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区域活动材料是孩子探究、学习和发展的刺激物与中介,是教师引发、支持孩子探究的桥梁。要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每个区域活起来,必须科学有效地投放区域材料,使材料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可探究性、有效性和更新性。
关键词: 科学教学 区域材料 有效投放
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区域活动的成效。那么,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促使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呢?对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现谈谈做法与体会。
一、区域材料的趣味性
幼儿天性好奇、好动、好模仿,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对新鲜、有趣、好玩的材料感兴趣,他们会因材料的新奇有趣而产生操作欲望,这就要求老师提供的材料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保证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
如中班数学区的分类活动,我提供趣味性且贴近幼儿生活的各种各样的蛋,让幼儿自由装饰蛋宝宝,自己设计大小、颜色和不同的图案,将大小、颜色、图案不同的蛋宝宝进行分类,将枯燥的练习分类化为有趣的游戏,幼儿兴趣颇浓。
又如在语言区,如果只是投放书本,则材料单一,就不能很好地引发幼儿的兴趣。对此,我与幼儿共同布置适宜的语言环境,结合故事内容投放有效的道具。如音乐、演示箱、立体头饰、动物、人物等指偶、背景图等,让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充当故事中的角色,在自娱自乐中大胆表现,在情境中感受着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体验着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区域材料的层次性
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因此,我们在材料投放的设计上应体现层次性,即材料丰富多样,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给幼儿一定的难度;既要让幼儿获得成功,又要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挑战。在具体实践中我注重两个层次,即“横向层次”与“纵向层次”,使材料适合于幼儿,服务于幼儿。
1.横向层次
因为幼儿发展水平、方向都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同一个班级里,同样也需要考虑教育目标、内容和材料难度的不同。如小班益智区“夹夹子”,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颜色的刺猬底板,辅助投放了各种颜色的塑料夹,让同一种材料具有不同的难度差异:按刺猬身上刺的数量夹,按刺猬的不同颜色夹,按刺猬身上的数字夹,体现一一对应。这些材料的提供既让能力弱的幼儿吃“饱”,又让能力强的幼儿吃“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
2.纵向层次
目前综观我们现有活动区的材料或是多而杂,或是少而单调,未能呈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层次性。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未能根据幼儿的差异性,使材料“细化”,分层投放。这样就使幼儿的发展“一刀切”,能力强的幼儿得不到更高的发展空间,能力弱的幼儿无法完成现有的操作,只能望材料兴叹。长此以往,便使幼儿失去与材料互动的兴趣。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投放材料的难易程度应层层递进,让他们慢慢地适应。要体现这种想法,我认为在具体做法上应注意:
一是一个学期同内容在不同时间段难度的层层递进。例如娱乐区“小猫钓鱼”,我投放各种颜色、大小的鱼,幼儿可以随意地玩,开始幼儿的兴趣很浓,随着玩的次数增多幼儿已经没多大兴趣了。在幼儿感知过数量大小、认识过数字后,我在“钓鱼”中增加标有数字的小鱼和鱼缸,引导幼儿将钓起的鱼放入相同数字的鱼缸里;在幼儿掌握后又提升难度,将钓起的鱼放入比鱼身上的数字大一或小一的鱼缸内,学习相邻数等。
二是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内容难易的层层递进。如我发现幼儿对书上的走迷宫非常感兴趣,玩得特别起劲。针对孩子的这一兴趣点,我设计了许多走迷宫的游戏,在游戏中渗透了1到10的数序。为了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我设计的迷宫线路有多种路径可以到达。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到达终点的不同路径,同时产生问题,发生争执:“我这条路走得快!”“我最先到达终点!”……对此,我又引导他们寻找走得最快的路,把迷宫游戏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既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又使他们获得认知上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三、区域材料的可探究性
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那不是有效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应密切注意材料投放的可探究性。
如科学区制作“我的小飞机”,让幼儿探究不同纸质的纸张和不同的折叠方法折出的不同飞机对飞行的影响。具体活动时,我给每位幼儿人手一张同一种纸质的长方形纸,让幼儿自由折,折叠后比赛飞行。看一看,谁的飞机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想一想,我的为什么飞不远呢?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然后用相同的纸张换过一种折法,折叠后,比较哪种折法的飞机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幼儿通过实践发现不同折叠方法折出的不同飞机,飞机飞行的速度不同。接着让幼儿用同种方法折叠不同纸质的飞机,探究哪种纸质的飞机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最后让幼儿猜想,纸质的不同会影响飞机飞行吗?这样让幼儿在好奇中产生探索的欲望,并在探索中发现有趣的现象和规律。由此可见,投放的活动材料,是否具有可探究性是极其重要的。
