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评课作为教师校本研修及名师评选的重要手段,能极大地促进教师对教学的深度思考,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本文以一次市级教师技能大赛为契机,阐述评课优点,分析评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评课重点要突出、评课立意要正确、课型意识要明确、逻辑条理要清晰、不足与建议要有针对性等是解决高中英语综合技能课问题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高中英语;综合技能;评课
2014年4月,笔者应邀担任了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届中小学教师英语技能大赛高中组的评委。此次比赛形式之一是评课比赛。比赛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4 Making the news 的Using language 部分。该部分有读、说、写和听、说两项活动。第一部分首先通过阅读Getting the scoop一文,写出“新闻”报道的步骤和见报前的有关程序,然后讨论这位“影星”可能说了什么谎话。文后安排了一个“工作流程图”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在阅读和讨论的基础上写出一份有关某“影星”的独家新闻。第二部分学生首先听一段对篮球明星刘明的采访,随后的练习设计侧重训练学生归纳要点和获取细节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开展两人对话练习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有关“约会”的习惯用语。评课者通过观看这堂教学视频,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评课稿。展示评课的时间是10分钟。时间虽短,但选手们敬业的态度、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笔者对综合技能课之评课问题的思考。
一、高中英语综合技能的含义
正如教师教学用书序言所述,综合技能“提供了以读和写为主的综合语言性语言材料和活动”。阅读语篇与各单元主题有关,扩充了文化信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为学生表达提供了示范。写作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不少情景,提供了综合运用语言的空间。“综合技能部分属于整个单元的有机部分。它不仅仅能使学生对该单元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消化、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而且还能作为下一个单元学习的助推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鲁子问在一次讲座中提道:“技能是综合运用的,不是单一运用的,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完全随意地综合,而应每次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实现技能综合发展的目标。若一味随意综合,对于普通高中,很可能是比较低效的。”在实际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技能的培养经常是综合开展的。因此,处理好这个环节的教学至关重要。
二、评课优点
(1)关注导入环节。评课者充分肯定了授课教师的资源利用意识比较强,他利用当地的报纸,如齐鲁晚报、早报和中国日报等,以及学生容易接触到的事物,创设出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话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究本课重难点。
(2)定准课型。在参赛教师中,许多评课者都将本课定位在语言综合实践课(using language)。在高中英语教材中,语言实践课经常是包括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授课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为之后的语言生成与输出奠定基础。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是在语言生成和输出环节。
(3)把控课堂观察维度。评课者课堂观察充分,基本能定性、定量地观察课堂中师生的教和学及其引起的变化,为评课提供依据。例如,评课者能关注到授课教师在口语单一的情况,指出授课者应注意平时英语口语的积累与运用,避免使用过多的英语口头禅,为学生提供更形象、具体、真实的英语氛围。在教学环节中,评课者能够有意识地在重要的教学环节中计算时间,如语言点环节4分钟左右,阅读环节35分钟左右等。这样定量的评价,从某个角度上评判授课教师在课型定位上的得失,还是很准确的。
(4)运用相关理论。评课者会针对授课教师的某个教学环节进行适当的相关理论链接。笔者认为,评课者在表述相关理论时,应是言简意赅、紧密联系,而不是照本宣科,大量套用理论,使人产生生硬的感觉。在阐述语言综合技能课课型模式上,有一位评课者引用周大明老师所说的understanding,sharing,expressing,来说明授课者语言输入太多,处理文本花的时间多,从而忽视了训练积极思维、探究和判断思维的能力。理论支持为评课者的评价判断增色,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为评课者审视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可见,运用相关理论来支持验证授课者的做法,恰如锦上添花,画龙点睛。
(5)评价板书设计。评课者大多能关注到授课老师板书的缺陷。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不少授课老师忽略板书或备课时不精心备好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不少授课教师容易忽略的环节,教师们或不写,只展示幻灯片,或轻描淡写,重点不突出。大部分评课者认为授课教师仅在黑板写下与导入环节有关的动词,未充分体现教学重难点,同时有些评课者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三、评课分析与思考
