例。血尿不良反应发生最快的为静脉推注治疗患者,其发生时间在用药后数分钟,患者出现腰腹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尿急尿痛、大汗淋漓,小便为全程肉眼血尿。静脉滴注患者血尿不良反应多在用药后2-48h之间发生。
2.4 用药情况及血尿预后,具体见表1。
3 讨论
头孢拉定注射液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其6%-10%会和血浆蛋白相结合,其余由尿中排泄,1次给药计量1g其尿药浓度可达到300μg/L,短时间内肾脏血药浓度过高则会造成药物在肾小管中沉积,肾小管受影响而发生阻塞,受到损伤,最终导致血尿的发生。
本研究中,90例发生血尿的患者(37.5%)使用日剂量为药物手册规定的常用量最高限制,日剂量1次连续给药218例(90.8%)。分析其致血尿机理,可能是由于大剂量药物造成血药浓度短时峰值较高,对肾小管及肾间质产生直接的损害造成的。相关报道称,药物浓度越高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目就越多[2]。而据相关动物实验证实,粒单因素能对肾脏产生较明显的物理性损伤进而产生血尿。故高剂量应用注射用头孢拉定以及药液中存在较多不溶性微粒是引发血尿不良反应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相关病理研究表明[3],大剂量药物或者不溶性微粒较多均能对肾脏造成严重化学损伤以及物理损伤,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动物实验研究中实验大鼠管腔中明显可见结晶性或者颗粒状物质。因此,对患者用药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头孢拉定,如有需要,在静脉给药治疗时要定期对患者尿常规及肾功能状况进行定期检查,患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出现出血倾向时要及时给予维生素K制剂预防治疗。
随着注射用头孢拉定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引起的血尿不良反应逐渐引起关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低浓度、合理计量以及较少不溶性微粒用药,以提高临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琰,胡昌勤,金少鸿.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药理学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09,22(15):54-56
[2] 徐大志.双黄连冻干粉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肝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14(01):854-860
[3] 付金玉.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导致小儿血尿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33(10):84-86
方法:从2008年1月-2013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行的40种医药期刊报道中相关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是导致血尿的追要原因之一;病理学研究表明,大剂量的药物以及较多不溶性微粒是造成肾脏不良反应的原因。
结论:注射用头孢拉定应用时剂量过大是导致血尿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低剂量时不溶性微粒是该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拉定 血尿 不良反应 药理学原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32-02
头孢拉定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疾病中,抗菌效果较显著[1]。但近年来出现了大量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报道,为了解其致血尿不良反应的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查阅2008年1月-2013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行的40种医药期刊报道中相关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病例相关资料,共统计有病例240例,其中男154例,女86例,年龄5个月-63岁,其中14岁以下患者195例,占81.3%;对患用药剂量及血尿出现时间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原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183例,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18例,急性支气管肺炎12例,急性支气管炎10例,肠道感染性疾病8例,皮肤感染5例,中耳炎2例,胆囊炎1例、川崎病1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肾脏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等引起血尿不良反应的病史,均无出血性倾向。
2.2 给药剂量。173例注射用头孢拉定使用日剂量50-100g/kg,占72.1%,其中有90例(37.5%)使用日剂量为药物手册规定的常用量最高限制,即小儿100g/kg,成人4g/d;67例日剂量大于100g/kg,占27.9%,其中4例应用最大剂量大于150g/kg;每日剂量分4次给药10例,占4.2%,2次给药12例,占5.0%,1次连续给药218例,占90.8%。其中1日剂量连续1次给药方法导致血尿发生率较高。
2.3 血尿发生时间分布情况。在用药中发生血尿不良反应的37例,占15.4%,其中小于半小时6例,小于2h的31例;在用药后发生血尿不良反应203例,占84.6%,其中小于2h的52例,小于24h的90例,小于42h的41例,小于72h的15例,大于72h的5例。血尿不良反应发生最快的为静脉推注治疗患者,其发生时间在用药后数分钟,患者出现腰腹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尿急尿痛、大汗淋漓,小便为全程肉眼血尿。静脉滴注患者血尿不良反应多在用药后2-48h之间发生。
2.4 用药情况及血尿预后,具体见表1。
3 讨论
头孢拉定注射液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其6%-10%会和血浆蛋白相结合,其余由尿中排泄,1次给药计量1g其尿药浓度可达到300μg/L,短时间内肾脏血药浓度过高则会造成药物在肾小管中沉积,肾小管受影响而发生阻塞,受到损伤,最终导致血尿的发生。
本研究中,90例发生血尿的患者(37.5%)使用日剂量为药物手册规定的常用量最高限制,日剂量1次连续给药218例(90.8%)。分析其致血尿机理,可能是由于大剂量药物造成血药浓度短时峰值较高,对肾小管及肾间质产生直接的损害造成的。相关报道称,药物浓度越高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目就越多[2]。而据相关动物实验证实,粒单因素能对肾脏产生较明显的物理性损伤进而产生血尿。故高剂量应用注射用头孢拉定以及药液中存在较多不溶性微粒是引发血尿不良反应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相关病理研究表明[3],大剂量药物或者不溶性微粒较多均能对肾脏造成严重化学损伤以及物理损伤,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动物实验研究中实验大鼠管腔中明显可见结晶性或者颗粒状物质。因此,对患者用药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头孢拉定,如有需要,在静脉给药治疗时要定期对患者尿常规及肾功能状况进行定期检查,患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出现出血倾向时要及时给予维生素K制剂预防治疗。
随着注射用头孢拉定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引起的血尿不良反应逐渐引起关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低浓度、合理计量以及较少不溶性微粒用药,以提高临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琰,胡昌勤,金少鸿.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不良反应的药理学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09,22(15):54-56
[2] 徐大志.双黄连冻干粉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肝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14(01):854-860
[3] 付金玉.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导致小儿血尿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33(10):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