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农村存在大量缺乏办园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它反映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例如,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幼儿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部门监管缺失,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无从谈起等。要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为广大农村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就必须立足农村实际,合理布局,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教育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努力建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系;幼儿园要向农村幼儿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转变他们落后的幼儿教育观念。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家庭式幼儿园;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22-04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只有提高占学前儿童大多数的农村学前儿童的素质,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才有保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尽管国家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逐年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但是仍不能满足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农村民办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教育部201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幼儿园有58684所,其中民办园为36522所,约占农村幼儿园总数的62%。这些民办园在办园条件、教育质量上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办园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学习、游戏、保育资源,师资水平偏低。特别是以家庭院落为主要办园场所,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师资的家庭式幼儿园在办园方面更是存在严重问题。家庭式幼儿园为什么会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这类幼儿园的存在与发展反映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一所农村家庭式幼儿园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
一、家庭式幼儿园实地考察
1.家庭式幼儿园概况
山东省聊城市开发区K镇下辖4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为3.5万人,流动人口为1.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3-6岁的户籍幼儿为1600多人。与当地农村适龄幼儿总数相比,K镇公办、注册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国家学前教育办学资质的合格园所数量极少,只有新办的镇中心幼儿园和原有的Y小学、z小学附属幼儿园三所公办幼儿园,以及五所获得当地教育局审核批准的民办幼儿园。按照2012年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对班级规模及师幼比的规定,这八所幼儿园的招生总量应控制在800人左右,但实际上它们的招生规模都超标了,镇中心幼儿园的师幼比甚至达到了1:40。
农村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的矛盾为不具备办园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提供了生存的机会。K镇的家庭式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20多所发展到了现在的70多所。调查发现,K镇的每个行政村都有1-2所家庭式幼儿园,招生规模有大有小,大多未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研究者重点考察的小太阳幼儿园成立于2010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其招生规模已从最初的20多名幼儿发展到现在的103名幼儿,目前是z村规模最大的幼儿园。
2.家庭式幼儿园存在的主要原因
(1)农村有广大需求
农村学前教育供需失衡为家庭式幼儿园生存提供了机会。家庭式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农村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
(2)经济利益可观
农村日益增长的幼教需求所产生的可观的经济利益,是激发投资者开办家庭式幼儿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不少投资者都将开办幼儿园视为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
3.幼儿家长和教育部门对家庭式幼儿园的态度
(1)幼儿家长的态度
尽管家庭式幼儿园缺乏办园资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但仍受到z村许多幼儿家长的青睐。一是因为家庭式幼儿园离家近,接送幼儿入离园方便,二是因为收费低廉。如K镇中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为每月320元,而绝大多数家庭式幼儿园的收费仅为每月180元左右。
(2)教育部门的态度
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负有一定的宣传、审查、监督等管理职责。然而,研究者在调查时发现。大约有90%的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在办园初期不知道开办幼儿园应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教育部门的监管也存在问题。比如小太阳幼儿园在开办两年后,教育局才派人来检查,检查时告知办园者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办理申报审批手续。至于办园者是否按要求去做便不得而知,因为“从那以后教育局再也没来检查过”。
事实上,教育部门对一些家庭式幼儿园的办园状况是有所了解的,但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也是出于对矛盾激化的担忧,而客观上也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当地教育局一位主管学前教育的科长说:“尽管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幼儿园发展,但资源还是有限,不是每一个农村幼儿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幼儿教育资源的。这些家庭式幼儿园尽管条件差,但总比孩子没园上好吧。如果强制取缔,恐怕会激化矛盾。再加上家庭式幼儿园数量多、分布散,我们一共才三四个人管理学前教育这一块,不可能天天进村检查。作为管理部门很多时候只能这样。”
二、从家庭式幼儿园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稀缺
近年来,尽管国家把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放在了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位置,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新建、改扩建了不少农村幼儿园,但与适龄幼儿总数相比,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资质的合格幼儿园数量仍然十分有限。正如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易凌云指出的,目前,在我国各阶段教育中,学前教育是普及率最低的。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幼儿园数量少,无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要。
