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鼓舞中的文化符号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t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苗族雄厚璀璨的文化中,苗族鼓舞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苗族祖先在无文字的文化环境中,通过口传心授留传给子民的一种蕴含着苗族同胞几千年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审美情感的艺术瑰宝。苗族花鼓舞又叫打花鼓,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族民间舞蹈。2006年5月20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鼓舞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凰县苗族花鼓舞是其中之一),这将提升这一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更有利传承、发展、创新这一民间艺术。如何认知凤凰苗族花鼓舞,笔者仅就其文化符号作一探讨。
  一、凤凰苗族花鼓舞中的文化符号体现形式
  符号论美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在一种认知体系中,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不妨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文化符号指一个企业、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其中包括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意义的创新、文化的传承、文化间的相互关系等重要问题。凤凰苗族花鼓舞通过动作、声音、服饰、图形等传承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传递了苗族几千年的思想、意蕴、精神,彰显苗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具体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三种符号形式表现。
  ⒈视觉符号
  所谓视觉符号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 凤凰苗族花鼓舞具有动态视觉和静态视觉符号两种符号。
  (1)动态视觉符号,其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双人鼓舞”,表演时两女(或两男)同打一端,同时打鼓起舞。要求鼓点一致,二人动作对称一致。另一种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双人舞”,此种鼓舞有时两人同打一端鼓,一人打鼓一人陪衬,动作完全一致]。这种表演形式体现苗族不受拘束、自由浪漫、能歌能舞的传统文化娱乐习俗。男子鼓舞的动作,如表现犁田、耙田、收割、打铁、锯板子等,敏捷矫健、粗犷有力、雄悍豪放、步伐矫健、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力量的美感。女子鼓舞的动作,如梳头、插秧、穿衣、洗脸、照镜子、烧茶、纺纱织布、桃花织带、捆腰带等,体现苗族女性爱干净整洁的生活方式,舞姿文雅平稳,灵巧秀丽,动作优美,给人一种优雅的美感。表演者一边敲打鼓面,一边随着鼓点节奏手脚同舞,时而摇头,时而弯腰,时而跳动,动作刚中有柔,柔中带刚,体现苗族生产劳动方式。
  (2)静态视觉符号,主要体现在服饰上,表演时女性皆着艳丽盛装,苗服中展示的花、鸟、虫、鱼等,苗族刺绣色泽鲜美,栩栩如生。她们身戴配着银颈圈、银链、银扣、银花、银手镯等银饰,银饰闪闪发光,浓郁的民族风格十分突出;同时,展示了凤凰苗族银饰锻造工艺巧夺天工,这些服饰体现苗族热爱大自然、心灵手巧等审美情趣。一场花鼓舞表演就是一次苗族服饰展示的视觉盛宴。
  ⒉听觉符号
  听觉符号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体现。包括声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等。听觉符号主要表现在表演者击鼓的声音和与表演时的有关声响。
  (1)鼓声起告慰先祖作用,让子孙后代记住自己的祖先祖辈,不忘苗族的历史,不忘自己的祖宗。凤凰苗族花鼓舞是一种慢鼓,击鼓之前,表演者用本民族语言歌颂发明木鼓者的功德,以此作为对祖先的祭奠。这种歌颂语言,表现苗族是一个尊敬祖先、长辈的讲究礼仪的民族,这种美好的品德随着花鼓舞代代相传。随着一声号令击鼓者有节奏地敲击鼓面,“哒——哒—咚咚咚——咚咚咚——”发出雄壮浑厚的声音,气势宏大,排山倒海。这种雄浑的鼓声,激起乾嘉年间苗民起义的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鼓声还体现了民族的凝聚力,当鼓声一响,在族群中无形长生出一种团结一致,保卫和建设苗疆的力量,战斗中,士气大增,奋勇杀敌。而今,鼓声表现苗民的喜庆和欢腾。鼓声的强弱、高低、击鼓速度的快慢也表现出迎宾、节日的文化讯息。每到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过年”等传统节日,村村寨寨鼓一阵,歌一阵,表现出苗族人民浪漫的性格美。若有贵客登门必击鼓表示欢迎,这就是苗族对待贵宾的最高礼节,显现出他们热情好客的习俗。凤凰县腊尔山拉务村村民用击鼓颂党恩,用击鼓表现对幸福生活的喜悦和期待。
  (2)听觉符号还表现在女性身着银饰发出悦耳的叮当声,还有鼓场或在表演的舞台上,那独具特色的苗歌声、唢呐声,传递着苗家女子爱美的心情和苗家人的独特个性,体现苗族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也更加体现喜庆湘西和神秘湘西。
  ⒊触觉符号
  触觉符号是指通过人的肢体如手去感知从而获得信息的一种符号。凤凰苗族鼓舞的触觉符号主要表现在表演者肢体部位接触到的鼓和与鼓有关的信息符号,如鼓槌等。当表演者双手握着鼓槌时,立即产生一种心情感受,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全神贯注,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感,营造了一种粗犷、勇敢、乐观、豁达的精神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感染人,教育人,震憾人、鼓舞人。这在凤凰苗寨、广场文化、篝火晚会等景点都有展示。以上就是凤凰苗族花鼓舞中文化符号的体现。
  二、凤凰苗族花鼓舞中文化符号的本土特色
  凤凰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鼓舞中最为有名的一种表演形式,在全国颇有名气。表现出以下本土特色:
  (1)健身性。随着广场文化的兴起和广泛开展,目前,各地的广场舞、健美操、扇子舞、街舞等充实着广场文化内涵。自2006年5月20日,凤凰苗族花鼓舞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凤凰县的民众纷纷学苗族花鼓,凤凰县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文艺分会在文化广场辅导民众学打花鼓,每天晚上,民众自发来到广场打鼓,从而增强了体质,舒缓了心情。
