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试验区启动。高中历史课标尚未正式出台,这不等于说高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墨守成规,何况大纲和教材已有了较大改动,至少在理念与方法上我们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學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改善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如前所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学。
二是,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等等。
三是,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
三、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渗透世界近现代史教学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只作为选修,必会削弱这些知识内容本身的地位,因此如何在两难局面上照顾学生对古今中外历史内容的学习,是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若在高中阶段学生不接受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就会出现严重脱节,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教育“三个面向”中“面向世界”的要求;从微观角度来说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所以,高中生掌握世界史,特别是世界近现代史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在给学生讲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时就不能只从中国国内历史的演变去考虑,而应将其至于世界历史这个大背景、大环境中去分析。新教材已注重将近代史置于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认识,“引言”就很重要,教师要重视这些内容,同时还要进一步挖掘教材,找出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内容和结合点。
(作者单位:161600黑龙江省克山县克山农场高级中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學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改善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如前所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学。
二是,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等等。
三是,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
三、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渗透世界近现代史教学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只作为选修,必会削弱这些知识内容本身的地位,因此如何在两难局面上照顾学生对古今中外历史内容的学习,是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若在高中阶段学生不接受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就会出现严重脱节,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教育“三个面向”中“面向世界”的要求;从微观角度来说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所以,高中生掌握世界史,特别是世界近现代史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在给学生讲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时就不能只从中国国内历史的演变去考虑,而应将其至于世界历史这个大背景、大环境中去分析。新教材已注重将近代史置于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认识,“引言”就很重要,教师要重视这些内容,同时还要进一步挖掘教材,找出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内容和结合点。
(作者单位:161600黑龙江省克山县克山农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