四、区域材料的有效性
1.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
材料的丰富多样是满足幼儿各种需求的保证。我们在力求让每一种活动材料有趣好玩的同时,也要注意并不是材料越丰富,越多越好。有的教师为了丰富活动区材料,倾其所能,聚齐所有,投放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不断地添加材料,以为这样便可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其实过多过杂的材料反而会干扰和限制幼儿的游戏,容易造成幼儿的分心和花眼。我们知道,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如果让幼儿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弄片刻——丢弃——另换一物,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则其收获平平。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进行定期补充。
2.有价值的材料不是越美越好
精美的材料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但不能仅看材料的外表,如果只是好看,拿着玩玩,厌之而后弃之,那么,再精美的玩具又有何用呢?因此,投放的材料要尽量有价值,少提供成品材料,多研究开发一些半成品材料或原始材料。如美工区用种子、碎布粘贴的蛋糕盘,用毛线、橘皮制作的菊花,用玉米、花生制作的鸟巢,以及用颜料绘制的瓦片、酒瓶等。这样提供材料,幼儿才有事可做,有动脑思考的空间,操作活动才有真正意义。
五、区域材料的更新性
材料是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必备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但材料的投放并非一次性完成的工作。只有不断补充更新材料,才能满足与保持他们渴望活动与操作的兴趣。有些老师会问:“你们班的区域活动材料怎么一直在变。”我认为这是一个教师对区域活动重视后的必然结果。当你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之后,经过一段时间便会发现,孩子对这一些材料玩的水平已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这时,材料再不调整更换,行吗?这将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一个阻碍的作用。材料只有按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断地调整、更新,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才会起到推进的作用。
总之,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环境,它融入了生活的艺术、交往的艺术、审美的艺术。教师既要使材料真正成为幼儿发展中“不说话的老师”,又要在区域活动中“把自主还给每一位幼儿,让他们个性张扬;把空间留给每一位幼儿,让他们自由翱翔;把时间送给每一位幼儿,让他们任意遐想”。让每一位幼儿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游戏中感受愉悦。
关键词: 科学教学 区域材料 有效投放
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区域活动的成效。那么,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促使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呢?对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现谈谈做法与体会。
一、区域材料的趣味性
幼儿天性好奇、好动、好模仿,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对新鲜、有趣、好玩的材料感兴趣,他们会因材料的新奇有趣而产生操作欲望,这就要求老师提供的材料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保证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
如中班数学区的分类活动,我提供趣味性且贴近幼儿生活的各种各样的蛋,让幼儿自由装饰蛋宝宝,自己设计大小、颜色和不同的图案,将大小、颜色、图案不同的蛋宝宝进行分类,将枯燥的练习分类化为有趣的游戏,幼儿兴趣颇浓。
又如在语言区,如果只是投放书本,则材料单一,就不能很好地引发幼儿的兴趣。对此,我与幼儿共同布置适宜的语言环境,结合故事内容投放有效的道具。如音乐、演示箱、立体头饰、动物、人物等指偶、背景图等,让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充当故事中的角色,在自娱自乐中大胆表现,在情境中感受着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体验着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区域材料的层次性
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因此,我们在材料投放的设计上应体现层次性,即材料丰富多样,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给幼儿一定的难度;既要让幼儿获得成功,又要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挑战。在具体实践中我注重两个层次,即“横向层次”与“纵向层次”,使材料适合于幼儿,服务于幼儿。
1.横向层次
因为幼儿发展水平、方向都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同一个班级里,同样也需要考虑教育目标、内容和材料难度的不同。如小班益智区“夹夹子”,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颜色的刺猬底板,辅助投放了各种颜色的塑料夹,让同一种材料具有不同的难度差异:按刺猬身上刺的数量夹,按刺猬的不同颜色夹,按刺猬身上的数字夹,体现一一对应。这些材料的提供既让能力弱的幼儿吃“饱”,又让能力强的幼儿吃“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
2.纵向层次
