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成为了图书馆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性、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素质要求和学科馆员制度现存的一些问题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所谓学科馆员,是指精通图书情报和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对口学科的各种网络文献资源和学科馆藏资源,主动地、经常地与对口院系或者专业建立联系,有针对性地向其提供专业的文献资源服务的图书馆馆员。
一、学科馆员制度的背景及意义
1981年,“跟踪服务”这一服务模式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提出,随后,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的部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也相继推出了“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等学科馆员服务模式。1990年左右,我国引进学科馆员制度,清华大学图书馆在1998年率先实行了这一制度,并于2001年设立了“学科馆员”小组。发展至今,我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基本的制度模式为,安排有相关学科知识的馆员为学科馆员,在负责的院系或专业里找一名老师作为联系人,称为“图情教授”,进行“学科馆员——图情教授”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制度能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功能。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全校师生在教学、科研项目、学术等方面提供文献信息,学科馆员能够及时关注某一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热点,通过与对口学科院系或专业联系人经常性的联系,了解相关学科师生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专业的、有价值的学科信息。学科馆员制度能够协助图书馆建立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能够准确的了解读者需要的和学科发展热门的文献资源,通过制定采购计划、建设学科文献导航和特色数据库等工作,协助图书馆构建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学科馆员制度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地、问答式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能够主动的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专业信息资源,符合新的服务理念。
二、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不同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分析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概括来说,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联络。学科馆员要与对口院系或专业的师生以及科研带头人,建立经常性、主动性的联系,随时互相沟通互相了解,了解学科科研的发展动态、有什么信息需求和未来学科科研的发展和规划。
2.信息服务。(1)关注学科发展情况,根据对口学科读者的信息需求,对馆藏资源和网络文献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整合和重建,建设特色数据库或者学科导航;(2)根据对口学科的重点科研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和定题信息服务,有针对性的提供专业文献资料和学科查新帮助;(3)为对口学科的师生进行疑难解答,并且利用整合的专业信息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3.宣传培训。(1)熟悉学科馆藏资源和网络学科文献资源,负责学科资源的著录、分类和整理工作;(2)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资源使用指南等;(3)定期为对口学科读者进行培训,指导读者如何使用这些学科资源。
4.馆藏建设。经常性的与学科读者进行交流沟通或者发放调查问卷,制定采购计划,协助完成学科馆藏建设与规划,把控学科馆藏建设的质量。
三、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
学科馆员不仅是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应该是某个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专家。优秀的学科馆员必须同时拥有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和某一学科硕士以上学历的双学位,同时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网络技术应用水平。目前,许多图书馆跟随热潮纷纷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但是学科馆员素质水平达不到要求。作为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1.信息水平。学科馆员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学、网络信息学方面的知识,面对庞大的学科馆藏和海量的网络文献资源,学科馆员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善于监控、捕捉和发现最新有价值的学科文献信息。经过信息的组织、加工、重组,将不断更新的文献信息及时地提供给读者。
2.专业水平。学科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情报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全面了解该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最新最热门的学科科研和热点等等。通过与学科教师交流、旁听学科院系核心课程、参加专业的学科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个别学科的学科馆员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以便提供外文学科文献资源服务。
3.网络技术。学科馆员首先要做到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熟悉各种检索工具和各种学科文献资源,包括电子、网络、多媒体、馆藏等等。
4.业务素质。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与各学科院系联系的桥梁,应该具有高水平的业务素质,时刻体现“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态度亲切、文明礼貌,与服务读者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友好关系。
四、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科馆员制度在一些重点高校实施的效果比较好,但其他大多数图书馆,虽是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但是由于学科馆员素质水平达不到要求、信息资源不足、没有过多的精力和经费投入等因素的限制,学科馆员制度的效果不是明显。在各图书馆纷纷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热潮下,我们冷静的分析,现在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人才短缺。图书馆学科馆员应该是图书馆的技术和业务骨干,不仅要精通图书馆业务,还要精通专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和组织的能力。但是现实中,大部分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部分高校图书馆中,达到要求的学科馆员人数较少,往往服务对象却较多,几个学科馆员往往要服务全校几十个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学科馆员往往无法专心进行信息开发,更难对读者在学科专业上行进行深度服务,很难融入到对口学科院系的教学科研中。而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多达数十人,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对应的学科馆员,有些大学甚至能够做到服务到人,比如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图书馆,每个学科馆员只负责为几个教授提供学科服务。
2.管理体制的制约。目前,部分高校的学科馆员都是兼职的,往往既担任学科馆员又担任咨询、教学等工作,无法专心的投入到学科服务中去。不同学科馆员归属不同部门,学科馆员之间很难进行沟通,也很难对学科馆员进行整体管理,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
五、思考及建议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结构,已经从单一馆藏向多元化信息资源结构变化。图书馆的资源不单单指纸本的馆藏资源,更多的是在线数据库资源、网络馆间互相传递的资源和网络咨询参考资源等。在这一背景下,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如何把“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如何深入贯彻“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務理念;如何更好地体现其提供文献资源的基本功能。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未来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提升学科馆员自身素质、优化图书馆资源结构、提供学科馆员物质和资源保障,这些都是学科馆员更好地发挥效果的必要保障。图书馆可以通过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训、建立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管理制度等途径,不断完善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使学科馆员发挥真正的价值。
六、结语
完善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各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应该兼顾国情、校情、馆情,积极稳妥的推进,将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快速的发展,最终真正实现与学科建设、与读者之间无缝衔接和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1]徐伟东,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探讨《图书馆工作散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PP169--171.
[2]孙向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
[3]张志莲.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研究综述[J].晋图学刊,2008(6).
