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从初中数学教材里涉及的探究活动入手,分析农牧区初中数学探究活动的问题所在,得出农牧区初中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强调农牧区初中数学课堂,应该充分发挥数学教材里探究活动的应用。然而,如何使探究活动渗透到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以实际教学为例,将自己总结的新方法作如下阐述。
【关键词】农牧区初中;数学教材;探究活动;方法;新探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探究活动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一个人在学校获取知识是有限的,大部分知识要靠走上社会后,通过自学而获取。要自学,必须要有良好的探究活动的能力,而探究活动能力必须在学校养成,这样无论是走上社会还是继续学习,才会善于探索和创新。因此,结合农牧区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探索“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是农牧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育教学实际,把“探究活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作如下阐述。
一、探究活动的含义和流程
所谓探究活动,就是教师通过各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能够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对探究活动含义的解释,我们应该对这一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又包含哪些内容呢?笔者从自己的数学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认为它的基本流程有:“情境为先,激发兴趣→开动脑筋,提出问题→认真探究,解决问题→以生为本,鼓励探究”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探究活动在农牧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为先,激发兴趣
如何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实际,针对所学课程,创设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究新知。
案例Ⅰ:在讲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很久以前,有个老财主要将土地分给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分得一块长方形土地,另一个儿子分得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长方形土地的两边长和平行四边形土地的两边长对应相等,但是两个儿子都说对方分得的土地比自己多,那么这两个儿子谁分得的土地更多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这位财主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的情境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让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开动脑筋,提出问题
数学的精髓在于逻辑概念,而逻辑概念又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按照学生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问题。
案例Ⅱ:在教授《平均数应用题》时,我拿出了2014年4月25日八年级全体学生参加学校第七届校运会的成绩和人数,让学生观察并提问:“现在让你担任评委,你觉得哪个班级成绩好?”当课堂上的所有学生看到名单中全是熟悉的名字时,脸上便显露出新鲜感,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这种让学生担任比赛评委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达到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的目的。
3.认真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遇到困难,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以发挥他们的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Ⅲ:对于解决《平面坐标内的坐标转换》问题,笔者给学生完全的自主性,先让他们自己画出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任选一点,再通过测量、填表、比对,让小组内各成员相互交流,共同发现规律。由此,笔者课堂上小组探究问题的步骤记录如下:
①在坐标系上任意标出点A,测量并写出它的坐标;
②分别把A点向左、向右各平移5个单位,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③分别把A点向上、向下平移3个单位,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在探究完以上问题之后,笔者接着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比较点A与它的像坐标,你们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吗?”过了大概5分钟,通过各小组的仔细探究,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平面坐标内的点与它平移h(h ≥ 0)个单位后所得像的坐标成对应的关系。
4.以生为本,鼓励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而自主探究时间的充足以否,直接关系到这一活动的成败。
案例Ⅳ:在学习《轴对称》数学新知识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回家找一些是轴对称图形的图片、照片、小的实物等,最后根据这些来展开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在搜集过程中,由于自由支配时间的充足,他们就实实在在地看到、感受到了这些轴对称图形的模样,所以很快就进入到了学习的氛围当中。在解答相关习题时,我也采用这种独立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问题来探究,并亲自动手制作模型。通过他们亲自参与模型制作的过程,以及探究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当然,这一探究活动虽然花时较多,却保证了学生探究时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探究顺利进行,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如何在农牧区初中数学课堂中将教材探究活动开展下去?方法的创新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诚如数学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东西 ,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所以,笔者认为唯有通过自身探究所得到的数学新知与技能,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彻,应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郭立昌,范永利.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Z1).
[2]顾继玲 张新华.初中数学教材探究活动设计的思考.数学教育学报,2012,(03).
[3]徐丽萍.一次意外的课堂探究与反思[J].数学之友,2012,(06).
【关键词】农牧区初中;数学教材;探究活动;方法;新探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探究活动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一个人在学校获取知识是有限的,大部分知识要靠走上社会后,通过自学而获取。要自学,必须要有良好的探究活动的能力,而探究活动能力必须在学校养成,这样无论是走上社会还是继续学习,才会善于探索和创新。因此,结合农牧区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探索“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是农牧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育教学实际,把“探究活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作如下阐述。
一、探究活动的含义和流程
所谓探究活动,就是教师通过各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能够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对探究活动含义的解释,我们应该对这一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又包含哪些内容呢?笔者从自己的数学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认为它的基本流程有:“情境为先,激发兴趣→开动脑筋,提出问题→认真探究,解决问题→以生为本,鼓励探究”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探究活动在农牧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为先,激发兴趣
如何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实际,针对所学课程,创设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究新知。
案例Ⅰ:在讲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很久以前,有个老财主要将土地分给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分得一块长方形土地,另一个儿子分得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长方形土地的两边长和平行四边形土地的两边长对应相等,但是两个儿子都说对方分得的土地比自己多,那么这两个儿子谁分得的土地更多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这位财主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的情境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让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开动脑筋,提出问题
数学的精髓在于逻辑概念,而逻辑概念又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按照学生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问题。
案例Ⅱ:在教授《平均数应用题》时,我拿出了2014年4月25日八年级全体学生参加学校第七届校运会的成绩和人数,让学生观察并提问:“现在让你担任评委,你觉得哪个班级成绩好?”当课堂上的所有学生看到名单中全是熟悉的名字时,脸上便显露出新鲜感,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这种让学生担任比赛评委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达到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的目的。
3.认真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遇到困难,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以发挥他们的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Ⅲ:对于解决《平面坐标内的坐标转换》问题,笔者给学生完全的自主性,先让他们自己画出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任选一点,再通过测量、填表、比对,让小组内各成员相互交流,共同发现规律。由此,笔者课堂上小组探究问题的步骤记录如下:
①在坐标系上任意标出点A,测量并写出它的坐标;
②分别把A点向左、向右各平移5个单位,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③分别把A点向上、向下平移3个单位,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在探究完以上问题之后,笔者接着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比较点A与它的像坐标,你们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吗?”过了大概5分钟,通过各小组的仔细探究,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平面坐标内的点与它平移h(h ≥ 0)个单位后所得像的坐标成对应的关系。
4.以生为本,鼓励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而自主探究时间的充足以否,直接关系到这一活动的成败。
案例Ⅳ:在学习《轴对称》数学新知识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回家找一些是轴对称图形的图片、照片、小的实物等,最后根据这些来展开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在搜集过程中,由于自由支配时间的充足,他们就实实在在地看到、感受到了这些轴对称图形的模样,所以很快就进入到了学习的氛围当中。在解答相关习题时,我也采用这种独立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问题来探究,并亲自动手制作模型。通过他们亲自参与模型制作的过程,以及探究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当然,这一探究活动虽然花时较多,却保证了学生探究时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探究顺利进行,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如何在农牧区初中数学课堂中将教材探究活动开展下去?方法的创新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诚如数学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东西 ,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所以,笔者认为唯有通过自身探究所得到的数学新知与技能,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彻,应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郭立昌,范永利.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Z1).
[2]顾继玲 张新华.初中数学教材探究活动设计的思考.数学教育学报,2012,(03).
[3]徐丽萍.一次意外的课堂探究与反思[J].数学之友,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