目前综观我们现有活动区的材料或是多而杂,或是少而单调,未能呈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层次性。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未能根据幼儿的差异性,使材料“细化”,分层投放。这样就使幼儿的发展“一刀切”,能力强的幼儿得不到更高的发展空间,能力弱的幼儿无法完成现有的操作,只能望材料兴叹。长此以往,便使幼儿失去与材料互动的兴趣。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投放材料的难易程度应层层递进,让他们慢慢地适应。要体现这种想法,我认为在具体做法上应注意:
一是一个学期同内容在不同时间段难度的层层递进。例如娱乐区“小猫钓鱼”,我投放各种颜色、大小的鱼,幼儿可以随意地玩,开始幼儿的兴趣很浓,随着玩的次数增多幼儿已经没多大兴趣了。在幼儿感知过数量大小、认识过数字后,我在“钓鱼”中增加标有数字的小鱼和鱼缸,引导幼儿将钓起的鱼放入相同数字的鱼缸里;在幼儿掌握后又提升难度,将钓起的鱼放入比鱼身上的数字大一或小一的鱼缸内,学习相邻数等。
二是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内容难易的层层递进。如我发现幼儿对书上的走迷宫非常感兴趣,玩得特别起劲。针对孩子的这一兴趣点,我设计了许多走迷宫的游戏,在游戏中渗透了1到10的数序。为了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我设计的迷宫线路有多种路径可以到达。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到达终点的不同路径,同时产生问题,发生争执:“我这条路走得快!”“我最先到达终点!”……对此,我又引导他们寻找走得最快的路,把迷宫游戏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既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又使他们获得认知上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三、区域材料的可探究性
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那不是有效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应密切注意材料投放的可探究性。
如科学区制作“我的小飞机”,让幼儿探究不同纸质的纸张和不同的折叠方法折出的不同飞机对飞行的影响。具体活动时,我给每位幼儿人手一张同一种纸质的长方形纸,让幼儿自由折,折叠后比赛飞行。看一看,谁的飞机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想一想,我的为什么飞不远呢?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然后用相同的纸张换过一种折法,折叠后,比较哪种折法的飞机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幼儿通过实践发现不同折叠方法折出的不同飞机,飞机飞行的速度不同。接着让幼儿用同种方法折叠不同纸质的飞机,探究哪种纸质的飞机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最后让幼儿猜想,纸质的不同会影响飞机飞行吗?这样让幼儿在好奇中产生探索的欲望,并在探索中发现有趣的现象和规律。由此可见,投放的活动材料,是否具有可探究性是极其重要的。
四、区域材料的有效性
1.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
材料的丰富多样是满足幼儿各种需求的保证。我们在力求让每一种活动材料有趣好玩的同时,也要注意并不是材料越丰富,越多越好。有的教师为了丰富活动区材料,倾其所能,聚齐所有,投放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不断地添加材料,以为这样便可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其实过多过杂的材料反而会干扰和限制幼儿的游戏,容易造成幼儿的分心和花眼。我们知道,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如果让幼儿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弄片刻——丢弃——另换一物,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则其收获平平。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进行定期补充。
2.有价值的材料不是越美越好
精美的材料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但不能仅看材料的外表,如果只是好看,拿着玩玩,厌之而后弃之,那么,再精美的玩具又有何用呢?因此,投放的材料要尽量有价值,少提供成品材料,多研究开发一些半成品材料或原始材料。如美工区用种子、碎布粘贴的蛋糕盘,用毛线、橘皮制作的菊花,用玉米、花生制作的鸟巢,以及用颜料绘制的瓦片、酒瓶等。这样提供材料,幼儿才有事可做,有动脑思考的空间,操作活动才有真正意义。
五、区域材料的更新性
材料是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必备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但材料的投放并非一次性完成的工作。只有不断补充更新材料,才能满足与保持他们渴望活动与操作的兴趣。有些老师会问:“你们班的区域活动材料怎么一直在变。”我认为这是一个教师对区域活动重视后的必然结果。当你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之后,经过一段时间便会发现,孩子对这一些材料玩的水平已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这时,材料再不调整更换,行吗?这将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一个阻碍的作用。材料只有按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断地调整、更新,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才会起到推进的作用。
总之,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环境,它融入了生活的艺术、交往的艺术、审美的艺术。教师既要使材料真正成为幼儿发展中“不说话的老师”,又要在区域活动中“把自主还给每一位幼儿,让他们个性张扬;把空间留给每一位幼儿,让他们自由翱翔;把时间送给每一位幼儿,让他们任意遐想”。让每一位幼儿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游戏中感受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