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解决德育在农村小学语文的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重要性与教学原则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农村小学语文中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在写作教学中开展和渗透德育、通过朗读开展和渗透德育以及通过课外教育开展和渗透德育,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有效实施德育的开展和渗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德育不是孤立的,将德育任务全部放在思想品德教育课来完成也是不可能的。小学语文课本的丰富内容为德育注入语文教育提供了广泛的资源。遗憾的是,我国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课堂的知识教育,往往低估其在德育方面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逐渐深入,开始在农村小学品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育中需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的引导和发展,善用语文课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塑造自己的个性。
一、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重要性
很多人还不知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认为德育有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就足够了,在思想品德课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更多的东西,没有必要在语文教育中开展和渗透德育。而且,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或多或少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有任务,有一些压力。但是,如果德育能够在语文教育中开展和渗透,学生不仅能够专注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能实现德育理念的学习,这样学生既不会学得太拘谨,也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此外,与专门的品德教育相比,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和渗透德育理念更容易。随着语文课程的进行,好的品德和理念也会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德育的学习。所以说,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德育的伴随式学习,只有懂得德育,学生才能知道在什么年龄该做什么,认识到学习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目前,很多学校只注重提高成绩,搁置德育,导致学生缺乏德育。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和渗透德育。
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原则
(一)在学习中逐步开展和渗透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观念还处于发展阶段,不能急于对农村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德育,而是要逐步开展和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文章的积极元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阅读和识字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二)在学习中耳濡目染
不要把德育作为语文教育的附加工作,而是在日常语文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把文章的美感和精神传达给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耳濡目染之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三)层次清晰的原则
根据小学生的特性,往往无法在课堂上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引导,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将德育内容呈现给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关注点,教师要根据年级的不同分别设计德育内容。
三、在农村小学语文中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
语文科目包含了大量的德育资源和知识,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课本德育知识,向学生传达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结合丰富多样的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塑造审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的过程中,课文内容告诉我们,保罗在平安夜碰巧遇到了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通过与男孩的短暂交流,保罗被小男孩的言行触动,让他深刻领会了给予是快乐的。语文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通过课文语言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慢慢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内涵,引导学生形成奉献和帮助他人的精神。在本课结束后,教师也可以拓展更多的问题,通过提出延伸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课本,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从这样的“爱”中了解自己的成长,进而实现在语文课本中开展和渗透德育的教学目标。
(二)在写作教学中开展和渗透德育
作为知识的一个输出过程,写作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事物的能力。作文强调表达学生的真实感受,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当学生写作时,教师应要求他们选择最适合他们生活的主题,例如,“在田地里劳作的父母”等。要写好这类题材的作文,学生必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问题。关于写作要求,教师应提供一些不同的题目,帮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生活的作文题目。其次,学生还要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弄清问题的成因和后果,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尽可能多地讲解,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在写作训练中,学生需要明白,要讲真话、讲实话、表达真情,从而落实在写作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理念。
(三)在朗读过程中开展和渗透德育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过程。在朗读时如果贴近作者的情感,那朗读便犹如一场美妙的听觉盛宴,让人着迷。比如,在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这样的充满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心目中总理的美好形象,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深切悲痛,以及与周总理告别的难舍之情。阅读和朗诵所能达到的效果永远不是通过说话或分析来实现的,我们对所读的内容要有最深的情感和最强烈的理解。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利用能给学生带来强烈情感共鸣的素材,通过美文滋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实现在朗读中过程中开展和渗透德育的目的。
(四)在课外实践中开展和渗透德育
对于德育理念的开展和渗透,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进行。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例如,在讲授《谁打碎了花瓶》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列宁的身份写一封道歉信给他们的姑姑,也可以给教师、父母和同学写一封道歉信。这类课外作业教育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将诚实守信和知错改正等品德开展和渗透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推卸自己的责任。课外实践教学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也是拓宽学生知识来源、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将德育理念运用到生活中,是德育的最终目的。比如,教师在教学《梅花魂》课文时,可以在黑板上勾勒出梅花形状的轮廓,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现实中的梅花,向学生熏陶以梅花的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已成为课程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需要关注教育过程,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中的资源来渗透德育,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华.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11):114.
[2]唐喜珍.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开展[J].中外交流, 2018, (38):202.
[3]崔锦伦.德育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读与写(教师), 2020(3):1.
