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
关键词: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感受美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对话、语言、文字表达的吸收过程,即: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灵魂就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有着直觉的、整体的把握。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语言活动的质量提升和效率,在语言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以下是笔者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几点结合。
首先,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获得语感。“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心中的某一情境的,反之,一旦学生看到了作者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也会豁然领悟用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由此可见,创设情境不是促使学生感情的催化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感受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语言,在潜移转化中得到语感的训练。
现阶段国家实施的中小學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饶有情趣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用实物操作创设情境也是教学中运用得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教学《石榴》一课的最后的自然段,描写了石榴子儿的颜色、光泽、样子、味道。其中,“玛瑙般”、“晶莹透亮”、“清爽无比”等词语,惟妙惟肖地描摹了石榴子儿的特征,没有尝过石榴的人是很难深刻体会的。课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带个石榴,剥一剥,看看,尝一尝,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书中的遣词用句了。通过这样教学,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领悟。例如《少年王勃》中“拍案叫绝”一词,可以让学生读书,读到精彩之处,拍一下桌子,叫一声好。这样无需查字典和词典,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准确领悟了词的深刻含义。
其次,引导学生读中品味,增强感悟。汉语的意蕴深刻,有时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繁琐的分析很难帮助学生达到此种境界,而读却是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金钥匙。“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化读的训练。”小语“新大纲”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培养情感的熏陶。”教师要多创造机会,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然而,机械地读是要不得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要求读者能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在反复吟咏咀嚼中体会作品的储蓄蕴藉。“多思才能使思维更敏锐,语感更快捷。”因此,要以读为主,读想结合,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
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的领会作者在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因此,让学生通过朗读直接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好好地读、美美地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如《西湖》一课写得生动优美,课堂上可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去读,文学家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熟读成诵,广泛阅读,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地反复地欣赏,读出其中的韵味、体验其中的美妙,直到背诵。
再次,培养学生语言实践,深化感悟。俗话说,“要能游泳,必须下水。”这话一点不假,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通过熟读、背诵形成的语言积累,还要经过迁移性的练习才能逐步实现内化。”在教学中设计迁移练习,加强语言实践,可促进学生吸收消化课文中的语言,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深化学生的语感表达。
“在理解语言内涵、领悟语言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借助朗读这一有声的语言去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显示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内涵,传达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课文一经朗读,更具有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它往往比单纯的讲解更使人体察入微,感人至深。比如,在《花瓣飘香》一文的教学中,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先同桌分角色读,再由小组分角色竞赛读,接着学生表演读,最后配着音乐师生合作表演读。在读中,学生充分体悟到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淳朴之情,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陶冶。
咬文嚼字,揣摩体味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一篇优秀文章人物形象的确定、作品意境是深邃、景物描写的形象都来源文字表达贴切、形象。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字义、文句、修辞方法进行比较、归纳。“学生只有对语言知识、语言形象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语言知识的获得才会更加牢固,语文能力的形成才会更加迅速而有效果,真正使学生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也曾说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有的……有的……也有……”句式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云房子。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使小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而且使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强受益化了自己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积累和充分运用语言表达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苗野.语文“善读”之我见——浅析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理解[J].小学教学参考,2010(9):21.
[2]李晓菲.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02):15.
关键词: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感受美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对话、语言、文字表达的吸收过程,即: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灵魂就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有着直觉的、整体的把握。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语言活动的质量提升和效率,在语言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以下是笔者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几点结合。
首先,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获得语感。“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心中的某一情境的,反之,一旦学生看到了作者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也会豁然领悟用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由此可见,创设情境不是促使学生感情的催化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感受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语言,在潜移转化中得到语感的训练。
现阶段国家实施的中小學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饶有情趣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用实物操作创设情境也是教学中运用得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教学《石榴》一课的最后的自然段,描写了石榴子儿的颜色、光泽、样子、味道。其中,“玛瑙般”、“晶莹透亮”、“清爽无比”等词语,惟妙惟肖地描摹了石榴子儿的特征,没有尝过石榴的人是很难深刻体会的。课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带个石榴,剥一剥,看看,尝一尝,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书中的遣词用句了。通过这样教学,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领悟。例如《少年王勃》中“拍案叫绝”一词,可以让学生读书,读到精彩之处,拍一下桌子,叫一声好。这样无需查字典和词典,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准确领悟了词的深刻含义。
其次,引导学生读中品味,增强感悟。汉语的意蕴深刻,有时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繁琐的分析很难帮助学生达到此种境界,而读却是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金钥匙。“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化读的训练。”小语“新大纲”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培养情感的熏陶。”教师要多创造机会,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然而,机械地读是要不得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要求读者能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在反复吟咏咀嚼中体会作品的储蓄蕴藉。“多思才能使思维更敏锐,语感更快捷。”因此,要以读为主,读想结合,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
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的领会作者在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因此,让学生通过朗读直接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好好地读、美美地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如《西湖》一课写得生动优美,课堂上可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去读,文学家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熟读成诵,广泛阅读,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地反复地欣赏,读出其中的韵味、体验其中的美妙,直到背诵。
再次,培养学生语言实践,深化感悟。俗话说,“要能游泳,必须下水。”这话一点不假,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通过熟读、背诵形成的语言积累,还要经过迁移性的练习才能逐步实现内化。”在教学中设计迁移练习,加强语言实践,可促进学生吸收消化课文中的语言,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深化学生的语感表达。
“在理解语言内涵、领悟语言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借助朗读这一有声的语言去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显示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内涵,传达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课文一经朗读,更具有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它往往比单纯的讲解更使人体察入微,感人至深。比如,在《花瓣飘香》一文的教学中,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先同桌分角色读,再由小组分角色竞赛读,接着学生表演读,最后配着音乐师生合作表演读。在读中,学生充分体悟到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淳朴之情,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陶冶。
咬文嚼字,揣摩体味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一篇优秀文章人物形象的确定、作品意境是深邃、景物描写的形象都来源文字表达贴切、形象。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字义、文句、修辞方法进行比较、归纳。“学生只有对语言知识、语言形象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语言知识的获得才会更加牢固,语文能力的形成才会更加迅速而有效果,真正使学生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也曾说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有的……有的……也有……”句式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云房子。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使小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而且使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强受益化了自己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积累和充分运用语言表达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苗野.语文“善读”之我见——浅析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理解[J].小学教学参考,2010(9):21.
[2]李晓菲.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