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不言而喻。
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评价是为了发展,促进,不是打击。
教师应善于激励,三思而后评。
在课改教学中,喊的最响的是评价,最为困惑的也是评价。教师好象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改。如今提倡发展性评价、赏识评价,教师马上想到“表扬、表扬、再表扬,表扬成了评价的主要途径,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然而好多评价问题诸多,值得思考。
一:教师的评价模糊,缺乏导向性。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是儿童心目中神圣的偶像”,学生们都渴望知道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不能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一个评价。学生不能从教师那里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方向是否正确,学习目标是否完成得较好,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要求等。因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有缺点,又要洞察学生心灵的波动,既要表扬他的长处,又要指出他的差距所在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一位教师这样给学生写评语:“本期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数据,知道如何求平均数,了解统计图的特点,你制作的统计图很出色,是班里最好的,但你在用语言解释统计结果方面有一定困难,继续努力,马龙!”
学生阅读了这个以肯定性为主的评语,实际上也是与教师的一次情感交流,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此外还发现,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教师不给学生一个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有的问题明明回答错了,教师却不置可否。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对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曲解。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尊重与爱护学生,但绝不是有了错也不指出,无论教师对学生做出肯定或否定,我们都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热爱、信任与激励。
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夸大其词,廉价的表扬太多太滥。
现在,好多教师都有同感,在听课时,教师对学生言过其实的表扬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课堂上“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的声音不绝于耳。有时,明明学生回答得不好,可是教师却说你说得真好,让人听了莫名其妙。老师的表扬言过其实,就会大大贬低表扬的价值,导致华而不实的不良班风和学风,甚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廉价的表扬对差生不适用,对优秀生也不一定适用:中心校一名五年级学生,品学兼有,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由于老师认为她各方面表现不错,且成绩名列前茅,为了鼓励其不断进步,号召全体同学向她学习,并每天表扬她,由于表扬次数过于频繁,这位同学开始骄傲自满,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班里的其他同学与她渐渐疏远,辜负了老师的期望。
三:教师的评价缺乏艺术性,手法单一
教学评价导向功能的发挥,也有赖于教师教学评价艺术的巧妙运用。好多教师往往认为,评价就是用嘴说和写评语。其实,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抚摸,都是交流,都是评价。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可能会使一颗消沉的心变得兴奋起来;教师鼓励的眼神,赞赏的语调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使教学过程充满人情味。有一个小女孩,班里胆子最小,轻易不敢发言。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看了她一眼,感觉她会,只是犹豫着不举手,于是老师再一次向她投去了鼓励的目光,并善意地向她微笑。她终于怯生生地站起来,圆满地回答了问题。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她一句:“说得很不错嘛,自信心再强些就更好了。”从那以后,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上课也爱发言了。当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暂停授课,用责备、批评的目光注视着他;同样,当学生答对了一道题或有了创造性见解时,老师适时地投以肯定、赞许的目光或以微笑、点头示意等方式向学生表达肯定的意思,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评价手段、方式多了,但有些评价手段流于形式。
现在我们的评价手段日渐丰富,评价方式也多种多样,再也不是用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了,但我们有些评价方式却流于表面形式,如现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和档案夹,学生非常喜欢也非常在乎,但学生们不会用,学生把各种东西装了进去,打开一看很花哨,但不会对其进行总结与整理,不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这样的成长记录袋却起不到实质的用处。
五:对于一些品学都很差的学生怎样去评价?是不是一味地迁就?