[4]应慧芳等.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冷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6(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所谓学科馆员,是指精通图书情报和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对口学科的各种网络文献资源和学科馆藏资源,主动地、经常地与对口院系或者专业建立联系,有针对性地向其提供专业的文献资源服务的图书馆馆员。
一、学科馆员制度的背景及意义
1981年,“跟踪服务”这一服务模式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提出,随后,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的部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也相继推出了“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等学科馆员服务模式。1990年左右,我国引进学科馆员制度,清华大学图书馆在1998年率先实行了这一制度,并于2001年设立了“学科馆员”小组。发展至今,我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基本的制度模式为,安排有相关学科知识的馆员为学科馆员,在负责的院系或专业里找一名老师作为联系人,称为“图情教授”,进行“学科馆员——图情教授”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制度能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功能。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全校师生在教学、科研项目、学术等方面提供文献信息,学科馆员能够及时关注某一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热点,通过与对口学科院系或专业联系人经常性的联系,了解相关学科师生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专业的、有价值的学科信息。学科馆员制度能够协助图书馆建立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能够准确的了解读者需要的和学科发展热门的文献资源,通过制定采购计划、建设学科文献导航和特色数据库等工作,协助图书馆构建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学科馆员制度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地、问答式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能够主动的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专业信息资源,符合新的服务理念。
二、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不同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分析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概括来说,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联络。学科馆员要与对口院系或专业的师生以及科研带头人,建立经常性、主动性的联系,随时互相沟通互相了解,了解学科科研的发展动态、有什么信息需求和未来学科科研的发展和规划。
2.信息服务。(1)关注学科发展情况,根据对口学科读者的信息需求,对馆藏资源和网络文献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整合和重建,建设特色数据库或者学科导航;(2)根据对口学科的重点科研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和定题信息服务,有针对性的提供专业文献资料和学科查新帮助;(3)为对口学科的师生进行疑难解答,并且利用整合的专业信息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3.宣传培训。(1)熟悉学科馆藏资源和网络学科文献资源,负责学科资源的著录、分类和整理工作;(2)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资源使用指南等;(3)定期为对口学科读者进行培训,指导读者如何使用这些学科资源。
4.馆藏建设。经常性的与学科读者进行交流沟通或者发放调查问卷,制定采购计划,协助完成学科馆藏建设与规划,把控学科馆藏建设的质量。
三、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
学科馆员不仅是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应该是某个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专家。优秀的学科馆员必须同时拥有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和某一学科硕士以上学历的双学位,同时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网络技术应用水平。目前,许多图书馆跟随热潮纷纷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但是学科馆员素质水平达不到要求。作为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1.信息水平。学科馆员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学、网络信息学方面的知识,面对庞大的学科馆藏和海量的网络文献资源,学科馆员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善于监控、捕捉和发现最新有价值的学科文献信息。经过信息的组织、加工、重组,将不断更新的文献信息及时地提供给读者。
2.专业水平。学科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情报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全面了解该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最新最热门的学科科研和热点等等。通过与学科教师交流、旁听学科院系核心课程、参加专业的学科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个别学科的学科馆员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以便提供外文学科文献资源服务。
3.网络技术。学科馆员首先要做到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熟悉各种检索工具和各种学科文献资源,包括电子、网络、多媒体、馆藏等等。
4.业务素质。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与各学科院系联系的桥梁,应该具有高水平的业务素质,时刻体现“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态度亲切、文明礼貌,与服务读者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友好关系。
四、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科馆员制度在一些重点高校实施的效果比较好,但其他大多数图书馆,虽是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但是由于学科馆员素质水平达不到要求、信息资源不足、没有过多的精力和经费投入等因素的限制,学科馆员制度的效果不是明显。在各图书馆纷纷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热潮下,我们冷静的分析,现在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人才短缺。图书馆学科馆员应该是图书馆的技术和业务骨干,不仅要精通图书馆业务,还要精通专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和组织的能力。但是现实中,大部分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部分高校图书馆中,达到要求的学科馆员人数较少,往往服务对象却较多,几个学科馆员往往要服务全校几十个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学科馆员往往无法专心进行信息开发,更难对读者在学科专业上行进行深度服务,很难融入到对口学科院系的教学科研中。而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多达数十人,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对应的学科馆员,有些大学甚至能够做到服务到人,比如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图书馆,每个学科馆员只负责为几个教授提供学科服务。
2.管理体制的制约。目前,部分高校的学科馆员都是兼职的,往往既担任学科馆员又担任咨询、教学等工作,无法专心的投入到学科服务中去。不同学科馆员归属不同部门,学科馆员之间很难进行沟通,也很难对学科馆员进行整体管理,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
五、思考及建议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结构,已经从单一馆藏向多元化信息资源结构变化。图书馆的资源不单单指纸本的馆藏资源,更多的是在线数据库资源、网络馆间互相传递的资源和网络咨询参考资源等。在这一背景下,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如何把“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如何深入贯彻“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務理念;如何更好地体现其提供文献资源的基本功能。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未来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提升学科馆员自身素质、优化图书馆资源结构、提供学科馆员物质和资源保障,这些都是学科馆员更好地发挥效果的必要保障。图书馆可以通过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训、建立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管理制度等途径,不断完善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使学科馆员发挥真正的价值。
六、结语
完善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各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应该兼顾国情、校情、馆情,积极稳妥的推进,将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快速的发展,最终真正实现与学科建设、与读者之间无缝衔接和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1]徐伟东,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探讨《图书馆工作散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PP169--171.
[2]孙向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
[3]张志莲.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研究综述[J].晋图学刊,2008(6).
[4]应慧芳等.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冷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