(1)评课重点要突出。在评课环节中,评课者最突出的问题是不断强调授课教师的优点,在授课环节的不足方面未能进行比较深刻的点评。同时,在建议环节上简单带过或忽略。另外,评课者未能以授课者的角度思考:假如我是授课老师,我将怎么做更好?笔者建议,评课要突出重点,强调侧重,处理好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授课者语言输入过多,反复处理文本,就造成了后面环节语言输出的缺失。评课者认为授课教师花了30多分钟处理阅读部分,而未能重点体现语言的生成与输出。评课者应将侧重点放在对授课教师的建议上,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有个人见地。如,评课者指出授课教师在discussion 环节仅仅简单讨论Zhou Yang 作为记者具有什么品质,如clever, hard-working,well-trained,confident。没有创设更形象真实的情景来进一步拓展和升华这一环节。笔者认为,评课者可以从任务型教学出发,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取信息。在教授单词的环节中,授课教师可在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的目标的指导下,在具体的语境中重点提取关键词汇,而不是纯粹地进行英语解释,面面俱到。因为综合技能课中的生词不像在第一篇阅读中那么多,所以授课者应更多突出对本篇阅读重点单词的点拨。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所以语言技能教学应遵循阶段性规律。 (2)评课立意要正确。评课应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极个别评课者在评价判断时,语气比较强硬,不是商榷或建议。这样可能会打击授课教师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我们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要极力避免的。所以,评课的立意要正确,在评价他人时,教师个人是评判者,也是学习者。评课者的语言要吸引人,要娓娓道来,采用谦虚、商榷的语气,态度诚恳,以观察者、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对授课教师的课堂表现提出评判,这将充分有利于授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对评课者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有促进作用。评课者使用“我认为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可考虑……”或“在此值得商榷”“更妥帖些”等,更容易使评委产生认同感,体现评课者的个人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课型意识要明确。在评课时,
评课者也认同授课者的课型定位是阅读课。这样的问题暴露了评课者在课型意识上的薄弱以及平时对教材研究不够的问题。高中英语课程的每个单元中都有不同的课型,教师应根据阅读课、综合技能课、听说课等进行定位,把准方向,促进教学。
(4)逻辑条理要清晰。评课者能够针对授课教师的优点、不足和建议多方阐述,但是出现了思维不清、条理比较混乱的现象。这给评委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例如,重复阐述或阐述不足等。经常出现表达了一定观点,没有恰当有力的依据支持其观点。评课者在评课时的思维逻辑体现为两种:一是按照授课教师授课环节先后顺序进行阐述;二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维度进行评判,如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材处理、教学过程、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笔者认为,这两种评判思维的维度都是可行的。但评课者可以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维度,将评课环节定为评价优点、指出不足、提供建议等。
(5)不足与建议要有针对性。评课者针对授课教师提出的不足比较面面俱到,没有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有蜻蜓点水之感。提出的建议少而空泛或未针对授课教师的错误或值得商榷的地方展开,导致评课建议环节缺乏针对性,没有具体的任务可操作。笔者认为,建议要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评课者针对作业布置提出质疑,认为作业布置与教学目标不太相符,稍显唐突,未能很好地搭建“脚手架”,但他们没有具体地提出可行性方案设计出来。又如,针对板书设计的问题,评课者提出授课教师板书过于简单,仅体现导入环节中的几个关键单词,而应将板书作用最大化,但评课者对于板书应该体现什么未给予充分的建议。
(6)理论应用于评课。评课者在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到评课过程中,要准确、恰当、突出侧重。如对课型的定位为综合技能课时,评课者可以借助《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综合技能的解读,特别是对读写技能的解读为下面评课过程定下了精准的基调,从而有利于全面展开评课工作。在阐述授课教师处理单词的教法上,也可利用课程标准或权威专家对在具体语境下指导学生突破阅读障碍的策略,顺利完成任务型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在阅读环节中针对授课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并找出文章细节(记者写作过程),评课者可以从阅读能力微技能的角度,适当阐述阅读技巧。课标要求阅读培养学生以下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和写作环节中多位评课者提到支架理论,可从建构主义理论借鉴。如认知支架,即教师所能提供给学习者的、帮助学习者完成超出他们实际水平的认知任务的支持方式,具体包括提问、示范、解释、讨论等形式。又如能力迁移支架,即教师所能提供给学习者的、帮助学习者把新旧知识进行系统衔接的支架,具体包括激活背景知识、复习旧知识导出新知识、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再如情感性支架,即教师采用的能够影响学生对特定学科内容问题情感反映的类比、比喻以及叙事的教学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引进竞争机制到任务型活动中,可引用形成性评价理论来阐述其重要性。当然,借鉴理论要精准,盲目套用理论或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都是大忌。
评课是一门科学,需要老师静心钻研;评课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心研磨。综合技能课之评课是评课中比较有挑战性的研究。综合技能课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都分布在高中英语各种典型的课型如阅读课、听说课、语法课、写作课等当中。所以,科学评价这种课型,评课者更能从实际出发,集各家所长,兼容并蓄;授课者在研磨的过程中,更能积极学习,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教师群体更有可能发展成为研究者的群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杰里·罗西克,朱晓斌,王静阳.情感性支架:学生情感和学科内容交叉点上教师知识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05).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综合技能;评课