对于较差学生的评价,令很多教师头疼,现在有的教师对这样的学生不能正确地提出责备、批评,而是拐弯抹角地说教。期末放假时,教师对各方面表现都很差的学生写评语,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想了半天也找不出他的闪光点,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点,他还比较爱劳动,最后,只好违心地找到的闪光点给他写上。这样做究竟对不对,这样的评语对学生能起到什么教育作用,家长看了会怎么想。究竟把学生一棒子打死,还是一味地“宽容”。
所以,课程改革实施中,评价是一个比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何使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到一定效应,甚至影响一生,就看评价的多元、适时、适度。评价学生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的价值。
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评价是为了发展,促进,不是打击。
教师应善于激励,三思而后评。
在课改教学中,喊的最响的是评价,最为困惑的也是评价。教师好象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改。如今提倡发展性评价、赏识评价,教师马上想到“表扬、表扬、再表扬,表扬成了评价的主要途径,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然而好多评价问题诸多,值得思考。
一:教师的评价模糊,缺乏导向性。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是儿童心目中神圣的偶像”,学生们都渴望知道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不能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一个评价。学生不能从教师那里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方向是否正确,学习目标是否完成得较好,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要求等。因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有缺点,又要洞察学生心灵的波动,既要表扬他的长处,又要指出他的差距所在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一位教师这样给学生写评语:“本期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数据,知道如何求平均数,了解统计图的特点,你制作的统计图很出色,是班里最好的,但你在用语言解释统计结果方面有一定困难,继续努力,马龙!”
学生阅读了这个以肯定性为主的评语,实际上也是与教师的一次情感交流,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此外还发现,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教师不给学生一个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有的问题明明回答错了,教师却不置可否。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对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曲解。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尊重与爱护学生,但绝不是有了错也不指出,无论教师对学生做出肯定或否定,我们都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热爱、信任与激励。
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夸大其词,廉价的表扬太多太滥。
现在,好多教师都有同感,在听课时,教师对学生言过其实的表扬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课堂上“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的声音不绝于耳。有时,明明学生回答得不好,可是教师却说你说得真好,让人听了莫名其妙。老师的表扬言过其实,就会大大贬低表扬的价值,导致华而不实的不良班风和学风,甚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廉价的表扬对差生不适用,对优秀生也不一定适用:中心校一名五年级学生,品学兼有,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由于老师认为她各方面表现不错,且成绩名列前茅,为了鼓励其不断进步,号召全体同学向她学习,并每天表扬她,由于表扬次数过于频繁,这位同学开始骄傲自满,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班里的其他同学与她渐渐疏远,辜负了老师的期望。
三:教师的评价缺乏艺术性,手法单一
教学评价导向功能的发挥,也有赖于教师教学评价艺术的巧妙运用。好多教师往往认为,评价就是用嘴说和写评语。其实,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抚摸,都是交流,都是评价。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可能会使一颗消沉的心变得兴奋起来;教师鼓励的眼神,赞赏的语调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使教学过程充满人情味。有一个小女孩,班里胆子最小,轻易不敢发言。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看了她一眼,感觉她会,只是犹豫着不举手,于是老师再一次向她投去了鼓励的目光,并善意地向她微笑。她终于怯生生地站起来,圆满地回答了问题。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她一句:“说得很不错嘛,自信心再强些就更好了。”从那以后,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上课也爱发言了。当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暂停授课,用责备、批评的目光注视着他;同样,当学生答对了一道题或有了创造性见解时,老师适时地投以肯定、赞许的目光或以微笑、点头示意等方式向学生表达肯定的意思,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评价手段、方式多了,但有些评价手段流于形式。
现在我们的评价手段日渐丰富,评价方式也多种多样,再也不是用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了,但我们有些评价方式却流于表面形式,如现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和档案夹,学生非常喜欢也非常在乎,但学生们不会用,学生把各种东西装了进去,打开一看很花哨,但不会对其进行总结与整理,不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这样的成长记录袋却起不到实质的用处。
五:对于一些品学都很差的学生怎样去评价?是不是一味地迁就?
对于较差学生的评价,令很多教师头疼,现在有的教师对这样的学生不能正确地提出责备、批评,而是拐弯抹角地说教。期末放假时,教师对各方面表现都很差的学生写评语,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想了半天也找不出他的闪光点,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点,他还比较爱劳动,最后,只好违心地找到的闪光点给他写上。这样做究竟对不对,这样的评语对学生能起到什么教育作用,家长看了会怎么想。究竟把学生一棒子打死,还是一味地“宽容”。
所以,课程改革实施中,评价是一个比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何使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到一定效应,甚至影响一生,就看评价的多元、适时、适度。评价学生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