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要“悟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课其实是很“有理”的。只要你用心去悟,你就会深深觉得物理中处处皆有理。只有充分发掘物理现象和规律背后的哲理,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塑造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学生塑造成一个个身心健康、热爱科学、积极上进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物理;教学;悟理
  经常听周围人开玩笑说物理老师最无理,那么,物理课真的就是“无理”课吗?其实不然,物理课其实是很“有理”的。只要你用心去悟,你就会深深觉得物理中处处皆有理。
  一、 声音中的“悟理”
  1. “掩耳盗铃”。控制噪音的措施分别是声源处控制、传播途径控制、人耳处控制。“掩耳盗铃”是从人耳处控制噪音。此时,人听不到铃声,但别人仍然可以听见。盗铃者只是掩住自己的耳朵使自己听不见铃声,但铃声依然被周围的人听到。此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闭塞视听,自欺欺人,而应该博采众长,善纳良言。
  2.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是85Hz~1100Hz。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听少说。先调查研究,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次声波,但老鼠等许多小动物都能听到,所以当发生地震或其他灾难时,它们比我们更早知道,所以会逃离。人在这一点上远不及它们。感悟是我们要向所有比我们强的“老师”学习,包括各种动物。这就是“仿生学”。
  二、 力学中的“悟理”
  (一)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它们之间的力的大小相等。感悟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伤害别人,其实也是在伤害自己。给予别人多大的伤害,自己也会受到多大的伤害。换位思考,不做伤害别人的事,遇事替别人考虑,会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会让世界更加美好。
  (二) 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浮力一定时,减小物体重力,物体上浮。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浮沉的。它告诉我们,只有排出体内的水分,减轻自己重量,才能上升。太看重自己,会下沉到底的。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减少“水分”,才能减少自己的重量,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水平上升。
  (三) 液体的压强与压强平衡
  深海中的带鱼捕捞上岸就会死亡,其原因就是液体的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带鱼生活在深海,习惯了强大水压下的生活,体内外压强平衡。捕捞上岸,体外的压强突然减小,内外压强失衡,它就立即死亡。这个知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环境,突然的改变,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时,每个人都应该有危机意识,要做好生活的环境、工作的类型或内容等发生变化的准备,以免陷入被动。
  三、 光学中的“悟理”
  (一) 人的眼睛
  人眼睛的成像原理就是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我们从刚一睁眼看世界,就看到的是倒立的,并且已经习惯。我们既不知道世界是倒立的,更感觉不到。但是,已经习惯了,不觉得是倒的。如果真倒过来,反而会觉得是倒的。真正是:“真作假来真亦假,假做真来假亦真!”。
  (二) 实像与虚像
  我们经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意思是眼睛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可是,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线改变传播路径后进入眼睛,人眼由于直视性认为光沿直线传播,从而看到虚像。这就告诉我们,有时,眼见也并不一定为实。要想真正认识世界,除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外,还应该有一双睿智的慧眼,一双用知识和科技打造的“心眼”。
  (三)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生活中,我们就像物体,生活就是平面镜,我们对生活笑,世界就会对我们笑;我们对生活哭,它就会对我们哭。只有每天开心面对生活,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笑声和欢乐。
  (四) 凸透镜
  凸透镜有汇聚作用,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于焦点。该点温度很高。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有将自己的精力汇聚于一件事情上,用一生所有的时间去做一件事,那么,我们一定会做得很好。
  四、 热学中的“悟理”
  (一) 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如果我们把每个人比喻成一个分子,那么,每个人对工作的热情越高,那么社会的温度就越高,社会就会进步很快。反之,每个人对工作冷淡,社会的进步就会放慢。
  (二)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这正如人生中的朋友,太近了,每个人都没有自由空间,不舒服:太远了,又觉得关系疏远了,不亲密。只有保持一个合适的平衡距离,谁都会很舒服。所以,距离产生美感。
  五、 电学中的“悟理”
  保险丝。保险丝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根据焦耳定律,它产生的热量成平方倍增加,使其温度超过熔点而融化,从而切断电路,保护电路和其他用电器。生活中,当我们遇见危难时,我们在逃离,但有一群人,他们冲向灾难,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当外敌入侵时,我们选择了躲藏,有一群人,他们用血肉捍卫祖国的尊严。这些,不就是“保险丝”精神吗?
  六、 实验中的“悟理”
  物理学中的各种仪器,使用前都要调零。只有调零后,才能正确测量。正如人生,很多时候,要将自己调零,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物理學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每个物理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每位物理老师,只有充分发掘物理现象和规律背后的哲理,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塑造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学生塑造成一个个身心健康、热爱科学、积极上进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
  俞天策,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实践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践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下开展物理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出来,同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初中物理实践教学。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实践,大量的理论知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施门诊总额预付,对定点医院的医疗质量、运行管理、医保基金控制、社会满意度等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医保门诊总额预付对定点医院医疗工作的影
摘 要:高中阶段,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高中课标内容,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以及未来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减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陌生和畏惧感。力学现象无处不在,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融合物理知识学习,以及现实生活实践。高中物理老师应该从学生容易接受的角度导入课堂
摘 要:思维可视化技术是当前学校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与训练的一种可行性工具,这种技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自发性,并能够使学生逐渐掌握生物教材中的知识链,在头脑中形成生物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展开对生物实验的探究,促使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在分析高中生物实验思维可视化应用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高中生物实验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可行性措施,以期能够切
摘 要:初中教育对学生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老师和家长对初中教育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近年来,伴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保教育成了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环保教育让学生们不仅仅接触书本上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们将视野放宽到生活中,能够调动起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并且也能很好地培养起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目前许多初中在开展生物课堂环保教学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初中生物课堂环保教学进行思考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所以在初中生物学中仍存在着许多“死记硬背”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以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细胞的生活一节为例,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们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方法研究,问题化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经过了检验,符合现代教育需求,因此当前的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合理应用问题化教学方法。笔者在本研究中结合初中化学学科教学需求,具体分析问题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路径,希望能够为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初中化学;应用  初中生初步接触化学学习,首先很多学
摘 要:创新是推动民族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核心所在,是国家实现兴盛旺达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当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最基本要求。生物是高中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期能给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作用不可低估,对物理教学整体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是提高物理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使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帮助。本文根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突破,主要阐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關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建议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各种实验演示为基础,探讨和分
师生互动的有效建立是提升授课质量的关键,如今在初中物理课上教师不断寻找提升授课效率的方式,在新课改下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以往在初中物理课上师生互动的途径是比较单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