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读后感之我见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后感是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以后,把所获得的感受、体会和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是议论文中常见的文体之一。要写好读后感笔者认为要理好思路并要注意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一、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
  1.简述原文有关的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文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简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二、要处理好“读”和“感”的关系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初中生写读后感往往易犯的毛病:
  ①用复述原文内容代替感想;
  ②脱离原文说上一通自己的想法;
  ③内容杂乱,东拉西扯,漫无中心。针对这些问题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要准确选择感受点。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3.写得有真情实感不要矫揉造作地拼凑感受,要避免公式化。不要上半篇介绍文章内容,下半篇对照自己联系实际来个自我批评,最后再来写上几句空洞的保证。我们要开放思路,在真正理解原文闪耀的思想火花和艺术力量中真切的感受会骤然产生。四是写独特新鲜的感受。检查式的读后感不可取,要尽力写出有新意的见解来感染读者。例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该文一反常人论调,说孟尝君只是好做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所以真正有治国之才的士一个也没有得到。全文不到一百字,却被誉为驳论文的“千秋绝调”。
其他文献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设置悬念”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
期刊
艺术语言从它发生的那一刻起,至今已有几千年,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展,艺术门类不断细化,其表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戏剧表演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如今在艺术门类中,享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原本在戏剧表演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肢体语言,似乎在当今的戏剧创作中被很多演员忽略了。然而在大量现代化科技手段涌入戏剧创作之时,“肢体语言”这个古老的话题重新被引起重视。  杨建葆指出:“有人认为,世界最美妙最能触发创
期刊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为作文积累基本的语言素材和写作技巧。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
期刊
一、片断设计的基本原则  发自内心的思想认识,源于学习活动和生活实践中的情感体验,是情感体验下的思想内化的结果,是产生社会规范化行为的原动力。因此,片断设计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若干个独立的或相联系的情景、情境中,提炼问题指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思考的自主性和活动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产生相应的真情实感,形成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欲望和冲动,促进形成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基于这一目标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小学数学学科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设和谐氛围,产生愉悦情绪  宽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过于严肃的表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不利于真正进入数学的思维世界。教学中,我积极转变观念,实实在在地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自己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如何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发展健康的性情与品格呢?以下是我在十几年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一、有疑才有悟,引导学生学会“发问”是“引导者”的
期刊
学习,通常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过程。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般的心理过程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组成。既然数学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所以数学学习是知、情、意三者相统一的心理过程。三种心理活动究竟是怎样影响数学学习的,是个复杂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是靠
期刊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笔者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
期刊
一、什么是多媒体CAI课件、有什么特征  “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Based Education”简称CBE)的重要内容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借以实现的手段,就是多媒体CAI课件。那么什么是CAI课件呢?“课件”一词翻译自英文“Courseware”,意思是课程软件,因此,课件也就是包含具
期刊
中国文坛对于苏轼的评论很多,有说不幸的文人幸运的文坛、有说苦恼的生活旷达的精神,而大多数评论的基础源于苏轼的词,我更侧重于苏轼的散文艺术美。现就我粗浅的认识表述对一代文豪的景仰和认识。  苏轼的文学散文,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具有浓郁的诗情和丰富深刻的哲理。它使人陶醉在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之中,得到丰富的美的享受。  一、诗情美  苏轼的散文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渗透了他情感的血液,表现了他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