[4]黄存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15(4):136.
[5]吕荣泉.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 2018(12):30.
責任编辑
【关键词】农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有效实施德育的开展和渗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德育不是孤立的,将德育任务全部放在思想品德教育课来完成也是不可能的。小学语文课本的丰富内容为德育注入语文教育提供了广泛的资源。遗憾的是,我国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课堂的知识教育,往往低估其在德育方面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逐渐深入,开始在农村小学品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育中需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的引导和发展,善用语文课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塑造自己的个性。
一、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重要性
很多人还不知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认为德育有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就足够了,在思想品德课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更多的东西,没有必要在语文教育中开展和渗透德育。而且,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或多或少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有任务,有一些压力。但是,如果德育能够在语文教育中开展和渗透,学生不仅能够专注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能实现德育理念的学习,这样学生既不会学得太拘谨,也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此外,与专门的品德教育相比,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和渗透德育理念更容易。随着语文课程的进行,好的品德和理念也会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德育的学习。所以说,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德育的伴随式学习,只有懂得德育,学生才能知道在什么年龄该做什么,认识到学习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目前,很多学校只注重提高成绩,搁置德育,导致学生缺乏德育。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和渗透德育。
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原则
(一)在学习中逐步开展和渗透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观念还处于发展阶段,不能急于对农村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德育,而是要逐步开展和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文章的积极元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阅读和识字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二)在学习中耳濡目染
不要把德育作为语文教育的附加工作,而是在日常语文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把文章的美感和精神传达给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耳濡目染之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三)层次清晰的原则
根据小学生的特性,往往无法在课堂上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引导,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将德育内容呈现给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关注点,教师要根据年级的不同分别设计德育内容。
三、在农村小学语文中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
语文科目包含了大量的德育资源和知识,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课本德育知识,向学生传达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结合丰富多样的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塑造审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的过程中,课文内容告诉我们,保罗在平安夜碰巧遇到了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通过与男孩的短暂交流,保罗被小男孩的言行触动,让他深刻领会了给予是快乐的。语文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通过课文语言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慢慢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内涵,引导学生形成奉献和帮助他人的精神。在本课结束后,教师也可以拓展更多的问题,通过提出延伸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课本,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从这样的“爱”中了解自己的成长,进而实现在语文课本中开展和渗透德育的教学目标。
(二)在写作教学中开展和渗透德育
作为知识的一个输出过程,写作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事物的能力。作文强调表达学生的真实感受,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当学生写作时,教师应要求他们选择最适合他们生活的主题,例如,“在田地里劳作的父母”等。要写好这类题材的作文,学生必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问题。关于写作要求,教师应提供一些不同的题目,帮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生活的作文题目。其次,学生还要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弄清问题的成因和后果,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尽可能多地讲解,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在写作训练中,学生需要明白,要讲真话、讲实话、表达真情,从而落实在写作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理念。
(三)在朗读过程中开展和渗透德育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过程。在朗读时如果贴近作者的情感,那朗读便犹如一场美妙的听觉盛宴,让人着迷。比如,在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这样的充满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心目中总理的美好形象,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深切悲痛,以及与周总理告别的难舍之情。阅读和朗诵所能达到的效果永远不是通过说话或分析来实现的,我们对所读的内容要有最深的情感和最强烈的理解。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利用能给学生带来强烈情感共鸣的素材,通过美文滋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实现在朗读中过程中开展和渗透德育的目的。
(四)在课外实践中开展和渗透德育
对于德育理念的开展和渗透,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进行。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例如,在讲授《谁打碎了花瓶》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列宁的身份写一封道歉信给他们的姑姑,也可以给教师、父母和同学写一封道歉信。这类课外作业教育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将诚实守信和知错改正等品德开展和渗透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推卸自己的责任。课外实践教学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也是拓宽学生知识来源、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将德育理念运用到生活中,是德育的最终目的。比如,教师在教学《梅花魂》课文时,可以在黑板上勾勒出梅花形状的轮廓,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现实中的梅花,向学生熏陶以梅花的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已成为课程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需要关注教育过程,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中的资源来渗透德育,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华.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11):114.
[2]唐喜珍.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开展[J].中外交流, 2018, (38):202.
[3]崔锦伦.德育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读与写(教师), 2020(3):1.
[4]黄存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15(4):136.
[5]吕荣泉.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 2018(12):30.
責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