2.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前教育具有奠基性和公益性,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应承担重要职责。《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同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然而,笔者调查发现,K镇人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并没有形成一体互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切实履行应当履行的相关职责。 目前,不少地方乡(镇)政府停办了一些规模较小、附属于小学的幼儿园,按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了乡(镇)中心幼儿园。这种举措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缺乏正规幼儿园的现状,但乡(镇)中心幼儿园难以惠及农村所有适龄幼儿。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方便接送孩子比幼儿园教育质量更有吸引力。
依靠村民自治组织来监管本村幼儿园更是不太现实。研究者在访谈时发现,许多村干部根本没有监管本村幼儿园的意识和能力,认为这是教育部门的事,不属于村干部的管辖范围。
3.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尽管农村幼儿家长对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应到幼儿园接受教育普遍表示认可,但对幼儿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接受教育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看管孩子的地方,幼儿园教师就是保姆,只要收费低廉,不让孩子磕着、碰着就行了。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去学识数、学认字,幼儿园不能由着孩子玩,或只学唱歌、跳舞。K镇中心幼儿园作为新建的示范性幼儿园,是按照国家提倡的幼儿教育理念办园的。然而,一些家长对此并不认同,认为该幼儿园的教师没有用心教孩子,不教孩子识字、计算。个别家长甚至将本来在镇中心幼儿园就读的孩子转到村里家庭式幼儿园就读。
4.教师整体素质较低
幼儿园教师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无论是农村公办园还是民办园普遍存在教师素质较低这一严峻的问题。一项调查发现,山东省17个地市的2500名农村幼儿园教师中,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3.8%。农村幼儿园教师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生甚至初中毕业生,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就直接进入幼儿园做了教师。家庭式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更是令人担忧。许多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和雇佣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师教育,他们当中甚至有不少是没有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家庭妇女或待业青年。
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情况也很糟糕。农村幼儿园教师自我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薄弱,外出培训机会极少,教师学习资源匮乏,专业素质提高极为缓慢。庞云凤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作过的调查显示,这些教师工作后从没接受过培训的达62.7%,接受培训的时间在10天以上的仅占0.5%。最近几年,不少县级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开始把农村民办园教师纳入培训范围,但家庭式幼儿园从业者的培训仍是空白。
三、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1.立足农村实际,合理布局,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
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是农村学前教育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政府应利用多种筹资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在这一前提下,政府要认真反思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建设中的诸如资源整合、集中办园与农村实际之间的矛盾,充分考虑村落分布分散的特点、农村留守家庭增加、隔代教育现象普遍等现实因素,对新建幼儿园进行合理布局,使新建幼儿园能辐射到每个农村家庭。
对于家庭式幼儿园,在公办园难以满足农村幼儿教育需求的前提下,政府不能简单强制取缔,而应在认真评估其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前景的基础上,择优采取资金扶持、专业指导等措施,引导家庭式幼儿园朝良性方向发展。事实上。德国、瑞典等国家已将家庭式幼儿园视为与公办幼儿园同等重要的社会保障系统组成部分。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并对家庭式幼儿园办园质量进行严格监控。为了保证家庭式幼儿园的生源、生存及盈利,政府明确规定家长只负担孩子入托费用的35%,其余部分由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均摊,以此来缓解公办幼儿园的压力。
2.教育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
教育部门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应建立上下一体,灵活互动的管理机制,提高自身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组织管理力度,同时加大对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依法办园和科学办园的意识。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审批、质量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如丹麦政府为保障家庭式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对其招收规模作了限制(一个家庭式幼儿园最多只能招收5名幼儿),这保证了每一名入园幼儿都能够得到精心的照顾和良好的教育;规定由社区办公室督察员负责管理一个社区内的家庭式幼儿园,明确了督察员的任职资格、角色、工作内容等,这不仅保证了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及科学幼教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还使得社区内分散的家庭式幼儿园形成一个系统。山东省临邑县从2011年开始对部分农村家庭式幼儿园进行“收编”和规范管理,鼓励地方教育部门接管民办园,规范其办园行为,改善办园条件,同时提出推进公办园带动民办园发展的思路。
3.努力建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系
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家庭式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努力建构将公办园、民办园和家庭式幼儿园的从业者都纳入其中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大力开发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方式。如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建立普通园与优质园联系小组,组织农村教师观摩学习优质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艺体技能,分享优质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等。对农村家庭式幼儿园的从业者而言,应更多采用现场观摩、现场指导为主的培训模式,以增加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4.转变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
