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是素质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突破口。现代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证明:人一生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自我教育获得的。因此,自我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呢?笔者认为:
一、尊重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
人是需要尊重的,因为尊重是人性的重要特征,融入了尊重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
谁都承认,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社会实践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这个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所以,学生只有在自发或激发起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作用下,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与积极的创新时,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素质。
二、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曾尖锐地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要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理念条件。全社会都应从时代教育的特征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树立起新型的学生自我教育的新理念,即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以发展人的个性化创造能力为目的,以培养人的可持续教育为宗旨,以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肩负起为国际社会服务职责的全功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观念。
2、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现行的教育模式,无疑闲置了大量的可用资源:即使在当今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启用闲置资源或采用共享资源,也能满足前阶段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为学生创造自我教育的物质条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为他们创建布局合理、没有外界干扰、能让人全身心投入学习与探索的宁静生活环境。二是要启用已存封和闲置的信息及网络资源,包括参考书籍、辅导材料等,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创建能使他们自由选择与行动的学习环境。三是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师资以及当地图书馆、文化馆、大专院校和当地社会、人文、自然等资源,为学生直接学习创建广阔的共享资源空间。
3、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自我教育,要求学校应具有浓烈的文化气氛和良好的科研氛围,此外还应具备可供学生们自主参与并可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的科研环境,使学生在其中充分接受不同文化的薰陶,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在这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并增强他们的自我教育欲望。创建良好的文化条件要注意三点:(1)必须冲破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建立起新型的教育观、价值观、行为观和人才观。(2)要树立良好的科研创新和学术争鸣的风气,并逐步提高学生们的自我参与意识。(3)注重自我教育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学校、家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的有机融合。
4、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要使知识转化为人的能力,就必须将知识自觉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这样,能力才会变成改革社会的现实力量——离开实践活动的能力很快便会趋于衰退。
历史的经验与创造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内在力量,就没有外在的发展,没有伟大的梦想,便没有伟大的现实,因为伟大的梦想是靠实践来实现的,那最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放纵,也最充分地开发了人的创造潜能,是实践将人类的进化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文明高度,这也是一切强大的国家、民族和个人走向成功的秘诀。
自我教育的实践还证明:个人经验如不确立在社会经验之上,便不会产生有益的结果,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将自己独特的实践经验在欣赏、理解、接纳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之融为一体,并发展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最新文明高度的巨大动力。
三、目标教育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
所谓目标,就是人们希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目标能激发人的热情,鼓舞人的斗志,鞭策人们为之奋斗。没有目标,人就没有奔头、没有希望、没有勇气、没有力量。斯大林曾指出:“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何谓目标教育?就是学校所制定的教育工作的预期目的和结果。它代表着学校教育的方向和未来,是学校教育发展前进中的路标和灯塔,但它也是一幅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蓝图”。
学生自我教育的最终实现,定将促进学生人格结构与智能结构的高度统一,也定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还将更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尊重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
人是需要尊重的,因为尊重是人性的重要特征,融入了尊重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
谁都承认,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社会实践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这个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所以,学生只有在自发或激发起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作用下,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与积极的创新时,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素质。
二、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曾尖锐地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要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理念条件。全社会都应从时代教育的特征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树立起新型的学生自我教育的新理念,即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以发展人的个性化创造能力为目的,以培养人的可持续教育为宗旨,以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肩负起为国际社会服务职责的全功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观念。
2、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现行的教育模式,无疑闲置了大量的可用资源:即使在当今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启用闲置资源或采用共享资源,也能满足前阶段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为学生创造自我教育的物质条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为他们创建布局合理、没有外界干扰、能让人全身心投入学习与探索的宁静生活环境。二是要启用已存封和闲置的信息及网络资源,包括参考书籍、辅导材料等,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创建能使他们自由选择与行动的学习环境。三是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师资以及当地图书馆、文化馆、大专院校和当地社会、人文、自然等资源,为学生直接学习创建广阔的共享资源空间。
3、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自我教育,要求学校应具有浓烈的文化气氛和良好的科研氛围,此外还应具备可供学生们自主参与并可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的科研环境,使学生在其中充分接受不同文化的薰陶,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在这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并增强他们的自我教育欲望。创建良好的文化条件要注意三点:(1)必须冲破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建立起新型的教育观、价值观、行为观和人才观。(2)要树立良好的科研创新和学术争鸣的风气,并逐步提高学生们的自我参与意识。(3)注重自我教育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学校、家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的有机融合。
4、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要使知识转化为人的能力,就必须将知识自觉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这样,能力才会变成改革社会的现实力量——离开实践活动的能力很快便会趋于衰退。
历史的经验与创造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内在力量,就没有外在的发展,没有伟大的梦想,便没有伟大的现实,因为伟大的梦想是靠实践来实现的,那最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放纵,也最充分地开发了人的创造潜能,是实践将人类的进化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文明高度,这也是一切强大的国家、民族和个人走向成功的秘诀。
自我教育的实践还证明:个人经验如不确立在社会经验之上,便不会产生有益的结果,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将自己独特的实践经验在欣赏、理解、接纳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之融为一体,并发展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最新文明高度的巨大动力。
三、目标教育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
所谓目标,就是人们希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目标能激发人的热情,鼓舞人的斗志,鞭策人们为之奋斗。没有目标,人就没有奔头、没有希望、没有勇气、没有力量。斯大林曾指出:“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何谓目标教育?就是学校所制定的教育工作的预期目的和结果。它代表着学校教育的方向和未来,是学校教育发展前进中的路标和灯塔,但它也是一幅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蓝图”。
学生自我教育的最终实现,定将促进学生人格结构与智能结构的高度统一,也定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还将更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