2014年4月,笔者应邀担任了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届中小学教师英语技能大赛高中组的评委。此次比赛形式之一是评课比赛。比赛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4 Making the news 的Using language 部分。该部分有读、说、写和听、说两项活动。第一部分首先通过阅读Getting the scoop一文,写出“新闻”报道的步骤和见报前的有关程序,然后讨论这位“影星”可能说了什么谎话。文后安排了一个“工作流程图”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在阅读和讨论的基础上写出一份有关某“影星”的独家新闻。第二部分学生首先听一段对篮球明星刘明的采访,随后的练习设计侧重训练学生归纳要点和获取细节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开展两人对话练习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有关“约会”的习惯用语。评课者通过观看这堂教学视频,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评课稿。展示评课的时间是10分钟。时间虽短,但选手们敬业的态度、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笔者对综合技能课之评课问题的思考。
一、高中英语综合技能的含义
正如教师教学用书序言所述,综合技能“提供了以读和写为主的综合语言性语言材料和活动”。阅读语篇与各单元主题有关,扩充了文化信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为学生表达提供了示范。写作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不少情景,提供了综合运用语言的空间。“综合技能部分属于整个单元的有机部分。它不仅仅能使学生对该单元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消化、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而且还能作为下一个单元学习的助推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鲁子问在一次讲座中提道:“技能是综合运用的,不是单一运用的,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完全随意地综合,而应每次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实现技能综合发展的目标。若一味随意综合,对于普通高中,很可能是比较低效的。”在实际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技能的培养经常是综合开展的。因此,处理好这个环节的教学至关重要。
二、评课优点
(1)关注导入环节。评课者充分肯定了授课教师的资源利用意识比较强,他利用当地的报纸,如齐鲁晚报、早报和中国日报等,以及学生容易接触到的事物,创设出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话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究本课重难点。
(2)定准课型。在参赛教师中,许多评课者都将本课定位在语言综合实践课(using language)。在高中英语教材中,语言实践课经常是包括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授课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为之后的语言生成与输出奠定基础。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是在语言生成和输出环节。
(3)把控课堂观察维度。评课者课堂观察充分,基本能定性、定量地观察课堂中师生的教和学及其引起的变化,为评课提供依据。例如,评课者能关注到授课教师在口语单一的情况,指出授课者应注意平时英语口语的积累与运用,避免使用过多的英语口头禅,为学生提供更形象、具体、真实的英语氛围。在教学环节中,评课者能够有意识地在重要的教学环节中计算时间,如语言点环节4分钟左右,阅读环节35分钟左右等。这样定量的评价,从某个角度上评判授课教师在课型定位上的得失,还是很准确的。
(4)运用相关理论。评课者会针对授课教师的某个教学环节进行适当的相关理论链接。笔者认为,评课者在表述相关理论时,应是言简意赅、紧密联系,而不是照本宣科,大量套用理论,使人产生生硬的感觉。在阐述语言综合技能课课型模式上,有一位评课者引用周大明老师所说的understanding,sharing,expressing,来说明授课者语言输入太多,处理文本花的时间多,从而忽视了训练积极思维、探究和判断思维的能力。理论支持为评课者的评价判断增色,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为评课者审视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可见,运用相关理论来支持验证授课者的做法,恰如锦上添花,画龙点睛。
(5)评价板书设计。评课者大多能关注到授课老师板书的缺陷。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不少授课老师忽略板书或备课时不精心备好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不少授课教师容易忽略的环节,教师们或不写,只展示幻灯片,或轻描淡写,重点不突出。大部分评课者认为授课教师仅在黑板写下与导入环节有关的动词,未充分体现教学重难点,同时有些评课者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三、评课分析与思考