  (2)娱乐性。打花鼓可以单人、双人、众人舞,男女老幼都能参加,动作有规律、有节奏。打花鼓者在舞动过程中产生出一种快乐的情绪,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表现出很强的娱乐性。
  (3)艺术性。打花鼓是一种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形式,表演花鼓舞时可以配以唢呐、二胡等音乐,表演者穿上民族盛装,以艺术的形式呈现。1953年4月,凤凰落潮井乡苗族艺人麻官送、麻顺送的花鼓舞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荣获全国优秀舞蹈奖。 2012年10月23日的老人节,老年科学工作者协会举办了苗花鼓舞晚会,共有13个不同风格的鼓舞节目参加了演出,演出非常成功。   (4)多样性。凤凰苗族花鼓舞套路有几十种,名称也各不相同,有花鼓舞、猴儿鼓舞等名称。其套路、名称表现出多样性。
  (5)地域性。凤凰苗族花鼓舞主要分布在凤凰境内的吉信、阿拉、山江、腊尔山等地,每一个地方的花鼓表演,除了共性外也都有当地的风格和特色,从他们表演动作可以分辨出来自不同的村寨。
  (6)民族性。凤凰苗族花鼓舞的民族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花鼓的动作表情是凤凰苗族人民认同的;另一方面凤凰花鼓舞是慢鼓,这些鼓舞的动作区别于湘西自治州的吉首、花垣、保靖等地的苗鼓舞。
  三、凤凰苗族花鼓舞中文化符号的运用效应
  凤凰苗族花鼓舞凸显的文化符号和本土特色越来越多运用于村寨、节日、迎宾、集会、广场、学校、景点等教育、文化、旅游领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⒈社会效应格外明显
  (1)提升本土民族文化旅游品位。2012年11月5日鳳凰被批准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与本地政府充分利用苗族花鼓舞等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密不可分。因为苗族花鼓舞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土民情和秀丽的自然人文景观,为凤凰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旅游文化环境,使游客心情轻松快乐、赏心悦目、留连忘返,从而提升凤凰民族文化旅游的品位。目前,每天来凤凰观光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旅游黄金周和寒暑假,更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满为患,这让世界更多了解凤凰,了解湘西。
  (2)丰富充实广场文化内涵。凤凰县的“从文广场”位于县城的中心地带,是凤凰十一大景点之一,也是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相关部门以苗族花鼓舞为主轴,充分利用广场文化这一平台,聘请文化局的专家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担任教练,指导、组织花鼓训练、表演,构建“教—学—演”三位一体的模式,充分体现花鼓的健身效应、普及效应、推广效应,从而进一步丰富、充实本地广场的文化内涵,使本土广场文化具有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产生了效应。由于苗族花鼓舞已经形成了气候,日前许多学校成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阵地。一是中小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学生打花鼓,学生在这一集体活动中强身健体,增强了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二是将花鼓融入体育课、舞蹈课中,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姿态美。三是邀请花鼓舞传承人到校园传授打花鼓技艺。四是利用社团活动,主题班会对苗族花鼓舞加以引导。五是教师从理论上提炼花鼓蕴含的审美意蕴、教育意蕴、德育意蕴、娱乐意蕴、艺术意蕴,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热情,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能够一代代相传,凸显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教育的魅力。
  ⒉经济效应十分突出
  (1)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文化产业。苗族花鼓舞具有娱乐性、健身性、艺术性、民族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精神层面上能够陶冶人们情操,愉悦人们心灵,健康人们体魄。考查发现,外地游客一般选择有花鼓舞的村寨、景点游玩,将花鼓舞利用到村寨、景点,鼓声鼓舞吸引游客,这为花鼓表演者提供就业机会,也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文化产业。
  (2)有利于本土文娱表演节目产业化。桂林的山水印象、张家界的天门狐仙利用山水实景表演,成功地打造了文化表演与旅游相结合的特色品牌,凤凰也可以充分利用苗族花鼓舞就地取材,精心设计编导一台以花鼓舞为主题的文艺表演。具体可以这样进行:①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议事日程,从制度上提供保障。②文化部门承担采集、挖掘、整理、筛选、编导、训练等工作,从技术上提供保障。③表演者应积极热情投入到这一工作中,从专业提供保障。④各相关部门人员集集体智慧打造一台极具地方特色艺术性较高的花鼓舞表演大餐奉献给大众。实现文娱表演节目产业,给地方财政带来更大的经济效应。
  (3)有利于本土商家成就财富梦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很多居民依托本土的特产发家致富,像腌萝卜、篙菜粑、血芭鸭、姜糖等小吃和银器、打草鞋、蜡染等手工艺品从中受益。“鼓槌一响,黄金万两”近年来也不再是神话,游客青睐有打花鼓的宾馆住宿,有鼓声的地方必定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商家利用苗族花鼓舞这一优势,在击鼓场地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广告,游人在欣赏花鼓舞表演同时,也了解各种宣传广告内容,成就本土商家财富梦想。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对话?要让阅读教学释放出对话的魅力,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实际,创设对话生存的“土壤”,让师本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对话关系,从而让阅读教学因为对话而变得更精彩。  一、链接生活,在感悟中对话  纵观人教版小语教材的课文,有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作品用生动的语言将生活化