农村幼儿家长对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应接受怎样的教育等问题的认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和教育教学方式,进而可能影响农村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早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就曾发文要求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明确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应普遍接受科学育儿的指导。然而,在广大农村,针对农村家长的指导和知识普及工作并未得到开展。因此,要为农村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就必须重视并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村家庭宣传幼儿身心发展知识及科学育儿知识。农村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乡(镇)政府可与幼儿园合作创办家长学校,提供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家庭式幼儿园;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22-04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只有提高占学前儿童大多数的农村学前儿童的素质,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才有保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尽管国家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逐年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但是仍不能满足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农村民办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教育部201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幼儿园有58684所,其中民办园为36522所,约占农村幼儿园总数的62%。这些民办园在办园条件、教育质量上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办园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学习、游戏、保育资源,师资水平偏低。特别是以家庭院落为主要办园场所,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师资的家庭式幼儿园在办园方面更是存在严重问题。家庭式幼儿园为什么会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这类幼儿园的存在与发展反映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一所农村家庭式幼儿园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
一、家庭式幼儿园实地考察
1.家庭式幼儿园概况
山东省聊城市开发区K镇下辖4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为3.5万人,流动人口为1.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3-6岁的户籍幼儿为1600多人。与当地农村适龄幼儿总数相比,K镇公办、注册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国家学前教育办学资质的合格园所数量极少,只有新办的镇中心幼儿园和原有的Y小学、z小学附属幼儿园三所公办幼儿园,以及五所获得当地教育局审核批准的民办幼儿园。按照2012年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对班级规模及师幼比的规定,这八所幼儿园的招生总量应控制在800人左右,但实际上它们的招生规模都超标了,镇中心幼儿园的师幼比甚至达到了1:40。
农村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的矛盾为不具备办园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提供了生存的机会。K镇的家庭式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20多所发展到了现在的70多所。调查发现,K镇的每个行政村都有1-2所家庭式幼儿园,招生规模有大有小,大多未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研究者重点考察的小太阳幼儿园成立于2010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其招生规模已从最初的20多名幼儿发展到现在的103名幼儿,目前是z村规模最大的幼儿园。
2.家庭式幼儿园存在的主要原因
(1)农村有广大需求
农村学前教育供需失衡为家庭式幼儿园生存提供了机会。家庭式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农村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
(2)经济利益可观
农村日益增长的幼教需求所产生的可观的经济利益,是激发投资者开办家庭式幼儿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不少投资者都将开办幼儿园视为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
3.幼儿家长和教育部门对家庭式幼儿园的态度
(1)幼儿家长的态度
尽管家庭式幼儿园缺乏办园资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但仍受到z村许多幼儿家长的青睐。一是因为家庭式幼儿园离家近,接送幼儿入离园方便,二是因为收费低廉。如K镇中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为每月320元,而绝大多数家庭式幼儿园的收费仅为每月180元左右。
(2)教育部门的态度
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负有一定的宣传、审查、监督等管理职责。然而,研究者在调查时发现。大约有90%的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在办园初期不知道开办幼儿园应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教育部门的监管也存在问题。比如小太阳幼儿园在开办两年后,教育局才派人来检查,检查时告知办园者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办理申报审批手续。至于办园者是否按要求去做便不得而知,因为“从那以后教育局再也没来检查过”。
事实上,教育部门对一些家庭式幼儿园的办园状况是有所了解的,但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也是出于对矛盾激化的担忧,而客观上也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当地教育局一位主管学前教育的科长说:“尽管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幼儿园发展,但资源还是有限,不是每一个农村幼儿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幼儿教育资源的。这些家庭式幼儿园尽管条件差,但总比孩子没园上好吧。如果强制取缔,恐怕会激化矛盾。再加上家庭式幼儿园数量多、分布散,我们一共才三四个人管理学前教育这一块,不可能天天进村检查。作为管理部门很多时候只能这样。”
二、从家庭式幼儿园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稀缺
近年来,尽管国家把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放在了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位置,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新建、改扩建了不少农村幼儿园,但与适龄幼儿总数相比,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资质的合格幼儿园数量仍然十分有限。正如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易凌云指出的,目前,在我国各阶段教育中,学前教育是普及率最低的。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幼儿园数量少,无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要。
2.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前教育具有奠基性和公益性,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应承担重要职责。《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同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然而,笔者调查发现,K镇人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并没有形成一体互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切实履行应当履行的相关职责。 目前,不少地方乡(镇)政府停办了一些规模较小、附属于小学的幼儿园,按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了乡(镇)中心幼儿园。这种举措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缺乏正规幼儿园的现状,但乡(镇)中心幼儿园难以惠及农村所有适龄幼儿。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方便接送孩子比幼儿园教育质量更有吸引力。