(1)评课重点要突出。在评课环节中,评课者最突出的问题是不断强调授课教师的优点,在授课环节的不足方面未能进行比较深刻的点评。同时,在建议环节上简单带过或忽略。另外,评课者未能以授课者的角度思考:假如我是授课老师,我将怎么做更好?笔者建议,评课要突出重点,强调侧重,处理好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授课者语言输入过多,反复处理文本,就造成了后面环节语言输出的缺失。评课者认为授课教师花了30多分钟处理阅读部分,而未能重点体现语言的生成与输出。评课者应将侧重点放在对授课教师的建议上,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有个人见地。如,评课者指出授课教师在discussion 环节仅仅简单讨论Zhou Yang 作为记者具有什么品质,如clever, hard-working,well-trained,confident。没有创设更形象真实的情景来进一步拓展和升华这一环节。笔者认为,评课者可以从任务型教学出发,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取信息。在教授单词的环节中,授课教师可在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的目标的指导下,在具体的语境中重点提取关键词汇,而不是纯粹地进行英语解释,面面俱到。因为综合技能课中的生词不像在第一篇阅读中那么多,所以授课者应更多突出对本篇阅读重点单词的点拨。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所以语言技能教学应遵循阶段性规律。 (2)评课立意要正确。评课应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极个别评课者在评价判断时,语气比较强硬,不是商榷或建议。这样可能会打击授课教师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我们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要极力避免的。所以,评课的立意要正确,在评价他人时,教师个人是评判者,也是学习者。评课者的语言要吸引人,要娓娓道来,采用谦虚、商榷的语气,态度诚恳,以观察者、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对授课教师的课堂表现提出评判,这将充分有利于授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对评课者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有促进作用。评课者使用“我认为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可考虑……”或“在此值得商榷”“更妥帖些”等,更容易使评委产生认同感,体现评课者的个人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课型意识要明确。在评课时,
评课者也认同授课者的课型定位是阅读课。这样的问题暴露了评课者在课型意识上的薄弱以及平时对教材研究不够的问题。高中英语课程的每个单元中都有不同的课型,教师应根据阅读课、综合技能课、听说课等进行定位,把准方向,促进教学。
(4)逻辑条理要清晰。评课者能够针对授课教师的优点、不足和建议多方阐述,但是出现了思维不清、条理比较混乱的现象。这给评委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例如,重复阐述或阐述不足等。经常出现表达了一定观点,没有恰当有力的依据支持其观点。评课者在评课时的思维逻辑体现为两种:一是按照授课教师授课环节先后顺序进行阐述;二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维度进行评判,如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材处理、教学过程、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笔者认为,这两种评判思维的维度都是可行的。但评课者可以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维度,将评课环节定为评价优点、指出不足、提供建议等。
(5)不足与建议要有针对性。评课者针对授课教师提出的不足比较面面俱到,没有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有蜻蜓点水之感。提出的建议少而空泛或未针对授课教师的错误或值得商榷的地方展开,导致评课建议环节缺乏针对性,没有具体的任务可操作。笔者认为,建议要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评课者针对作业布置提出质疑,认为作业布置与教学目标不太相符,稍显唐突,未能很好地搭建“脚手架”,但他们没有具体地提出可行性方案设计出来。又如,针对板书设计的问题,评课者提出授课教师板书过于简单,仅体现导入环节中的几个关键单词,而应将板书作用最大化,但评课者对于板书应该体现什么未给予充分的建议。
(6)理论应用于评课。评课者在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到评课过程中,要准确、恰当、突出侧重。如对课型的定位为综合技能课时,评课者可以借助《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综合技能的解读,特别是对读写技能的解读为下面评课过程定下了精准的基调,从而有利于全面展开评课工作。在阐述授课教师处理单词的教法上,也可利用课程标准或权威专家对在具体语境下指导学生突破阅读障碍的策略,顺利完成任务型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在阅读环节中针对授课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并找出文章细节(记者写作过程),评课者可以从阅读能力微技能的角度,适当阐述阅读技巧。课标要求阅读培养学生以下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和写作环节中多位评课者提到支架理论,可从建构主义理论借鉴。如认知支架,即教师所能提供给学习者的、帮助学习者完成超出他们实际水平的认知任务的支持方式,具体包括提问、示范、解释、讨论等形式。又如能力迁移支架,即教师所能提供给学习者的、帮助学习者把新旧知识进行系统衔接的支架,具体包括激活背景知识、复习旧知识导出新知识、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再如情感性支架,即教师采用的能够影响学生对特定学科内容问题情感反映的类比、比喻以及叙事的教学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引进竞争机制到任务型活动中,可引用形成性评价理论来阐述其重要性。当然,借鉴理论要精准,盲目套用理论或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都是大忌。
评课是一门科学,需要老师静心钻研;评课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心研磨。综合技能课之评课是评课中比较有挑战性的研究。综合技能课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都分布在高中英语各种典型的课型如阅读课、听说课、语法课、写作课等当中。所以,科学评价这种课型,评课者更能从实际出发,集各家所长,兼容并蓄;授课者在研磨的过程中,更能积极学习,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教师群体更有可能发展成为研究者的群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杰里·罗西克,朱晓斌,王静阳.情感性支架:学生情感和学科内容交叉点上教师知识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05).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