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然而现在的教育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教育给人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教学活动基本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展开,育人常常被忽略,即教书比较容易做到,育人很难。故而有必要呼吁现代教师深刻理解教书育人的含义,重新找回教育的本真。  现在党和政府继续倡导教书育人并加强德育,就是要求我们要在不同的教学岗位和不同的教学环节,都要明确自己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责任,要使教书育人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在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中,部分幼儿园存在着教学管理不够规范与科学的现象,导致了整体教学成效低下。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重视,作为幼儿园教学工作管理者,一定要强化科学管理,抓住教学管理中的重点环节与重要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格把好关口,全面提升教学成效。笔者多年从事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注重研究,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有效提升了教学管理成效。    一、重抓集体教学研究,严把教案设计关口  教案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就像我们身上的细胞,虽小却举足轻重。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教育的细节体现在教师的举手投足间;体现在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关爱、“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对班主任而言,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我班的苏蓓(化名)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性格内向、乖巧懂事、学习认真的孩子,只不过有些木讷罢了。所以我平日里把更多的关
留白,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是表现中国画空间感、艺术感的重要手段和技巧,可以创造出一种虚实相映、形神兼备、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留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相对于物象的实反衬出艺术的虚,达到一种虚与实的和谐统一。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开放的、艺术性很强的信息和情感的双边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全盘授予,而要善于引导、启迪,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深深感
一、品味“种子文化”  “种子文化”是崭新的幼儿园文化理念。第一次听到这个全新的概念时,我细细记下了这段话:把每个孩子视为一颗珍贵的种子,以蕴含童趣的物质文化为种子成长的肥沃土壤,以全面平衡的课程文化为种子成长的灿烂阳光,以亲密互动的师幼文化为种子成长的清新空气,以平等对话的家园文化为种子成长的涓涓溪流!  1.幼儿与“种子文化”  孩子们的成长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决定着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如果单词掌握得不好,要熟练应用英语是不可能的。魏尔金斯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词汇课堂教学陷入单一化、模式化的局面,而且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加之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策略,经常孤立地、机械地去学习、记忆单词,事倍功半。所以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改变了教师的一些教学理念。但深入课堂,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素养并没有随着课改的进程得以显著提高。还有很多老师关注的不是真正的学习质量,而是学习形式;注重的不是学习过程,而是学习结果。我们一味所追求的智慧课堂,路在何方?笔者认为,关注人的精神,激发人的学习情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聚焦课堂:同一道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幼儿到大自然中实践学习十分重要。根据这一理念,幼儿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幼儿园周边环境让幼儿亲近自然,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同时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大自然是幼儿的生活宝库,是幼儿的活教材。教师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回归自然的真性,在自然中拥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全面发展。  关键词:亲自然;探索;回归;本
摘?要:如今新课改下,学校体育教育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教育。体育课堂不仅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活动平台,也是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主动合作、学会忍让宽容、学会真心分享等。在一堂体育课堂上如何营造出健康和谐的快乐学习氛围,正是值得我们各位体育教师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团队精神;课堂教学;和谐氛围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娇生惯养,唯我是大,严重地缺乏团