依靠村民自治组织来监管本村幼儿园更是不太现实。研究者在访谈时发现,许多村干部根本没有监管本村幼儿园的意识和能力,认为这是教育部门的事,不属于村干部的管辖范围。
3.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尽管农村幼儿家长对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应到幼儿园接受教育普遍表示认可,但对幼儿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接受教育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看管孩子的地方,幼儿园教师就是保姆,只要收费低廉,不让孩子磕着、碰着就行了。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去学识数、学认字,幼儿园不能由着孩子玩,或只学唱歌、跳舞。K镇中心幼儿园作为新建的示范性幼儿园,是按照国家提倡的幼儿教育理念办园的。然而,一些家长对此并不认同,认为该幼儿园的教师没有用心教孩子,不教孩子识字、计算。个别家长甚至将本来在镇中心幼儿园就读的孩子转到村里家庭式幼儿园就读。
4.教师整体素质较低
幼儿园教师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无论是农村公办园还是民办园普遍存在教师素质较低这一严峻的问题。一项调查发现,山东省17个地市的2500名农村幼儿园教师中,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3.8%。农村幼儿园教师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生甚至初中毕业生,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就直接进入幼儿园做了教师。家庭式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更是令人担忧。许多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和雇佣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师教育,他们当中甚至有不少是没有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家庭妇女或待业青年。
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情况也很糟糕。农村幼儿园教师自我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薄弱,外出培训机会极少,教师学习资源匮乏,专业素质提高极为缓慢。庞云凤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作过的调查显示,这些教师工作后从没接受过培训的达62.7%,接受培训的时间在10天以上的仅占0.5%。最近几年,不少县级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开始把农村民办园教师纳入培训范围,但家庭式幼儿园从业者的培训仍是空白。
三、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1.立足农村实际,合理布局,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
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是农村学前教育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政府应利用多种筹资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在这一前提下,政府要认真反思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建设中的诸如资源整合、集中办园与农村实际之间的矛盾,充分考虑村落分布分散的特点、农村留守家庭增加、隔代教育现象普遍等现实因素,对新建幼儿园进行合理布局,使新建幼儿园能辐射到每个农村家庭。
对于家庭式幼儿园,在公办园难以满足农村幼儿教育需求的前提下,政府不能简单强制取缔,而应在认真评估其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前景的基础上,择优采取资金扶持、专业指导等措施,引导家庭式幼儿园朝良性方向发展。事实上。德国、瑞典等国家已将家庭式幼儿园视为与公办幼儿园同等重要的社会保障系统组成部分。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并对家庭式幼儿园办园质量进行严格监控。为了保证家庭式幼儿园的生源、生存及盈利,政府明确规定家长只负担孩子入托费用的35%,其余部分由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均摊,以此来缓解公办幼儿园的压力。
2.教育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
教育部门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应建立上下一体,灵活互动的管理机制,提高自身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组织管理力度,同时加大对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依法办园和科学办园的意识。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审批、质量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如丹麦政府为保障家庭式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对其招收规模作了限制(一个家庭式幼儿园最多只能招收5名幼儿),这保证了每一名入园幼儿都能够得到精心的照顾和良好的教育;规定由社区办公室督察员负责管理一个社区内的家庭式幼儿园,明确了督察员的任职资格、角色、工作内容等,这不仅保证了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及科学幼教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还使得社区内分散的家庭式幼儿园形成一个系统。山东省临邑县从2011年开始对部分农村家庭式幼儿园进行“收编”和规范管理,鼓励地方教育部门接管民办园,规范其办园行为,改善办园条件,同时提出推进公办园带动民办园发展的思路。
3.努力建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系
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家庭式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努力建构将公办园、民办园和家庭式幼儿园的从业者都纳入其中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大力开发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方式。如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建立普通园与优质园联系小组,组织农村教师观摩学习优质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艺体技能,分享优质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等。对农村家庭式幼儿园的从业者而言,应更多采用现场观摩、现场指导为主的培训模式,以增加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4.转变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
农村幼儿家长对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应接受怎样的教育等问题的认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和教育教学方式,进而可能影响农村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早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就曾发文要求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明确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应普遍接受科学育儿的指导。然而,在广大农村,针对农村家长的指导和知识普及工作并未得到开展。因此,要为农村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就必须重视并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村家庭宣传幼儿身心发展知识及科学育儿知识。农村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乡(镇)政府可与幼儿园合作创办家长学校,提供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